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
《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6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7.220.40 y 55 每B中华人民主t-、和国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GB 19272-20门代替GB19272一2003通用要求Safety for outdoor body-building equipment-General requirements 2011-09-29发布2011-10-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1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
2、(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导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4字数123千字2011年11月第一版2011年11月第一次印刷晤书号:155066. 1-43814定价54.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GB 19272-2011 目次9nLqnLnLqnL内,9quququqUA哇A也A丛ZA哇A吐AAA哇A哇A住户口FhuphUFDFD求求要验验要能检检力性力的金求能求劳能验境HMU要荷要疲荷检环时验存阳:吕立
3、r性和HH基材外主稳安器安环方试材外主稳安地疲环、标包运贮围范语名求012验012志;:言范规术命要JJJJJJJJJJJJ试JJJJJJJJJJJJ标JJJJFDFURUEdRUFDEUFD卢hdFhUFDRU民U吕u民URUEUEU且UEUEURURURU巧i勺巧tni前12345GB 19272-2011 8 管理与维护53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的卡夹方式列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查表.参考文献58H 喃目IJI=l 本标准的第5章、第7.1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 19272-2011 本标准代替GB19272-2003(
4、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与GB19272 2003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一标准名称修改为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h增加了材料要求、附加要求和管理与维护(见5.2、5.12、第8章); 一对外形和结构设计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一一将器材主要承载立柱管材壁厚应不小于2.5mm修改为器材承载主立柱铜管壁厚应不小于2.75mm(见5.3.1.9 ,GB 19272-2003中的5.2.35);一一将如果可能只危及手指,其距离应不小于25mm修改为可能只危及手指,其间隙应不小于30 mm见5.3.2.6a,GB 19272-2003中的5.2.3a) J; 一一将如果活
5、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其距离应不大于9.5mm修改为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其距离应小于8mm见5.3.2.6b),GB 19272-2003中的5.2.3b) J; 一一将承受明显冲击载荷器材的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4000N修改为承受明显冲击载荷器材的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5500 N气见5.4.2 ,GB 19272一2003中的5.3.2); 将承受或可能承受突然加载载荷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2700N修改为承受或可能承受突然加载载荷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3700 N (见5.4.3, GB 19272-2003 中的5.3.3); 一一
6、一将不承受明显冲击载荷且元突然加载现象,但受运动加速度影响的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低于2000N修改为不承受明显冲击载荷且元突然加载现象,但受运动加速度影响的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2800 N (见5.4.4 ,GB 19272-2003中的5.3.的;一一将器材承受主要载荷的牵索、连接钩环、连接接头的抗拉力应不小于10000N叫彦改为器材承受主要载荷的牵索、连接钩环、连接接头的抗拉力应不小于14000 N (见5.4.6,GB 19272-2003中的5.3.8); 一一将器材立柱埋入地下的深度:当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二三2000mm时,应不小于500mm,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二三100
7、0 mm且15。: 750 二主7$0无元无配置攀爬附件,如t楼梯或扶手单位为毫米GB 19272-2011 a) 活动部件底面与地面或其他部件的间距应不小于80mm;b) 使用者可以行走、跑跳、攀爬平面上的完全闭合的刚性开口,以及这些表面延伸的站立点、扶手等不应存在导致脚卡夹的结构。用于行走的表面在主运动方向的间隙应不大于30mm,见图10。本要求不适用于斜度大于45。的表面。图10主运动方向间醋5.3.2.6 手及手指剪切、挤压和卡夹单位为毫米易接触区域内不应具有可能夹指的V形开口,活动部件与邻近的活动部件或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mm,下列情况除外:a) 可能只危及手指,其间隙应不
8、小于30mm;b) 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其距离应小于8mm;O 在运动区域内具有安全防护设施和止动装置。5.3.3 跌落防护5.3.3.1 跌落高度在确定跌落高度时,应考虑器材和使用者所有可能的运动,通常应取最大距离。除非另有规定,跌落高度应按表3确定。跌落高度的确定不包含不易进入的非功能性部件和器材顶端部件。跌落高度不应超过3000mm,见图11。表3不同使用类型的跌落高度使用类型跌落高度站姿脚部支撑面距场地表面的距离坐姿座位表面距场地表面的距离悬挂手部支撑面距场地表面的距离脚支撑处距场地表面的距离攀爬手支撑以下1000mm处距场地表面的距离11 GB 19272-
9、2011 a) d) h 跌落高度。5.3.3.2 空间和区域5.3.3.2.1 通则单位为毫米b) c) e) f) 图门跌落高度最小空间和碰撞区域应对使用者在可能的跌落过程中的碰撞及器材周围的第三者提供保护。5.3.3.2.2 自由空间自由空间的圆柱型空间尺寸应符合图12、表4中的要求。在确定自由空间时,使用者以及器材的可能的运动都应考虑在内。注:对于可能产生非正常使用的器材,其自由空间应根据非正常使用情况下使用者占用最大空间确定自由空间,如:用于坐姿下滑的滑梯可站姿下滑时,其自由空间应按站姿确定。滑杆的自由空间经过一个平台或其他起始点时,滑杆到其边缘的间距应不小于350mm。表4自由空间
10、圄柱型尺寸的确定单位为毫米使用类型半径高度站立1000 2250 坐姿1000 1800 悬挂500 悬吊点以上300,以下225012 GB 19272-2011 单位为毫米仁|图12悬挂、站立和坐姿的使用者自由空间13 GB 19272-2011 5.3.3.2.3 碰撞区域的范围碰撞区域的范围应符合图13的要求,除非另有规定。在确定碰撞区域时,器材和使用者所有可能的运动都应包括在内,应从器材下方的垂直投影面的边缘水平向外测量,见图140y 3000 2000 。500 如果6001500,则x=2y/3十500。y二一跌落高度;z一一碰撞区域的最小尺寸;1000 a一一具有碰撞缓冲要求的
11、表面(5.3. 3. 5. 2) ; 1500 b 没有碰撞缓冲要求的表面(存在强制运动的除外)。2000 图13碰撞区域尺寸范围1一一碰撞区域;2一一一跌落空间;x-一跌落空间水平宽度范围;Y一一跌落高度。 (/2图14平台的跌落空间和碰撞区域14 单位为毫米 b x GB 19272-2011 5.3.3.2.4 跌落空间围绕器材高位部件,跌落空间水平宽度应不小于1500mm,从器材下方的垂直投影面的边缘向外延伸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跌落高度大于1500mm时,跌落空间应符合5.3. 3. 2. 3的要求。此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如:运动范围增大时增加跌落空间;或者当器材安装于墙体上或紧临
12、于墙体时或周围完全封闭的器材可以减少跌落空间。通常可存在跌落空间重叠现象,包括碰撞区域。除非另有规定,或存在强制运动的跌落空间不应出现重叠现象。图14和图15给出了跌落空间的例子。/ / / / / / / / / 1一一滑杆跌落空间;2 滑杆自由空间53一一平台跌落空间。圄15滑杆跌落空间与自由空间5.3.3.3 使用者被器材强制运动的自由空间防护自由空间内不应有任何导致使用者伤害的障碍,如:树权、绳索、横梁等。自由空间内应允许包含支撑、容纳或帮助使用者保持平衡的器材部件,如:带有滑杆的平台。特殊规定应符合5.12的要求。不应有自由空间的部分重叠,或者自由空间与跌落空间的部分重叠,除非另有规
13、定。注:该要求不适用多站位组合器材之间的公共空间。自由空间不应与主要行走通道干涉。5.3.3.4 跌落空间防护跌落空间内不应有任何导致使用者伤害的障碍。跌落空间内允许存在下列器材构件:具有使用功能的跌落高度差小于600mm的相邻构件;一一支撑、容纳或帮助使用者保持平衡的构件;一一相对水平面倾斜角度不小于60。的滑动接触构件。15 GB 19272-2011 5.3.3.5 碰撞区域防护5.3.3.5. 1 逼则碰撞区域不应有锐边零件、突出物和任何卡夹结构(见5.3.2)。5.3.3.5.2 跌落高度起过600mm或者强制运动的器材摆动式、摇动式、滑行式、攀爬式器材等,具有超过600mm跌落高度
14、的和(或)强制使用者身体运动的器材,在所有的碰撞区域应有着陆缓冲层,如:沙层、土层、橡塑地板等。碰撞区域的范围按5.3.3.2.3确定。常用缓冲材料允许的临界跌落高度应符合表5中的要求。表5常用缓冲材料的厚度和相应l临界跌落高度单位为毫米材料描述最小厚度临界跌落高度橡塑地板25 主三800草地或上层土.1 000 200 主三2000树皮2080颗粒大小300 骂王3000200 主三2000木屑530颗粒大小300 3 000 200 主豆2000沙子O. 22颗粒大小300 :;:;3000 200 运二2000碎石28颗粒大小300 3 000 5.3.3.5.3 相邻平台两相邻平台间高
15、度差大于600mm时,较低平台的上表面应具备必要的缓冲特性。5.3.3.6 其他运动伤害防护器材最小空间内特别是在使用者头部或视线高度范围外,不应有不可预知的障碍物和突起物,见图16。用于步行锻炼的行走面,不应有不可预知的凸凹。a) b) 图16不可预知的障碍16 GB 19272-2011 5.3.4 跌落预防5.3.4. 1 预防要求根据器材站立面的高度应设置相应的预防装置,不同高度的预防装置应符合图17的要求。坡道或楼梯设置扶手、栏杆、栅栏时,应从坡道或楼梯的最低位置开始。单位为毫米600运h500 a) b) ) 图19栅栏出入口5.3.4.5 强度要求器材跌落预防装置在正常防护方向和
16、正常使用方向的静负荷能力,对站姿运动器材应不小于1 100 N/m;对坐姿运动器材应不小于700N/m。5.3.5 通道5.3.5. 1 楼梯、梯子5. 3. 5. 1. 1 楼梯、梯子的结构应满足表6的要求。表6楼梯、梯子。争士 构尺寸要求横杆梯子倾斜度750_900 横杆长度二主400mm 横杆直径30 mm-45 mm 杆距(;305 mm 最下方横杆距地面高度二三400mm 18 . GB 19272-20门表6(续)每.,_,当=构尺寸要求踏板梯子倾斜度500 -750 踏板长度二,400mm 踏板宽度(有护踢板)二注170mm 踏板宽度(无护踢板)二三75mm 高度差主二305mm
17、 楼梯倾斜度150-50。踏板长度二主400mm 踏板宽度二三170mm 高度差305 mm 旋转楼梯在内侧位置的倾斜度150-750 有效幅宽单向)二三400mm 有效幅度(双向)二三600mm 踏板宽度a二注100mm 高度差主三305mm a旋转楼梯的踏板宽度应在最窄处测量,有效幅宽中段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170mm。5.3.5. 1. 2 楼梯或踏板梯子的高度差大于600mm应设置扶手,横杆梯子可不设置扶手。5.3.5.1.3 旋转楼梯应在内外两侧设置扶手。5.3.5. 1.4 扶手应从第一个踏板开始延续到使用平台。5.3.5. 1. 5 楼梯高度大于或等于2000mm应设置中间平台,平
18、台宽度应大于楼梯宽度,且长度大于1000 mmo 5.3.5. 1. 6 楼梯高度大于2000mm,应改变楼梯宽度或折变转向,折变转向应不小于900。5.3.5.2 坡道坡道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坡道倾角应不大于380,且倾角保持不变,坡道跌落预防应符合5.3.4的要求。坡道宽度方向上的水平误差应在土3。范围内。5.3.5.3 陡峭构件易进入器材陡峭构件的栅栏开口应不大于500mm,平台跌落高度应不大于2000mm。注:必要时便于管理者借助构件接近使用者。5.3.6 绳索5.3.6.1 一端固定的绳索长度在1000 mm2 000 mm之间一端固定的悬挂式绳索,绳索和器材固定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应
19、不小于600mm,且绳索和摆动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000mmo 长度在2000 mm4 000 mm之间一端固定的悬挂式绳索,绳索和器材其他部件之间的距离应不19 GB 19272-2011 小于1000mm。绳索直径应在25mm45 mm之间。在同一区域内,一端固定的绳索不应与秋千等摆动部件相组合。5.3.6.2 两端固定的绳索两端固定的绳索,不应出现缠绕危险,有缠绕可能时不应形成C型试棒通过的网孔,高度大于4000 mm的几何三维立体攀爬绳网的内孔直径尺寸应大于420mm且小于620mmo 绳索直径应符合5.3. 1. 6要求。两端固定的绳索用于连接时,应符合5.3.2.2要求。5
20、.3.6.3 纤维绳用于攀爬绳、吊索、攀网时,纤维绳应使用柔软的和不易滑脱的覆盖层覆盖。5.3.6.4 包噩钢丝绳包霍钢丝绳用于攀爬绳、吊索、坐垫时,每股钢丝绳都应使用合成纤维或植物纤维包覆,包覆层应元断裂接口或单股断裂钢丝。5.3.6.5 钢丝绳和滑轮5.3.6.5. 1 悬重或悬挂人体的钢丝绳应采取有效的防锈处理。钢丝绳的公称直径d与相配合的滑轮槽半径T应遵循如下原则,滑轮槽半径r的范围应为:?(l十5%)?(1+叫)其最佳值应为:?(1+叫)尺寸按6.1.4进行检测。5.3.6.5.2 滑轮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拉索、带子和链条对滑轮直径和槽沟的要求。5.3.6.5.3 锻铝合金的绳箍应符合
21、GB17498. 1-2008中5.5.2.3的要求。5.3.6.6 绳索控制通过绳索的导向装置,应防止绳索或带子侧向松弛或脱落的可能。5.3.7链链及环、扣等零件之间及其与器材连接时的间隙应小于8mm或不小于30mm。5.3.8 重块器材上所有重块的移动范围应按锻炼使用时的要求有所限制。注,:这可以通过适宜的设计来实现。注2:不良特征的例子是无控制的钟摆运动。除非刻意移动,堆码式重块的移动应能自如地返回静止点。5.3.9 进出解脱机构使用者元法达到器材的负载起始位置时,则应提供一个辅助装置,如:采用踏板或杠杆调整到锻炼的起始或结束位置。20 . . GB 19272-2011 5.3.10
22、调节锁定机构按6.3.3试验时,器材上的调节装置应使用可靠,易被使用者识别和安全使用,且应元疏忽变动的可能。调节机件,如旋(按)钮和手柄(操纵杆)等,不应与使用者的运动范围相干涉。任何锁定机构的正确功能应显而易见。重块选择销应配置一个防止疏忽变更或锻炼时松动的固紧装置。5.3. 11 缓冲装置器材部件间不应存在刚性碰撞。5.3. 12 止退装置器材的转动部件应设置止退装置。5.3. 13 轴承应按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受力条件进行选择,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水、防尘措施。5.3.14 引入点在易接触区域内,在绳索或带子驱动装置中的引人点,应有对使用者手指的防护,以防卡夹。注:该项规定可通过保证绳索和档护板
23、之间的角度不小于50。来实现。表面压力小于或等于90N/cm2的绳索和带子驱动装置,可不包括该项要求。应对链条、齿轮和链轮的引入点进行防护。对于惯性轮,当按照6.3.6试验时,指形试棒应不被卡住。5.3.15 握持位置5.3.15.1 整体式手把套应清晰的刻(标)制有握持位置及纹理表面。5.3. 15.2 外加式手把套当按照6.4.8试验时,外加式手把套应无移动。5.3. 15.3 旋转式手把套旋转式手把套应采用机械锁定装置予以保证,并应具有纹理表面。5.4 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要求5.4. 1 按6.4检验,在器材使用时的薄弱(或最大外载荷)的受力处,如:器材的受力横杠、横梁、座板、踏板、踏
24、杆和器材的直接操作手把等,施以各自规定的静负荷,受力件及其相关的各零部件,均不应有构件断裂、牵索断股、运动功能损坏、构件开焊以及目视较明显的永久变形等失效现象。5.4.2 承受明显冲击载荷器材的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5500N。如z踏桩、平衡木、吊环以及单杠、双杠等。5.4.3 承受或可能承受突然加载载荷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3700N。如:天梯、悬空式滑道、爬绳、爬杆、横式吊杆、秋千、荡椅、摸高横梁、网墙、攀岩墙、浮桥、浮动踏桩(或称吊桩)、固定式阶梯、仰卧起坐床、挠烧板、悬空转轮、漫步机脚踏板以及其他各类器材中的座板、踏板、踏杆等。注:单一静负荷能力,是指一个人运动锻炼时器材应承受的静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9272 2011 室外 健身 器材 安全 通用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