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
《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59.080.30 W 13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9-04-21发布GB/T 5325-2009 代替GBjT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Combed polyester/cotton grey fabrics 2009-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唱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GB/T 5325 2009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星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
2、6 印张1字数24千字2009年7月第一版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 1-37698 定价1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B/T 5325-2009 剧吕本标准代替GB/T5325-1997(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本标准与GB/T5325-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一增加纤维含量偏差考核p取消三等品品等;一一棉结疵点格率规定加严;一一布面疵点总评分由分/m改为分/m2,取消幅宽分类z外观疵点评分由十分制改为四分制;一一-横档疵点不分明显与不明显;取消划条量计。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
3、录E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 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蓓华、王憬义、贺美姆。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5325-1985 , GB/T 5325 1989 , GB/T 5325-19970 I GB/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分类、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有梭织机、无梭织机生产的涤纶混纺比在50%及以上的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
4、。本标准不适用于提花织物。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91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z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GB/T 4666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GB/T 4668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FZ/T 10004 棉及化
5、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FZ/T 10006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FZ/T 10009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FZ/T 10013.2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布的温度与回潮率对其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3 分类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产品品种、规格分类,根据用户需要,按附录A规定。4 要求4. 1 项目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织物组织、纤维含量偏差、幅宽、密度、断裂强力、棉结疵点格率六项,外观质量为布面疵点一项。4.2 分等规定4.2. 1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
6、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4.2.2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幅宽、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断裂强力、纤维含量偏差、棉结疵点格率按批评等,以其中最低一项品等作为该匹布的品等。4.2.3 内在质量分等规定见表1和表201 GB/T 5325-2009 表1内在质量分等规定允许偏差项目标准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织物组织设计规定要求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纤维含量偏差/%产品规格土1.5不符合一等品要求帽宽/cm产品规格十1.2%+1. 5% +2.0% % 一1.0%-1. 0% -1.5 密度/(根/10cm) 产品规格经密-1.2%经密一1.5%经密超过一1.5%
7、纬密-1.0%纬密-1.0%纬密超过一1.0%断裂强力/N按附录A断裂强力经向-6%经向8% 经向超超过一8% 公式计算纬向-6%纬向一8%纬向过一8注s当幡宽偏差超过1.0%时,经密允许偏差为一2.0%。表2棉结疵点格率分等规定织物总紧度80及以下/%织物总紧度80以上/%涤纶纤维含量/%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60及以上3 6 超过一等品50-60以下4 8 允许范围注z棉纺疵点格率超过表2规定降到二等为止.4.2.4 布面疵点评分限度规定见表3。优等0.2 表3布面疵点评分限度等0.3 4.2.5 幅宽、经纬向密度应保证成包后符合表1规定。4.2.6 布面疵点评等规定4.2.6.1 每匹布允许
8、总评分按式(1)计算。A=a.L.W 式中zA一一-每匹布允许总评分,单位为分每匹(分/匹); a一一每平方米允许评分数,单位为分每平方米分/米2); L一一匹长,单位为米(m); W一一幅宽,单位为米(m)。计算至一位小数,按GB/T8170修约成整数。优等品4 5 4.2.6.2 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累计超过允许总评分为降等品。4.2.6.3 1 m内严重疵点评4分为降等品。5 布面疵点的评分5. 1 布面班点的栓瞌5. 1. 1 检验时布面上的光照度为4001x士1001x。一等品二等品8 超过一等品10 允许范围0.6 .( 1 ) 5. 1.2 布面疵点评分以布的正面为准,平纹织
9、物和山形斜纹织物,以交班印一面为正面,斜纹织物中纱织物以左斜飞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为(卢)为正面,破损性疵点考核严重一面。5.2 布面疵点评分规定布面疵点评分规定见表40表4布面疵点评分规定评分数疵点分类1 2 3 经向明显疵点8 cm及以下8cm以上-16cm 16 cm以上-24cm 纬向明显疵点8cm及以下8 cm以上-16cm 16 cm以上-24cm 横档半幅及以下根数评分3根严重疵点长度评分1cm以下注1:布面疵点具体内容见附录B.疵点名称说明见附录c.注2:严重疵点在根数和长度评分矛盾时,从严评分。注3,不影响后道质量的横档疵点评分,由供需双方协定。5.3 1 m中累计评分1m中
10、累计评分最多评4分。5.4 布面疵点的量计5.4. 1 疵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量计。5.4.2 经向明显疵点及严重疵点,长度超过1m的,其超过部分按表4再行评分。5.4.3 断续发生的疵点,在经(纬)向8cm内有两个及以上的,则按连续长度评分。GB/T 5325一20094 24 cm以上-100cm 24 cm以上半幅以上4根及以上1 cm及以上5.4.4 共断或并列(包括正反面是包括1根或2根好纱,隔3根及以上的不作共断或并列(斜纹、缎纹织物以间隔一个完全组织及以内作共断或并列处理)。5.5 疵点评分的说明5.5. 1 疵点的评分起点和规定5.5. 1. 1 有两种疵点混合在一起,以
11、严重一项评分。5.5. 1. 2 边组织及距边1cm内的疵点(包括边组织不评分,但毛边、拖纱、猫耳朵、凹边、烂边、豁边、深油锈疵及评4分的破洞、跳花要评分,如疵点延伸在距边1cm以外时应加合评分。无梭织造布布边,绞边的毛须伸出长度规定为o.3 cmO. 8 cmD边组织有特殊要求的则按要求评分。5.5. 1. 3 布面拖纱长1cm以上每根评2分,布边拖纱长2cm以上的每根评1分(一进一出作一根计)。5. 5. 1. 4 o. 3 cm以下的杂物每个评1分,0.3cm及以上杂物和金属杂物(包括瓷器评4分(测量杂物粗度)。5.5.2 加工坯中疵点的评分5.5.2. 1 水渍、污溃、不影响组织的浆斑
12、不评分。5.5.2.2 漂白坯中的箱路、拮穿错、密路、拆痕、云织减半评分。5.5.2.3 印花坯中的星跳、密路、条干不匀减半评分,双经、箱路、拮穿错、长条影、浅油疵、单根双纬、云织、轻微针路、煤灰纱、花经、花纬不明显错纬不评分。5.5.2.4 杂色坯不洗泊的浅色油疵和油花纱不评分。5.5.2.5 深色坯泊疵、油花纱、煤灰纱、不褪色色疵不洗不评分。5.5.2.6 加工坯距布头5cm内的疵点不评分(但六大疵点应开剪)。5.5.3 对疵点处理的规定5.5. 3. 1 o. 5 cm以上的豁边,1cm及以上的破洞、烂边、稀弄,不对接轧梭,2cm以上的跳花等六大疵点,应在织布厂剪去。3 GB/T 532
13、5-2009 5.5.3.2 金属杂物织入,应在织布厂挑除。5.5.3.3 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应修好后出厂。5.5.4 假开剪和拼件的规定5.5.4.1 假开剪的疵点应是评为4分或3分不可修织的疵点,假开剪后各段布都应是一等品.5.5.4.2 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拼件。假开剪和拼件,二联匹不允许超过两处、三联匹及以上不允许超过王处。5.5.4.3 假开剪和拼件率合计不允许超过20%,其中拼件率不得超过10%。另有要求时按双方协议执行。5.5.4.4 假开剪布应作明显标记。假开剪布应另行成包,包内附假开剪段长记录单,外包注明假开剪字样。6 试验方法6. 1 试验条件6.
14、1. 1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6. 1.2 快速试验z由于生产需要,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可采用快速试验的方法。快速试验可以在接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参见附录D和附录E。6.2 津、棉纤维含量分析试验方法按GBjT2910执行(按净干重量百分率计算)。6.3 长度测定按GBjT4666执行。6.4 幅宽测定按GBjT4666执行。6.5 密度测定按GBjT4668执行。6.6 断裂强力测定按GBjT3923.1执行。6.7 棉结亲盾疵点格率检验按FZjT10006执行。7 检验规则按FZjT10004执行,8 标志和包装按FZ/T100
15、09执行。9 其他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可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4 GB/T 5325-200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涤棉混纺本色布技术条件制定规定A.l 涤棉混纺本色布技术条件的制定,除下列规定外,其他按GB/T406附录A规定执行。A.2 涤棉混纺本色纱线的公称线密度(tex)及标准干燥重量(g/100m),根据不同回潮率、不同泪纺比例进行计算。A.2.1 涤棉混纺纱线密度按式(A.l)计算。式中zT. = 5. 5 x OO + , 一一-,-N.八100十W.T,一-纱线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N. 涤棉混纺纱线的英帝tl支数FW,一一涤棉混纺纱线的公制公定回潮率,%;W
16、.一涤棉混纺纱线的英制公定回潮率,%。A. 2. 2 100 m涤棉混纺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按式(A.2)计算。T t 1 m二二一-:-Xa 10 1十w式中zmd一一-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单位为克(g);T , 纱线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W一一纱线的公定回潮率,%。示例265/35涤棉混纺纱线线密度(T,)及公制公定回潮率(W,),英制公定回潮率(W,)的计算zW , = Q_,_!黠旦+旦智主=3.2% 0.4% X 65 W,=一一-+一一丁EE-=3.72%中590.5100十3.2%587.5 .一_v一-,- N , 100+3.72% - N , A.3 涤棉混
17、纺本色布断裂强力标准的制定A. 3.1 断裂强力标准计算A. 3. 1. 1 织物的断裂强力以5X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N)表示。A. 3. 1. 2 断裂强力按式(A.3)计算。式中zQ = Po .川.K. T, 一Q一织物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 Po -单根纱线一等品断裂强度,单位为厘牛顿每特克斯(cN/tex); N一一织物中纱线标准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 K 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T,-一一纱线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计算的小数不计,取整数。A.3.2 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A. 3. 2.1 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值见表A.1o(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325 2009 涤棉 混纺 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