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6 T 94-2023 马铃薯金线虫田间监测技术规范.pdf
《DB5306 T 94-2023 马铃薯金线虫田间监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306 T 94-2023 马铃薯金线虫田间监测技术规范.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昭通市地方标准DB5306/T 94-2023马铃薯金线虫田间监测技术规范2023-02-15 发布2023-04-06 实施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06ICS 65.020CCS B 05DB5306/T 94-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昭通市植保植检站提出。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植保植检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翀、彭德良、杨毅娟、彭焕、宋家雄、李永青、陈敏、黄文坤、张汉学、普松权、王琴、李平松、郭威、李兴松、梅焱、徐松、邓磊、卢绘
2、娟、陈永燕、马列、马永琼、姚光禄、罗道瑛。DB5306/T 94-20231马铃薯金线虫田间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金线虫田间监测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试剂和设备、监测方法、形态学鉴定、调查记录、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昭通市马铃薯种植区马铃薯金线虫田间监测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 1723.1-2022 马铃薯金线虫和马铃薯白线虫检疫鉴定方法SN/T 2757植物线虫检测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马铃薯
3、金线虫主要为害马铃薯并可寄生在番茄、茄子和烟草等多种茄科植物上的一种球孢囊线虫。3.2孢囊孢囊类线虫发育过程中的特殊阶段,为雌虫死亡后形成的褐色虫体,体内充满卵。4 试剂和设备4.1 主要试剂蔗糖,高岭土,甘油,盐酸,甲醛,酸性品红等。4.2 主要设备4.2.1 标准网筛:孔径 0.9mm、0.2mm 和 0.0308mm。4.2.2 生物显微镜:40600 倍。4.2.3 体视显微镜:10120 倍。5 监测方法5.1 系统调查5.1.1 调查点设定选择具马铃薯金线虫为害后症状的马铃薯地块23块,每块666.7m2以上,作为系统调查固定观察点。DB5306/T 94-202325.1.2 孢
4、囊及卵量调查在马铃薯播种前或马铃薯收获后,采用“Z”形或“五点”采样法,取5cm20 cm的根际土壤,每个样点取土量不少于0.5kg,将所取土样充分混合后,“四分法”取1kg左右装入样品袋,注明采样时间、地点等,室内摊开自然风干。称取200g风干土样,采用简易漂浮法(参见B.2)分离土壤中孢囊,在体视显微镜下计数。随机挑取、轻轻挤破10个孢囊,释放出卵,制备卵悬浮液,计算每克土样中的卵量,调查结果记入表C.1。5.1.3 发育进度调查在重点区域设立固定监测点,从马铃薯种植出苗至收获期间,每 20d 调查 1 次,其中初花期、盛花期、谢花末期应各调查 1 次。每次挖取 2 株马铃薯,将所采马铃薯
5、的根剪下后漂洗干净,用 40%甲醛液固定,采用酸性品红法染色,方法参见附录 D。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根内线虫的发育进度,调查结果记入表 C.2。5.1.4 雌虫调查5.1.4.1 调查方法马铃薯盛花期、谢花末期采用“Z”形或“五点”取样法。每点5株,计数单株根系上的雌虫数。5.1.4.2 严重度分级根据马铃薯根部雌虫的数量,将马铃薯金线虫病发生程度分为5级。0级:无雌虫,无孢囊,无病;1级:轻度感染(每株雌虫110个);2级:中度感染(每株雌虫11 30个);3级:重度感染(每株雌虫31 100个);4级:危重感染(每株雌虫100个以上)。5.1.4.3 病情指数病情指数按式(1)进行计算:.(
6、1)式中:I 病情指数;di 严重度级值;li 各级病株数;P 调查总株数;D 严重度最高级别值。5.1.4.4 结果记录雌虫调查结果记入表C.3。5.2 大田抽查100(DPldIii)DB5306/T 94-202335.2.1 抽查时间在马铃薯种植前、开花期和盛花期。5.2.2 抽查方法按低、中、高风险区、不同品种选择调查田,每种区域调查数量分别不少于10块、20块、30块。种植前取土样调查,大田雌虫抽查取样方法同5.1.4,抽查结果记入表C.4。6 鉴定方法6.1 样品采集马铃薯等植株出现黄化、矮化,开花期后根部出现先白色、后金黄色雌虫,采集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室内鉴定。为害症状参见
7、附录A。6.2 形态学鉴定6.2.12龄幼虫和孢囊分离分离样品中的2龄幼虫和孢囊。分离方法参见附录B。6.2.2 标本制作按照SN/T 2575和SN/T 1723.1-2022 规定的方法制作。6.2.3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囊、2龄幼虫、雌虫和雄虫的形态特征,并拍照。6.2.4 形态学鉴别特征按照SN/T 1723.1-2022 规定的鉴别特征进行识别。6.2.5 结果判定按照SN/T 1723.1-2022 规定的要求判定。7调查记录详细记录调查方法和鉴定过程,并存档。8注意事项8.1 田间取样田间需防护取样,避免鞋、袜、衣服、取样工具等带土出田,防止取样时传播该病害。8.2 检测
8、后样品处理检测后的样品,需在水沸腾的情况下煮或蒸0.5h以上,才能作为垃圾处理。DB5306/T 94-20234附录A(资料性)马铃薯金线虫为害症状和形态学特征A.1 为害症状马铃薯金线虫为害马铃薯的根系,地上部无特殊识别症状,根系受害引起植物逆境反应,使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降低,地上部表现为水分和无机营养缺乏症状,地上部矮化、叶边缘发黄焦枯和其它失绿症状;在干旱条件下叶片表现凋萎症状,中午时分凋萎症状表现特别明显。金线虫危害后常常使马铃薯早衰和侧根增生。田间病株分布不均匀,有发病中心团。随着连续种植马铃薯和农事操作,病团年年扩大,最后全田发病,并从一块田传到另一块田。田间病害诊断最主要
9、的是进行金线虫的孢囊调查。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取植株根系,仔细观察受害植株的根部可见到金黄色的球形雌虫,故称马铃薯金线虫(potato golden cyst nematode),雌虫成熟后逐步变成深褐色,马铃薯收获后,根系孢囊遗落到土壤中。见图A.1、图A.2。图 A.1马铃薯金线虫孢囊DB5306/T 94-20235图 A.2 马铃薯金线虫危害症状A.2 形态学特征按 SN/T 1723.1-2022 规定的鉴别特征进行识别。A.2.1 马铃薯金线虫形态特征测量值据 Stone(1973)研究报道,马铃薯金线虫雌虫、雄虫、幼虫的形态测量值如下:雌虫(n25):体长(不包括颈)520(420
10、-640)m,口针长 21.7-24.1m,口针基部至背食道腺开口的距离为 4.8-6.6m,头基部宽 4.5-5.9m,头端至中食道球瓣门的距离为 58.6-87.8m,中食道球瓣门至排泄孔的距离为 45.0-85.4,头端至排泄孔 127.9-162.7m,中食道球平均直径 27.2-32.8m,阴门膜孔直径19.6-25.2m,阴门裂长 7.8-11.6m,肛门至阴门膜边缘距离 59.0-61.0m,肛门至阴门间角质层脊数目为 18.1-25.1。孢囊(n=25):体长(不包括颈)395-495m,宽 376-388m,颈长 85-123m,阴门锥直径 16.6-21.0m,肛门至阴门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06 942023 马铃薯金线虫田间监测技术规范 94 2023 马铃薯 线虫 田间 监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