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98-1996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pdf
《DL T 598-1996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98-1996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pdf(6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L/T 598-1996 前吉口4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别是根据我国有r关通信的技术标准,并参照CC ITT有关建议结合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的具体情况编写的。经部组织审定作为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开始施行它将对统一我国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的标准、加强维护管理、提高通倍质量起重要作用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所有进入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的设备,包括维护管理、工程建设、设备引进及开发,均以本规范为准3现运行的设备要逐步按该标准进行规范并认真遵照执行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间E和意见,请及时告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作为归口管
2、理单位。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g顾翔。579 1 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exchange network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communicatl。nDL/T 598-1996 本规范规定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简称电力通信交换网或电通网)的网路构造,交换网各种设备的互相连接及设备本身的主要电气性能及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接入电力通信交换网所有设备及相互连接组成的交换网。新建
3、、扩建和政建电力通信交换网的工程都必须认真执行本规范的各项规定。交换网现有与本规范不符合的部分都应该采取措施使其符合本规范的要求。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3971. 2 83 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GB 3377-82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GB 3378 82 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GB 7255-87 单边带电力线载波机技术条件GB 7437-87 公用模拟长途电话自动交换网传输性能指标GB 7610
4、-87 音频脉冲编码调制技术GB 7611-87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GB 12048-89 数字网内时钟和同步设备的进网要求GB 13159 91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YD 344-90 自动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3 交换网的同路3. 1 交换网的网路结构3. 1. 1 电力通信交换网分为省间网及省内网二级交换网。全网由五个交换等级的交换中心及交换站连接而成。3. 1. 2 交换中心及交换站的设置。a)部交换中心C1)设在电力工业部国电通信中心。b)大区交换中心(C,)分别设在华北电管局、东北电管局、华东电管局、华中电管局、西北电管局和南方电力联营公司。c)省(自治区
5、、直辖市交换中心(C,)设在各省(直、市)电力工业局。注2以F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为省。d)省内汇接站(HJ)根据交换网的需要设在部分地区供电局(电业局)或有关发电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05-30批准1996-10-01实施580 DL/T 598 1996 e)终端交换站(DZ)设在一般单位。3. 1 3部交换中心(C,人大区交换中心(C,)、省交换中心(C之间以长途中继线相连接构成的长途自动交换网称为省间网。各省内的交换机相互连接构成一个省范围内的自动交换网称为省内网。部、各电管局与其直属生产、基建、科研、教育等单位的交换机互相连接也组成一个与省内网同级的交换网。由省间长
6、途中继线将许多省内网连接构成整个电力系统通信交换网,该网等级划分见图l,3.2 各级交换中心和交换站的交换和汇接功能3.2. 1 电力通信交换网所有的交换机都具有两种交换功能。各交换机既是电力通信交换网各交换机互相交换和内部交换合一的专用网交换机,同时又是接人公用网的端局或用户交换机。各交换机都具有本机用户交换、本机用户与公用网用户交换、本机用户与电力通信交换网用户交换的功能。各级交换中心与省内汇接站的交换机还应具有汇接功能,完成电力通信交换网中继线之间的交换和汇接。3. 2. 2 部交换中心的交换和汇接功能换机主区交集中心c,间罔省交换中,oc,.省骨肉在接站四内网鳝躏站DZ图1电力通信交换
7、网等级划分a)部交换机用户的各种交换,包括内部交换、出入公用网交换、与部北京地区网用户交换、与其他交换中心间的交换。b)部北京地区网各交换机用户经部交换机互相交换以及与其他交换中心用户的交换。c各大区交换中心及直达省交换中心间经部交换中心的汇援。3. 2. 3 大区交换中心的交换和汇接功能a)本大区交换中心所在局(公司)交换机用户的各种交换,包括内部交换、出入公用网交换、与电力通信交换网各交换机(部、其他大区交换中心、各省交换中心、各直属单位交换机)用户之间的交换。b)完成本大区各省内网之间的汇接交换,完成本太区各省内网经本大区交换中心与部交换中心及其他交换中心的汇接交换。c)完成本大区各直属
8、单位交换机之间的交换。完成各直属单位与本大区各省内网交换机以及与大区外其他交换机之间的交换。d)根据需要完成大区交换中心之间的汇接。3. 2. 4 省交换中心的交换和汇接功能a)本省局交换机用户的各种交换,包括内部交换、出入公用网交换、与本省内网各交换机用户交换、与本省以外各交换中心的交换。b)完成本省内网部分厂、局与省外各单位的省间交换。c)完成本省内网内交换机间的交换。d)位于交换网枢纽点的省交换中心必要时完成大区间的汇接交换。3. 2. 5 省内汇接站的交换和汇接功能a)本站交换机用户的各种交换,包括内部交换、出人公用网交换、至本汇接站各级终端站用户的交换、至省交换中心交换机及本省省内汇
9、接站交换机用户的交换。b)本站非限制用户经省交换中心汇接至省外各用户间的交换。c)完成本站所连接的各终端站之间以及各终端站与省内网其他交换机之间的汇接交换。d)完成本省内网各省内汇接站之间的汇接交换。581 DL/T 598-1996 3.2.6终端站的交换功能a)本站交换机用户的内部交换、出人公用网交换。b)本站非限制用户至省内各交换机以及经省交换中心与其他省外单位间的交换。3.3路由计划3. 3. 1 电力通信交换网交换机之间的路由分类,| | 基于制见图2。基干路由g它是由同交换区相邻等级交换中心之间无溢出低呼损电路群所组成。低呼损直达路由z它是由任意二个交换等级交换中心之间元溢出低呼损
10、直达电路群所组成。高效直达路由z它是由任意二个交换等级交换中心之间允许溢出的高效电路群所组成。实际最终路由:它是由任意二个交换等级交换中心之间通过无溢出低呼损直达电路群所组成。它可以和基于路由相一致,也可以和基于路由中一部分相一致。3.3.2 省间网电路群的设置3.3.2.1 基干路由的设置zI I l l - - I F 一低碍损直撞跚由高效直达路由图2路由分类a)部交换中心以低呼损电路群与各大区交换中心相连,采用二兆数字中继电路sb)部交换中心与各直属省电力局交换中心间以低呼损电路群连接,电路群一般用四线EM中继电路,有数字电路时也可以用二指数字中继电路sc)各大区交换中心以低呼损电路群与
11、所属各省交换中心连接,一般采用二兆数字中继电路,也可以选用囚线EM中线电路。3.3.2.2 直达路由的设置为使电力通信畅通,减少不合理的话务流向,部中心与某些省交换中心之间、大区交换中心与大区交换中心之间、大区交换中心与某些电厂或地区供电局之间、相邻省交换中心之间,可就近设置高效直达路由电路群为四线EM中继电路或二兆数字中继电路。3. 3. 3省内网3. 3. 3. 1 省内网的类型a)复合汇接网方式省内以低呼损电路群将几个省内汇接站接通,形成复合形汇接图,各终端站视其地理位置接到省交换中心或省内汇接站,见图3.b)星形汇接网方式。省交换中心以低呼损电路群直接接至各省内汇接捕,形成星形汇接网。
12、各终峭站视其地理位置接到省交换中心或省内汇接站,见图4.c)单星形网方式。各终端站直接与省交换中心连接,见图5.3. 3. 3. 2 电路群的选定鳝蟠站膏中也曹中心啻内汇.蜡蕾内汇篝蛐终蜻站图3复合形汇接网图4星形汇接网582 DL/T 598 1996 a)复合汇接网省交换中心至省内汇接站之间、省内汇接站与省内汇接站之间建立低呼损四线电路群,有条件时应采用二兆数字中继电路。b)星形汇接阿省交换中心至省内汇接站应以低呼损四线电路连接,直日省内汇接站为二线交换机,只在汇接站侧装二四线变换。害中心鳝蝙站图5单星形图c)终峭站与省内汇接站之间在具备条件时亦应采用上条的方式,不具备条件时以二线中继方式
13、连接。3.3.4 中继线数量的确定按呼损为0.01根据话务量确定中继线数量(参看附录B)。3.4 路由选择原则3. 4. 1 串接电路数从传输质量及信号的有放动作考虑,应尽可能减少串接电路的段数。由省交换中心至部交换中心之间的最多串接电路数不应超过三段。由省交换中心至任一个省交换中心间最多串接电路数不应超过六段。发话区l , ,马”I 曼话区图6迂回路由选择顺序3.4.3 路由选择顺序a)先直达路由b)次迂回路由,选择顺序自远而近见图60串接电路中的卫星电路应只有一段,最多不得超过二段3.4.2 自动迂回路由的设置a)各级交换网应根据条件可能和接续合理的原则设置自动迂回路由。每个汇接点自动迂回
14、的次数不超过3次。b)为防止出现死循环,在设置自动迂回路由时,任何交换点的呼出呼叫不允许经对方交换机由原呼出电路群返回本交换点也不允许经多次转接再返回本交换点。c)最后选择路白,即只经过低呼损电路群,该最终路由可以是基于路由。4 交换阔的技术指标4. 1 假想参考连接电力通信交换网可能出现的最长通话假想参考连接见图7,据此分配和确定各项传输指标。c, c, c, c, c, c, c, DZ阳II四DZ图7最长通话假想参考连接4.2参考当量4. 2. 1 通话全程参考当量由省内网终端站主叫用户的送话器输入端至另一个省内网终端站受话用户的受话器输出端之间最583 长通话连接的全程参考当量不大于3
15、3dB, 4. 2. 2 用户电路的发送参考当量DL/T 598-1996 由发话用户送话器的输入端到所在终端站的用户电路(包括话机、用户线和供电桥)最大发送参考当量应不大于12dB,最小发送参考当量应不小于3dB. 4.2.3 用户电路的接收参考当量由受话用户所在的终端站至受话用户受话器输出端间的用户电路最大接受参考当量应不大于3. 0 dB,最小参考当量不小于5. 5 dB. 4.3 传输电平4. 3. 1 全程传输损耗4.3.1.1 电力通信交换网任何两用户间传输损耗不大于33dB,全程传输损耗见图8。,;t.O DZ HJ I 12.0I I 3.5 一一淤,;1 ,;33 注z圈中未
16、注单位数字的单位均为dB,以下类同。HJ DZ 提7 1112.011 3 5 图B全程传输损耗台,;1.0 4. 3. 1. 2 电力通信交换网交换机以回线连接时(包括二兆数字中继线四线电路链的传输损耗为:电力通信交换网各交换机间7 dB; 电力通信交换网交换机与公用网市话终端局交换机间3. 5 dB。4.3.2 传输损耗的分配4.3.2.1 用户电路的传输损挺0.5 mm线径非加感电缆线对的用户线在f=800 Hz,采用符合用户当量要求的话机时,其传输损耗应不大于7dB.与公用网连接的用户交换机用户线的传输损槌是用户电话机至公用网交换机的全部损麓,见图9.对程控交换机的长线用户以及不允许接
17、人公用网长途的用户交换机的用户,用户线的传输损耗可以大于7dB, 在终端站与上一级交换站之间的中继线传输损耗为OdB时,对回声干扰影响大的用户可在用户电路中加入2dB的假线a4.3.2.2 中继电路a)二兆数字中继电路的传输损能为零。b)长途囚线电路:长途四线电路链的传输损耗为7dB. 告网交换机用户交换机用户话机A H c 7 注:.用户交换机与公用网交换机以四线连接A十Bo.c1dB, 2.用户交换机以二线方式接至公用网交换机用户线Bo1,C (7-A一B)dB。图9用户线的传输损耗每段长途电路的传输损能为OdB,四线转接点电平为一4dB,见图10.长途电路传输损耗随时间变化的平均值与其标
18、称值之差应不大于o.5 dB.随时间变化的标称偏差,无自动调节设备应不大于1.5 dB;有自动调节设备应不大于1.0 dB. c)二四中继电路的传输损耗2584 DL/T 598-1996 四线电路一端带有二四线变换设备与交换机以二线方式连接,另一端无二Illll线变换装置电路直接以四线方式与交换机连接,称为二囚线中继电路,其传输损耗是:二线至中继线对端线路终端四线收为4dB,中继线对端线路终端四线发至二线为3dB,三四线中继电器的传输损耗见图110d)具有二四变换设备的二线中继电路:四线电路二端均装有二四变换设备,以二线方式与交换机连接的二线中继电路其传输损耗为:数字电路2. O dB; 模
19、拟电路3. 5 dBo 长途四线终端二四线变换设备转换点的稳定平衡回输损耗,其平均值应不小于9dB,标准偏差小于3.5 dBo 长途囚线终端二四线变换设备转换点的回声平衡固输损耗,其平均值应不小于15dB,标准偏差不大于2.5 dBo e)音频电缆z终端站至省交换中心或终端站至省内汇接站的传输损耗采用音频非加感电缆时为2.。3.5 dB, 采用音频加感电缆时应不大于3.5 dBo 4dBr -4dBr 。一, 14一一+4 -4 I一一一I四鲍收4 一-14 I SdB 4 I四鳝发JO dB 。J二二线侧线跻终端四镜侧铺路终蟠图10四线中继电路的传输损耗及转接电平4.3.2.3 交换机的传输
20、损耗图11二囚线中继电路的传输损耗a)数字程控交换机传输损耗,见表1及表Zo表1程控数字交换机半连接损耗信号人信号出)市话DID本地3.5 dB,长途7.O dB 与囚线中继连接7. O dB 二线用户0 dB 与二线中继连接0l dB 与本机用户连接37 dB 与四线中继连接7. 0 dB 二线中继线0 dB 与本机用户连接01 dB 与工线中继线连接0 l dB 四线中继线4 dB(增益)4 dB 工兆数字中继线o dB O dB 1 )交换机应具有自动调整损糙的功能,能够根据不阔的连接自动改变损耗值585 DL/T 598-1996 表2程控数字交换机传输损耗二线用户与二线用户四线中继线
21、发)二线用户与四线中继线(收二线中继线二线中继线与二线中继线四线中继线(;jt)二镜中继续与四线中继线(收)四镜中继线与四线中缆线b)程控空分交换机与机电式交换机g各种用户之间的传输损挺不大于1dB, 4. 3. 3几种通话连接的传输损娓47 dB 34 dB 34 dB 。ldB 。ldB 34 dB 34 dB o dB a)程控数字交换机全四线连接(包括二兆数字连接,交换机用户间全程传输损耗不大于21dB,见因12.一一一一钊67.0 。7 7.0 I 。7 1 23 图13终端站四线连接用户间全程损辈革c)敛模混合网中只有终瑞站为二钱交换机,终峭站与数字站之间以二线连接时,两用户间最大
22、传输损耗不大于30dB,见图14.d)数模混合网中,省内汇接站及终垠站均为二线交换,省内汇接站与省中心为四线电路时,二个终峭站用户之间全程损耗不大于32dB,见图15,586 DZ E;7.0 I 1 13.6 图14DZ HJ I DL/T 598一1996DZ 。.j 7 .j!tj 1.j. E;7. 0 .; 30 终端站二线连接用户向全程损耗蜻一一HJ DZ 。7 .; 32 I 2 0 36 1 I .;7.0 图15全程损耗不大于32dB的通话连接e)省内网中汇接站及终端站均为二线交换并均以二线连接连接时,二个终端站用户间全程损耗不大于33dB,见图16.DZ HJ HJ DZ
23、.;7 0 I I I .; I I I I 40 ms位30 40 ms位倍号间隔时长40 ms 30 40 ms 7.2. 3. 3 交换机间DTMF记发器信号的发码顺序a)省内网直达呼叫z主叫交换机通过直达中继线直接呼叫被叫交换机用户,主叫交换机只送出被叫号码ABCD,当不同交换机使用相同交换机编号X,PQ,而以不同首位用户号码A相区别时(不同交换机的A取不同数值),主叫交换机出中继识别号码及送出号码见表3D中B栏。表30省内网直达呼叫DTMF计发器信号的发码顺序用户拨号主叫交换机出中继识到送出号码A X2PQABCD X,PQ ABCD B X,PQABCD X,PQA ABCD 注z
24、对于不使用省内网编号的省内网,表中x,一律改为9X1X2,川省内网汇接呼叫:采用逐段转发方式送出被叫号码。主叫交换机与汇接交换机之间、汇接交换机与汇接交换机之间传送被叫用户的省内网号码。最后的汇接交换机与被叫交换机之间传送被叫的用户号码ABCD,见表31,611 DL/T 598 1996 表31省内网汇接呼叫DTMF记发器信号发码顺序主叫交换机第一汇接交换机第二汇接交换机被叫交换机用户拨号X2PQABCD 由中继识别X,PQ X,PQ X,PQ或X,PQAX2PQABCD 送出号码X2PQABCD -ABCD -注E对于不使用省内网编号的省内网,表中x,律改为9X1X2.c)省间网直达呼叫g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98 1996 电力系统 通信 自动 交换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