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 T 1129-2022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技术规程.pdf
《DB3201 T 1129-2022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01 T 1129-2022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技术规程.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150 CCS B 50 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3201/T 11292022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assessing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of inland water fishery germplasm resource2022-12-15 发布2022-12-18 实施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201/T 1129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
2、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庆飞、谷孝鸿、刘炜、毛志刚、陈辉辉、谷先坤、李旭光、訾鑫源、李一凡。D B 3 2 0 1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1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原则、工作流程、评估对象明确、指标体系构建、数据采集、指标权重和计算方法确定,评估报告格式的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禁捕退捕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
3、护效果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HJ 192-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 SC/T 1101 湖泊渔业生态类型参数 SC/T 9102.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 SC/T 9402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SC/T 9428-2016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与评审规范 SC/T 9429 淡水渔业
4、资源调查规范 河流 SC/T 9438 淡水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DB32/T 3202 湖泊水生态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HJ 710.7-2014、SC/T 9428-2016、HJ 192-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内陆水域 inland water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来源:HJ 710.7-2014,3.1,有修改 3.2 水产种质资源 fishery germplasm resources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遗传育种价值、生态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可为捕捞、养殖等渔业生产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所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水生生物资源
5、。来源:SC/T 9428-2016,2.1 3.3 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2 外来物种入侵指数 invasion index of alien species 评价自然保护区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干扰的程度,以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和数量为参数评估。来源:HJ 192-2015,3.14,有修改 4 评估原则 4.1 代表性 分析评估水域重点保护的水生经济物种重要性和自然环境特有性等特征,选择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评估指标。4.2 科学性 评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时,应选择代表性评估指标,统一、标准化的技术方法和科学的计算方法。根据评估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技术和计算方法获得
6、可靠、可量化数据。4.3 可比性 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连续多年评估时,应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当采用同样方法进行验证性评估时,评估结果应具有一致性。4.4 保护性 在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基础上,对于重点保护的水生经济物种尽可能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避免不科学的频繁观测。5 工作流程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的工作流程按照图1规定。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3 图1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工作流程图 6 明确评估对象 以需要保护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作为评估对象,包含但不局限以下内容:国家或省级规定的重点保护的水生生物;具有
7、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遗传育种价值或生态价值的水生生物;我国特有的或呈现严重衰退迹象的传统渔业资源种类;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的水生生物;对环境或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指示性水生生物;国家重要水生经济物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布集中区域。7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7.1 必选指标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包括种质资源状况、生态环境质量和胁迫干扰三方面内容,共包括14个必选指标,其中洄游性鱼类指数为区域性指标,仅在长江等部分水域应用。指标含义及赋分依据见附录A。7.2 参考指标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参考
8、指标、指标含义及赋分依据见附录B,供有条件的水域选择试用,其中面积适宜性和功能性评价指标为区域性指标,仅在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适用。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4 表1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必选指标)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符号适用区域调查采集方法名称名称1种质资源状况产卵群体比例Rs通用 HJ 710.72产卵规模C通用 3物种丰富度D通用 4物种优势度IRI通用 5渔业资源量Y通用 HJ 710.7、SC/T 94296物种特有性PE通用 HJ 710.77珍稀濒危程度RLIt通用 8洄游鱼类指数M长江 9生态环境质量水质综合污染指
9、数Pw通用 SC/T 9102.310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FF通用 11胁迫干扰外来物种入侵指数R通用 HJ 710.712水利工程干扰指数Re通用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办法(试行)13航运干扰指数Rs通用 14水体污染Pv通用 8 数据采集 8.1 数据来源 两期评估的间隔期宜为3年5年,数据来源如下:现场调查与采集;遥感影像;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退捕水域相关管理部门调研;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当地渔民走访。8.2 现场调查方法 评估指标现场调查与采集的时间、频次、点位设置和具体方法按照HJ 710.7、SC/T 9102.3、SC/T 9429的规定执行,详见表
10、1。9 指标权重确定 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5 9.1 可采用专家打分法、主成分分析法或组合赋值法分别对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9.2 选择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等相关专业专家 1030 位,请他们独立地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重的均值和标准差;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请所有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确定权重值;重复操作,直至各指标权重值及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以此作为专家打分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值。9.3 将评估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各指标权重的判断依据,以此作为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值。9.4 综合专家
11、打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值,通过线性组合运算得到的权重值作为组合赋值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值。10 计算方法 10.1 确定指标基准值 指标基准值是评估水域在保护措施实施前某个历史时间点的水平和状态。评估指标基准值可按以下方式确定:有记录的某个历史时间点状态;通过管理可达到的最佳状态;专家评判。10.2 指标赋分 将指标参数现状值、现状值占基准值的比值或者现状值与基准值的偏离度进行0-5不同的整数赋分,分值越高,表明指标越接近基准值。各参数的等级划分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基于某一指标参数现状值、现状值占基准值的比值或者现状值与基准值的偏离度实际数值建立赋分范围,落入该赋分范围内的数值赋予对
12、应的分值。部分指标参数现状值计算方法参照附录C。偏离度按式(1)计算。|(1)式中:Dd偏离度;A 现状值;X 基准值。10.3 指标的百分制标准化 采用加权平均分别计算种质资源保有指数、生态质量指数和环境胁迫指数三个数据集指数得分,并对各指数得分进行百分制标准化,公式按式(2)计算。各指标权重的大小由专家打分法确定。20 (2)式中:各数据集指数得分;评估指标i赋分值;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6 评估指标i的权重。10.4 评估结果等级划分 将种质资源保有指数、生态质量指数和环境胁迫指数进行赋权重值乘积累加,得到保护效果综合指数,公式按(3)计算。以100作
13、为分界值,将保护效果综合指数分为5个等级,反映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情况(表2),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3)式中:EI 保护效果综合指数;数据集i的指数得分;数据集i权重。表 2 保护效果状况分级 级别优良一般较差差指数EI8570EI8555EI7030EI55EI30描述人类胁迫干扰小或没有,无外来物种入侵,水质和底泥状态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鱼类以成体和繁殖群体占优势,是重要水生经济物种或濒危、珍稀、特有水生物种、洄游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或洄游通道,生态系统稳定,接近历史最佳状态。水系完整,水文较少受到人类活动改变,水体和底泥污染程度低。水生生物 多 样 性 较 为 丰富,鱼
14、类繁殖群体比例较高,是部分重要水生经济物种或濒危、珍稀、特有、洄游水生物种的 产 卵 场、索 饵场、越冬场或洄游通,生态系统有轻微 的 外 界 环 境 胁迫。水系完整性和开放连通性收到较大影响,水体和底泥污染程度高。水生生物多样性一般,濒危珍稀物种较少。与历史状况相比,种类明显减少,资源量下降,繁殖群体较少,群落结构不合理。生态系统存在外来物种入侵或人类活动干扰。水系完整性和开放连通性受到较大影响,水体和底泥污染程度高。水生生物物种较少,种群单一化严重,成体和繁殖群体较少,没有监测到重要水生 经 济 物 种 或 濒危、珍稀、特有、洄游水生物种。生态环境受到明显的外 界 环 境 胁 迫 干扰。人
15、类干扰度大,生境破碎化严重,水体 和 底 泥 污 染 严重。水生生物物种极少,生态环境不适合重要水生经济物 种 或 濒 危、珍稀、特有、洄游水生 物 种 的 生 存 繁衍,大部分保护物种已消失。11 评估报告 11.1 撰写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报告,报告提纲见附录 D。11.2 评估中所有的原始数据、记录表、照片和视频等均应整理后妥善保存,以备复核。工作照片应有拍摄时间、地点、经纬度等水印信息。鱼类标本照片应为水平放置的鱼类侧面照,照片中鱼类鳍条展开,无遮拦,且有标尺参照的体长信息,照片像素不低于 1000 万。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7 A A
16、附 录 A (资料性)必选指标含义及赋分依据 A.1 种质资源状况 计算得出种质资源保有指数,反映监测水域种质资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资源量、成鱼比例、繁殖规模、早期资源和特有、珍稀物种现状等基本特征。产卵群体比例:在繁殖季节统计渔获物中性腺成熟度达到期、期鱼类的数量所占的百分比,反映监测水域鱼类种质资源的繁殖潜力变化以及成鱼比例情况。该指标通过现状值与基准值的偏离度进行赋分。产卵规模:鱼类早期资源量的估算,包括漂流性鱼卵和粘沉性鱼卵资源量,反映产卵总规模。该指标通过现状值占基准值的比值进行赋分。物种丰富度:以物种丰富度指数为评估参数,反映监测水域物种丰富程度。该指标通过现状值与基准值的偏离
17、度进行赋分。物种优势度:以优势种个体占该物种总个体数的比例为评估参数,反映该物种群落组成稳定性。该指标通过现状值与基准值的偏离度进行赋分。渔业资源量:特定时间内,一定水域中渔业资源生物量的总称,通过渔获物调查法或者声呐水声学评估法确定。渔获物调查法中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或单船渔获量作为评估参数,进而获得某一特定水域渔业资源的年渔获量。该指标通过现状值占基准值的比值进行赋分。物种特有性:仅在调查水域出现,不在其他水系出现的物种为特有物种。以特有物种的种类数比例和个体数量比例为评估参数,反映监测水域内特有物种占比。该指标通过现状值占基准值的比值进行赋分,种类数比例和个体数量比例分别赋分后取平均值
18、。珍稀濒危程度:在评价水系中,隶属于国家、级保护水生生物、地方保护物种及列入中国濒危动物动物红皮鱼类、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内陆鱼类被认为是珍稀濒危物种。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类数比例和个体数量比例为评估参数,反映监测水域保护效果状况。该指标通过现状值占基准值的比值进行赋分,种类数比例和个体数量比例分别赋分后取平均值。洄游鱼类指数:评价水体中洄游性鱼类的资源量,可反映长江口洄游通道的功能现状,是鱼类群落结构功能群组成、多样性和结构完整性的体现。该指标通过现状值占基准值的比值进行赋分,种类数比例和个体数量比例分别赋分后取平均值。A.2 生态环境质量 计算得出生态质量指数,反映监测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和
19、底质污染状况等水产种质资源生境信息。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水体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汞、铅、石油类共计 9 项指标综合评判。该指标通过现状值进行赋分。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选用沉积物总氮和总磷含量作为评价参数,反映底质氮磷污染综合累积程度。该指标通过现状值进行赋分。A.3 环境胁迫干扰 计算得出环境胁迫指数,反映监测水域受外来物种入侵干扰和人类活动胁迫的程度。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8 外来物种入侵指数:在评估水域,历史上没有自然分布而通过人类活动或洪水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包含鱼类、水生植物、两栖爬行
20、动物、软体动物)在生物群落中的比例。入侵物种与土著物种存在生态位竞争,改变监测水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比例和个体数量比例为评估参数,反映监测水域内入侵物种占比,该指标通过现状值进行赋分。该指标通过监测到入侵物种占该门类物种的比值进行赋分,数量和种类占比分别赋分后取平均值。不同门类物种赋分值再平均即为该水域的外来物种入侵指数。不同门类分别指鱼类、水生植物、贝类、龟鳖类和虾蟹类。水利工程干扰指数:以干流连通度为参数评估水利工程的威胁状况。与干流相交的支流、湖泊中距离干流 20km 内有水坝、水闸等挡水性建筑物的个数占监测水域面积的比例。当水坝、水闸有开展生
21、态调度,或有鱼道、仿自然通道等过鱼设施且正常运行,可视为无干扰。以干流连通度现状值进行赋分。航运干扰指数:以通过监测水域船只的数量和吨位为参数评估航运威胁状况。将一年内通过监测水域船只的数量和吨位占监测水域面积的比值分别赋值后取平均值。该指标通过现状值进行赋分。水体污染指数:以监测水域排污口数量为参数评估水污染的威胁状况。将监测水域内排污口数量占监测水域面积的比值进行赋分。该指标通过现状值进行赋分。D B 3 2 0 1DB3201/T 11292022 9 附 录 B (资料性)参考指标含义及赋分依据 B.1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指标)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01 1129-2022 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技术规程 1129 2022 内陆 水域 水产 种质 资源 保护 效果 评估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