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10 T 0012-2022 芝麻抗黑斑病鉴定技术规范.pdf
《DB2110 T 0012-2022 芝麻抗黑斑病鉴定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10 T 0012-2022 芝麻抗黑斑病鉴定技术规范.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CCSB 33DB2110辽阳市地方标准DB2110/T 00122022芝麻抗黑斑病鉴定技术规范2022-11-11 发布2022-12-11 实施辽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110/T 001220221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辽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洪森、孙会杰、那艳斌、安启源、高德学、王超、窦淑华、王正军、吕仕大、陈雅丽、田静、李传家、孙晓莹、王国权。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
2、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联系方式如下:辽阳市农业农村局 辽阳市文圣区北翰林路 38 号 0419-2122696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辽阳市白塔区胜利路 65 号 0419-3678931DB2110/T 001220222芝麻抗黑斑病鉴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芝麻抗黑斑病(Alterraria sesami)鉴定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病原物接种体制备、田间抗性鉴定、病情调查、抗病评价和鉴定记载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芝麻品种及种质资源对黑斑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及评价。2术语和定义2.1抗病性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
3、遗传性状。2.2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发病变的能力,是一种病原物固有的特性。2.3抗性评价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4抗病性鉴定通过适宜技术方法判别植物对特定侵染性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5人工接种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病原菌接种体直接或间接接种到植物体适当部位,并使植物发病的过程。2.6病情级别人为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量化描述。2.7病原分离物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分离获得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培养的病原物。2.8培养基可以使病原物生长的自然或人工配制的营养基质。2.9接种体DB2110/T 001220223用
4、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2.10 接种悬浮液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2.11 芝麻黑斑病由芝麻链格孢菌(Alternaria sesami(Kawamura)Mohanty&Behera)侵染为害芝麻叶片、茎秆的病害。主要危害芝麻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或深褐色的圆形、椭圆形病斑;病情严重时病斑扩展至整个植株,出现叶片褶皱、边缘卷曲、脱落、枯死等症状,严重影响芝麻产量和品质。3病原物接种体制备3.1病原物分离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叶片的典型病斑分离芝麻黑斑病病原物。取芝麻黑斑病典型症状的病叶,取病叶病健交界组织,切成 12 cm 的小块,2%次氯酸钠(NaOCl
5、)表面消毒 2 分钟,后用无菌水漂洗 3 次,置于水琼脂培养基(WA)上,28C 培养,待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后,在高倍体视镜下从WA 培养基上用接种针挑取单孢,获得纯化菌株,-40低温长期保存、备用。3.2接种物繁殖与保存于接种前,将纯化的芝麻链格孢菌接种到 PDA 平板上,以菌体在培养基表面多点分布为宜,28 培养 57 天,待菌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后,将病菌分生孢子用无菌水洗下,2 层纱布过滤,加入 0.3%吐温 20,配制成孢子悬浮液(浓度 1.0105 个孢子/mL),供接种用。如孢子悬浮液不能立即接种用,可置 4冰箱保存,以不超过 3 天为宜。4田间抗性鉴定4.1抗性鉴定圃设置鉴定圃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10 0012-2022 芝麻抗黑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0012 2022 芝麻 黑斑病 鉴定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