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119-2000(条文说明)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pdf
《TB 10119-2000(条文说明)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B 10119-2000(条文说明)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pdf(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 TB 10119-2000 J 72-2001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waterproofing and drainage 。frailway tunnel 2000-12-21 发布2001-04-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条文说明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1.0.1 我国在50年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隧道防排水的设计和施工、运营养护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为了更好地发挥隧道防排水有效经验和成
2、果,适应我国铁路隧道建设的需要,故制定本规范。1.0.4条文中所指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主要有:97); (1) (日本,1974年7月建设省颁布)第2.3.2条规定:距注浆点10m以内有饮用水源,原则上不得采用注浆方法。(2)东北工学院对错木素浆液污染泡围试验,对埋深21 27m砂层注浆实测及模拟试验结果,其污染范围与浆液注入量. 42 有关。即注人量越大,实际上反映裂隙宽度较大,污染范围也越大。根据现场实测,污染距离为720mo (3)浙江水利科学研究所对浆液扩散范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扩散距离为2030mo 浆液扩散范围与工程水文地质和注浆工艺有很大关系,例如淤泥层透水性小,
3、砂砾层透水性大,因此注浆点距饮用水源距离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参照上述规定和试验数据确定。在注浆施工期间及注浆结束后,应随时抽取水样检查,发现有害物含量高于国家法定标准时,应停止施工,并采取补救措施。5.3.5 由于注浆材料不能完全符合所有条件,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注浆目的、注浆工艺及设备、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注浆材料。水泥类浆液来源广、成本低,适用于注浆量大的预注浆、回填注浆及裂隙宽度大于0.15mm的围岩注浆。在遇有洛洞、大的断层带时,在注人水泥浆前可先注入些惰性材料,如中、粗砂或岩粉等。当地下水流速较大时,为防止浆液被水冲稀,影响注浆效果,应选用胶凝时间较短的浆液
4、,如水泥一一水玻璃浆液、聚氨醋系浆液。当围岩、衬砌内裂隙宽度小于0.15mm时,可采用丙烯酷胶系化学浆液。5.3.7超前预注浆钻孔一般为伞形辐射状布置,是全封闭形。但对不含水岩层注浆可根据现场情况,如岩层裂隙状态、浆液扩散范围、注浆孔角度和偏斜率等因素来确定钻孔布置形式。竖井地面预注浆,布孔宜在井圈外不超过1.5m处,按等距离排列,孔间距离为46mo坑道地面预注浆,孔距坑道两侧1.52m,呈交错排列,孔距为35mo 5.3.8 超前预注浆钻孔设计,首先要确定注浆段长。施工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预注浆一段,再掘进一段,并留下止水岩盘。因43 此注浆段长度过小,则重复交错钻进次数多,使作业速度减慢,但
5、段长过大,则受到钻机能力限制。-般注浆段长度应根据坑道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钻机能力确定,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差(如穿越流哇!、层或淤泥层),则注浆段长度应缩小。根据目前国内外统计,段长一般为2550mo在工程施工时,每次注浆段长度可视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掘进段长与注浆段长的关系可参照:掘进段长度不应超过注浆段长的80%,以保留20%以上的长度作为下段注浆的止水岩盘;南岭隧道注浆段长为20m,开挖段长为16mo止水岩盘厚度(超前预注浆系指孔底与毛洞边缘距离,地面预注浆系指注浆孔穿过毛洞底高程的距离),国内外有关数据如下:南岭隧道为毛洞高度的0.7倍(5m);奥斯陆污水隧道为毛洞高度的0.7倍。m
6、)。根据工程实践确定这一距离为毛洞直径的0.51倍,通常为3lOm,可按掘进爆破影响范围和工程所处的工程水文地质状况不同而定,如全断面掘进、工程地质条件差、预计涌水量大的地段可取较大值。5.3.12 衬砌内注浆通常用于处理结构渗漏水。为防止壁后泥沙涌人,造成事故或浆液流失,因此规定乱深不应超过壁厚的2/3,并不得小于15cmo 5.3.13 预注浆在硬岩地层进行压水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岩层单位吸水量,评定岩层情况,为确定浆液配合比和注浆量提供依据,并可检验在相应注浆压力情况下管路及设备状况,有无漏水现象及止浆塞的效果。经过压水试验还能了解可能漏浆、跑浆的区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是注浆施
7、工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鉴于压水试验对注浆效果影响较大,因此规定注浆施工前均应进行压水试验。软弱岩层由于压水易使钻孔拥塌,所以不能进行压水试验。5.3.14 在岩石破碎、渗漏水量较大地段设置隔水墙,可避免浆44 液被地下水冲稀,影响注浆效果;还可避免浆被流失过远,造成浪费;同时还可使浆液充分充填该段所有的细小裂隙部位,提高其注浆防水效果。5.3.15 合理的注浆顺序能提高注浆质量。由低到高、由下往上的顺序,可使浆液在重力作用下,将裂隙充填得更加密实。从少水处到多水处,在多水地段先两头后中间的顺序可避免浆液被地下水冲稀。竖井由上往下分段施工,是由于上面渗水易处理,下面施工困难。5.3.17 注浆压
8、力是浆液在裂隙中扩散、充填、压实、隔水的动力。注浆压力太低,浆液就不能充填裂隙、扩散范围也有限,注浆质量也差;压力过高,甚至超过一定的限值,会引起裂隙扩大,岩层移动和抬升,浆液易扩散到预定注浆范围之外,造成浪费。合理的注浆压力既能避免压力过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又能保证浆液的结石强度和不透水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隔水帷幕。国内外注浆工程中,用来计算掘进前最大预注浆压力的经验公式和图表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以静水压力为依据和以静力平衡为依据两大类方法。以静水压力为依据的经验公式,只考虑、静水压力,而对影响注浆的其它因素均不考虑。通常有下述两种公式:(1) P=35倍静水压力(2) P = P静+.51.
9、5MPa 在实际使用中,预注浆往往采用后者为多。另一种是以静力平衡为主要依据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以覆盖岩层压重为主要依据。但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注浆压力应大于覆盖岩层造成的压力;另一种认为注浆压力应小于覆盖岩层造成的压力。目前国内多数单位持后种观点。关于地面预注浆压力计算,国内有关单位建议公式为P-H-v 一一1K . 45 . 式中p-一注浆压力(100kPa); V一一岩层容重(kg/cm3); H一一注浆段离地面高度(cm); K二一系数。由于决定注浆压力的主要标准,是不允许岩层发生变形,而覆盖层的压重是影响岩层变形的主要因素,这类经验公式均以静力平衡为条件来计算压力是有一
10、定道理的。但是覆盖层压重同岩基变形的准确关系都很不清楚,因此公式中K值难以确定,并且这个公式对坑道注浆还不很适合。所以目前各地还是按经验参照静水压力来确定,即p=p静+0.51.5肌1Pa回填注浆时,部分压力将直接作用在衬砌上,所以压力不宜太大。考虑到管路压力损失,一般以注浆孔口处压力来控制,其值应小于0.5MPa,具体视工程而异,结构差的,可选稍低值。5.3.18 关于注浆结束标准目前提法尚不一致,通常考虑两个指标:达到设计压力和进浆速度小于规定值。注浆压力比较直观,施工现场也便于检查,而进浆量与注浆压力、注浆材料有密切关系,现场也较难检查。由于预注浆设计压力大多是以经验公式确定,实际施工也
11、有不太合适的情况。如达到设计注浆压力,而进浆量仍较大,还是继续压注为好。所以规范提出进浆量指标作为一个依据是必要的。由于回填注浆和衬砌内注浆主要是充填衬砌或衬砌与围岩间的孔隙,只要控制压力就可以了。衬砌后围岩注浆,往往是为了达到较高抗渗要求而进行的,因此其结束标准应略高。5.3.19 为了检验注浆效果,防止开挖时发生拥塌涌水事故,必须进行效果检查,通常是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钻孔取芯法进行检查。有条件时,还可采用物探法等方法进行检查,分析资料时要结合注浆设计、注浆记录、注浆结束标准,分析各注浆孔的46 注浆效果,看哪些达到了,哪些是薄弱环节,有无漏注或未达结束标准的孔,原因何在,如何补救等等。
12、钻孔取芯法是按设计要求在注浆薄弱地方,钻检查孔,检查浆液扩散、固结情况、取芯率,并进行压水(抽水)试验,检王雪地层吸水率(透水率),计算渗透系数及开挖时的出水量。5.3.20 衬砌后采用压注水泥砂浆堵水是根据实践经验而定的O压浆孔距可根据水量大小,适当减小或放大,但应避开衬砌背后的排水设施O若单纯为了堵水,第一次压浆一般用1: 3水泥砂浆,水大时用1:1水泥砂浆,如兼作加固围岩,则第一次初压可用1:5水泥砂浆,以节约水泥。检查压浆可用纯水泥浆,但检查压浆不得利用原有孔眼,必须在其附近另凿新孔压浆。压浆过程中,如出现某一孔压浆量较多而仍未饱满时,该孔应暂停压注,候24h后再压,直至饱满。如有流浆
13、、回浆、漏浆等情况时,应暂停压浆,查明原因,改进施工工艺或改用其它浆液。5.3.21 本条是根据贵昆线铁路电化工程中隧道治水的施工经验向衬砌均工内压注化学浆液,增强衬砌自身的抗渗性,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此法工艺操作简单,进度快,浆液消耗少,效果也较好,但因经验较少,有待今后实践中总结修正,以待完善。5.3.22 隧道内采用内贴式防水层防水的工点少,尚无成熟的经验。本条是根据一般防水层工程有关资料制订的。执行中应认真总结,以备日后修订条文。5.4.6 防水板防水层是用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一种防水层,已在地铁、隧道中广泛使用,在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上都趋于成熟。防水板有聚氯乙烯(PVC)、乙烯
14、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沥青共聚物(ECB)、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5.4.7 本条对防水板物理力学性能作了些规定,便于在设计施工中选用。防水板的幅宽应尽量宽些,这样防水板的搭接缝数量就会少一些。如1m宽的防水板的搭接缝数量是4m宽板的4倍,而搭47 接缝又是防水板防水薄弱环节。但防水板的幅宽又不能过宽,否则防水板的重量变大,会造成铺设困难。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来看,防水板的幅宽以24m为宜。防7)板的厚度与板的重量、造价、防水性能有关。板过厚则板较重,不利于铺设,且造价较高,但过薄又不易保证防水施工质量。根据我国目前的使用情况,以O.81.5nun较为合适。防水板系置于初期支护
15、与二次衬砌之间,在二次衬砌浇筑时会受到一定的拉力,故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初期支护为锚喷支护时,支护后围岩仍在变形,即使整个工程建成后,由于使用或地质等方面的原因工程结构也存在着变形问题,故防水板应有较高的延伸率值。耐刺穿性是施工中对材料提出的要求,因有的二次衬砌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绑扎钢筋时会对防水板造成损伤,故要求防水板有一定的耐刺穿性,以免板被刺破使其完整的防水性遭到破坏。当二次衬砌用素混凝土浇筑时,可不考虑这一指标要求。防水板因长期处于地下并要长期发挥其防水性能,故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腐蚀性、耐菌性。抗渗性是防水板必备的一种性能。但目前的试验方法不能反映防水板处于地下受长期作用这
16、一条件,而要制定一套符合地下工程使用环境的试验方法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故只好沿用现在工程界公认的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数据。5.4.8 防水板系在初期支护如喷射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上铺设,要求初期支护基层表面十分平整则费时费力,且也达不到这一要求,故条文中只提宜平整,以便于铺设防水板即可。但基层表面上伸出的钢筋头、铁丝等坚硬物体必须予以清除,以免损伤防水板。5.4.9设缓冲层的目的一是因基层表面不甚平整,铺设缓冲层后便于铺设防水板;二是能避免基层表面的坚硬物体偶尔清除不太彻底时刺破防水板;三是有的缓冲层(如土工布)有渗排水性48 能,能起到引排水的作用。采用暗钉圈焊接固定防水板可以确保防水板的整体
17、性。搭接缝采用焊接法时,应采用双焊缝,一方面能确保焊接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充气检查焊缝质量。5.4.11 防水板的铺设和内衬混凝土的施工系交叉作业,如两者施工距离过近,则相互间易受干扰,但过远,有时受施工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且过远后铺好的防水板会因自重造成脱落。根据现在施工的经验,两者施工距离宜为520mo 5.4.12 防水板若未留余量,浇筑拱顶时,防水板易绷紧,从而造成混凝土封顶厚度不够的现象。5.4.14 防水板虽有一定强度,但如振捣棒直接接触防水板,有可能造成防水板的破坏,从而形成渗漏水的隐患。5.5.1 墙体水平施工缝距底板的距离采用300mm,是考虑现在施工中采用钢模板比较普
18、遍,这一距离的大小应与钢模板的模数相适应。5.5.2施工缝的防水质量除了与选用的构造措施是否合理有关外,还与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本条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规定了在混凝土终凝后(般来说,夏季在混凝土浇筑后24h,冬季则在3648h,具体视气温、混凝土等级而定,气温高、?昆凝土等级高者可短些)铲除表面浮浆的内容,这不仅是因为混凝土刚刚终凝,浮浆的清除较为容易,更主要的是这层浮浆是妨碍新老混凝土结合的障碍,由于新老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使施工缝容易产生渗漏水。另外把1:1水泥砂浆层的厚度规定为3050m口,目的是使新老混凝土结合更好,如不先铺水泥砂浆层或铺的厚度不够,将会出现工程界俗称的烂根现象,极易造
19、成施工缝的渗漏水。遇水膨胀橡胶止水腻子或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是近年来在施工缝上使用的新材料,有的地方用后效果尚好,有的地方用后效果不住,其效果不住的原因是由于降雨或施工用水等使止水腻子或止水条过早膨胀,因此条文规定止水腻子或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 49 . 垂直施工缝的做法是根据目前工程实践的经验所做的规定,以确保垂直施工缝t安装的止水条不会掉下,位置准确,又能起止水作用。中埋止水带只有位置准确、固定牢固才能起到止水作用,因此做此规定。5.5.3 因变形缝处是防水薄弱环节,特别是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止水带将此处的混凝土分为二部分,由此对变形缝处抵抗地下水渗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条文作了变形缝处混凝
20、土局部加厚的规定。5.5.4 沉降缝和伸缩缝统称变形缝,由于防水做法有很多相同之处,故般不细加区分。但实际上两者是有定区别的,沉降缝主要用于在上部建筑变化明显的部位及地基差异较大的部位,而伸缩缝是为了解决因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时避免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因此修编时针对这点对两种缝作了相应的规定。沉降缝渗漏水目前工程上比较多,除了选材、施工等诸多因素外,沉降量过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目前所用的最好材料,如带钢边的止水带虽大大增加了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但如沉降量过大,也会造成钢边止水带与混凝土脱开,使工程渗漏。根据现有材料适应变形能力的情况,本条规定了沉降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5.5.5 从防水
21、要求来说,如果变形缝宽度过大,则会使处理变形缝的材料在同一水头情况下所受的压力增加,这对防水是不利的,但如果变形缝宽度过小,在采取一些防水措施时施工有一定难度,无法按设计要求施工。根据目前工程实践,本条规定了宽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工程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宽度。5.5.6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埋置深度越来越深,由于变形缝是防水薄弱环节,因此变形缝的渗漏成为地下工程的通病之一。究其原因,除变形缝防水施工难度较大外,原来的防水措施仅考虑一道防线过于单薄也是原因之50 . 。5.5.7 变形缝的渗漏水除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之外,施E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针对目前存在
22、的-些问题,本条作了-些规定。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时常存在以下些问题:一是埋设位置不准,严重时止水带一侧往往折至缝边,根本起不止水的作用。二是顶、底极止水带下部的?昆凝土不易振捣密实,气泡也不易排出,且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收缩易使止7kfif与FYfti的混凝士产1c:缝隙,从而导致恋形缝漏水。根据这种情况,条文中规定顶、底版中的止7(带安装成往形,有助于m除L述弊端iitIIIII!式JI:水带的安装,在先浇侧j昆凝土时,此时端模被11:水带分为二块,这给支模r,i定造成困难,r坟条文ql规定端模要支撑竿叶,严防漏浆。施五时由于端模支撑不牢,不仅造成漏浆,而且也不敢按规定要求进行振捣,致使变形缝处
23、的混凝土密实性较差,从而导致渗漏水。四是止水带的接缝是止水带本身的防水薄弱处,因此接缝数愈少愈好,考虑到E程规模不间,缝的长度不一,故对接缝数量未做严格的限定。五是转角处止水带不能折成直角,故条文规定转角处5Il做成困弧形,以便于止水带的安设5.5.8 要使嵌填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除了嵌填的密封材料要密实外,缝两侧的基层处理也,-分甲:耍,否则密封材料与基面粘结不紧密,就起不到防水作用。另外,缝底的背衬材料不可忽视,再则会使密封材料二riQ受力,对密封材料的rfUJ久性和I防水性都有不利影响。6. 1. 1 隧道、明洞、辅助坑道排水是指采用各种fW水措施,使地下水能顺着预设的各种管沟排
24、出洞外。吁排水111自程低于最高洪(潮)水位时,为防止决(潮)水倒灌,通常在排水口处采取自密封措施。6. 1.2 隧道排水的规定说明如下:(1)实践证明,隧道内纵向应设排水沟,横向应设排水坡,这是卡分必要的措施。排水沟A般起汇集、排除地下水的51 作用。隧道设排水坡是为了防止隧道积水的危害。(2)为了排除汇集衬砌背后的围岩地下水,可在围岩地下水出露处(应考虑地下水的发展变化趋势)设置各种盲管(沟); 当围岩地下水主要在边墙时,可在边墙衬砌背后设竖向盲管(沟),竖向盲管(沟)间距一般为10-30m;为了排除某一集中漏水,在衬砌外预埋管引排称排水管;如在衬砌内预留水槽引排称排水槽;为扩大集水范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B 10119 2000 条文 说明 铁路 隧道 排水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