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4074.3-2008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 机械性能.pdf
《GB T 4074.3-2008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 机械性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4074.3-2008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 机械性能.pdf(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nu n 22 1阳严ll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074. 3-2008/IEC 60851-3: 1997 代替GB/T4074. 3-1999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性能Winding wires-Test methods一Part 3: Mechanical properties (lEC 60851-3:1997 ,IDT) 2008-12-01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PGB/T 4074. 3-2008/IEC 60851-3: 1997 . 目次l前言.m j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I 试验方法6:
2、伸长率4 试验方法7:回弹性. i 5 试验方法8柔韧性和附着性.3 I 6 试验方法11:耐刮(适用于漆包圆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7 试验方法18:热粘合(适用于导体标称直径大于0.050mm小于或等于2.000mm的漆包困线)6l 附录A(资料性附录热粘合漆包线的粘结强度. . 16 ! 附录B(资料性附录)摩擦试验方法. . . . . . . . . . .,. 21 I GB/T 4074. 3-2008/IEC 60851-3 ,1997 前言GB/T 4074-2008绕组线试验方法分为八个部分=
3、第1部分z一般规定,第2部分=尺寸测量s第3部分z机械性能;第4部分2化学性能;第5部分=电性能s一一第6部分=热性能多一一第7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规程(考虑中h一一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规程快速法(考虑中), 本部分为GB/T4074的第3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851-3,1997(绕组线试验方法第2号修改单(2003年),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4074.3-1999, 本部分与GB/T4074. 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z第3部分.机械性能第2.1版(英文版和一一对
4、5.5.4薄膜绕包困线和扁线的附着性试验限定仅适用于粘结性薄膜绕包线产品;一一在试验方法18中取消了GB/T4074. 3-1999中关于溶剂粘合的要求和相应的说明及注1的规定;一修改了图10.螺旋线圈粘结力试验设备;将提示性附录A和提示性附录B改为资料性附录A和资料性附录B,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自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z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宇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诸暨市露笑电磁线有限公司、山东赛特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无锡环宇电磁线有限公司、浙
5、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g李福、郑守国、任京湘、鲁小均、和军、汪文亚、曹恒泰.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4074.3 - GB/T 4074.10-1983、GB/T4074.14一1983、GB/T4074.27-1983、GB/T 1343. 3-GB/T 1343.71984、GB/T4074.3-1999 , 皿GB/T 4074. 3-2008/IEC 60851-3 ,1997 I 1 范围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性能GB/T 4074的本部分规定了下列试验方法2一一试验方法6,伸长率s试验方法7回弹性;一一试验方法8,柔韧性和附着性z一试验
6、方法11,耐刮;一一试验方法18,热粘合。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览表见GB/T4074.L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407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4074. 1绕组线试验方法第1部分s一般规定(GB/T4074.1-2008,IEC 60851-1,1996,盯T)GB/T 4074. 2-2008绕组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lEC6
7、0851-2 ,1 997.IDD IEC 61033 , 1991 测定漆包线用浸渍剂粘结强度的试验方法1S0 178 , 2001 塑料曲挠性能测试方法3 试验方法6,伸长率3. 1 断裂伸长率伸长率是长度增加值与原长度之比,用百分比表示。在伸长仪或拉力试验机上,以(5士1)mm/s的速率将一根自由测试长度为200mm250 mm的校直试样拉伸至导体断裂点,计算断裂时长度线性增量与自由测试长度之比,用百分比表示.测试三个试样,记录三个测试值,取其平均值作为断裂伸长率。3.2 抗张强度抗张强度是导体断裂时拉断力与其原始截面积之比.在拉力试验机上,以(5土1)mm/s的速率将一根自由测试长度为
8、200mm250 mm的校直试样拉申至导体断裂点,记录断裂时拉断力。测试三个试样,记录原始截面积与三个拉断力测试值,取拉断力与原始截商积之比的平均值作为抗张强度,4 试验方法7,囡弹性回弹性是卷绕成螺旋线圈或弯曲成一个角度的试样回弹后所测得的角度.4. 1 导体标称直径大子或等于0.080mm小于或等于1.6mm的圆线4. 1. 1 这验原理将一根校直试祥在圆棒上卷绕五圈,圆棒直径和卷绕时张力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回弹性测量即是第五周试样末端回弹的角度读数.1 / GB/T 4074. 3-2008/IEC 60851-3: 1997 4. 1. 2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示例如图1,圆棒的结构
9、和尺寸见图2和表10采用图2中的螺旋稽便于卷绕,但是否使用不作强制性规定.刻度盘上标有72等分费j度,这样卷绕五圈,读数即是试样每一回回弹的度数。圆棒直径amm 5 7 10 12.5 19 25 37.5 50 固定试样自由柄.保持试样垂直位置以与松开.a 6.0 6.0 注z如果试样突然回弹,松开圆棒和刻度盘角。若在喜包线弹性很大,指针可能测试三个试样,记录三个读数,表1回弹性试验用圆棒尺寸bmm b c 4.2 导体标称直径大于1.600 mm的困线和扁线4.2. 1 试验原理d 将一根校直试样弯成300,除去力后漆包线回弹的角度读数即是回弹角.4.2.2 试验设备e 。.050.07
10、0.10 。130.18 0.25 0.35 0.50 0.70 1. 00 2.00 应对另一端插入困.慢慢放下负r向上,然后锁住手.应将该端部弯成示的刻度盘读数即为回弹试验设备示例如图3.其基本组件包括:一个固定夹钳(幻,一个活动夹钳(1)和一个扇形刻度盘(日,单位为度.刻度盘在00_100范围内其刻度以0.50为增量.扇形刻度盘为圆弧形,置于与夹钳商成900的平面上,其中心(3)在固定夹钳的外侧边缘.手柄可以在垂直平面上的扇形刻度盘上移动,其支点位于刻度盘圆弧的中心.孚柄应有指针或标记,能正确读出回弹角的读数.手柄约305mm 长,具有毫米刻度,起点在弧形z GB/T 4074. 3-2
11、008/IEC 60851-3: 1997 刻度盘中心,手柄上有一个带刀口的滑块(4)。4.2.3 试样制备从线盘上取下至少1200mm长的试样,并尽可能避免弯曲,然后用手校直试样并切成400mm长的三根试祥.不应采用工具拉伸,应避免不必要的弯曲以免引起试样变硬.4.2.4 试验程序滑块在手柄上的位置应是导体直径或导体窄边尺寸的40倍.拉紧两夹钳之间的试样至刚好防止滑动。试样的拉紧方向应与其在线盘上的卷绕方向相同.试样的自由端应伸出滑块刀口(12士2)mmo 从起始点(30。费j度,位置。开始用手柄弯曲试样30(0。刻度,位置幻,弯曲时间应控制在25-55。试样在位置2的时间最多保持25,然后
12、将手柄以相同角速度反方向退回直到滑块刀口滑离试样.再次移动手柄直到滑块刀口刚好接触试样而不弯曲试样.手柄指针(位置3)在扇形刻度盘上的读数即为回弹角。测试三个试样,记录三个读数,取其平均值作为回弹角。5 试验方法8:柔韧性和附着性柔韧性和附着性反映了绕组线经受拉伸、卷绕、弯曲或扭绞等外作用力时,其绝缘不发生开裂或失去附着性的能力。5. 1 圆棒卷绕试验5. 1. 1 困线将一根校直试祥在抛光圆棒上连续紧密卷绕10圈,圆棒直径在有关产品标准中规定。圆棒应以1 r/5-3 r/5的速度卷绕,卷绕时线承受的张力刚好使线与圆棒接触,应避免线受到拉伸和扭绞.应使用符合上述要求的设备.5.1. 1. 1
13、导体标称直径小子或等于1.600mm的漂包圆线若产品标准规定卷绕之前需预先拉伸,试样应按第3章的要求拉仲至规定的百分比。卷绕后,用倍数如表2规定的放大镜检查是否开裂.测试三个试样。发现的任何开裂均应记录在报告中.表2检查开裂的放大镜倍数导体标称直径自1口1大于小于或等于0.040 0.040 0.500 0.500 1. 600 1倍表示用正常视力.5. 1. 1. 2 纤维包覆困线卷绕后,用正常视力或6倍以下放大镜检查试样是否露出裸导体,测试三个试样。露出裸导体应记录在报告中.5. 1. 1. 3 纤维包覆潘包困线放大镜倍数a10倍-15倍S倍-10倍1倍-6倍卷绕后,用正常视力或6倍以下放
14、大镜检查试祥是否露出裸导体或底漆层.测试三-1-试样.露出裸导体或底漆层均应记录在报告中。5. 1. 1. 4 黯蟆绕包圆线卷绕后,用正常视力或6倍以下放大镜检查试样是否露出裸导体或分层。测试三个试样.露出裸导体或分层均应记录在报告中.3 GB/T 4074. 3-2008/IEC 60851-3: 1997 5. 1. 2 扁线将一根长约400mm的校直试样在抛光团捧上沿两个方向各弯曲1800,形成一个伸长的S形,圆棒直径在有关标准中规定oU形弯头之间的直线部分至少应为150mmo注意确保试样不翘曲,弯头平整.合适的试验设备如图4所示.弯曲后,用6倍-10倍放大镜检查z对于漆包线,应检查是否
15、开裂;对于纤维包覆线,应检查是否露出裸导体或底漆层;对于薄膜绕包线,应检查是否露出裸导体或分层.弯曲六个试样,分别是三个宽边弯曲(用窄边尺寸)和三个窄边弯曲(用宽边尺寸).如果试样有开裂、分层、露出导体或底漆层,则应记录在报告中.5. 1. 3 包覆束线将一根校直试样在抛光圆棒上连续卷绕10圈,圆棒直径在有关产品标准中规定,张力按GB/T 4074. 2-2008中3.2.5.3的规定.注意每次卷绕时不可扭绞试祥.卷绕后,用正常视力检查试样的包覆层是否开口。测试一个试样,如果包覆层紧密度来达到要求,则应记录在报告中.5.2 拉伸试验(适用于导体标称直径大于1.600 m皿的悉包困线按第3章的规
16、定将一根校直试样拉伸至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百分比.拉伸后,用正常视力或6倍以下放大镜检查试样是否开裂或失去附着性.测试三个试样,如果试样开裂和(或)失去附着性,应记录在报告中.5.3 急拉断试验(适用于导体标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0 mm的意包困线)将一根校直试样急速拉伸至断裂点或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伸长率,试验设备如图5所示,其自由测试长度为200mm-250 mm.拉申后,应用倍数如表2规定的放大镜检查试样是否开裂或失去附着性.断头2mm内不做考核。测试三个试样,如果试样开裂和(或失去附着性,则应记录在报告中.5.4 剥离试验(适用于导体标称直径大于1.0mm的漆包固线将一根校直试样置于如图
17、6所示的试验设备上,两个夹具位于同一轴线上并相距500mm,其中一个能旋转,另一个则不能,但可以轴向移动并加挂负荷施加张力来扭绞试样,负荷按表3规定.表3剥离试验用负荷导体标称直径自1m负荷大于小于或等于N 1. 000 1. 400 25 1. 400 1. 800 40 1. 800 2.240 60 2.240 2.800 100 2.800 3.550 160 3.550 4.500 250 4.500 5.000 400 使用如图7所示的刮刀轴向刮去试样两侧的漆膜直至露出导体,如图8所示。刮刀的压力应足以刮去漆膜并在漆膜和导体界面留下清洁光滑的表面,但不可刮去太多的导体材料.从距离夹
18、具10mm 的两处剥离漆膜.旋转设备的起动速度应为60r/min-100 r/min.直至达到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转数几剥离和扭绞后,应检查试样是否失去附着性。如果能毫无困难地将漆膜从试样上剥去例如用指甲).即使不能完全分离,也应认为失去附着性.测试一个试样,如果失去附着性,则应记录在报告中.4 GB/T 4074. 3-2008/IEC 60851-3 ,1997 5.5 附着性试验按第3章的规定将一根约300mm长的校直试样拉伸至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百分比.5.5. 1 在包扁线拉伸前,应在测量长度中间切割试样一圈直至导体拉伸后,应检查试样是否失去附着性。测试一个试样,如果失去附着性,则应记录
19、在报告中,并从切割点开始单向测量失去附着性距离.测量试样每侧的失去附着性距离,记录最大值。5.5.2 浸溃纤维包覆团结和扁线拉伸前,从试样上除去所有绝缘但保留中间100mm的绝缘。拉伸后,应检查试样是否失去附着性.测试一个试样,如果失去附着性,则应记录在报告中,对圆线如绝缘在导体上滑动,对扁线如绝缘在试样上分离,则认为失去附着性.5.5.3 纤维包覆添包圆线和扁线拉申前,应在测量长度中间相距100mm的两处切割试样一圈直至导体圄拉申后,应检查试样是否失去附着性.测试一个试样,如果失去附着性,则应记录在报告中.5.5.4 簿腹绕包困线和扁线(仅适用于精结性薄朦)拉伸前,应在测量长度中间切割试样一
20、圈直至导体.拉f申后,应检查试祥是否失去附着性.6 试验方法11,耐寄IJ(适用于潘包困线耐刮是用不断增加压力的刮针刮漆包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刮破力表示。6. 1 试验原理一根校直试样经受单向刮漆试验,用针刮漆包线表面,并在针上不断增加负荷.使针和导体电气接通的力即为刮破力。6.2 试验设备应使用如图9所示的试验设备,其机械装置应能产生速率为(400土40)mm/min的单向刮力。刮漆装置应包括一个抛光的琴钢丝或直径为(0.23士0.01)mm的针,置于两夹头之间.夹头可牢固地夹住琴钢丝或针,使其不下垂或弯曲并与刮漆方向成直角。J漆方向即为漆包线的轴线方向。为放置试样,试验设备的支撑台上应有两个夹
21、头,当试样插入夹头之间并校直时支撑台可下降。试验设备应能产生(6.5士0.5)V的直流电压.,施加在导体和琴钢丝或刮针之间。应将短路电流限制在20mA以内,可使用串联电阻或继电器实现。该电路应能检测短路电流,并当刮针刮到导体约3 mm时停止刮漆.试验设备的杠杆下部边缘上应有一刻度标尺,所指示出的系数乘以施加在琴钢丝或针上的起始负荷即为刮破力.6.3 试验程序将一根用最大1%的伸长校直的试样擦拭干净后置于试验设备中,然后用夹头固定试样,调整支撑台使之接触试祥。施加在刮漆设备上的起始作用力应不大于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小刮破力的90%,并应使刮针和导体之间短路,短路点距离固定支点150mm-200
22、mm,荷重的刮漆装置应慢慢下降至漆包线表面,然后开始J漆.刮针停止由i漆时,从杠杆下部边缘的刻度尺上读出此时的系数.记录该系数和起始作用力的乘秧,试验应在同一试楼上再重复进行两次,一次距离原位置120,一次距离原位置240.记录试验结果.测试一个试样。记录三个试验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刮破力。5 GB/T 4074. 3-2008/IEC 60851-3 ,1997 7 试验方法18,热粘合(适用于导体标称直径大子0.050mm小于或等于2.0mm的藩包圆线热粘合反映了线圈绕组在热作用下粘合在一起的能力。7. 1 垂直螺旋线圈黯结力垂直螺旋线圈粘结力反映了在粘合线图下端加挂负荷时保持粘合的能力
23、.7. 1. 1 导体标称直径小子或等于0.050mm 试验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7. 1. 2 导体标称直径大于0.050mm小于或等于2.000mm 7. 1. 2.1 试验原理在圆棒上卷绕成螺旋线圈,然后加负荷压紧,并在热作用下粘合.粘合后,从圆棒上取下线圈试样并垂直悬挂,在其下端挂上负荷来测定试样是否能承受规定的负荷.在高温下重复试验。7. 1. 2.2 试样制备将一根校直试样卷绕在直径如表4规定的抛光圆捧上口.线圈最小长度应为20mm.卷绕时的张力应不超过表4规定值,卷绕速率应控制在1r/s-3 r/s之间.为方便线圈自由松开,试样末端不应固定.圆棒上的线圈应如图10a所示垂直放置
24、,并按表4的规定施加负荷.重物应不粘着圆棒,其间应有间隙。然后将此装置放入强迫通风的烘箱中,烘箱温度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放置时间s6 一-导体标称直径小于或等于0.710mm的漆包线,为30min; -一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协议,导体标称直径大于0.710mm小子或等于2.000mm的漆包线,为1h. 冷却至室温后,从困棒上取下线圈。表4螺旋线固的制备导体标称直径粘合时加在线E泣E圆捧直径卷绕时最大张力圈上的负荷m1 N N 大于小于或等于0.050 0.071 1 0.05 。.050.071 。.1001 。.050.05 0.100 0.160 1 0.12 0.15 。1600.20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4074.3 2008 绕组 试验 方法 部分 机械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