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03 T 1-2022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指南.pdf
《DB3603 T 1-2022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03 T 1-2022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指南.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73.040 CCS D 103603萍乡市地方标准DB 3603/T 12022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 for monitoring of surface subsidence area in coal mine2022-10-14 发布2023-01-01 实施萍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603/T 12022 I 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工作内容和流程.2 工作内容.2 工作流程.25 资料收集.26 现状调查.27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3 一般规定.3 水准监测.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GNSS)监测.4 InSAR 监测.4 地面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监测.5 无人机测量监测.68 煤矿地表沉陷区危险性评估.6 一般规定.6 现状评估.6 预测评估.7 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79 成果提交.8 成果编制.8 数据库建设.8附录A (资料性)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设计书编制纲要.9附录B (资料性)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成果报告纲要.10DB 3603/T 12022 II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发布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萍乡市国土空间调查勘测规划院、萍乡市地质矿产事务中心、萍乡市规划勘察设计院。本文件起草人:冯乃琦、卢邦稳、王红杰、郭峰、卞孝东、季灵、刘辉、刘秀明、韩政兴、吴家杰、贺心刚、李秋华、漆文成、凌文军、杨新国、万素雅、戴永刚、吴国、杨婷、尹培春、邓晓强、吴勋、刘剑峰、童李霞、范鹏飞、支珞昀、高青鹏。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 3603/T 12022 1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内容及方法、危险性评估、成果编制等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CH/Z 3017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CJJ/T 73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DZ/T 0154 地面沉降测量规范DZ/T 0283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煤矿地表沉陷区 surface subsidence area
5、of coal mine因煤矿开采活动引起的地表沉陷的区域。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 monitoring of surface subsidence area in coal mine采用多种测量方法定期重复测量煤矿地表沉陷区地面高程和平面位移的变化。地裂缝 ground fracture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来源:GB/T 40112-2021,3.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基于卫星的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来源:DZ/T 01542020
6、,3.1.5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监测 monitoring of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采用激光测距方式快速获取大量测点的三维坐标。DB 3603/T 12022 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中的相位信息进行干涉测量处理,结合雷达参数和卫星位置信息反演地表三维及其变化信息的技术。来源:DZ/T 02832015,3.3煤矿地表沉陷区危险性评估 risk assessment of coal mine surface subsidence area对
7、煤矿开采诱发地表沉陷灾害和地表沉陷灾害对各类建筑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对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价。4 工作内容和流程工作内容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地表沉陷区现状调查、监测技术方法选择、沉陷监测实施、地表沉陷区危险性评估、成果提交等内容。工作流程煤矿地表沉陷监测工作流程参考图1。图1 煤矿地表沉陷监测工作流程图5 资料收集重点收集煤矿地表沉陷区内地质背景与矿山开发资料,主要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相关地质报告、储量估算图、各勘探线地质剖面图、沉陷观测报告等,详细掌握沉陷区地质背景和地下开采情况。6 现状调查DB 3603/T 12022 3 在资料收集研
8、究的基础上开展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开采情况、地面沉陷灾害现状等的调查,重点查明地表沉陷灾害分布及发展规律、危害程度等。7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一般规定7.1.1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应在资料收集研究和现状调查基础上进行,根据现状调查情况编制监测技术设计书,设计书纲要参考附录 A,按区域统一规划部署监测网并实施监测。7.1.2 同一监测区采用多种监测方法时,应统一监测基准,高程基准起算点应采用统一的高程基准,独立高程基准应选用基岩水准点作为起算基点,测量和影像采集时序应同步,不同监测方法的测量结果应交互验证。7.1.3 水准点标志类型、埋设要求、监测精度等应符合 GB/T 12897、GB/T 183
9、14、CJJ/T 73、DZ/T 0154中有关规定。7.1.4 水准点标石稳定后,应进行两次独立观测,时间间隔不超过 5 天,取两次观测的平均值作为监测点的初始高程值。监测频率根据地表沉陷速率每隔 13 个月观测一次,应在地表沉陷活跃区域增加水准观测次数。7.1.5 平差计算应在外业成果检查验收通过后进行,应有稳定的起算基点,且各期之间起算基点应保持一致。数据处理应符合 GB/T 12897、GB/T 18314、DZ/T 0154 中有关规定。水准监测7.2.1 应采用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水准测量的高程控制方法。7.2.2 监测线应设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起算基点应设在移动盆地范围以外,
10、埋设要牢固。7.2.3 监测网控制范围应大于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7.2.4 监测点密度应根据开采深度确定,参考表 1。表1 监测点密度表开采深度(m)点间距离(m)开采深度(m)点间距离(m)50520030020501001030025(最大不应超过 50m)100200157.2.5 地裂缝监测网布设包括跨地裂缝带的短水准剖面、监测对点、地裂缝活动仪器监测站等,监测网和监测点布设要求如下:7.2.5.1 根据地裂缝活动程度,宜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地裂缝监测网。7.2.5.2 应选择活动性较强的地裂缝布设监测网点,采用垂直于地裂缝带走向的剖面形式,在地裂缝两侧影响宽度带内布设一定
11、数量的监测点。7.2.5.3 每条地裂缝带上宜根据地裂缝发育的宽度和长度,应布设不少于 3 条短水准监测剖面,长度宜穿过地裂缝带(含次生地裂缝带)宽度并向两侧外延 100m 左右。短水准剖面监测点间宜按 510m布设,向两侧由近及远间距可逐渐增大。测点与地裂缝应保持适当距离。7.2.5.4 地裂缝水准监测点应沿垂直于地裂缝带发育方向在地裂缝上下盘分别布设,监测点间距应根据所确定地裂缝上下盘影响宽度而定。每条地裂缝带上布设的监测对点不少于 3 组。7.2.6 监测网应沿煤层走向和倾向设置,应根据区域内的煤矿开采情况及煤矿工作面情况布设成线状或网状,主要布设方式参考图 2。井下测量也可沿煤层底板方
12、向布置监测网。DB 3603/T 12022 4 图2 煤矿工作面监测网布设形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7.3.1 GNSS 网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7.3.2 GNSS 网布设应根据工作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已有煤矿开采资料、监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设计部署。7.3.3 在进行 GNSS 网设计时,应利用 CORS 站的连续观测数据,应利用符合 GNSS 网布点要求的已有控制点。7.3.4 GNSS 监测网根据 CJJ/T 73 规定,宜由一个或若干个异步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和线路的形式构成。各等级 GNSS 网中每个异步环或附和线路的边数
13、应符合表 2 规定。表2 异步环或附和线路边数的规定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闭合环或附和线路的边数(条)681010107.3.5 布设首级 GNSS 控制网时,应与 CORS 站和国家控制网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 3 个,联测点应均匀分布。7.3.6 GNSS 网按相邻站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应划分为二、三、四等网。GNSS 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应按公式=2+()2计算,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相邻点间的距离(km)。7.3.7 GNS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 的规定。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 1/2,最大边
14、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 2 倍。表3 GNSS 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521/120000三等5521/80000四等21051/45000一级11051/20000二级11051/10000注:表中 a 表示固定误差;b 表示比例误差系数。InSAR 监测DB 3603/T 12022 5 7.4.1 SAR 影像数据应兼顾宏观和微观,根据监测对象的形变特征、监测区域地理气候条件、全区和重点区域监测目标选取,时间和空间范围应略大于实际调查范围。7.4.2 SAR 影像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空白区域,宜采用水准、GNSS 或地面三维激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03 1-2022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指南 2022 煤矿 地表 沉陷 监测 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