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082-1998(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pdf
《DL T 5082-1998(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082-1998(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pdf(6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 5082一199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主编部门z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z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f t。咆列出i扬、也1998北京目录1 范围.77 3 总则.78 4 基本资料.79 5 冰冻荷载.81 6 材料.84 7 堤坝.90 8 取水与电站建筑物.97 9 渠道衬砌与暗管.105 10 闸涵建筑物.110 11 挡土墙.116 12 桥梁和搜槽.120 13 水工金属结构.125 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国主要问流冰情特征. 130 附录B(标准的附录)土的冻结深度的确定.131 附录c(标准的附录)土的冻胀量的确定.13
2、3 附录D(标准的附录)冰压力计算.135 76 1范围本规范的条文规定包括各类水工建筑物的抗冰冻设计问题,这些冰冻作用主要包括:1)闸门、拦污栅结冰影响工程运行;2)冰层膨胀对水工结构物的推力和破坏作用z3)取水口和渠系结冰和冰堵造成的流量减小和漫溢;4)流冰对建筑物撞击和排冰输冰问题;5)混凝土和持工结构的冻融和冰胀破坏;6)冻融滑坡对渠道和建筑物运行的影响;7)地基土冻胀对涵闸、挡土墙、渠道(暗管)、被槽和厂房(泵房)的破坏和对桩(墩)的上拔作用。“抗冰冻”即是指防止这些冰冻作用对水工建筑物的破坏或对正常运行的不利影响。77 3总则3.0.1 我国北方地区的水工建筑物,在冬季运行过程中均
3、存在冰或地基土冻胀作用的问题,使不少工程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目前又无专门的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因此,制定本规范是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更合理地设计北方寒冷地区的水工建筑物,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应有的工程寿命。3.0.2 由于本规范是初次制定,元同类规范作为依据,而且适用范围较广,冰冻问题的自然因素较复杂,因此,在本条中根据规范的特点规定了进行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在执行本规范的同时还可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进行科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从而也可为补充和完善本规范提供依据。3.0.3 本规范只包括水工建筑物设计中有关抗冰冻的要求
4、,其他常规设计要求仍应遵守相应各类水工建筑物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由于这些现行技术标准对抗冰冻设计的规定一般未作过专门研究,或不够周密、全面,因此,抗冰冻设计部分应按本规范执行。78 4基本资料4.0.3 本条规定的气候分区仍沿用原(SDJ20一78)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分为严寒、寒冷和温和三个区,分区标准亦未更改。4.0.4 负气温指数是指一个冻结期内,日平均负气温值的累计值(. d)。其中不包括在冻结期内,特别是冻结初期和后期,由于气温回升而可能出现日平均气温为正值的日子。4.0.7 地基土发生冻胀的基本条件是负温、土质和水分,三者缺一不可。就土质而言,主要是指它的细颗粒
5、成分,只有当它的含量适宜时才会有冻胀产生,否则就不会有冻胀。因此,需要给出“冻胀性土”和“非冻胀性土”的定量判别指标。这对判别地基土的冻胀性和采用非冻胀性土置换冻胀性地基土的抗冻胀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国外的“土的冻结敏感性”研究和国内的“土的冻胀分类”研究的基本目的之一。现有各种研究成果逾百种,其中,在易于形成冻胀机制的颗粒尺寸范围方面:国内认定为O. 005mm O. 05mm,国外多认为在O.02mm Q. 074mm之间。但在颗粒含量数值的限定上有较大出人,例如z国外有的资料(Delaware, 1960年认为小于O.074mm颗粒含量占35%以下时无冻胀危险z有的资料(瑞士,19
6、75年)认为小于0.02mm含量大于3%便常常发生冻害p我国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粒径大于O.l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85%、冻结期地下水与冻深的垂直距离大于1.5m时属不冻胀;哈尔滨建筑工学院资料提出,对于细砂,当粘粒含量小于1%、粘粒加粉粒含量不大于5%时属不冻胀土F我国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小于0.074mm的粒径含量小于10%时为不冻胀性土。根据上述情况,并考虑到水工建筑物地基常在水浸条件下工作,有产生冻胀的充分条件,提出本条对冻胀性土与非冻胀性土79 的判别标准。4.o.s 标准冻深是计算建筑物各计算点冻深的依据。由于工程地点不可能有长期观测资料,因此,目前
7、确定标准冻深的方法一是建立在冻深与负气温指数之间的统计关系上的半经验公式,二是利用气象台(站)多年的实测冻深值绘制的冻深等值线图,三是直接采用附近气象台站的实测统计值。由此可见,不论何种方法,都要依据气象台(站)的实际观测资料,而后一种方法,只要工程地点附近有气象台(站),则最为实际和可靠。因此,本规范规定工程地点土的标准深宜直接采用邻近气象台(站)历年最大冻探观测值的平均值;当水工建筑工程地点远离气象台(站)时,可以查图4.o. 80图4.o. 8是根据我国北方229个主要气象台(站)30年系列的年最大冻深观测值算得的多年最大冻深平均值绘制的。在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中,例如在我国公路桥涵地基与
8、基础设计规范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是以土质(颗粒成分)、含水量和地下水条件及冻胀率为士的冻胀性强弱的分类判定指标。前者把地基土的冻胀性分为冻胀、不冻胀二类,后者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四类,相应的冻胀率即冻胀量与冻深之比1.0%,1.0%3.5%,3.5%6.0%和6.0%。本规范采用以冻胀量绝对值的大小做为划分地基土冻胀性分级的指标。这种分级方法可将冻胀量值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直接比较;对地基土冻胀可能给工程的危害程度进行直观、定量的评价;同时,也可对各种抗冻胀措施的适用范围、条件给出定性的区分。鉴于水利工程地基土因水分充足而具备冻胀的充分条件,故本条将地基土的冻胀性
9、划分为五缀,使其能满足水利工程地基土的分类要求和反映冻胀量绝对值大和变幅大的专业特点。不过,在冻胀量档次的划分上是否完全合适,有待今后规范执行过程中和工程实践中验证。80 5冰冻荷载s. 0.1 在现有的有关设计规范中,缺乏对冰冻荷载的规定或规定不够明确。有的规范只对其个别荷载作为特殊荷载考虑。建筑物因冰冻荷载作用而破坏的现象相当多,例如据1979年对黑龙江省查哈阳灌区的调查,有93座渠系建筑物因冻害作用而破坏,占调查总数的83%。1981年对吉林省梨树灌区216处工程的调查,有85处是因为冻害遭受破坏的,占调查总数的39.4%;再如新疆北疆地区有半数混凝土衬砌干、支渠因冻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0、。此外,在北方地区,水库的进水塔架、土石坝护坡、闸门和桩墩结构被冰推破坏的事例亦不少。因此,为设计合理和保护结构物安全,本规范规定,冰冻荷载应作为基本设计荷载。对于寒冷地区的建筑物,这种荷载在它们运行期间每年冰冻期内都必然要出现的,但是,由于各地和工程地点的具体条件不同,使得这种荷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变化的,所以,它又属于可变荷载。s.0.2 冰压力的划分方法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将冰块(场)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分为流冰动压力和流冰静压力。本规范中的动冰压力是指流冰时产生的压力,静冰压力是指水库冰层温升膨胀时产生的压力。s.0.3 土的冻胀力是地基土冻胀时受到建筑物的约束而产生的作用力。根据对建筑物的
11、作用方向不同,冻胀力分为切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竖向冻胀力(在国内常称为法向冻胀力)三种。本条中分别给出了这三种单位作用力的标准值。1)切向冻胀力是桩、墩基础周围士体冻胀时,由于受到基础的约束而作用于基础侧面向上的作用力。“冻胀”和“约束”是产生冻胀力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基础与基土间的冻结力是切向冻胀力形成与传递的媒介。其破坏时的抗剪强度等于瞬时最大切向冻胀力值。墙的切向冻胀力由于约束作用小,其值应较桩、墩的切81 归冻胀力低,但目前实测值少,还难于定量。国内外对季节冻土区基础倒表面的单位切向冻胀力研究成果不少。国内进行现场研究工作的主要有黑龙江省的低温建筑研究所、水利科学研究所和交通研究所,水
12、利部松辽委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公路和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已给出了本行业的切向冻胀力值。由于其分级标准存在差异,加之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别,试验条件亦有所不同,因而测值和取值标准亦有差别。根据上述各单位分别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试验场,哈尔滨万家试验场、巳彦和庆安试验场,吉林省双辽和公主岭试验场等6个不同水、土和冻胀条件试验场的多年原型实验结果,并参照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经整理分析,提出表5.0.3-1的单位切向冻胀力标准值。经多年实际工程验证较为合适。2)水平冻胀力是指挡土墙后或基础侧面的土冻胀时水平作用在墙或基础侧面的作用力。在冻结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和沿墙高的不同部位的单位水平冻胀分布不同,因此本条中
13、规定取沿墙高的最大单位水平冻胀力为标准值。国内曾进行水平冻胀力现场实验的单位主要有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院的长春地区西新和向阳模型挡土墙、铁道部西北科研所的风火山试验挡土墙,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巴彦东风水库挡土墙、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和东北院科研院的东阿拉和大安屯锚定板挡土墙工程、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的万家冻土实验站和梅林新安挡土墙。试验观测时间最长的达6年。本条中的表5.o. 3-2给出的最大单位水平冻胀力标准值,是在上述试验研究中所获80组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以合力相等和力矩平衡并保持最大单位水平冻胀力作用点不变为原则,对分组资料进行线性简化后得出的。3)竖向冻胀力是指地基土冻
14、胀时受基础约束而作用于基础底面垂直向上的作用力。凡基础埋置深度小于基础设计冻深,且地基土属冻胀性土时,都存在竖向冻胀力的作用。为验算量大面广的小型涵闸(特别是在深季节冻土区)和一些非承重或护面式结构(如铺盖、护坦板、渠道和坝坡护砌板82 等在竖向冻胀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并为基础合理浅埋提供设计依据,都要有按地基土冻胀性确定的竖向冻胀力标准值。其难点在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中提供的数据相差太悬殊,最小者不足lOOkPa,最大者达5600kPa,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已有的室内试验尤其是野外原型实验(包括目前国内最大的3m3m野外大型实验)说明,竖向冻胀力的大小取决于基础的约束程度和地基土的冻胀性和压缩
15、性。若把基础视为刚体,则单位竖向冻胀力大于地基土的前期回结压力时,地基土(未冻结土层产生排水固结,单位竖向冻胀力值衰减,且单位竖向冻用力极大值不应超过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当单位竖向冻胀力小于地基土的固结压力时,单位坚向冻胀力值的大小取决于基础所受的约束力。一旦基础产生上抬变形,其值随之衰减。此外,单位竖向冻胀力随基础板面积的增大呈指数规律衰减并趋于常值。在载板面积小于2万cm2范围内,单位竖向冻胀力值变化剧烈。表5, o. 3-3给出的单位竖向冻胀力标准值是在不考虑基础位移时,对应于一定的基土冻胀类别和载板面棋可能产生的单位竖向冻胀力极大值,是根据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的试验资料和国内外有关成果
16、综合分析给出的。5.0.4 斜坡上的桩受冻胀力作用的条件与水平地表的桩不同。由于冻胀力方向与冻结面相垂直,因此,对于斜坡上的桩,在冻结过程中将有与之斜交的冻胀力作用,同时还存在与周围土之间的冻结力,从而也使得桩周的受力条件不同。由于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难于定量,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宜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s.o.s 冻胀力对挡土墙的作用及其过程较复杂。考虑到对墙体产生水平冻胀力作用时对后部未冻土体将产生反力,这种反力起平衡土压力的作用。所以,水平冻胀力只有大于土压力时才起控制作用,否则在挡土墙设计中仍是土压力起控制作用。因此,设计时,两种力不叠加,并取其中不利组合。83 6材料6.1混凝土
17、6. 1. 1 我国以往有关规范沿用前苏联40年代标准,抗冻标号较低,并采用试验工作量大的慢冻法。美国在40年代规定,不论气候如何,一律要用快冻300次作为外部混凝土耐久性标准。本规范亦不再沿袭过去的慢冻标号,而规定用快冻试验测定的抗冻等级。6. 1.2 室内试验和实际工程经验表明,饱和的混凝土才有冻融破坏,干燥的混凝土并无破坏。水工结构物长期暴露在大气中,即使远离水面部位也易受雨淋和霜雪作用,使之常常处于饱和状态。其冻融破坏程度往往不亚于水位变化区。只有长期受日晒的阳面混凝土才比较干燥而不易遭受冻融破坏。因此,表3.1. 2中除按气候分区和年冻融循环次数外,还提出按日晒与否的小气候条件提出抗
18、冻等级要求。大量调查表明,我国南方温和地区的水工建筑物也有严重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其破坏因素以钢筋碳化锈蚀居多,冻融破坏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表6.2中对温和地区也提出FSO、FlOO的要求。水下、土中、大体积内部的混凝土,虽然运行期不受冻,但施工期仍可能有冻融破坏,故规定严寒地区仍应达到FSO的要求。表6.1. 2中构件的划分比较详细,目的是便于使用。表中的抗冻等级比现行有关规范有些提高,但比美国规定外部混凝土一律为快冻300次的要求仍较低。表中未列F400的适用植围,这一级是为要求F300的部位有较多不利因素时选用的。关于冻融循环次数的定义在国际上仍然是一个意见分歧、悬而未决的问题。一
19、般认为,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冰点接近和略低于84 0,吸附簿膜水冰点更低,实际上不会冻结。美国T.C.鲍威尔斯则认为混凝土中的水分含榕解盐,升温时的最终融点约一1.0,降温时常在一5.012.0开始结冰,在15.0时可认为全部或绝大部分可冻水已冻结。我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分别作过现场和室内试验,从试验结果看,大体上融点略高于0,冰点则略低于0。由于工程设计时只能取得气温资料,而混凝土温度也主要受气温影响,因此,只能用气温为统计指标。根据制订本规范过程中专门征求有关单位对混凝土抗冻技术要求的意见,并考虑到以往几十年设计中沿用的标准,本规范对不与水接触区仍采用3和一3的气温标准。可
20、以认为,这两个气温大体上接近或分别略高于和略低于混凝土表面0的温度,因而在目前情况下是适宜的。但是,对水位变化区的温度标准,根据征求得的意见和考虑到现行规范中所用的月平均气温低于一3期间的规定。不能恰当反映实际冻融状况,可能造成冻融循环次数偏多或偏少,因此,将“月平均”改为“日平均”。表6.1. 2的注4的规定是考虑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一25的地区现有水利工程少,经验不多而定的。这些地区主要是大兴安岭最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等。6. 1.3 1986发现丰满大坝溢流面(阴面)发生了深层破坏。因此作出了本条的规定,以策安全。6.1. 5 小型工程不易通过试验确定抗冻混凝土配比。因此,本条对小型工程规定
21、较易达到的水灰比和含气量要求。实践表明,使用有引气作用的外加剂,采用低水灰比,用含气量作为现场质量控制标准,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抗冻性。水灰比的规定系根据国内经验和美国标准确定的。例如,美国垦务局规定严寒气候区外露面最大水灰比为o.屿,美国混凝土学会规定为0.44,我国东北地区大型水电站一般为0.40o.屿,个别低于0.40,都比我国现行设计施工规范严得多。含气量参照美国ACI301一72的1983年修订版,将含气量规定由现行施工规85 范的一种改为二种,含气量误差由土o.5%放宽到土1.0%,以利于实际中执行。本条对原材料未作规定。其原因一是我国原材料品种多,性能不一,不便硬性规定s二是某一原材
22、料抗冻性能的缺陆,往往可借助其他材料弥补,例如,骨料抗冻性低时,可依靠引气剂,降低水灰比得以弥补p再如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掺精煤灰会严重降低抗冻性,但掺量较低和使用引气剂则无明显影响。因此,仅规定大中型工程“材料与配比均应经试验确定”。但是,国内在选用抗冻混凝土原材料中大致有如下一些经验可供参考z水泥抗冻性能依次为z纯熟料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没有优良引气剂时,不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拌制抗冻混凝土;有优良引气剂时,F200及其以下的混凝土的粉煤灰和水泥中原有火山灰质掺合料的总掺合量不超过胶凝料总重的30%。国产引气剂中以松香热聚合物及其衍生产品为最
23、优。木质磺酸钙产品不能认为是有引气作用的外加剂,在FlOO及其以下的抗冻混凝土中可以使用,而且50及其以上的抗冻混凝土则不能满足要求,必须与有引气作用的外加剂配合使用。6.1. 6 本条是对现行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的补充。原材料品质不稳定往往造成实际施工与配比试验结果不符,故材料试验宜注意品质的变差系数。6.1. 7 6.1. 8 本条也是对SDJ207一82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的补充。前苏联和美国的经验表明,混凝土早期受冻对其抗冻性的影响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大,特别是钢筋握裹力基本完全丧失。因此,提出本条规定。6.1. 9 实践和室内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比素混凝土较易受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082 1998 条文 说明 水工 建筑物 冰冻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