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407-2010 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pdf
《GB 15407-2010 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5407-2010 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310 A 91 GB 中华人民=1:1工./、和国国家标准GB 15407-2010 代替GB15407-1994 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Specification of microwave interruption intrusion detector 2010-11-10发布2011-09-01实施暂且码节目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 15407-2010 目。自本标准的4.1.2-4.1.3,4.1.4、4.3,4.5-4.7和4.9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本标准是对GB15407-1994(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
2、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修订,修订的内容包括:一一修改了环境适应性要求(1994版4.3,本版的4.5); 一一修改了试验方法(1994版和本版的第5章); 一一删除了原引用的GBjT6587.7(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和GBjT6833(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一一一删除了原标准中第4章技术要求和第5章试验方法中有关交流供电的内容,以及第6章试验项目和顺序表1中的相关内容;一一对原标准可靠性进行修改,直接引用GB10408. 1-2000(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6.4的要求。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5407-1994 0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
3、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jTC10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美安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天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倪建中、何明、柯用菁、吴缸瑞、陈燕、韩峰、黄世杰、皮幼林。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一一-GB15407-1994 I GB 15407-2010 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项目和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室内型和
4、室外型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 2001 , IDT) GB 10408.1一2000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IEC 60839-2-2: 1987) GB/T 17626. 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EC61000
5、-4-2:2001 , IDT) GB/T 17626. 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 2002 ,IDT) GB/T 17626.4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 2004 ,IDT) GB/T 17626. 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EC61000-4-5: 2005 ,IDT)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microwave interruption intrusion detector 利用遮挡
6、微波波束而产生报警信号的入侵探测器。它由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3.2 参考目标reference target 参考目标高度(160cm-180 cm) :l: 10 cm之间,体重介于(60kg-70 kg) :l: 10 kg之间的正常人或模拟物体。3.3 探测范围边界boundary of detection coverage 当参考目标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不同位置上,朝着探测器的发射机与接收机天线形成的轴线垂直移动而引起的报警状态的最远点的集合。3.4 探测距离detection distance 能有效探测参考目标的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最大距离。1 GB 15407-2010 3.5
7、探测宽度detection width 相互对准的发射机与接收机天线形成的轴线上某垂直平面与探测范围边界相交截面水平与垂直的宽度。3.6 探测区域detection range 探测范围边界内的区域。4 技术要求4. 1 外观及机械结构要求4. 1. 1 外观入侵探测器的外形尺寸应与产品说明书所标出的尺寸相符。非金属外壳表面应元裂纹、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金属壳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元起泡、腐蚀、缺口、毛刺、蚀点、划痕、涂层脱落和沙孔等。控制机构灵活,可靠耐用,标志应清晰。4. 1. 2 外壳防护等级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2008的相关要求,其中室内型探测器应达
8、到IP41等级的要求,室外型探测器应达到IP55等级的要求。4. 1.3 外壳强度及压力外壳和框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压力和冲击试验后其外壳表面上应不产生永久性变形和损坏。4. 1. 4 接线柱和引出键的牢固性4. 1.4. 1 接线柱应有防止转动和松动的措施。经拉力试验后,引出线与接线柱不应脱落。4. 1.4.2 引出线应能承受20次直角弯曲而不折断,直流电源的引出线同时还要能承受14.7N的拉力作用60s而不损伤。4.2 性能要求4.2. 1 对准指示为便于发射天线轴线与接收轴线的对准,探测器应有对准调节装置。接收机上应有相应的指示。4.2.2 工作频率探测器选用的频段为!fGHz;
9、,._. 25 GHz。4.2.3 调制频率探测器发射机发出的微波信号应经过调制。调制频率不低于400Hz o 4.2.4 工作电压探测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优先选用直流12V。4.2.5 电源适用范围直流供电时,探测器在额定工作电压的85%125%范围内变化时,探测器不需要调整应能正常工作,且性能指标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4.2.6 过压运行直流供电时,探测器在电源电压为额定值的130%时,以每分钟不大于15次的报警速率循环50次,每次均应完成报警功能。4.2.7 电源功耗探测器曹戒状态和报警状态的功耗应在产品说明书明示。2 4.3 功能要求4.3. 1 报警功能参考目标按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探测区
10、域时,探测器应产生报警信号。4.3.2 报警时间与恢复时间4.3.2. 1 报警时间探测器在参考目标离开探测区域后,报警信号持续时间不少于1So 4.3.2.2 恢复时间参考目标离开探测区域后,探测器应在7S内恢复警戒状态。4.3.3 防拆保护入侵探测器应有防拆保护装置,打开外壳时入侵探测器应输出报警信号。4.4 探测范围边界4.4. 1 探测距离探测器的探测距离应在产品说明书内明示。4.4.2 探测宽度探测器的探测宽度应在产品说明书内明示。4.4.3 可探测速度范围室内型:0.1 m/s3 m/s; 室外型:0.1m/s10 m/so 4.5 环境适应性要求4.5.1 探测器环境适应性等级要
11、求探测器根据其使用环境严酷程度分为I级、E级、田级,见表1.表1探测器环境温湿度试验等级等级环境描述GB 15407-2010 I级适用于室内温度变化不大、能经受偶尔的较轻振动的环境,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应在10 C-+40 c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左右适用于探测器非完全暴露于室外(露天或简易遮盖)或室内环境恶劣的场合条件下,能经受突E级然跌落或频繁移动中承受较大振动和冲击,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应在一25C-十70c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为85%-95%左右皿级适用于探测器完全暴露于室外,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应在一40c - +85 c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为90%-95%左右4.5.2 探测器环境温温度适应
12、性试验要求探测器按相应的等级进行环境试验,在每一项特定的环境测试完后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后灵敏度或探测距离的变化量,其值不应超过士10%,且外壳应不变形或损坏。4.6 稳定性要求入侵探测器在正常气候环境下,连续工作7d不应出现误报警和漏报警,其灵敏度或探测范围的变化不应超过:l:10%。4. 7 电磁兼容4.7.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探测器应按照GB/T17626.4-2008中第5章表1试验等级3进行,试验过程中不应产生误报警和漏报誓,指示器件在试验期间闪烁是可接受的。试验过后,按产品标准检验其功能,应能正常工作。4.7.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探测器应按照GB/T17626.2-200
13、6中第5章表1试验等级3进行,试验过程中不应产生误报警GB 15407-2010 和漏报苦,指示器件在试验期间闪烁是可接受的。试验过后,按产品标准检验其功能,应能正常工作。4.7.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探测器应按照GB/T17626. 3-2006中第5章表1试验等级3进行,试验过程中不应产生误报警和漏报警,指示器件在试验期间闪烁是可接受的,但不应有任何输出的变化。试验过后,按产品标准检验其功能,应能正常工作。4.7.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探测器应按照GB/T17626. 5一2008中第5章表1试验等级3进行,试验过程中不应产生误报警和漏报警,指示器件在试验期间闪烁是可接受的,但不
14、应有任何输出的变化。试验过后,按产品标准检验其功能,应能正常工作。4.8 耐久性要求入侵探测器在额定电压和额定负载电流下进行警戒、报警和复位,循环000次,应元电或机械的故障,也不应有器件损坏或触点粘连。4.9 安全性要求4.9. 1 微波辐射安全剂量探测器的发射天线正前方5cm处,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应小于5mW/cm2Q4.9.2 非正常操作保护探测器在以下非正常操作时,不应损坏,并不引起燃烧或电击:a) 电源极性接反;b) 输出端短路tc) 手触摸输入端zd) 引线间互相接错。4.9.3 阻燃入侵探测器外壳经火焰燃烧5次,每次烧5s,然后停5s,塑料外壳继续燃烧不能超过1min,并且不能有烧
15、熔的塑胶残留物滴下。4. 10 可靠性要求入侵探测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至少为60000 h。5 试验方法5. 1 外观和结构性能试验5. 1. 1 外观性能试验用卡尺等量具对照图纸检验外形尺寸,目测检验外观,用手检验控制机构,均应符合4.1.1的要求。5. 1.2 外壳防护等级按GB4208-2008中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4.1.2的要求。5. 1.3 外壳机械强度试验5. 1.3. 1 外壳压力试验对于采用低压电路的受试样品,将样品平放,在外壳水平面的中央放一个直径为骨137mm的铜质半球,球面朝下施加49N的压力,作用(60土2)so试验后进
16、行外观检查,试验结果应符合4.1.3的要求。5. 1.3.2 外壳冲击强度试验将受试样品平放,用一个直径为50.8mm,质量为540g的钢球,从0.5m的高度垂直自由落下冲击在外壳表面上。试验结果应符合4.1.3的要求。4 . GB 15407-2010 5. 1. 4 接结柱和引出结牢固性试验5. 1. 4. 1 拉力试验受试样品应固定在正常位置,对接线柱进行20次连接和20次断开试验后,在最容易拉断的方向施加24.5N的拉力,保持时间为(60土2)s,试验后外观检查应符合4.1.4. 1的要求。5. 1.4.2 引出钱弯曲试验经外观和电性能检查的样品,在引出线末端悬挂质量为1.5同的重物,
17、然后样品在垂直平面上倾斜大约900,时间约为2s3 s,接着返回原来位置,即构成一次弯曲。按照这种方法再向相反方向弯曲,共试验20次,试验完成后应符合4.1.4. 2的要求。5.2 性能试验5.2.1 对准指示试验探测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放置在按产品基数指标规定的探测距离i转动发射机或接收机指向并检查其对准指示功能,应符合哇#2.1的要求。5.2.2 工作频率试验用波长计或频谱仪对发射频率进行测试,应符合4.2. 2的要求。5.2.3 调制频率试验当发射机工作时,在发射机的调制点上,用示波器测试调制频率,应符合4.2.3的要求。5.2.4 工作电压试验用精度O.5级的电压表监测电压,应符合4.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407 2010 遮挡 式微 入侵 探测器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