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 T 1150-2023 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规范.pdf
《DB3201 T 1150-2023 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01 T 1150-2023 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规范.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3.080.20 CCS P51 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 3201/T 11502023 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 of permeable pavement2023-06-19 发布2023-06-22 实施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3201/T 1150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设计.2 5 施工及验收.15 6 运行及维护.26 附录 A(规范性)透水功能指数(CRI)计算方
2、法.32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京市建设工程储备中心、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市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平府、卞媛媛、李海生、王孟伟、韩春源、居浩、李延、朱光远、沈飞凡、王森、刘帅、相文宁、许慧、陈玥、杨玮、李自庆、陈
3、小兵、陈莘、许琼鹤、聂浩、张辉、张皓东。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1 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透水铺装设计、施工及验收、运行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广场、公园道路、停车场等透水铺装工程建设与运行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4685-2
4、022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25177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T 51003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T 13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 190-2012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T 253 再生骨
5、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DB32/T 4163 预拌透水水泥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透水铺装 permeable 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3.2 透水水泥混凝土 permeable cement concrete 由粗
6、集料及水泥基胶结料经拌和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3.3 透水沥青混凝土 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 由沥青、集料、外加剂等拌和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3.4 透水砖 permeable brick 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具有渗透性能的地砖(板)。3.5 再生骨料 recycled aggregate 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加工而成的粒料。3.6 透水铺装率 proportion of permeable paving 透水铺装路面占硬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4 设计 一般规定 4.1 透水铺装的设计应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
7、基本原则。除满足本文件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南京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城市道路、场地及公园透水铺装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透水铺装率指标要求 用地种类 选用部位 透水铺装率(%)新建 改建 城市道路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城市道路 人行道 80 80 场地及公园 停车场 40 40 广场 40 40 公园 50 30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3 透水铺装的类型根据其适用场景按表2进行选用。表2 透水铺装类型推荐表 铺装类型 选用部位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停车场 广场 公园道路 透水沥青混凝土 透水水泥混凝土 透水砖 注:不推荐 可选用 推荐
8、选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 4.2 4.2.1 结构组合设计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型可分为型、型和型,各结构层次材料类型应符合表3的规定。结构组合设计如图1、图2、图3所示。表3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类型 类别结构层次材料类型型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沥青结合料类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型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基层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透水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级配碎石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型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基层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透水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级配碎石透水底基层粒料类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
9、23 4 标引序号说明:1透水沥青面层;2防水封层;3不透水基层;4不透水底基层;5路基。图1 型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标引序号说明:1透水沥青面层;2透水基层;3防水封层;4不透水底基层;5路基。图2 型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5 标引序号说明:1透水沥青面层;2透水基层;3透水底基层;4反滤隔离层;5路基。图3 型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4.2.2 面层 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组合设计除应满足抗车辙、抗裂、抗疲劳、稳定性等要求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透水功能。面层透水型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根据需要可以上面层或者全部面层
10、铺筑透水沥青混凝土,铺筑上面层时厚度宜为30 mm50 mm,铺筑整个面层时厚度宜为80 mm180 mm。4.2.3 透水基层 4.2.3.1 基层类型 透水基层类型可选择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级配碎石基层、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等类型,并应具有符合要求的强度、透水性和水稳定性,连通空隙率不应小于10%。4.2.3.2 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应符合CJJ/T 135的规定。基层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 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2.36 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强度和透
11、水性要求。4.2.3.3 级配碎石基层 级配碎石可适用于土质均匀,承载能力较好的土基。基层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达到95%以上。级配碎石集料基层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 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 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4.2.3.4 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6 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抗压强度应满足:保湿养生6 d、浸水1 d后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在2.5 MPa3.5 MPa之间,冻融循环25次后不应小于2.5 MPa。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30%;公称最大粒
12、径不宜大于31.5 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 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达到强度和透水性要求。4.2.3.5 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 制备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再生骨料应选用混凝土和石块为主的建筑垃圾原料,不得使用被污染或腐蚀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再生骨料还应符合GB/T 25177的相关规定。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用微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有害物质量、杂物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和空隙率满足CJJ/T 253的相关要求。4.2.4 透水底基层 底基层应采用粗砂、砂砾、碎石等透水性能好的粒料类材料,小于0.
13、075 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底基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不宜小于150 mm,每侧宽度宜大于基层宽度0.5 m。采用碎石和砂砾时,最大粒径应与结构层厚度相协调,最大粒径不宜超过结构厚度的1/2。4.2.5 防水封层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包括透水层和不透水层时,应在透水层与不透水层间设置防水封层。防水封层宜采用高黏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或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高黏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中高黏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文件表5的相关规定,其他材料或其他类型同步碎石封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6 路基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
14、支撑。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宜小于35 MPa;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回弹模量。道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对潮湿或过湿路基,应采取措施改善其湿度状况或适当提高路基回弹模量。土质路基压实度应满足城市道路规范相关要求。对专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可通过试验路段检验或综合论证,在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路基压实度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应符合CJJ 194与CJJ 169的相关规定。4.2.7 材料组成及参数 4.2.7.1 透水沥青混合料 透水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应符合CJJ/T 190的规定。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D B 3 2 0 1DB 3
15、201/T 11502023 7 表4 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次 双面击实 50 次 双面击实 50 次 空隙率%1825 2025 连通空隙率%14 15 马歇尔稳定度 kN 5 3.5 流值 mm 24 24 析漏损失%0.3 0.3 飞散损失%10 15 渗透系数 mm/s 1.6 2.4 动稳定度 次/mm 5000 3000 冻融劈裂强度比%85 85 4.2.7.2 沥青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宜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或普通沥青加高黏度添加剂作为结合料,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结合料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16、针入度(25)0.1 mm 40 软化点 85 延度(15)cm 80 延度(5)cm 30 闪点 260 60 动力黏度 Pas 40000 黏韧性(25)Nm 20 弹性恢复(25)%95 薄膜加热质量损失%0.6 薄膜加热针入度比%65 贮存稳定性离析,48 h 软化点差 2.2 4.2.7.3 高黏度添加剂 采用外掺直投法生产透水沥青混合料时,高黏度添加剂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8 表6 高黏度添加剂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外观 颗粒状,均匀、饱满 单粒颗粒质量 g 0.03 相对密度 g/cm3 0.91.0 熔融
17、指数 g/10 min 4.0 灰分含量%1.0 4.2.7.4 纤维 透水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可采用聚酯纤维、絮状木质纤维、絮状矿物纤维等,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聚酯纤维不宜低于0.2%,木质纤维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不宜超过5%。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要求,还应满足JTG F40-2004表4.11.1的规定。4.2.7.5 粗集料 透水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应均匀、洁净、干燥,宜采用轧制碎石,粗集料通过4.75 mm筛孔的质量百分率不应大于10%,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
18、JTG E42的相关规定。粗集料使用钢渣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时,应增加3个试件,将试件在60 水浴中浸泡48 h,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观察有无裂缝或鼓包,测量试件体积,其增大量不得超过1%。同时还应满足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不小于75%的要求。表7 粗集料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石料压碎值%24(表面层)26(中、下面层)28 洛杉矶磨耗损失%28(表面层)30(表面层)石料磨光值-42(表面层)-表观相对密度-2.6 2.5 吸水率%1.5 3 坚固性%8 10 针片状颗粒含量%10 12 水洗法0.075 mm 含量%1 1 软石含量%3 5 与沥青的
19、黏附性-5 级 5 级 4.2.7.6 细集料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9 透水沥青混合料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机制砂。细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CJJ/T 190-2012表3.0.7的有关规定。4.2.7.7 矿粉 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宜采用石灰岩矿粉,不得使用回收粉和粉煤灰,矿粉技术要求应符合JTG F40及表8的规定。表8 矿粉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2.5 含水量%0.5 外观-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1 塑性指数%4.0 加热安定性-无明显变化 粒度范围 0.6 mm,(%)100 0.3 m
20、m,(%)95100 0.15 mm,(%)90100 0.075 mm,(%)75100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 4.3 4.3.1 结构组合设计 4.3.1.1 结构及材料类型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可分为全透水结构和半透水结构两种类型,各结构层次及采用的材料类型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材料类型 类别结构层次材料类型全透水结构透水面层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基层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级配碎石、透水水泥混凝土、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可选择)粒料类半透水结构面层透水上面层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下面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底基层(可选择)无机结合料稳
21、定类4.3.1.2 全透水结构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10 全透水的透水面层宜按双面层进行组合设计,也可按单面层进行设计,结构组合设计如图4所示。在土基上需要反滤的区域可增加一层砂滤层;在土基上需要隔离、加筋和防护的区域,可在土基上增加土工合成材料或砂滤层。当采用双面层组合设计时,透水上面层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9.5 mm,透水下面层的骨料粒径不宜大于16.0 mm,当采用单面层设计时,透水面层的骨料粒径不宜大于9.5 mm。透水基层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 mm。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透水水泥混凝土每层厚度1/4。标引序号说明:1透水水泥混凝土上面
22、层;2透水水泥混凝土下面层;3透水基层;4透水底基层(可选择);5反滤隔离层;6路基。图4 全透式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双面层全透水结构各组合设计要求应符合表10规定,透水下面层的透水系数不应小于透水上面层。表10 双面层全透水结构各组合层设计要求 结构组合层 人行道、公园道路 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广场等其他路面 厚度(mm)强度等级 厚度(mm)强度等级 透水面层 透水上面层 3060 C20 3060 C30 透水下面层 90120 C20 90120 C30 透水基层 150-150-单面层全透水结构各组合层设计要求应符合表11的规定。D B 3 2 0 1DB 3201/T 1
23、1502023 11 表11 单面层全透水结构各组合层设计要求 结构组合层 人行道、公园道路 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广场等其他路面 厚度(mm)强度等级 厚度(mm)强度等级 透水面层 100180 C20 100180 C30 透水基层 150-150-4.3.1.3 半透水结构 半透水结构可由透水上面层、透水下面层、透水基层、防水封层和底基层组成,结构组合设计如图5所示,当底基层采用不透水的普通混凝土材料时,可取消封层。标引序号说明:1透水水泥混凝土上面层;2透水水泥混凝土下面层;3透水基层;4防水封层;5底基层(可选择);6路基。图5 半透式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半透水结构路面基层
24、横坡度宜为1.5%2.0%,面层横坡度应与基层横坡度相同。半透水结构各组合层设计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基层应按CJJ 169进行设计。透水下面层的透水系数不应小于上面层。表12 半透水结构各组合层设计要求 结构组合层 人行道、公园道路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广场等其他路面 厚度(mm)强度等级 厚度(mm)强度等级 透水上面层 4060 C20 4060 C30 透水下面层 120160 C20 120160 C30 封层 满足不透水要求 D B 3 2 0 1DB 3201/T 11502023 12 当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机动车道相邻时,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应采用半透水结构。当透水
25、水泥混凝土双色层组合设计时,彩色层宜和上面层结合设计。4.3.2 透水水泥混凝土构造设计 施工缝、缩缝、胀缝的设计应符合CJJ 169的规定。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和广场混凝土面层板平面尺寸的设计应符合CJJ/T 135的规定。4.3.3 面层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符合要求的透水功能、强度和耐久性,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4.3.4 透水基层和透水底基层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按照本文件4.2.3和4.2.4的规定执行。4.3.5 路基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基按照本文件4.2.6的规定。4.3.6 材料组成及参数 4.3.6.1 透水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 透水面层用透水水泥混凝土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01 1150-2023 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1150 2023 透水 建设 运行 维护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