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136-2001(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 设计技术规程.pdf
《DL T 5136-2001(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 设计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136-2001(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 设计技术规程.pdf(7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p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条文说明主编部门: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f a咆jJ去i织“2002北京目次3 术语、代号.924 总则935 控制方式956 控制室及其屏(屏台)的布置.99 6.1 总的要求.99 6.2 主控制室和网络控制室的布置.100 6.3 单元控制室的布置.101 6.4 控制屏(屏台)及继电器屏的屏面布置102 7 二次回路设计的基本要求.103 7.1 常规控制系统.103 7.2 常规信号系统104 7.3 常规测量系统.105 7.4 交流电
2、流、电压回路.106 7.5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计算机监控.113 7.6 变电所和发电厂网络部分的计算机监控.116 8 控制室控制的各安装单位的接线119 8.1 发电机.1198.2 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8.3送电线路.121 8.4 电容补偿装置.122 8.5母钱设备.123 8.6 厂(所)用电源8.7故障录波装置.124 9 二次回路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127 9 .1 控制和信号设备的选择.1279.2 二次回路的保护设备.128 9.3 小母线和三次回路标号.90 9.4端子排.130 9.5 控制电缆131 10励磁系统133 10.1 一般规定.133 10.2 直流励磁
3、机励磁系统.139 10.3 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140 10.4 静止励磁系统143 10.5 备用励磁系统.145 11 同步系统14712 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UPS) 150 12.1 系统配置15012.2设备布置15313 接地与抗干扰.154 13.1 常规二次回路和设备的接地.154 13.2 电子装置的逻辑接地.155 13.3 计算机系统的接地.157 13.4 其他抗干扰措施15891 3 术语、代号列出本规程中主要的术语、代号。列出的原则是避免混淆、误解和便于简化说明。92 4总则4.0.1 本条中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内容包括控制、信
4、号、测量表计、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电源配置等。阐明了使用标准设计、典型设计的必要性。根据多次修订讨论会议的精神,确定了二次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符合国情”。这四个方面各有独立的内涵,但又相瓦制约,处理恰当时也能相互促进。可靠性包括两个含意,即不误动和不拒动。对于调节回路则是不拒调和不误调。对于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而言,可靠性是首要的。提高可靠性应贯彻于整个设计中,如正确设计电路、合理选择参数、配备可靠电源、处理好设备安装的气象和电磁环境等。必要时设置闭锁、连功、双通道回路,甚至用三取二电路来防止拒动和误动。当前二次接线设计开发及采用先进技术具有广阔的领域
5、。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设计中如何高度分散、节约控制电缆,控制如何提高集中和自动化的水平实现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220kV终端变电所和llOkV及以下的元人值班变电所以及城网改造中如何以崭新的面貌来改造,都是二次接线设计革新的课题。先进技术的生命力体现在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而且要有一定的超前观点去看待。采用先进技术的步骤应是先试点,后推广,避免大面积出现重复性技术问题,从而少交学费。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但应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且要少花钱,办好事。所以要经济适用,符合国情。引进技术要国产化,涉外工程与国内工程要区别对待,设计方案要为业主所乐于接受。93 二次接线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往
6、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各部分之间的连锁反应要特别注意。所以二次接线的标准设计、典型设计显得特别需要。日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大大地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提高设计质量、简化和加快二次接线设计的最佳途径。4.0.2 “电压250V以上的回路不宜进入控制和保护屏”是指正常运行时对地的电压。此规定的目的是保证人身安全。220V直流系统充电状态、励磁系统、380/220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交流电源系统以及380/220V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系统的线间电压均有可能超过250V,但正常运行中对地电压不超过250V。只有当这些电源系统产生点接地时另一点对地电压可能超过250V。但此时多有接地报警,自动或人为
7、切除接地故障。可认为这些电惊对地电压不超过250V。但为了安全,采用380V中性点不接地电源时,最好经隔离变压器后接人控制和保护屏。上述电源的测量回路也尽可能经变送器或电压互感器后再接至控制和保护屏。94 5控制方式5.0.1 本条按机组容量不同规定了采用单元控制室控制方式或主控制室控制方式。单机容量为lOOMW及以下的小型发电厂,宜采用主控制室的控制方式,单机容量为125MW机组的大、中型发电厂,宜采用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大型发电厂,应采用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设置电气网络控制室。只有当技术经济合理时,也可另设网络控制室。5.0.2 为提高火力发
8、电厂整体自动化水平,为机炉电运行统一管理的实施创造条件,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机组的单元控制室内电气设备的控制宜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以CRT、键盘为主的监控方式,从而对炉、机、电进行全面的监控,达到单元控制室内集中、统一、协调的控制格局。单元控制室由配S实现监测和控制的电气设备项目应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组,厂用电源系统,主厂房内主要高、低压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采用与热工合用DCS方案的优点是单元性强。从一般性概念讲,锅炉、汽机、发电机兰大主机同等重要,同在一个计算机网络中监控,特别是国内运行人员素质提高后,炉、机、电统一由12个值班员负责,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从已经
9、运行的工程中发现,电气专业的监控要求与热工专业的监控要求有很多是不同的。如发生电气故障(开关跳闸等),要求推出相关画面,并在相应画面上出现对应的报警信号等,使运行人员很快掌握事故情况。而热工的要求不一样,如一台给水泵事故掉闸,不要求推出相关画面,因为运行人员关心的不是给水泵的跳闸画面,而是关心汽包水位的变化情况。因而,DCS设计时,应满足热工、电气不同专业的功能要求。95 本条文规定了“电力网络部分电气元件的控制宜采用计算机监控或强电控制接线”。计算机特别是微处理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网络控制室常规监控系统的改进,提高网络控制的自动化水平,提供了先进而有效的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今天,
10、网络部分的所有信息处理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或微处理机来承担。现在,网络部分监控用计算机来实现的越来越普遍,从而,有效地完善了监控系统的功能,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适应技术的发展趋势。强电控制接线,有长期的运行经验,基本上、满足可靠性要求,故仍保留该方式。5.0.3考虑到主厂房内互为备用的低压厂用变压器的重要性,本条规定了应在单元控制室内控制,以便在处理事故时,有利于运行操作。条文中明确规定了应在第一单元控制室的电力网络部分或网络控制室内控制的设备和元件。此外,还应有各单元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的位置信号和必要的表计。必要的表计通常包括,发电机一相电流表、一个相间电压表、有功功率
11、表、锅炉压力表和主蒸汽温度表、起动备用变压器高压侧一相电流表。5.0.4本条规定了应在主控制室内控制的设备元件。由于中、小机组也有发电机变压器组接线,因而本文推荐发电机变压器组也应在主控制室内控制。s.o.s 目前变电所的值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值班方式,即在变电所设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对变电所实行控制;还有一种是无人值班方式,即在变电所不设值班人员,由调度中心通过远动装置实行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目前,在35kVllOkV变电所己广泛采用了兀人值班方式。根据设计运行经验,设计元人值班变电所宜具备以下条件:1)变电所设备可靠性要高。2)变电所的设备要具有可控性:一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器、
12、所用电和直流系统的主要96 开关设备等,应配备电动操作机构;一需要远方或自动控制的油系统、水系统、气系统的各种阀门,需配备电动操作机构:一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能远方整定和复归;一要考虑变压器的自动灭火和各房间的自动消防装置以及其他的自动控制装置。3)变电所的无人值班要与所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相适应。4)元人值班的变电所距离系统的维护中心不能太远,以便能及时处理事故、减少停电损失。在本条中规定了220kV枢纽变电所、330kVSOOkV变电所,宜采用计算机监控”。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变电所采用了计算机监控,这是发展趋势。兀人值班变电所的控制方式,见35llO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13、。5.0.6本条规定了各设备和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地点。推荐“在二次设备采用分散布置时,继电保护装置和电能计量装置,也可布置在二次设备间。”目前,已建成的SOOkV变电所的二次设备布置有二种方式: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即传统的布置方式,将变电所中所有的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都集中布置在主控制室内。分散布置即在SOOkV、220kV配电装置设二次设备间,将该配电装置各安装单位的二次设备,布置在二次设备间。二次设备间内可设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终端,担负该二次设备间有关的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息的采集和预处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电缆或光缆构成的数字信息通道传至主控制室。
14、实现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5.0.7 本条文对二次设备间提出了要求。二次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应满足继电保护装置和控制装置的安全可靠要求,要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措施。5.0.8 本条规定了发电厂和变电所就地控制的设备和元件。对97 于大容量机组,交流事故保安电源和交流不停电电游、是非常重要的设备,这些设备都采用就地控制方式,对一些重要信号及仪表参数应传至控制室,便于运行人员及时掌握和处理。5.0.9 直流主屏靠近蓄电池室布置,其目的是缩短联络电缆长度,减少电压降。充电设备宜与直流主屏布置于同一房间,便于运行操作。直流分配电屏宜布置在负荷中心处,目的是缩短馈线电缆,减少回路电压降和便于操作。98 6 控制室
15、及其屏(屏台)的布置6.1总的要求6.1.1 中、小型发电厂或变电所的主控制室或大型发电厂在靠近高压配电装置设置的网络控制室,均应按照设计规划容量在第一期工程中一次建成,以免扩建施工时影响现有设备的安全运行。单元控制室按两机一控设计时,必须在该单元第台机组安装时一次建成。单元控制室的布置地点应与机务、热控等专业密切配合,共同决定。决定单元控制室的位置时,电气专业的辅助设备,如直流设备、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等应综合考虑。6.1.2 确定控制室的布置时,应与建筑、照明、暖通、系统保护和远动通信等专业相互配合,使建成的控制室既便于运行管理又经济实用、美观大方。设计控制室时应注意其朝向及与配电装置的相对
16、位置,以便于采光、巡视和节约控制电缆。控制室内屏(屏台或台)的布置应尽量使屏(屏台或台)间以及与其他设备间连接的控制电缆根数最少、长度最短、敷设时交叉最少。6.1.3 控制室内的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要能便于运行、维护和设备调试,可参照附录B;当控制室的某壁有凸出物或柱子时,应按屏与这些凸出部分的实际距离校验。一一对封闭式结构的屏,因屏后要开门,屏背面对屏背面的通道尺寸可增大为lOOOmmo一一控制室安全通道的布置要有利于防火和紧急事故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应设置不少于两个出人口。对主控制室及网控室,其中一个门可通过室外扶梯。出人口要考虑防尘、防噪等措施,以保证有较好的运行、维护条件。99 一屏前接线
17、的屏可以靠墙布置。6.1.4 控制室的布置应注意留有适当的备用屏(屏台或台)位置,避免给工程扩建造成困难。6.1.5 在常规控制方式下,控制屏(屏台)与被控制对象在配电装置间隔排列顺序相对应,不但可达到运行管理概念清晰,避免误操作;而且可使二次电缆交叉最少,电缆长度最短06.1.6控制屏(屏台或台)面上的模拟母线应当清晰、连贯。当采用计算机监控时,CRT的显示画面接线应与实际布置相对应,模拟母线的色别参照附录C的规定。6.1.7 在常规控制方式下,控制屏(屏台或台)的型式较多,应选用防尘性能好,结构合理,便于调试、检修,外型尺寸符合国标要求的屏(屏台或台)。当为单个屏时宜选用宽800mm,深6
18、00mm、高2200mm的屏。由于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可靠性也大大提高,电厂采用计算机一般都是冗余配置,当采用计算机监控方式时,硬操后备(除个别以外)基本不设,所以可取消常规控制屏,只设操作员站及辅助屏。6.1.8 本条文是为了防止非值班人员误碰或误操作控制设备。6.2 主控制室和网络控制室的布置6.2.1 发电厂有330kVSOOkV电压级时的网络控制室和330kVSOOkV变电所的主控制室,宜采用控制屏和继电器屏分隔在两室布置的方式。因上述控制室屏数一般较多,两室分开,可改善值班人员的工作条件,控制室的通风、采暖和照明设施等也可考虑得完善一些。对继电器室,两室分开后,平常来往人少
19、,不仅对调试人员的F扰减少,也可使室内的灰尘减少,对继电器及电子设备运行有利。对不设网络控制室的发电厂,为了节约电缆,在配电装置内设二次设备间。6.2.2 发电厂主控制室主环一般采用H型布置。为r便于运行100 监视,当主环正面屏(屏台或台)总长度超过6m时,宜采用弧型布置。主要的电气设备的控制屏(屏台或台)应放在主环的正面,以便于运行人员监视、操作。当主控制室设计算机监控时,主控制室的面积可大大减小,其布置且按操作员站和辅助屏的方式布置6.2.3 变电所及网络控制室的布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决定主环正面布置。主环一般采用直列式布置。为了便于运行监视,当主环正面屏(屏台)总长度超过7m时,宜采用弧型
20、布置。线路并联电抗器、串联补偿电容器及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屏应根据规划确定布置在主环正面或侧面。一个半断路器接线一般用于220kV以上的系统,其重要性要求它布置在主环正面。一个半断路器接线的中间断路器为串元件(进出线)共用,其二次接线互相关联,故将全部设备(包括进出线断路器和母线设备)按一个整体考虑,合理布置在控制屏上,这样,便于运行监视与操作、也可减少控制电缆的交叉06.2.4 不论是发电厂或变电所的电气主控制室还是网络控制室,电度表屏及记录仪表屏都应布置在抄表方便的地方。6.3 单元控制室的布置6.3.1 同一单元控制室中两台机组的主机控制屏宜按炉机电、炉机电的顺序排列布置。两台机组控制屏台
21、布置完全对应,可减少误操作,并有利于运行人员的培训和替换。同时两台机组的设计、制造可以用一套图纸,比较简单。一般两台机组共用一套公用设备,电气设备相对集中布置可减少运行值班人员。为达到电气设备相对集中,减人增效的目的,也吁采用炉机电、电机炉顺序排列布置。对于厂用电师、控制屏,习惯的做法是高压厂用电源系统和发电机布置在一块屏上,低压厂用电源系统,如果主屏上有位置,也可布置在主屏上。如在主屏上布置有困难,则可将厂用电源控制屏布置在控制室的一侧或后排。101 网控屏放在第一单元控制室时,为了使电气监控相对集中,网控屏布置在两机中间的位置为宜。如为一机一控,则网控屏布置在主环的一侧。在!XS控制方式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136 2001 条文 说明 火力发电厂 变电所 二次 接线 设计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