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158-2002(条文说明)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pdf
《DL T 5158-2002(条文说明)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158-2002(条文说明)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 5158 - 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主编部门:西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t(咆片也i俗、住2002北京目次3 总则.39 4 常规气象44.1 )般规定414.2 相应气象要素和冻融次数424.3 雪压 4 4.4 气象辐射.43 4.5 山区气象要素估算.44 5风465 .1 般规定465.2设计风速475.3 风压计算525.4 风玫瑰图.53 5.6 风力发电场风能计算.54 6 导线覆冰6.1 般规定606.2 覆冰调查626.3 覆冰计算.64 6.4 冰区划分676.5 建站观测“3
2、8 3总则3.0.1 设计气象条件是电力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指标和安全运行,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使之能经受电力工程长期生产运行的考验。长期以来,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无专门统一的技术标准,仅在有关规程规范中对某些气象条件作出了规定,不能全面反映电力工程气象勘测的内容和深度。本次依据电力工程设计各专业的要求与有关标准,结合我国40多年来电力工程气象勘测工作的经验,制定并规范了电力工程气象勘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电力工程气象勘测纳入标准化、科学化进程。尽可能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3.0.2 基础气象资料是计算设计气象条件的主要依据,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搜集、整理。要充分考虑气象站
3、址的代表性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要分析资料可靠性,是否受人为因素或仪器故障影响;要审查站址是否迁移,观测和统计方法是否更改,资料系列是否一致。如果气象站资料在代表性、可靠性、一致性兰性审查中发现有非均一性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原因认真分析,按有关规定合理修正处理,确保基础资料的准确性。3.0.3 由于电力工程地(点)的实际位置,以及气象站资料的局限性,现场风、冰资料非常缺乏,使设计风速和导线覆冰厚度的取值有一定难度。通常除了加强大风、覆冰调查外,对资料的计算处理常采取几种方法,并要求对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与审查,充分考虑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影响引起的异常变化,并通过各种途径加以修正,使之
4、尽可能客观、合理。3.0.5 火力发电厂空冷系统所需主要气象参数为典型年小时气温及小时风速。若电厂距离气象站较远,且地形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建立短期气象观测站,与当地气象站进行对比观测,作相39 关分析,订正电厂气象站资料。风电场场址应设立专门的风速风向观测站,设立测风站的个数可视风电场容量大小和场址范围、地形情况而定。3.0.6 在电力工程施工或技产运行后,出现异常的大风、导线覆冰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不少,教训也较深刻,如1984年1月华东大雪覆冰使全区电网解列,停电数日;云、贵、),、湘等省的高山线路在重冰年也常发生冰害事故;1980年京津唐地区大风使陡茵通220kV送电线路倒杆84基。当发
5、生灾情后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进入现场调查,判明事故原因,研究对策,如属气象原因,可考虑加大设计气象条件或由设计更改工程方案,避开一些风、冰较大的微气候区。3.0.7 应用气候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许多专业学科联系甚广;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发展必然带动其发展。考虑到规程修订的滞后性,故此条鼓励积极、慎重地使用国内外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法。3.0.8 电力工程设计专业,如水工供水、水工结构、建筑结构、总平面布置、采暖通风、线路电气、线路结构等,都需要相关的气象资料,特别是电厂冷却系统、风电场、太阳能电站、高海拔重冰区线路、高山微波站、高山光纤站的设计气象条件显得尤其重要,所以电力气象勘测除执行
6、本规程外,还应遵守或参照执行相关专业现行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40 4常规气象4.1一般规定4.1.1 气象要素观测时制,除日照采用真太阳时外,其余项目采用北京时;观测日界,日照以日落为日界,其余项目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每10天为一旬,2月末和大月末的最后一旬按实有天数统计;月、年即以阳历月、年长度为标准;历年指建站以来逐年年份;累年指建站至今的累积年份;均值是指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值;极值是指一定时间长度内最大(多)、最小(少)值。4.1.2 凡是跨年的项目均用年度统计,以每年7月至次年6月为一个年度,其累年平均取累年年度平均值,累年极值取累年年度内的最大(多)、最小(少)值。4.1.3 单站
7、的压、温、湿等常规气象项目,一般应有20年以上资料才能进行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的气象站一般已有30年以上资料,只是有些受迁站影响,某些项目资料不连续;另外还有些地区仅有短期气象观测资料。气象资料不足20年时,可选周围地形、气候大体一致,有长期资料的气象站作参证站,应通过相关分析法进行订正,还可利用差值法和比值法进行订正。差值法公式为:Yi= xi十dn、,唱且, . 6、式中:如一二工程站需订正插补的第1年气象要素;X;一二参证站第i年气象要素;dn一两站n年的平均差值,dn几句,Yn、Xn分别为工程站和参证站年的平均值。比值法公式为:Y; = K,X; (2) 41 式中:Kn一比值系数,K主
8、IIo Xn 对无资料地区可通过设站进行对比观测或通过气候调查手段,分析判定工程地点与参证站的气候情况是否一致,再移用参证站资料。无资料地区还可以通过分析地区气候等值线图,查得有关气象资料。4.2 相应气象要素和冻融次数4.2.1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一年中最炎热时期(3个月计)在各地表现不大致,通常为夏季6、7、8月,也有的为5 6、7月。为了统一,应将当地累年各月平均气温连续3个月为全年最高者定为最炎热期。目前统计近期连续不少于5年最炎热期3个月频率为10%温球温度的方法有累积频率曲线法和分级统计法,其中分级统计法比较简捷、方便,可在460个数据中选由大到小排列的第46个数,即为频率
9、10%的温球温度。对于同温球温度因出现日期不同,相应的气象要素不同者,宜选用其中相对湿度最大一日的气象要素。4.2.2 4.2.3 离地lOm高50年一遇lOmin平均最大风速相应的最低气温和30年一遇最低气温相应的lOmin平均最大风速,目前有两种挑选方法。是在实测lOmin平均最大风速和实测最低气温系列中挑选与设计风速和设计最低气温相等或相近值出现月的最低气温和IOmin平均最大风速;二是挑选出现日或同时的最低气温和lOmin平均最大风速。但应以设计要求为准。4.2.4 覆冰同时气温的挑选,有实测资料时,可挑选历年最大一次覆冰过程中的最低气温;无实测覆冰资料时,可挑选调查历史上最大次覆冰过
10、程中的最低气泪。若历史最大覆冰期无实测气温资料,可挑选有实测气温资料以来的最大一次覆冰过程中的最低气温。4.2.5 冻融交替循环次数系按年度统计,即每年7月至次年642 月为一年度。使用资料为最近10个年度的日最低气温,其成果为最近10年某年度内出现的最多冻融交替循环次数。4.3雪压4.3.1 基本雪压是以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所统计得的50年一遇最大积雪重量。基本雪压计算公式So=Shpsg主要是适用1980年以前的积雪深度资料,1980年起执行中央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有雪压观测项目。全国气象站至今己有二十多年雪压资料。4.3.2 考虑到电力工程地(点)的实测雪压资料情况,本条规定可
11、参照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全国各城市雪压表和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使用,对于查不到的有雪工程地(点),分别给出了几种资料处理方法。对于资料短缺或无雪压资料地区,应通过气候调查分析,并参照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确定。4.3.3 通常情况山区海拔高,温度低,温度降水也偏大,积雪相应深些。因此一般山区元资料时,可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的基本雪压乘1.2采用。如果高差较大,应通过调查分析附近高山与平地气象站雪压资料确定。4.4气象辐射4.4.1 当前我国共有98个气象辐射观测站,电力工程地(点)通常没有实测总辐射资料,可用本条规定气候学公式(4.4.1)计算。该式计算误差较小,据四川、重庆两省市
12、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一般为:月总辐射10%,年总辐射5%。太阳总辐射受地面影响较明显,在本条规定式(4.4.1-2)中,0.18为经验系数,可参照当地的分析成果使用,如重庆长江河谷及周围山地取0.1404.4.2 根据中央气象局1996年编定的气象辐射观测方法,我国气象辐射观测元长波辐射项目,故本条文未列出长波辐射项43 目。一般说来,在纬度相同或相近地区,地形、气候条件基本一致处,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和净全辐射的数值相差不大,对于无资料地区可参照或修正使用邻近地区的辐射资料。4.5 山区气象要素估算4.5.1 本条规定中的式(4.5.1-1)是压高方程的另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应用该
13、式己满足所要求的精度,可以广泛应用于计算元资料地区的山区气压。该式中较难确定的是t(空气柱平均温度),即高山站与平地站的温度平均值。通常高山站气温为未知数,如果当地有实测分析资料,可使用其成果,若无实测资料可采用气温直减率0.6lOOm推算。4.5.2 一般情况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探空资料,在中纬度地区,自由大气中的年平均气温,每上升lOOm下降。.6。但山区受地形、气候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非常复杂。根据文献资料,气温受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山脉走向、气候干湿程度和季节影响较大,在各种地形、气候、季节条件下直减率都不一样,其直减率范围为0.12llOOm0.87llOOm。但在全国范围
14、内,年平均直减率差异较小,多为0.5llOOm0.7llOOm,只有少数地区反映出明显的地形影响,如天山北坡、昆仑山北坡、小兴安岭西北坡直减率偏小,而背风坡偏大。根据以上资料,山区气温应按当地或附近地区的实测分析资料计算,无资料时才采用直减率0.6llOOm。4.5.3 在山区,海拔和地形是影响降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随测点海拔的增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二是地形对气流和天气系统的动力抬升作用,可增加迎风坡降水;兰是地形所造成的局地环流促进对流运动发展而引起降水;四是地形起伏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通常情况,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各地均有些实测资料和
15、分析成果,山区电力工程可以参照44 使用。如山西交城县吕梁山区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的经验公式为:Ry= 299.4 + 19.2H + 13.0卢(3)式中:Ry一一年降水量,mm;H一一工程点高程,hm;卢一一工程点平均坡度。45 5凤5.1一般规定5.1.1 设计风速的计算高度和重现期是根据现行的火力发电厂、变电所、微波通信工程、光纤通信工程和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标准制定的,其它电力工程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如风力发电场应按风力机安装轮载高度和设计要求的重现期确定。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将原规定基本风压重现期标准由30年改为50年,本条规定重现期标准系参照该规范确定的。5.1
16、.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为lOm12m;若安装在平台上,距平台面高6m8m,且离地高度不得低于lOmo电力工程设计标准要求离地高度与气象站风仪高度不致时,应对气象站风速进行高度订正。风仪若安装在平台上,要了解平台离地高度和周围建筑物、树林的影响情况,作出合理的高度订正。气象站风速为定时观测2min平均值和瞬时极大值者,还应进行观测次数和时距的换算,换算为设计要求的自记lOmin平均风速。我国70年代制定的次时换算公式一般适应区域广,不能充分代表区域内各地的情况,误差偏大,所以宜搜集当地成熟的被推广使用的计算公式。设计风速计算,首先应全部采用气象站自记风仪记录的lOmi
17、n平均最大风速,其次再考虑使用非自记资料经过次时换算后的风速。5.1.3 大风调查是对气象站风速资料的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工程地(点)距气象站较远,地形情况又与站址不一致时比较重要。为使调查资料真实可靠,要求当场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音、摄像。风灾照片是判定风力大小的重要依据,除结合工程拍46 摄风灾照片外,还要搜集各种风灾照片,用以判定风灾范围、大风路径、风力大小等,供分析确定设计风速使用。对山区风速和滨海风速,应进行工程点和附近地区面上的搜资调查;送电线路还要进行沿线搜资调查,做到点、线、面结主口。山区工程要搜集微地形微气候区影响、山坡山麓风速变化特征及当地山区风速分析计算方法;并对附近山顶
18、、山麓的气象站风速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滨海地区工程宜对附近海岸、海岛、海湾进行大风调查,并搜集附近各种滨海地形的气象站、海洋站风速资料和当地海陆风速研究成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计算05.2设计凤速S.2.1 计算气象站设计风速应经过风速原始资料的审定和风速的高度订正、次时换算、频率计算几个步骤。1 风速资料的代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审定。关于代表性审定,我国气象站大多按行政区划建在市、县城镇附近,而电力工程多数远离城镇,甚至位于荒僻山区,需要考虑地形、气候的影响。在山区,工程地(点)与气象站的直线距离可能相隔不远,但由于地形差异大会导致气候差异大,造成风向不一致、风速差别大。因此设计风速计算首先须重
19、视对工程地(点)较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的选择。关于可靠性审定,要了解气象站使用风仪的沿革,如风仪型号、安装高度、使用情况、风仪记录风速风向的精度及故障情况、是否自记记录或定时观测等。可靠性审定要通过地区性比审、天气系统过程分析、要素相关法或专门大风调查,去解决显著偏大或偏小的风速原始资料。如万县气象站历年最大风速资料系列中,1973年8月27日lOmin平均最大风速达33.3m/s,超过系列次大值lOm/s,这样大的风速在该地能否出现引起疑问。经查阅分析万县站周围长江沿岸8个气象站的同日天气资料,发47 现仅万县一地发生雷雨大风;继后又调阅风速自记纸,当日风速自记曲线上有几次连续梯级跳跃,经值班员
20、回忆为仪器故障所致。审定结果,将当日最大风速改用同时观测的危险天气观测记录瞬时最大风速20m/s代替。关于一致性审定,当发现资料系列不连续,表现为分段的系统性偏大或偏小时,要通过了解气象站建站沿革、风仪使用情况、迁站与否、迁站后的对比观测结论等来查找风速资料不连续的原因和确定处理方法。如贵州兴义站19571985年最大风速资料明显为两个系列,19571967年平均值为9.6m/s,1968 1985年平均值为14.5m/s,前段资料比后段资料明显偏小。经查兴义站于1968年迁站,原站址属洼地,风速较小;现站址地势开阔,比原站址高150m,故较原站址风速大。经分析用前后两站的对比观测资料,结合前
21、后两段风速的平均比值来处理前段风速资料,使该站风速资料成为连续系列。2气象站风速资料的高度订正,1988年7月前参照TJ9-1974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以lOOm以下使用对数律公式V,= Vi (lgZ -lgZo)/(lgZ1 -lgZo)计算(式中v,为设计高度Z的风速;Vi为气象站风仪高度Z1的风速,Z。为地面粗糙度),100 m以上使用指数律公式V,=Vi (Z/Z1)(式中指数为地面粗糙度系数)。其依据是研究结果表明,近地面层空气风速垂直廓线在lOOm以下为对数分布,lOOm以上为指数分布。1987年编制GB9-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时,依据对数公式和指数公式进行风速高度换算的
22、结果相差很小这一特点,为方便计算,规定统一使用指数公式进行风速高度订正。对于指数公式中的指数(地面粗糙度系数), GB 9-19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列出了A、B、C三类,但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日益增高、增大,因此对大城市中心地区,其粗糙度也不同程度地提高,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将原三类地面粗糙度系数,改为A、B、C、D四类,并规定了每类粗糙度的上限高度,在此高度之上风48 速不再受地面粗糙度的影响,也即达到“梯度风速”,A、B、C、D四类梯度风高度分别为300m、350m、400m、450mo3我国年最大风速有自记和3次、4次定时观测值,1969年
23、以前有自记风仪的台站较少,大多为定时观测台站,定时观测的风速时距均为2min平均风速。虽然一天中观测4次共8分钟,是均匀分布在一天时间内(02、08、14、20时),但大风是随机变量,每日3次或4次定时观测漏掉了很多大风记录,因此用定时观测风速计算设计风速必须经过观测次数和时距的换算,将定时2min平均最大风速换算为连续自记lOmin平均最大风速。我国少数气象台站配备了达因式风向风速计,该仪器是自动记录瞬时极大风速;另外气象站在天气现象和危险天气观测中也记录有大风(注17.Om/s)的瞬时风速,应用瞬时极大风速计算设计风速时也必须换算成连续自记lOmin平均最大风速o国产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158 2002 条文 说明 电力工程 气象 勘测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