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 Z 231-1993 运输机维修性设计准则.pdf
《HB Z 231-1993 运输机维修性设计准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B Z 231-1993 运输机维修性设计准则.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标准HB/Z 231-93 运输机维修性设计准则1993-02-22发布1995-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批准自次l 主题内容相适用范围. .,.,.,. (1) 1. 1 主题内容. . . . . . . . (1) 1. 2 适用范围.It. . .,. . .,. . .It. . . . . . .(1) 2 引用文件(1)3 一般要求. . . . . . . .-. . . . . . . _. . (1) 3. 1 维修停机时间短. . . . . . . . . (1) 3. 2 维修简便._. . . .,. . . .
2、 . . . . . . . . . . . . (1) 3.3 维修费用低. . (2) 3. 4 有防维修差错的措施. . . . _. (幻3. 5 满足与维修有关的人素要求. . . . . . . . . . (2) 3. 6 满足与维修有关的安全性要求. . . . . . . . . . . . . (2) 4 详细要求. . . . . . (3) 4. 1 空调系统. . . . . . . . . . . . . (3) 4. 2 氧气系统. . ._. .111 . . .111 _. ._. . . (3) 4. 3 荫冰防雨系统. . . ,. . . . . . .
3、 (4) 4. 4 液压系统. . . . . . . . . . -_. . _. _. . . . (4) 4.5 空投、空降、空运系统. . . (的4. 6 救生系统. . . . . . . (们4. 7 军械系统. . (5) 4. 8 辅助动力装置. . . . . . . . . . . . . . . . (6) 4. 9 动力装置. . . . . . . . . . . . . .(的4. 10 指示记录系统. . . . . . . . . . (7) 4.11 通R导航系统. . (7) 4. 12 电惊、照明系统. . . . . . . . . . . . (的4
4、. 13 防火、灭火系统. . (们4. 14 飞行控制系统. .伪15 燃油系统. . . . .仿)4. 16 起落架系统. . . . . . .们的4. 17 生活设施、水、污物系统. . . . . . . . . . . . . (1 0) 4. 18 飞机结构(10)4. 19 地面维修设备和随机工具. . . . . . . . (1 1) 附录A维修性设计基本特性检查表(参考件). . . . .,.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标准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运输机维修性设计准则HB/Z 231-93 本标准规定了运输机整机及其系统、结构的
5、维修性设计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及其对地面设备的要求。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运输机和军用运输机的维修性设计,可作为维修性论证、设计、评审的依据。在编制具体型号维修卡t设计准则时,可以对本准则详细要求进行剪裁。2 51用文件GJB 451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3 一般要求3. 1 维修停机时间短3. 1. 1 尽量采用无维修设计和很少需要进行预防维修的设备和组件。3. .2 系统和设备尽量采用功能模块化设汁。3. 1.3 发动机和需要掌握状态变化的关键系统和部件应设有监控装置。3. 1.4 重要的系统、设备应有故障显示、机内自测试和故障诊断手段。3.1.5 设计飞机时,选材、工艺、结构以及要求
6、的维修环境和条件都应尽量与使用部门的维修能力条件相协调。3. ,. 6 尽量创造条件,使飞机上的系统、设备、组件能进行原位检测。3. 1. 7 设备、组件、导管、电缆的拆装、连接、紧固,检查窗口的开关等都要做到简易、快速。3. 1. 8 飞机的日常保障工作,如各种油料和恃种液体、气体的加灌充填、饮用水和食品的补充、货物相行李的装卸、弹药的补充、装挂、在p取等应尽量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简单、易行。3.2 维修简便3. 2. 1 系统、设备的检查点、测试点、检查窗、润滑点以及燃油、液压等系统的维护点都要布置在便于接近的位置。3. 2. 2 根据地面服务(如补充水、食品等)的需要来布置服务舱门的部位
7、,尽量使大部分服务车辆能同时接近飞机。3.2.3 给维修人员在拆装设备、组件时提供必要的维修空间。航空航天工业部1993-0222发布1993-08一01实施H8/Z 231-93 3. 2. 4 飞机的系统、设备、组件的安装设计应根据产品发生故障概率的大小,调整工作的难易,拆装时间的投短.重量的大小,标牌位置和安装特点等,将其配置在可达性不同的部位上.在检查或拆卸某故障设备时.应尽量不拆动其它设备、组件.3.2.5 飞机上各专业的系统、分系统、设备、组件应尽量采用专舱布局,各专舱中的设备及组件应尽量单层排列。3.2.6 飞机对称安装的部、组件,应尽量设计成左右可以互换使用自同型号、同功能的部
8、、组件应具有互换性。3. 2. 7 应保证系统、设备和维修设施能配套使用。3- 2. 8 在保证维修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飞机的维修工具、辅助工具、设备种类和数量尽量少,尽量采用标准化工具.3.3 维修畏用低3.3. 1 应采用标准化设计.3.3.2 专用工具、设备和维修设施要少-3.3.3 零备件和器材的消能率要小。3. 3- 4 可修性要好,工作中容易发生磨损或故障的组件,应设计成可拆装的组合件.设计系统、设备、组件、零件时,应留有一定的调整、维修余量.供检修时使用。3.3.5 对维修人员的技术等级要求不应过高.3.4 有防维修差错的措施3. 4. 1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并采取措施,以防止
9、维修时发生损坏、疏忽、误用或乱用等现象.要做到即使发生操作差错也能立即发觉,不会导致损坏装置和发生事故。3- 4. 2 应注意减少或消除维修工作中的由于危险、肮脏、疲劳等因素引起的人为差错。3.4.3 凡是需要维修人员引起注意的或容易发生维修差错的设备和部位,都应在便于观察的位置设有维修标志、符号或说明标牌,说明标牌上应标有准确的数据和有关的注意事项,3.4.4 飞机上和说明标牌上的标志、符号及其颜色的含义应符合有关标准.维修设备上的标志、符号及其颜色的含义应与之统一。3. 4. 5 对于有固定操作程序的操纵装置都应有操作顺序说明和运动方向标记,3. 5 满足与维修有关的人素要求3.5.1 测
10、试点、调整部位和连接机构要便于识别和维修操作.3. 5. 2 维修通道和窗口的尺寸、方向、位置等都要便于操作者观察和操作.3. 5.3 噪声应符合工业环境标准,不超过人的忍受能力,如难以避免,对维修人员应有保护措施。3. 5.4 应对飞机上维修工作提供自然的或人工的适度照明条件。3.5.5 应防止维修人员在过度振动条件下工作,以免产生操作困难,判读不准,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3. 5. 6 设计时应遵循:单人搬动的机件重量不超过16kg;两人搬动的机件重量不超过32kg;重量超过32kg的机件,应采取相应的起重措施。3- 6 满足与维修有关的安全性要求2 HB/Z 231-93 3.6. 1 严
11、重危及安全的设备、组件应有故障自动防护措施,不致当一个组件或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时,导致伤害人员及损坏其它设备、组件.尽量不要将损坏后容易发生严重后果的系统、组件(如燃油箱布置在易被损坏的部位。3.6.2 应避免使维修人员接近或处于高电臣、高温、毒性物质、电磁波、放射性物质、有害视觉以及其它有危害的环境.3.6. 3 应急电门、应急舱口的按钮、把手应设置在可达性最好的位置,并有防护措施,防止因错动、误碰而发生伤人或损坏设备的可能性。3. S. 4 维修窗口和口盖的边缘锐边必须倒圃,并应奋足够的开度,以防划伤碰伤.3. S. 5 设备、设施上有可能发生危险的部位,应标有醒目的标记、符号或文字警告,
12、以防止发生事故和危及人员、设备的安全.4 详细要求4. 1 空调系统4. ,. , 应设有供地面空调车用的通用接头,以便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4. .2 所有通风口、安全活门、排气活门、空气捷、通大气的导管端头均应有防止砂尘、昆虫等污物进入的措施.4. 1. 3 对机上大的管路及不容易拆装的部件或设备,如散热器,应采用无维修设计,一般要求在飞机首翻期内不需维修.4. .4 对于高速旋转的成、附件,如涡轮冷却器、回流风扇等,应能方便地进行润滑。4. 1. 5 安全活门应便于检查、拆佣清洗。4. 1. S 机上温度选择器、通风控制器等设备附件的调整部位应有指示刻度或标记,符合顺增逆减、上增下减的规
13、定;管路安装接口应有气流方向的标记,4. .7 调温控制装置的安装应有防差错措施,以免造成开关冷热位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4. .8 主要设备相附件应集中安装在空调设备舱内,便于集中检查与维修,可达性要好。4. 1.9 应配备相应的仪表监测装置,来检测压力调节、温度调节等环境控制因素是否正常。4.2 氧气系统4.2. 1 系统由高压气瓶供氧时,氧气瓶应装高醒目的使用标牌.4.2.2 应能在不拆系统管路的情况下更换氧气瓶。4.2.3 使用化学供氧装置时,应有明确的使用维护标志并规定换装化学剂的周期,更换化学剂方法应简单,对人员无危害.如果化学氧化发生器表面温度超过规定,应有告警装置。4.2.4
14、 系统主要设备应尽量集中安装,维修检查应方便。4.2.5 应有向空勤组或地面维护人员显示系统工作是否正常的装置及检测设备。可供使用的氧气源贮量能直观显示。4.2. S 氧气面罩与接氧咀对接容易,不使用时能自动切断氧源。4.2. 7 应采用标准接头,高压段与低压段接头应有所区别。4.2.8 系统附件及管路安装应有标记,如流向、压力等。为防止安装差错,应采取防差错设计3 HB/Z 231-93 措施.4.2.9 充氧咀、股氧咀、示流器接咀等.不使用时能用自封活门形式或加堵塞对管路进行封闭。堵塞应有根系留装置,以免丢失。4.2. 0 氧气管路应能分段进行清洗。4. 3 防泳和防雨系统4. 3. 1
15、热空气及电热防冰、防雨装置在地面相空中均应能进行检查,检查操作程序应简单。使用中加热系统发生故障时,应能发出告警信号。4. 3. 2 对细t!i时间、加m强度、加温次序需要作出限制或要求的系统及部件应采用简单的自动控制及保护装置。4.5.5 热空气加温系统管路及金属构件.应采用温度补偿、防锈、抗疲劳、防振、防脱落等设计手段,实现无维修设计。4. 3. 4 对可能出现故障的产品,如电动防冰开关、防雨刷、加温控制装置、结冰信号装置等,应有便于拆卸修理的空间及安装标记。4.3.5 产生放射性物质的结冰信号器应有地面保护装置4. 3. S 伸出机外的设备如探冰棒、结冰信号传感器、探冰灯等,不应带有尖角
16、,不宜伸出过快,注意安装高度.以免引起地面加盖飞机蒙布困难或自身损坏。4. 3. 7 飞机应有防雨排水措施.对于有可能帜存雨水的低凹处,应加排水孔。4.4 液压系统4.4. 1 应采用高闪点不易燃的液压油,液压油对导管应无腐蚀作用,对人员无毒害。4. 4. 2 加液压油应采用压力充填形式。加油接头必须易于连接B也可以直接给液压油箱注油,但注油咀应可见、易达。口盖外应保证不积水,便于擦拭尘土。液压油箱上有油量直观显示装置。4. 4. 3 应设置放油活门,放油时应操作方便,能用软管将玻出的液压油导入容器。4. 4. 4 附件的安装佳置应具有良好可这性,易于完成检查、拆卸初更换。4. 4. 5 系统
17、中需要经常维修和拆卸的附件进、出油口处和管路中需要脱开的分离处.应设置自封式分离活门,周围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自封活门应有保险措施,防止由于不完全连接而造成意外脱开。4. 4. S 液压系统必须能在地面发动机不开车的情况下,检查其各项功能。有一套独立的地面测试接头,并能容易地与地面测试标准设备相连接。接头附件应有数据标牌,标明液压油牌号、压力、油滤过滤精度等内容。4.4.7 所有液压管路、附件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永久性标牌,必要的位置应有流向标记。4.4. 8 管路连接应采用防差错设计,如错开接头位置或使用不同规格的的接头,使得任何管路、软管、阳、I件的锚i罢安装都不可能发牛. 4.4.9 应能在
18、不拆管Hi和其它附件的条件下更换液压油滤法芯。4. 4. 10 同型号的液压泵应能互换。更换液压泵应便于操作。4. 4. 11 作动简结构应简单、便于拆装、调整,密封装置应可靠耐用并易于更换。4. 4. 12 应在系统回油路的油滤前设置油液取样活门。必要时,也可在其官位置设置。油液取HB/Z 231 -93 样活门必须可达性好,并能在系统工作的条件下进行取样,活门上应有系留保护盖。4.4. 13 应根据系统的具体特点设置若干检测点和污接指示器。对重要的分系统应设置断路隔离装置,并能在地面定期检测重要分系统的内部泄漏和附件的磨损。4.5 空投、空降、空运系统4.5. 1 凡是在空中执行空投、空降
19、的执行机构、操作控制机构,如投物伞挂钩、降落伞挂钩、开锁器、货台锁机构、浓棒系统、伞绳回收机构等,均应能在地面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日视检查,灯光信号或采用简单模拟等手段,方便地检查系统工作状态。4.5.2 系统电缆应单祖成束敷设,并有独恃标记。4.5.3 根据执行空投、空降、空运任务的不同.货舱能迅速改变布局.L:L适应装载军辆、货物、人员等不同用途,货物的系留装置应用快卸锁连接。4.5.4 根据飞机的多种用途,统一考虑设计地板和货舱侧壁的通过孔、安装孔和系留环等.系国用的专用设备如钢索、带等互换协调性要好。4.5.5 机上安装的固定民备不得盖住或遮挡维修口盖和观察窗口。4.5.6 对于容易装销
20、或有特殊安装要求的设备应有明显标记。4.5.7 安装在地相互下的设备的检查、维护、拆装应留布足够的工作空间。经常使用的部件如电缆对接插件、地板困定销等应能在地板上可达。4. 5. 8 兼作货桥的大门应能在开启的任何位置停留,以满足地面维护租装部货物方便,并与各种标准装卸车对撞容易。4. 5. 9 装货要求及系留方法的标牌,应设置在飞机货舱醒目位置。4. 5. 10 带有坡度的地饭应有防滑踏面,大件货物装卸应有吊车、绞车等装卸工具,操作过程应允许操作人员戴手套等。4. 6 缸生系统4.6. 1 应急出口、通道、门、窗应位置适中、通达,打开时方法简单,不需用过大的力并萄醒目标记说明,关闭时应牢固.
21、其锁紧机构应能进行目视检查。4. 6. 2 应急出口、通道、门、窗应有防止积、漏雨水,防止锈蚀、变形的措施。4. 6. 3 应急撤离滑梯应轻便,并能快速拆卸收藏和重新安装。4. 6. 4 急救氧气瓶应能目视检查贮氧量,填充方便。4. S. 5 所有应急救生设备一般应不需维修。4. 7 军械系统(本条仅适用于装有航炮和可以外挂军械的军用运输机)4.7.1 航炮及其配套附件应尽量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拆装。4.7.2 拆装较重设备如航炮、弹箱、炮架等,可采用电动升降炮架或手动绞车等省力机构,以减轻劳动强度,使得维修时间尽可能短.所需人数应不超过两人。4. 7. 3 设备一般应采用专舱布局,并留有足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B 231 1993 运输机 维修 设计 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