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9 T 104-2023 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pdf
《DB3309 T 104-2023 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09 T 104-2023 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pdf(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91.120.40CCS M 043309浙江省舟山市地方标准DB 3309/T 1042023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Code of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 petrochemical plant2023-12-06 发布2024-01-06 实施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309/T 104-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15检测程序与作业安全.26户外装置区防雷装置检测.37检测记录与报告编制.5附录 A(规范性)防雷装置基本要求.7附录 B(资料性)
2、石油化工户外装置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格式及填写要求.14附录 C(规范性)石油化工户外装置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报告格式及填写要求.27参考文献.35DB3309/T 104-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舟山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舟山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舟山市防雷中心)、宁波防雷安全检测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文革、朱思瑜、梅希增、郑佳杰、鲁挺、盛友佳、吕雷军、陈军、杨华艇。DB3309/T 104-20231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
3、定了实施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以下简称防雷)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程序与作业安全、户外装置区防雷检测、检测记录与报告编制。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及其辅助生产设施防雷装置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742014
4、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6502011(2022年版)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SH/T 30972017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 50160、GB 506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设计文件由设计单位出具的新、改、扩建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的技术图纸、设计联系(修改)单等文件资料。3.2石油化工装置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及以煤为原料制取燃料和化工产品的生产装置,包括炼油、烯烃、化肥、化纤等生产装置。3.3放空口安装在生产设备顶部和外侧上部并直接向大气排放气体的排放设施,如放散管、排风管、安全阀、呼吸阀、放料口
5、、取样口、排污口等。4一般要求DB3309/T 104-202324.1检测机构和人员4.1.1检测机构应具备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甲级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有效资质。4.1.2检测人员应通过防雷装置检测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从事石油化工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所必需的防雷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4.1.3参加现场检测人员不应少于 3 人,其中至少有 1 名人员具备中级技术职称以上或从事防雷检测工作 5 年以上。4.2检测仪器设备4.2.1检测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处于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有效期内。4.2.2仪器设备与配件的配用必须满足现场检测要求,主要仪器应有备用。4.2.3应保证检测仪器工作正常,对讲机等现场设备具备
6、防爆功能。4.3定期检测周期石油化工装置应每半年开展一次定期检测。4.4检测场所划分4.4.1石油化工装置的各种场所,应根据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状况和空间气体的消散条件,划分为厂房房屋类或户外装置区。4.4.2半敞开式和敞开式厂房应根据其敞开程度,划分为厂房房屋类或户外装置区。有屋顶而墙面敞开的大型压缩机厂房应划为厂房房屋类;设备管道布置稀疏的框架应划为户外装置区。当厂房房屋和户外装置区两类场所混合布置时,可按下列原则进行划分:1)上部为框架下部为厂房布置时,划分为户外装置区;2)上部为厂房下部为框架布置时,划分为厂房房屋类;3)厂房和框架毗邻布置时,应各自划分为厂房房屋类和户外装置区
7、。4.4.3建筑结构为敞开式、半敞开式的场所是属于厂房房屋类场所和户外装置区场所之间的过渡场所。宜根据建筑形式、易燃易爆物质放散的量和通风条件确定该局部的分类。4.5防雷类别确定应按设计文件明确防雷类别。当设计文件无法获取或设计文件未明确防雷类别时,应参考石油化工装置的特性、雷击可能性以及雷击所造成的后果等要素,按以下要求明确防雷类别:1)厂房房屋类的防雷类别按 GB 50057 和 GB 50058 划分;2)户外装置区的防雷类别按 GB 50057、GB 50160、GB 50074 和 GB 50058 划分。4.6检测依据4.6.1竣工检测(含施工跟踪检测)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定期检测
8、时,若采用设计文件要求,则应选用设计文件。4.6.2石油化工装置厂房房屋类场所的防雷装置检测应按 GB 50057 的相关要求进行。4.6.3石油化工企业信息系统的防雷装置检测应按 SH/T 3097 和 GB 50057 的相关要求进行。4.6.4石油化工企业原油储罐的防雷检测应按 GB 50074 的相关要求进行。5检测程序与作业安全DB3309/T 104-202335.1现场检测程序5.1.1首次检测时,应先查阅受检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了解防雷装置建设的基本情况后,进行现场检测。5.1.2定期检测时,应向受检单位了解近年来受检项目遭受雷电灾害情况,巡视检测对象及周边环境,查阅上次检测报
9、告与整改落实情况,根据检测服务合同约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时限制定检测方案后开展现场检测,受检项目的检测对象、检测内容应检尽检。5.1.3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检测人员应检查、清理、恢复现场。5.1.4对现场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应记录所在位置及问题,并告知陪同人员。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向受检单位出具检测报告和(或)存在问题告知单。5.2检测作业安全5.2.1现场检测,应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有受检测单位的专员到场陪同检测。5.2.2在爆炸火灾危险环境检测,应穿戴防静电的工作服、安全鞋、手套,现场不应随意敲打金属物。5.2.3在有毒气体泄放、泄漏区检测,在作业点有毒物浓度处于允许范围的时间内开展检测
10、,并应配带气体报警仪、佩戴防毒面具或口罩。5.2.4在酸碱等腐蚀介质空间检测,应穿戴防酸碱工作服、护目镜、工作鞋和手套。5.2.5登高作业时,应按作业实际情况穿戴安全帽、工作鞋和手套并正确使用安全带。5.2.6应在非雨天时开展现场检测活动,雷电来临前应中止检测活动。6户外装置区防雷装置检测6.1接闪器6.1.1对装有直击雷防护的装置,应按 A.1.1 的要求确定接闪器形式。6.1.2检查接闪器采用的材质、规格,其应符合 A.1.2 与表 A.1 规定。金属栏杆的材质、规格参照表A.1 中接闪网(带)的扁钢规定。6.1.3利用设备金属本体(外壳)作为接闪器的,应检查金属设备整体情况并测量金属外壳
11、厚度。金属设备应为整体封闭、焊接结构的静设备,钢制设备的金属外壳壁厚不小于 4 mm,非钢制设备的金属外壳壁厚应符合表 A.2 的规定。6.1.4利用金属放空管口作为接闪器的,金属放空管口若符合 A.1.4 的要求,应测量其管口壁厚,并检查放空管应与最近的金属物体进行金属连接。金属放空管口的壁厚应满足表 A.2 的规定。6.1.5测量接闪器与被保护物高度、距离,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应符合 A.1.5 规定。6.1.6对于自身不能作为接闪器的设备,检查其是否处于附近高大生产设备、框架和大型管架(已用作接闪器)等的保护范围之内。处于保护范围之外的,应另设置满足保护范围的接闪器。6.2引下线
12、(接地点)6.2.1应按 A.2.1 的要求确定引下线形式。6.2.2引下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 A.2.2 的要求。6.2.3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应 A.2.3 的要求。6.2.4引下线的根数(接地点)、布设情况和防腐措施应符合 A.2.4 的要求。6.2.5若安装接闪杆、接闪线、接闪网,应按 GB 50057 的要求检查引下线材料规格、根数、间距、连接方式、连接工艺与质量、防腐措施等。6.2.6应测量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其测量方法与接地电阻按本标准 6.8.36.8.6 的要求进行。DB3309/T 104-202346.3接地装置6.3.1跟踪检测时应对照设计文件,按 A.3 相关要求检查隐
13、蔽工程接地体(埋地接地干线)的设置、材质、规格和防腐措施情况,检查地网接地体与接地总端子的连接情况,测量地网及周边的土壤电阻率。6.3.2竣工检测、定期检测时,应查看设计文件、跟踪检测记录、施工监督、前次检测报告等资料,检查采集接地装置隐蔽工程的可信资料,确保实测结果真实、有效。6.3.3检查接地总端子材质、规格,应符合表 A.7 的规定。6.3.4测量接地总端子接地电阻,其测量方法与接地电阻见本标准 6.8.36.8.6 相关要求。6.4防闪电感应措施(等电位连接)6.4.1按 A.4.1 的要求检查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总端子的连接情况,测量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总端子的过渡电阻,检查等电位连接带
14、材料规格。6.4.2检查各金属部件、金属物、金属管道等电气连接情况,其应符合 A.4.2A.4.4 的要求;测量其与等电位连接带的过渡电阻;检查等电位连接带及各连接部件的材质、规格、连接方式与工艺质量。6.4.3检查各装置区金属设备电气连接情况,其应符合 A.4.5 的要求;测量其与等电位连接带的过渡电阻;检测等电位连接带及各连接部件的材质、规格、连接方式与工艺质量。6.4.4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连接带及各连接部件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表 A.7 的规定。6.4.5防闪电感应过渡电阻的标准要求与测量方法其见本标准 6.8.36.8.6 相关要求。6.5防静电接地措施6.5.1检查工艺装置、设备等金
15、属外壳和所有具有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金属罐、设备、管道的静电接地情况,应符合 A.5.1 的规定;测量其电气连接情况。6.5.2应按 A.5.2 的规定检查各场所防静电装置的设置情况。6.5.3检查防静电接地线布设、连接方式与材质、规格,其应符合 A.5.3 和 A.5.4 规定。6.5.4检查静电接地仪状况,其应运行正常。6.5.5测量各有关工艺装置、设备等金属外壳与金属罐、设备、管道的防静电接地电阻,其测量方法与接地电阻见本标准 6.8.36.8.6 相关要求。6.6屏蔽措施6.6.1检查各类电缆的屏蔽及电气连通情况,应符合 A.6.1A.6.3 的相关要求。6.6.2检
16、查敷设电缆的保护钢管、金属电缆槽应在两端接到保护接地,当电缆槽较长时,应多点重复接地,接地点间距应不大于 30 m。6.6.3检查电缆保护层(铠装、钢管、槽板)与防雷引下线的距离,其应符合 A.6.4 的规定。6.6.4测量电缆保护层、屏蔽层各接地端的接地电阻,其测量方法与接地电阻见本标准 6.8.36.8.6相关要求。6.7低压电涌保护器(SPD)6.7.1应检查 SPD 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电压保护水平(U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冲击耐受水平(纵向、横向)、最大冲击电流(Iimp)或额定放电电流(In)应符合浙江省防雷
17、装置检测业务规范相关规定。6.7.2应检查 SPD 两端连接导线的材质、截面积、长度,连接导线的色标,连接牢固程度。6.7.3应检查 SPD 的外观和状态指示器是否正常。6.8同一接地网内各类电阻的检测要求DB3309/T 104-202356.8.1对新建的石油化工装置区内 110 kV 及以上的变电站、有效面积大于 5000 m2的大型接地网,在竣工检测时宜采用大电流测试仪测试其接地电阻。测试电流宜选用 3 A20 A、40 Hz60 Hz 的异频电流。6.8.2大型接地网按划分的区域,应测量每个区域内各接地总端子的接地电阻,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与接地总端子相连接的各等电位连接带的电气贯通状
18、况。6.8.3宜采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同一接地网连接的各相邻设备连接线的电气贯通状况、测量区域内各金属设备、工艺装置等与其连接的等电位连接带的电气贯通状况。6.8.4当断接卡不能或不便拆开时,可用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查设备接地线的电气导通状况。6.8.5电气贯通状况的检测判定,当被测对象与其临近的等电位连接带间所测得的过渡电阻0.2 时可判定为电气贯通。当过渡电阻大于 0.2 时,可选择其他等电位连接带重新检测、判定;也可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其接地电阻值进行判定。6.8.6采用同一接地网的防直击雷、防闪电感应、防人身安全、防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标准值可按设计文件要求或取各类接地电阻标准规定的最小值
19、。6.9抽样检测原则6.9.1对安装于防爆箱内同型号低压电涌保护器的安装检查及泄漏电流、压敏电压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宜少于 10%。同类样本总数不超过 10 个时,应至少抽样 1 个。6.9.2对观感质量检查无见异常,同类型的小型电气设备(如操作柱)的测试比例不宜少于 10%。同类样本总数不超过 10 个时,应至少抽样 1 个。6.9.3抽样检测对象时应避开上次已测设备。对观感质量检查异常的设备均应进行测试。7检测记录与报告编制7.1石油化工装置防雷检测记录样表格式及填写要求见附录 B,检测报告格式及填写要求见附录 C。7.2当装置处在两个及以上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时,接闪器高度填写最高接闪器高度,接
20、闪器类型与保护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选填。7.3当保护范围不能通过检测数据计算直观给出时,应绘制接闪器与被保护物示意图加以说明。7.4实测结果情况应对应具体标准要求,记录中对应的标准要求可直接勾选,报告中的标准要求仅列出对应项。7.5检测对象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采用不同的方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记录。7.6对未发生改变的建(构)筑物的几何尺寸、地网接地体设置情况等信息,可查看设计文件、跟踪检测记录、施工监督记录、前次检测报告等资料获取的真实、有效信息直接引用,该类数据信息应在实测结果数据后标上“*”号并将信息源加以备注。7.7“无法检测”的项目均应在所检项目的备注中简要说明原因。7.8
21、无低压 SPD、信号 SPD 等检测项目的,可在此份报告中删除相应页面。7.9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所测试的数据均记录于“接地电阻阻值”页面,采用等电位测试仪所测试的数据均记录于“过渡电阻阻值”页面。7.10同一地网上,当采用等电位测试仪测试各金属设备、金属物、金属管道、工艺装置与等电位连接带的过渡电阻且测试值0.2 的,可将所测的等电位连接带相连接的接地总端子的接地电阻值等同于各检测对象的接地电阻值,但需在检测报告给予说明。7.11凡受检单位已标识装置设备测点编号的,检测信息的测点编号应与受检单位标识编号保持一致,受检单位未标识装置设备测点编号的,检测信息的编号应注明装置名称、所在位置及序号信息
22、。检测机构应统一编号方式。DB3309/T 104-202367.12当检测项目中出现不符合项时,应在原始记录的检测分项综评栏与检测报告综合评定栏注明不符合项具体情况。7.13接地电阻的读数值、测试值分别保留 2 位、1 位小数,过渡电阻的读数值、测试值分别保留 3 位、2 位小数,几何尺寸的读数值与测试值均保留 1 位小数,经纬度保留 5 位小数。7.14原始记录应由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填写或采用电子设备直接录入。原始记录内容应真实完整,不得追记或事后抄录。手写记录修正应规范留痕并签名,电子记录修正应符合本检测机构设定的修改权限与时间限定要求。7.15原始记录应至少保存 3 年,其扫描件
23、电子保存方式视为有效。7.16签章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扫描件具有纸质报告视为有效。7.17用数值修约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该标准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比较,满足要求的判定为“符合”,不满足的判定为“不符合”。7.18各检测分项的检测结果只要出现 1 项及以上“不符合”的,该检测对象的综合结论就判定为“不符合”。DB3309/T 104-20237AA附录A(规范性)防雷装置基本要求A.1接闪器A.1.1接闪器形式分为杆状接闪器(接闪杆)、线状接闪器(接闪线、带)、网状接闪器(接闪网)、金属设备本体接闪器。放空管口作为接闪器的归类于金属设备本体,金属栏杆兼作接闪器的归类于线状接闪器。A.
24、1.2杆状接闪器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锌包圆钢、不锈钢管制成。线状接闪器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扁钢或锌包圆钢,网状接闪器宜采用镀锌钢绞线。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应符合表A.1要求。A.1.3金属设备本体接闪器应采用设备外壳,其壳体厚度应大于或等于表A.2中的厚度t值。表 A.1 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名称材料规格接闪杆针高圆钢(mm)钢管(mm)1 m1220、壁厚2.81 m2 m1625、壁厚3.2烟囱顶上的针2040、壁厚3.5接闪网(带)敷设方式圆钢(mm)扁钢(mm)明敷850 mm2、壁厚2.5暗敷1073 mm2、壁厚3烟囱顶12100 mm2、壁厚4架空接闪线(网)接闪线应采用截面积50 m
25、m2的镀锌钢绞线或8 mm的镀锌圆钢。表 A.2 做接闪器设备的金属板最小厚度材料防止击(熔)穿的厚度t(mm)不防止击(熔)穿的厚度t(mm)不锈钢、镀锌钢40.5钛40.5铜50.5铝70.65锌0.7A.1.4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放空口,宜利用金属放空管口作为接闪器。此时,放空管口的壁厚应大于或等于表A.2中的厚度 t值,且应在放空管口附近将放空管与最近的金属物体进行金属连接:a)储存闪点小于或等于 45 的可燃液体(下同)的设备,在生产正常时连续排放的排放物可能短期或间断地达到爆炸危险浓度者;b)可燃液体的设备,在生产波动时设备内部超压引起的自动或手动短时排放的排放物可能达到爆炸危险浓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09 104-2023 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 104 2023 石油化工 装置 雷电 防护 检测 业务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