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 T 715-1998 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导则.pdf
《EJ T 715-1998 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J T 715-1998 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导则.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 120. 99 F46 备案411999-1998E.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 /T 715-1998 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导则Standard guide f。restablishing a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for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physical measurement laboratories within the nuclear industry 1998-08-25发布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06.)525000716 1998-11-01实施EJ/T 715-1998 目次前言
2、.m 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定义.4 意义与主要分析质保活动.2 5 组织.3 6 质量保证大纲.47 培训与资格审查.5 8 规程9 实验室记录.7 10 记录控制.911 采购控制.10 12 测量设备与材料的控制.13 测量的控制.13 14 缺陷及其纠正措施.14 附录A(提示的附录)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质保大纲与GB/T19001-1994的要素对比.15 EJ /T 715-1998 前.i. 吕EJ/T 715-92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导则于1993年实施。对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EJ/T 715-92是等效采用美国AST
3、MC1009-89核工业化学分析实验室制定质量保证大纲的标准导则制定的,其质量保证大纲的主要依据是ANSI/ASME NQA-1核设施质量保证大纲要求0986年)。ASTMCl009于1996年修订,1997年出版了ASTMC1009 饨,其质量保证大纲的依据为目前国际通用的ISO9001质量体系一一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为了符合我国现行的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我们等效采用ASTMC1009-96对EJ/T715-92进行了修订。ASTMC1009-96没有前言。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EJ/T715-92。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燃料局提出
4、。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燃料局、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馨华、韩全胜、梁淑珍、王晓玲。m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导则Standard guide for establishing a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for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physical measurement laboratories within the nuclear industry 1范围EJ/T 715-1998 代替EJ/T715 92 本标准规定了理化分析实验室
5、质量保证大纲一般应包括的基本要素:组织、质量保证大纲、培训与资格审查、规程、实验室记录、记录控制、采购控制、测量设备与材料的控制、测量的控制和缺陷及其纠正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标准中所列的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和建议的实施细则具有通用性,为实验室按具体的任务要求建立质量保证大纲和制定具体措施提供指导。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 4-88 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GB 3001-93 量和单位GB/T 668
6、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9001-1994 质量体系一一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 15481一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EJ/T 1073一1998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制定测量系统质量控制大纲导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实验室质量保证laboratory quality assurance 能保证实验室报告的每一个分析与测量结果有足够可信度的全部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3.2 保管链chain of custody 中国幢工业总公司1998-08-25批准1998-11-01实施1 EJ/T 715-1998 对样品持续
7、控制与保护而形成文件的程序。3.3 保管custody 理化分析实验室可接下述的任一方式保管收到的样品并防止其受干扰:(1)样品由使用者保管;(2)接受样品后一直处于监视中;(3)样品先锁在保管处刊4)样品放在指定的安全保护区内。3.4 实验室laboratory 一个能接受其他组织的委托,进行理化分析和测量工作的组织。实验室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但通常存在于一个大的组织之内。它可以是几个雇员的组织,也可以是多群组织。3.S 失控out-of-control 系统不能达到预定的性能指标的状态。3.6 委托方requester 提供样品的人或组织。3.7 结果result 向委托方报告的,通过分
8、析测量得到的物质特性的定性或定量描述。3.8 流动工艺卡traveler 用以向整个实验室传递数据和信息的一种实验室记录卡。3.9接口interface 不同部门和或不同工作之间,在组织上和技术上的相互作用和联系。4 意义和主要分析质保活动4.1 分析测量实验室质保大纲包括确保其完成任务始终满足要求而进行的全部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实验室在分析测量核燃料循环材料中必须建立并执行质保大纲,它既可以满足上级管理部门对实验室运行要求,也可以作为一种健全的科学的技术性的实施细则来控制分析测量过程,确保其测量结果的质量。4.2 本导则是为核工业分析测量实验室制定质保大纲提供指导而制定的,对实验室各种主要活
9、动表示如图1。图1中各项主题要点在各章分别阐述,其中已形成标准的则作为引用标准列于第2章。核工业理化分析实验室质保大纲的基本要素与GB/T19001 1994基本要素的对比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2 EJ /T 715-1998 新方法的选择与验证测量方法的合格性审定校测量系统的控制分析入员的资格审查主要接口次要接口图1分析实验室数据的质量保证5 组织5. 1 概述必须明确机构内部的责任、权力以及相互关系。以下建议的实施细则(5.2)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各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这对分设若干职能组的实验室来说尤为重要。s.2建议s. 2. 1 组织结构每个实验室都应有其明确的内部组织结构。如实验室处
10、在一个大的组织之中,则应规定其在大的组织中的隶属关系、责任权限以及与大组织的各部门的接口,对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实验室,则不必规定其内部结构,只规定其在大组织中的位置即可。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应与质量保证的要求相适应。s.2.2职责应该对实验室之内的各种职务和各职能组的职责范围作出明确规定。职责范围中应规定实验室内的工作怎样去完成,由谁完成,在什么地方完成。这有助于建立室内各种相互联EJ/T 715-1998 系和明确接口。S.2.3各级职权应该明确规定承担工作责任的,特别是对技术上和运行上做出决定的权力。权力包括决策和批准工作,各个工作层,直到实验室主任都有权限的问题F如果实验室是更大组织的一部分,
11、则也有上级的权限问题。每层组织都要根据职务明确哪些活动需经批准和有权作出哪些决定。S.2.4联络对实验室内各工作组之间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络方式都应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与实验室相关的外部组织的联系方式更应明确规定。6质量保证大铜6.1概述实验室质量保证大纲的内容包括实验室运行质量保证要求和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的措施。上述内容在形成文件并得到批准后,才能成为正式的质量保证大纲。6.2 建议6.2. 1 质量保证大纲的说明质量保证的要求一经确定,并对实验室原有的实施细则按这些要求进行评价之后,就应写出程序,以明确这些质量保证要求如何在实验室工作中实现。这些质量保证程序明确体现了实验室质保大纲的要求,
12、它们或者被归到实验室已有的质量保证文件中,或者被汇编到另一独立的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手册中。6.2.2 执行质量保证大纲的文件一经制定、审查并批准后,新的或者修订的实施细则要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来执行此外,应将大纲的全部内容对有关人员进行宣贯。6.2.3 评价大纲要建立一种程序,使能按此程序定期评价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是否适当。此程序应确保能发现问题和缺陷,继而形成文件,进行分析、解决并监督执行。评价大纲至少包括管理评价和强立评价两部分。人员素质的评价必须有技术资格审查和所从事领域知识的评价。6.2.3. 1 管理评价各层管理机构应严格评价其管理范围的工作,并确定其是否满足所建立的质量目标。6. 2.
13、3. 2 独立评价质量保证的审核应能促进独立评价。评价重点是影响组织功能的实际问题。独立评价应有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评价物项与服务的质量,评价工作性能是否适当,并促进其改进。独立评价的人员应有足够权威和组织上独立,以实现其职责。独立评价的人员可以作为上级管理部门的顾问对质量和过程有效性进行评价。6.2.3.3 报告评价程序应包括向负责保证纠正已发现问题的部门报告评价结果的条款。6.2.3.4 质量改进4 EJ/T 715-1998 应建立并实施能发现与避免质量问题的过程。这种过程应包括对质量问题原因的识别以及避免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应对与质量有关的信息进行审查和数据分析,根据问题和影响工作的重要
14、性,来确定需要改进的范围。7 培训与资格审查7. 1 概述7. 1. 1 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资格审查是影响实验室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作人员包括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培训可以采取直接由有经验的人做在岗培训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按正式培训大纲进行课堂讲课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需要培训的范围取决于工作的复杂程度,人员受教育的水平、能力、过去的工作经验,以及委托方的要求。培训工作应不间断,应鼓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去参如相应的学术讨论会、培训班及专业会议。接受培训是使分析人员在开始分析样品之前通过审查具备资格所必须的。7.1. 2 资格审查不仅包括专门的培训,也包括有关教育状况和经验的审查和确认
15、。所有进行分析测量工作的人员必须预先进行适当培训和资格审查合格。每个从事分析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要求由管理部门确定(见图1)。7.2 建议7.2. 1 培训提供培训是管理部门的基本责任。培训的要求和形式应由管理部门根据上述各种因素来决定。管理部门应建立一个有文件规定的培训制度,以保证工作人员受到适当的培训,即使当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时亦能保证人员训练有素。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对技巧、知识与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的水平制定一个培训大纲,其中包括培训质量保证。7. 2.2 资格审查应建立理化分析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对每种分析方法都要规定资格审查要求,以使完成分析任务的分析人员均为合格。在培训时管理部门应负责资格审
16、查过程,此过程可简至只说明一个分析工作者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和职业知识状况,也要繁至一套正规的制度,包括要求通过的考试项目以及对岗位工作的熟练程度的技能演示(见图1)。7. 2. 3记录应有培训和资格审查记录。由记录可清晰地看出培训大纲的内容,并且能说明每个被培训者过去和现在的资格审查状况。记录的范围必须按资格审查过程的范围确定。7. 2.3. 1 资格审查记录至少包括一页表格,上面填写对分析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的基本情况以及分析人员具备进行哪些分析方法的资格。在指派工作之前,管理部门应验证其资格。7.2.3.2 资格应进行复审,并根据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如有必要,每年进行一次。7.2.3.3 培训
17、和资格审查记录属于质量保证记录,必须按第10章有关规定进行管理。8规程8. 1 概述8. 1. 1 分析工作是在有计划、有系统和在良好条件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分析所得的EJ /T 715-1998 结果应是有效的,即分析工作是有可靠的技术基础的。分析工作涉及许多不连续的按规定次序进行的操作。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改变任何操作方法或次序都将产生不满意的结果。为了对分析进行控制和避免产生不满意的结果,应制定规程来指导分析工作。编写规程的另一个目的是作为培训分析人员用的资料,作为确立分析方法的技术基础和把分析过程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在使用新方法的情况下,应按所选择井已验证的分析方法的技术条件编写
18、规程。为了行之有效和有助于建立实验室的信誉,规程的编写要完整、准确,并书写工整。必须对规程(方法)按要求进行审查(见图1)。8.1. 2 虽然规程的控制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功能,但规程的制定与控制是两种功能,在规程付诸使用之前,任何一个完备的制定规程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评价其完整性和正确性的管理要素。本节所用的控制一词包括了用以保证当规程超期应用时仍保持其有效性的各项活动。8.2建议8. 2.1 规程的制定正规的制定规程的过程有助于编写出文字流畅和内容正确的规程来。在制定规程的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8.2. 1. 1 格式与内容在编写规程之前要提出书写格式以利于保持各个规程之间的一致性和每一规程
19、的完整性,还有助于简化编制过程。一般来说,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目的或范围,适用性,参考资料和技术说明。技术说明可包括所需材料和设备的清单和描述,适当的安全注意事项,公差,分析测量的操作步骤、计算、预期的精密度和偏倚。有时玲校准操作和控制图的制作细则也包括在分析规程之内。8. 2. 1. 2 编写编写者一定要有胜任写作的能力,对涉及的分析方法具有适当知识,并能根据精通分析方法的人员所写的大纲和注释来编写适用的规程。编写应清楚扼要,以避免使用者混淆和误解。8. 2.1. 3 编辑审查规程写出后应由另外一人进行编辑审查,审查编写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名词和缩略语是否一致,标点和用词是否恰当,以及全文是否
20、清楚正确。这样可以提高文件的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发布规程的实验室的信誉。s. 2. 1. 4 技术审查应对规程进行技术审查。一般由本实验室内一位技术上能胜任但对规程没有直接责任的人做技术审查,也可以在发布规程的实验室之外找同等技术水平的人员做审查,以使技术评价更具独立性。8. 2.1. 5 批准在规程发布和应用之前,管理部门应主持履行批准认可手续,以证明此规程是根据实验室所建立的实施细则编写的。管理部门的批准意味着对规程的完善性承担责任。通常正确的做法是由规程编写组的直接领导来批准F适当条件下,还要附加更高层领导机构批准。6 EJ /T 715-1998 8.2.2 规程控制应制定管理办法以保
21、证规程在使用中始终保持其充分的适用性,即能保证正确地使用规程。8. 2. 2.1 分发规程应该发到的地方要保证发到p当有修改时所有更新的复本亦应保证发到。控制分发的方法可以采用对每份复本实行编号的办法,并且按编号列出分发清单。分发清单应有收件人的身份。8.2.2.2 使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证按要求使用每个规程。此人应接触实际工作,并掌握足够的正确使用规程的知识。8.2.2.3 修改规程的修改应受到控制,避免任意改动而引起分析错误。如规程经过修改并已获批准,则原来受到控制的副本均应更新,在规程管理实施细则中常常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小的改变和大的变动。虽然实施细则允许在工作现场对规程作小的改变,但应及
22、时将这些改变按预定格式写成文件。对规程作大的变动,则要求履行重新审查和批准的手续,如同颁布新的规程一样。对小修改和大修改之间的区别应作出明确的规定。9 实验室记录9. 1 概述9.1. 1 记录是实验室所完成的工作的文字记述,为以下的目的服务:a)提供分析结果到原始数据的追溯性;b)提供样品在实验室全部作业过程的控制pd明确是谁和如何完成这项工作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实验室的记录系统必须具备以下五种规定的作用或功能:1)从委托方得到关于样品的信息;2)提供样品的识别标识F3)在实验室内部传递信息和数据54)提供数据与信息的记录zu报告分析结果。为实现上述功能,一般应用几种记录表格,要求对这些实
23、验室记录加以管理,以免数据和信息的丢失。如果用计算机来管理数据与信息,则这五种功能都要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9. 1.2 实验室记录包括分析委托书、工作日志、流动工艺卡、数据记录与分析报告单。以上各项的目的与所建议的分发和保存时间同时列出。为达到这些目的,每项可用一个表格,或者两项或两项以上可以联合使用一种表格。联合表格要满足单一表格所有的目的要求。这样,其分发范围和保存时间要由分发面最广和保存时间最长的一个表格来决定。对于某些要求,可以用装订的实验室记录本来代替表格。记录本常用于数据记录。例如,每一种分析方EJ/T 715-1998 法应使用不同的记录本。记录本和收集填好的表格装订而成的活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EJ 715 1998 核工业 理化 分析 实验室 制定 质量保证 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