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 5023-1994 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测定方法.pdf
《HB 5023-1994 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测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B 5023-1994 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测定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HB 5023-94 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测定方法1994-10-31发布1995-01-01实施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测定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测定方法。HB 5023-94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产品中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的测定。其它产品也可参照执行。2 I用标准GB 9451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3 术语渗氮层深度z渗氮层包括化合物层(臼亮层)和扩散层,其深度指从工件表面测至与基体组织有明显的分界处或规定的界限硬度值处的
2、垂直距离(用拉丁字母DN表示)。4 试样切取与制备4. 1 试样应从渗氮或氮碳共渗的零件上切取,允许采用与零件材料、处理条件、加工精度相同,并经同炉渗氮或氮碳共渗的试样。试样在渗氮前的待渗表面粗糙度一般不大于RaO.80mD4.2 切取试样时,不允许因温度过高而影响试样硬度和组织。4.3 在磨削和抛光试样过程中检测表面不允许过热、边缘倒角和剥落。4.4 检验部位应有代表性,检测面必须垂直于掺氮或氮碳共掺渗层。5 渗层深度测定方法5. 1 硬度法5. 1. 1 本标准采用维氏硬度,试验力规定为O.98N (0. 1 kgf) 2. 94N (0. 3kg) ,从试样表面测至比其体维氏硬度值高50
3、HV处的垂直距离为渗氮层深度。在三倍左右渗氮层深度的距离处所测得的硬度值(至少取三点平均)作为实测的基体硬度值。5. .2 渗氮层深度DN以毫米叶,取小数点后两位。例如O.30DN300HVO. 2.表示界限硬度值为300HV,试验力为1.96N (0. 2kgO时,渗氮层深度为O.30mmo5. 1. 3 测量步骤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4-10-31发布1995-01-01实施1 HB 5023-94 5. 1. 3. 1 测量渗氮层深度应根据图纸要求,在指定的部位进行。试样检测表面要求与硬度计试验台平行,并且经过磨光和抛光,在此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以避免检测表面过热或磨成圆角。5.1.3
4、.2 硬度压痕应在指定宽度(W)为1.5mm的范围内,沿与表面垂直的一条或多条平行线上进行见图1)。两相邻压痕间的距离(S)应不小于压痕对角线的2.5倍。从表面到各逐次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差应不超过O.lmm(例如d2-dl运o.lmm),测量表面到各压痕的积累距离的精度为士25m,各压痕对角线的测量精度为土0.5mo w - 。图1硬度压痕位置除有关双方有特殊协议外,压痕一般应在O.98N (0. lkgf),., 2. 94N (0. 3kg)试验力下作出,并用放大400倍左右的光学仪器测量。每个部位测量结果应绘制一条相对于表面距离的硬度变化曲线。根据上述绘制的每条曲线,分别测出从零件表面到
5、硬度值比基体高50HV处的垂直距离。如果两个数值的差小于或等于O.lmm,则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渗氨层深度z如果差值大于O.lmm则应重复试验,直到确认试验没有问题后,如实给出试验数值。5.3.3 当掺氮层深度已大致确定时,可采用下述内插法作为常规渗氮层深度的测量方法。在零件某一垂直面上,距表面d2和出的距离处,至少各打五个臣痕。d2和dl分别为小于和大于确定的渗氮层深度(见图2),(dz-dt)值应不超过O.3mm渗氮层深度由下式给出:1 + d2一笔) (旦-HS)H ,- H z 式中:HS一一确定的硬度值;2 百;一-dl处硬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zH2 -d2处硬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B 5023 1994 航空 钢制 件渗氮 氮碳共渗渗层 深度 测定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