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8368-200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重力输液式.pdf
《GB 8368-200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重力输液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8368-200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重力输液式.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040.20 C 31 道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368-2005 代替GB8368-1998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In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 , gravity feed (ISO 8536-4: 2004 Infusion equipment for medical use Part 4: In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 gravity feed , MOD) 2005-07-2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唱士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Q(.lIJ GB 8368-2005 前言本标准修改
2、采用ISO8536-4: 2004(医用输液器具一一第4部分z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的差异见附录NB。本标准与GB8368-1998相比主要技术修改是:-一一微粒污染指标及其试验方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一一提高了泄漏试验的要求;一一提高了管路长度的要求z一一增加了对流量调节器颜色的限定p一一提高了注射件的要求;一一-酸碱度试验方法由原来的酸度计法改为滴定法;一一将GB8368-1998中对应的国际标准所没有规定的要求在附录NA(资料性附录)设计与实施指南中给出。GB 18458标准中所规定的专用输液器不在本标准涉及的产品范围内。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3、,附录NA和附录N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吴平、张强、由少华、王延伟、秦冬立。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8368-1987、GB8368-1993、GB8368-1998. I GB 8368-200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重力输液式输液器的要求,以保证与输液容器和静脉器具相适应。本标准的第二个目的是为输液器所用材料的性能及其质量规范提供指南,并给出了输液器组件的标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4、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62.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962. 1-2001,idt ISO 594-1: 1986) GB/T 1962.2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z锁定锥头(GB/T 1962.2一2001,idtISO 594-2:1998) GB/T 6682-19
5、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范和试验方法(neqISO 3696: 1987) GB/T 14233.1-199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z化学分析方法GB/T 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z生物学试验方法GB 15811-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eqvISO 7864:1993) yy 0466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yy0466-2003 , ISO 15223: 2000 ,IDT) ISO 14644-1:1999 洁净室和相关控制环境一-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3 通用要求3.1 输液器组件和分离式进气器件组件
6、的名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这些图例示了输液器和进气器件的结构,只要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也可采用其他构型。图2所示的输液器适用于袋式塑料容器。带有图3所示的分离式进气器件的图2所示的输液器,或图1所示的输液器适用于硬质容器。3.2 输液器应有保护套,使输液器内部在使用前保持无菌。进气器件的瓶塞穿刺器或针应有保护套。GB 8368-2005 进气器件可以不带塞子。b 药液过滤器可以在其他位置,最好位于病人端。药液过滤器的孔径大小一般为15m,可以不带注射件。图1进气式输液器示例2 a 药液过滤器可以在其他位置,最好位于病人端。药液过滤器的孔径大小一般为15m。b 可以不带注射件。图2非进气式输液
7、器示例GB 8368-2005 3 GB 8368-2005 5 4 3 1-一保护套$2一一瓶塞穿刺器或穿刺针p3一一管路;4 夹子;5一一带有空气过滤器的进气器件。a 如能保证同样安全,也可不带夹子或采用其他设计。固3进气器件示例4 标记4. 1 输渡器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输液器应以描述文字加本标准编号、字母IS,再加字母G标记z输灌器GB 9368-IS-G 4.2 进气器件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进气器件应以描述文字加本标准编号,最后加字母AD:进气器件GB 8368 - AD 5 材料制造第3章给出的输液器及其组件的材料应满足第6章的要求。输液器与榕液接触的组件,其材料还应符合第7章和第8章规定
8、的要求。6 物理要求6. 1 微粒污染应在最小微粒污染条件下制造输液器。液体通路表面应光滑并洁净,按第A.1章试验时,应不超过污染指数。6.2 泄漏按第A.2章试验时,应元气体泄漏现象。6.3 挂伸强度按第A.3章试验时,输液器液体通道各组件间的连接,不包括保护套,应能承受不小于15N的静拉力,持续158. 6.4 瓶塞穿刺器瓶塞穿刺器的尺寸应符合图4所示。注z图4中的15mm尺寸为测量基准,穿刺器该处横截面为圆形。瓶塞穿刺器应能刺透未穿刺过的液体容器的瓶塞,且不宜产生落屑。GB 8368-2005 单位为毫米气。制由.国非?轩N由非圄4瓶事穿刺器的尺寸6.5 进气器件进气器件应符合3.2和8
9、.2的要求。进气器件应有一个空气过滤器,以防止微生物进人它所插入的容器。进气器件可以与瓶塞穿刺器连为一体,也可以与之分离。当进气器件插入硬质输液容器时,进入容器的空气应不进入到流出液中。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使所有进入硬质容器的空气都通过它。按第A.4章试验时,相对于从自由进气的容器中流出液体的流量应不降低20%。6.6 管路由塑性材料制成的管路应透明或足够透明,当有气泡通过时可以用正常或矫正视力分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末端至滴斗的管路包括注射件(如果有)和外圆锥接头长度应不小于1500 mm。注:在输液器的总长度不小于1600mm的前提下,末端至滴斗的管胳包括注射件(如果有)和外圆锥接头长度允许小
10、于1500 mm.但应不小于1250 mm。6. 7 药液过谑器输液器应有一药液过滤器。按第A.5章试验时,过滤器对胶乳粒子的撞除率应不小于80%。6.8 滴斗与滴管滴斗应可以连续观察液滴。液体应经过一插入滴斗的滴管进入滴斗。滴管的端部至滴斗出口的距离应不小于40mm,或滴管和药液过滤器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滴斗壁与滴管终端的距离应不小于5mm。在(23:l:2)OC、流速为(50:l:10)滴/min的条件下,滴管滴出20或60滴蒸锢水应为(1士0.1)mL C (1 :l: O. 1) gJ。滴斗应有助于液体充注过程。6.9 流量调节器流量调节器应能调节液流从零至最大。对于重力输液系统
11、,不能使用桔黄色流量调节器。流量调节器宜能在一次输液中持续使用而不损伤管路。流量调节器和管路接触在一起贮存时不宜产生有害反应。6. 10 输渡流速对于滴管为20滴/mL的输液器,输液器在1m静压头下,10 min内输出氯化铀榕液质量浓度为(NaCD = 9 g/LJ应不少于1000mL。对于滴管为60滴/mL的输液器,输液器在1m静压头下,40min内输出氯化铀溶液质量浓度为p(NaCD =9 g/LJ应不少于1000 mL。5 GB 8368-2005 6. 11 注射件如有自密封性注射件时,按第A.6章试验时,水泄漏应不超过一滴。注射件宜位于外圆锥接头附近。6.12 外圆锥接头管路的末端应
12、有一符合GB/T1962. 1或GB/T1962. 2的外圆锥接头。宜优先使用符合GB/ T 1962.2的(鲁尔)锁定锥头。6.13 保护套、输液器终端的保护套应保持瓶塞穿刺器、外圆锥接头和输液器内表面无菌。保护套宜牢靠,但要易于拆除。7 化学要求7.2 金属离子当用原子吸收分光、按GB/T14233 . 8 生物要求8. 1 总则输液器应按C.2给出注:GB/ T 14233.2规定了无菌试验8. 3 热原应用适当的试验来评价输液器和/或进气器件王燕京7结果应表明输液器元热原。第C.1章给出了热原试验的指南。8.4 溶血应评价输液器无溶血成分,试验结果应表明输液器无榕血反应。GB/T142
13、33 . 2给出了检验溶血成分的试验方法。8.5 毒性应用适宜的试验来评价输被器材料的毒性,试验结果应表明输液器无毒性。GB/T16886. 1给出了毒性评价与试验指南。6 9 标志9.1 单包装单包装上应至少标有下列信息:a) 文字说明内装物,包括只能重力输液字样;b) 使用YY0466给出的图形符号,标明输液器无菌;c) 输液器无热原或输液器无细菌内毒素;d) 输液器仅供一次性使用,或同等说明,或使用符合YY0466给出的图形符号;e) 使用说明,包括警示,如关于保护套脱落;g) h) b) c) 使用YY0 d) 批号,以蝠.-e) 失效年月,. f) 制造商和/g) 推荐的贮10 包装
14、10. 1 输液器和/或、的迹象。GB 8368-2005 7 GB 8368-2005 A.1 微粒污染试验1)A. 1. 1 原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物理试验通过冲洗输液器内腔液体通道表面,收集滤膜上的微粒,并用显微镜进行计数。A. 1.2 试荆和材料A. 1.2. 1 蒸馆水,用孔径0.2m的膜过滤。A. 1. 2. 2 元粉手套。A. 1. 2. 3 真空滤膜,孔径0.45m。A. 1.3 步事试验前应用蒸锢水(A.1.2. 1)充分清洗过滤装置、滤膜和其他器具。在层流条件下(符合ISO14644-1: 1999中的N5级幻的净化工作台),取10支供用状态的输液器,各用500mL蒸锢水
15、(A.1. 2. 1)冲洗内腔,然后使各洗脱液通过一个真空滤膜(A.1. 2. 3),将该格栅滤膜置于显微镜下(入射照明)在50倍放大倍数下对其进行测量,并按表A.1所给尺寸分类进行计数。表A.1微粒数污染评价参数尺寸分类微粒大小/m2550 51100 100 10支输液器中平均微粒数n o1 n.2 n.3 空白对照液中平均微粒数nbl nb2 nb3 评价系数O. 1 0.2 5 A. 1.4 结果确定A. 1.4.1 总则各供试输液器(至少10支)只进行一次试验,以每支输液器三个尺寸分类的平均微粒计数作为分析结果。A. 1.4.2 微粒计鼓试验报告中应记录测得的空白对照液的各值(用同样
16、的试验器具,但不通过供试样品,按表A.1给出的3个尺寸分类测得的10等份500mL水样的平均微粒数),用以计算污染指数。空白中的微粒数CNb)应不超过9。否则应拆开试验装置重新清洗,并重新进行背景试验。试验报告中应注明空白测定值。8 按以下计算污染指数z对各尺寸分类的10个输液器中平均微粒数分别乘以评价系数,各结果相加即得出输液器的微粒1)可以使用经本方法确认过的其他等效方法,如微粒计数器法。2)这是基于米制的净化级别单位,即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大于0.1m的微粒数不超过100000个(取常用对数为5)。该级别对应的大于0.5m的微粒数为英制的100级净化即每立方英尺(28.3 L)空气中大于o.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8368 2005 一次性 使用 输液 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