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144-2001(条文说明)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df
《DL T 5144-2001(条文说明)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144-2001(条文说明)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df(6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p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条文说明主编单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T 咆jJ去i候“2002北京目录亏,“QJA忡。OOUA吨。ooony7A忡瓦Uoooony句JAUTA件叮Foot匀,“666666778888899999900moouu 工描施时施土倒U措凝ELPUU定工定制量强定备法t3准隅料剂u先施制规控测节规准方跚施泥料合山川口比和输筑季护控般度度季般工工度件围脐则语料水骨掺夕水合工拌运浇雨养度一温温温一施施温惆范引总术材JJJAA5配施12315温1
2、23低12342555557777788899990, 1234567891 10.1 一般规定.112 10.2 止水、伸缩缝、排水.112 10.3 冷却、接缝灌浆管路.115 10.4铁件11510.5 内部观测仪器.116 11 质量控制与检查.117 11.1 一般规定.117 11.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17 11.3 1昆凝土拌和与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117 11.4 浇筑质量检查与控制.119 11.5 强度检验与评定.119 61 1范围本章是根据DL/T600一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增加的章节。它明确了本标准的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的规
3、定系根据GB201一1994防洪标准确定,即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为装机容量5万kW以上,总库容1000万m3以上,保护城镇及工厂区为中等以上城市、工矿区,保护农田面积30万亩以上,灌湖面积5万亩以上。其中装机容量5万kW以上与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中规定的2.5万kW有所区别。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大、中型工程中1、2、3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特种混凝土施工另见标准。62 2引用标准本章是根据DL/f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增加的章节。本章列出了本标准条文中引用到的标准。63 3总则3.0.1 本条
4、明确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3.0.2 本条明确了水工混凝土应满足的各项设计指标。64 4 术语、符号本章列出了本标准条文中涉及到的术语、符号及其涵义。65 5材料5.1水泥5.1.1 为方便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管理,选用水泥品种以12种为好,并应通过招标,选择水泥品质优良、供应可靠的12个厂家供应。5.1.2 选择水泥品种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工程部位、技术要求和环境条件。水工混凝土应优先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既可满足混凝土各项性能要求,又可降低混凝土发热量,减少温度裂缝05.1.3 根据水工混凝土的重要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选用水泥强度等级(或标号)应与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相适应。对于特殊部位和抗冻要求
5、较高的混凝土,应选用较高的水泥强度等级(或标号)。目前部分水泥已采用1999年颁发的新标准,改用“强度等级”,未颁发新标准的水泥仍使用“标号”。5.1.4本条强调水工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748-1983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200-1989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938一1997低热微膨胀水泥。为方便对照,兹把水工混凝土几种常用水泥的主要技术要求汇总如下:(1)氧化镜熟料中氧化模含量不宜超过5%,宜在3.5%5%
6、范围,如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允许放宽到6%。(2)碱水泥中碱含量按Na20十0.658K20计算,若使用活性骨料时,碱含量不应大于0.6%。66 (3) 503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中503含量不得超过2.5%;矿渣硅酸盐水泥中503含量不得超过4.0%;低热微膨胀水泥中旦马含量为4%7%;其他品种水泥中缸h含量不得超过3.5%。(4)细度。.08m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宜在3%6%范围内。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宜大于300m2/kg。(5)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6)凝结时间各种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表1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水泥品种初凝时间mm 硅酸盐水
7、泥注4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关4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注45中热硅酸盐水泥二60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二三45(7)强度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2中的数值。(8)水化热终凝时间mm 2.8 2.8 2.8 g.n 比表面积5500 6500 4500 5500 3500 4500 n2/g 活性指数7d 95 75 55 % 28d 115 95 75 流动度比95 95 95 % 氧化钱15% 含气量4.5 5.5 20 暴雨山洪暴发大暴雨降雨比暴雨还大,或时间100.1 200 70.1 140 长,造成洪涝灾害特大暴雨降雨比大暴雨还大,
8、能造200 140 成洪涝灾害95 7.4.3 本条是原标准的第4.7.2条,内容有增补,如雨天施工措施中,应减少?昆凝土单位用水量,出机口混凝土胡落度按下限控制。如下雨施工持续时间较长,仓面受雨水冲洗较严重时,可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一般按缩小水胶比0.020.05进行掌握,或采用铺筑一层砂浆处理。原标准中的“无防雨棚仓面”予以取消,因水工混凝土施工大多元防雨棚,以露天浇筑为主(除特殊要求外),即使有防雨棚的仓面也只是局部的措施,很难对全部浇筑系统采取防雨措施,故仍采取调整拌和用水量、排除仓内积水、防止雨水流入仓内等措施。7.4.4本条规定了大雨、暴雨时必须停止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如遇中雨,应
9、视下雨的持续时间和仓内的实际状况机动处置。一般如下雨持续时间长、仓内面积小,且积水无法排除干净时,应停止浇筑。根据工程的施工实践,增加了停止浇筑前应将己人仓的混凝土立即振捣密实的要求,以减少恢复挠筑时仓面的处理难度。7.4.5 新增条款,此条提出雨季施工应注意随时掌握天气情况,做到主动、合理安排施工。7.5养妒7.5.1 同原标准的第4.8.1条。7.5.2第2款,原标准的“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18h内开始养护”,改为6h18h内更具有合理性、灵活性,同时增加了“对于低塑性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宜立刻喷雾养护”的要求,此举在三峡工程实施,效果很好,宜推广采用。此外,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还规定
10、了浇完后应及时开始洒水养护,这是预防干缩裂缝的措施。第3款原标准“如采用特种水泥”,本标准将“水泥”改为“混凝土”提法更妥当,因为混凝土的养护不仅与水泥品种有关,还与掺和料、外加剂有关,也含有采用特种水泥的混凝土。第4款为新增条款,为提高1昆凝土的养护质量,强调了养护96 的连续性,不允许时干时湿,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冷空气袭击、表面干湿变化而产生裂缝。7.5.3 关于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原标准按水泥品种不同规定了两个标准,即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期为14d,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水泥等其他水泥养护期为21d。现在大多数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均在混凝土中掺用了粉煤灰等掺和料,在硅酸盐水
11、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可更多地增加掺和料。因而,需要养护的时间差别在缩小。鉴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存在着表面散热以及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等问题,为有利于表面散热和后期强度增长,本标准要求无论采用何种水泥,养护时间均不宜少于28d,对于重要部位,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7.5.4对应于原标准的第4.8.4条。只将有温控要求的?昆凝土和低温季节施工混凝土的养护分别写人本条,并加进原标准5.2.8条和6.0.20、6.0.21条的有关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7.5.S 对混凝土养护的实施作了专门要求。97 8温度控制8.1一般规定8.1.3本条与原标准相比,作了一些修改:1 在采取的综合措施中增加了“配合比设计”一
12、项,主要考虑到这项措施对尽量减少水泥水化热温升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工程开始阶段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就应考虑温度控制这一重要因素。2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关键是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关于浇筑温度的论述见条文说明8.1.6。3 混凝土的表面保护和养护对抵御气温骤变起重要的作用,可减少?昆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并可预防混凝土干缩裂缝。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专家提出,混凝土表面保温和养护应作为一项工程来对待,并且一定要把混凝土的保温和养护落到实处。4 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了“避免静层长间歇”的文字表述,这是由于国内许多工程经验表明,在基岩或老混凝土块上浇筑一薄块而后长期停歇是极易产生裂缝的。棍凝土块体龄期在28d以前
13、,尤其是不足7d龄期时过水也容易产生裂缝。5 在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前提下,使用微膨胀型泪凝土,能有效补偿混凝土泪降过程的收缩,减少裂缝。从白山电站开始,我国许多水电工程已使用微膨胀型混凝土。8.1.4 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不仅与其强度有关,还与其强度均匀性有密切关系,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大时,裂缝就多一些,因此应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昆凝土施工质量。8.1.5新增条款,主要考虑到随着技术进步,水工混凝土的设计龄期已延至90d180d,在此情况下,在配合比设计时就应考虑混凝土28d前的抗裂能力。8.1.6本条增加了“混凝土允许浇筑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及98 应根据规定的允许最高温度,计算最高浇筑
14、温度等,主要考虑到最高浇筑温度是施工现场的主要温控指标,必须明确并加以严格控制。、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有些工程设计对各部位有明确规定,如:五强溪规定为1217(基础约束区);隔河岩规定为2025;万安规定为不高于22;高坝汾规定为2024;王甫洲规定为约束区18、非约束区28;而目前一些工程如二滩、小浪底、三峡等,因设计上并未明确各部位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仅提出了混凝土最高允许温度,因此需据此进行计算。另外,实践表明,当浇筑温度过高时,混凝土会出现一种假凝现象,影响浇筑质量,因此保留了原条款中不得大于28的要求。8.1.7 本条增加了经专门论证可突破高差限制。国外一些工程对高差限制要比国内严一
15、些,如美国垦务局规定允许高差,不大于9.2m,美国陆军工程师团规定允许高差为6.9m。考虑到目前我国施工现状,对高差的限制要宽于国外,且增加了经过专门论证可放宽高差限制的文字。现国内有些工程实际上也没有全部做到控制在12m内,如高坝洲工程相邻坝块高差设计文件规定不超过15m;隔河岩大坝9坝段由于门塔机占压,高差超过12m,实际达到18m;三峡工程由于地形及占压等原因,多处超过12m。8.2 温度控制措施8.2.1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1 料场骨料降温措施基本上为条文规定的3项,国内大、中型工程已普遍采用,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可有效降低骨料初始温度。随着施工手段的改善、施
16、工工艺的改进,1昆凝土浇筑速度在不断提高,骨料堆高由6m8m改为不低于6m。99 2按目前施工采用措施的状况,将粗骨料预冷方法进行重新排序,并加人应防止骨料冻仓的条文。3 与原标准相同。实践表明,此项措施非常重要,因骨料此时与气温的温差可达2030。4本款将原标准“冰块”改为“冰屑”。近20年来,我国混凝土温控技术发展很快,进口或国产片冰机的大量使用,使加冰技术大大提高,目前已很少采用加冰块的方法。另外,二滩、小浪底等工程已改为加冰屑(或称冰粒)。国内工程在采用加片冰技术时,为保证搅拌均匀,一般延长拌和时间30s,并将原标准中“可用”改为“宜用”片冰或冰屑。5 本款增加了仓面隔热保温材料覆盖的
17、措施,这6项措施已在国内各工程广泛应用。为有利于减少混凝土温度回升,强调了混凝土及时平仓振捣,增加了混凝土阴天浇筑等措施。6本款将原标准条款中的“应”改为“宜”,主要考虑到国内许多工程做不到基础部位混凝土在低温季节浇筑。如在高温季节浇筑基础部位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方面减小混凝土最高温升,如要取低温混凝土、冷却水管、养护及保温措施等;另一方面减少泪凝土变形约束,如适当分缝,减小混凝土的浇筑块大小。上述两方面都要会同设计、监理研究决定。8.2.2 减少混凝土温升1 将原标准“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改为“满足混凝土各项设计指标”,随着水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单一的强度指标已不能反映出对混凝土的
18、要求。耐久性也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最根本的措施是使用水化热量较低的水泥,掺用活性掺合料,合理地降低水泥用量。其它措施尚有加大骨料粒径、改善骨料级配、使用外加剂和降低混凝土拥落度等。近年来我国水工混凝土在掺用粉煤灰和外加剂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单位水泥用量较大幅度减少,应推广应用。2本款在原标准基础上加入了“若在浇筑层中埋设冷却水100 管、分层厚度可采用3m”,主要考虑随着高密聚乙烯塑料冷却水管的使用,使浇筑块问埋设冷却水管成为可能,二滩工程采用428mm高密聚乙烯冷却水管,管中流速0.5m/s1.0m/s,已成功地应用了这项技术,并将浇筑层厚提高到3mo
19、3 本款在原标准基础上做了以下改动:1)将通水时间略为延长,主要是根据二滩(通水14d19d)、隔河岩(要求通12d15d)、三峡(通水15d20d)等工程经验,通水后混凝土块体应在最高温度基础上下降34为宜,此时二次温升的峰值再不可能成为最高温度。2)增加每天温降不超过1的内容。当混凝土内部温降梯度过大时会引起混凝土温度应力不平衡而产生裂缝。3)删除“埋管应覆盖一层混凝土后开始通水”。在使用塑料冷却水管时,如果下料前通水,即可提前发现漏水情况,又可避免管子被压扁。此外,通过二滩工程的实践证明,下料前通水,还可减少管子被砸破的几率。8.2.3新增条款。中期通水冷却是指在秋季对高温季节所浇筑的混
20、凝土进行通水冷却,以减少坝体内外温差。坝体中期通水冷却措施已在许多工程(如隔河岩、三峡等)中应用。二滩工程中要求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须将坝体温度降至2022,相当于初期冷却与中期冷却一次完成。实践表明,中期通水冷却对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度梯度、防止裂缝的发生有明显作用。8.2.4 同原标准表面保护和养护考虑到混凝土养护已在7.5中叙述,本章不再重复。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强调混凝土的养护。二滩工程经验证明,混凝土流水养护,不但能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还能防止混凝土干裂。1 混凝土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收仓后的初期,而初期的表面温度骤降是引起表面裂缝的主要外因。工程实践证明,早龄期的混凝土要特别注意防止气温骤降
21、引起的损害,在寒冷地区即使是龄期较长的混凝土也要特别注意首次越冬的保护。2本条与原标准相比,将“应妥加保护”改为“必须加以101 保护”。3 混凝土表面温降在短时间内达到“69”可用“气温骤降代替”。本款内“模板”指木模板或附木夹板的钢模板,如内层为钢模板,遇气温骤降时,应拆除后即行保护。4考虑到保温材料技术的进步,本款在原标准基础上加入了“必要时应考虑采用模板内贴保温材料”。这样,保温材料与混凝土贴合更紧密,保温效果更好。5新增条款。不同的保护对象,因其形状不同、方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保护层厚度,如口门、棱角处应加厚。另外,保护层厚度还与保温材料的性能、气温条件有关。6条文中列出的这些部位及浇
22、筑块的棱角和边缘部位,最易在寒潮袭击和空气流畅的情况下,受温度变化和干缩的综合作用而开裂,因此应及时封闭和保护。7新增条款,主要考虑到早龄期混凝土抗裂能力差,一遇寒潮极易产生裂缝,而国内许多工程(葛洲坝、万安、王浦洲、高坝洲、隔河岩、五强溪、三峡等)均明确有此要求。8.2.5 特殊部位的温控措施1 基本同原标准,但将采用通水冷却、降低填塘混凝土的要求由“可”改为“应”,主要考虑到应重视填塘部位的混凝土温度要求。根据工程实践,岩基的塘、槽、陡坡和坝体预留块回填以及并缝块混凝土,处于多面约束状态,温度应力也较复杂,因此宜从严要求,应在施工安排、结构设计、温度控制诸方面专门采取措施。在混凝土质量要求
23、与控制方面更应注意。有的工程在这些部位专门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冷却是很有必要的。2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回填混凝土应安排在有利季节进行”,主要参照了葛洲坝、隔河岩、万安、三峡等工程对预留槽混凝土提出在低温季节或使用低温混凝土回填的技术要求。坝体预留槽混凝土受到两侧已提混凝土的约束,当两侧老混凝土温度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会给现浇混凝土造成复杂的约束应102 力,因此除应对现浇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外,已浇的老混凝土也应有温度要求。5 本款中“孔洞封堵的混凝土”指大体积混凝土,如导流孔、隧洞的堵头。8.3温度测量8.3.1 8.3.3 规定了混凝土施工过程测温及浇筑块内部温度观测的要求。如果只有温控措施,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144 2001 条文 说明 水工 混凝土 施工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