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014—1986 结球甘蓝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
《DB63 T014—1986 结球甘蓝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014—1986 结球甘蓝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备案号: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DB63DB63DB63DB63/T 0141986青海省结球甘蓝原种生产技术规程1986-12-23 发布1986-12-25 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 局发 布局发 布局发 布局发 布DB63/T 0141986I前言本规程由青海省种子公司提出。本规程由西宁市种子站负责起草。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吴万谦。本规程委托西宁市种子站负责解释。DB63/T 0141986II引言生产原种的品种必须是省(州、市、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组)审(评)定通过的品种。生产的原种必须具有原品种的典型性,质量达到省颁分级标淮。根据结球甘蓝生物学特性,原种生产宜采用单株选择分株
2、留种、分系比较、混系采种的方法。本规程适用于全省结球甘蓝的原种生产,由各级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原种生产单位实施。DB63/T 01419861青海省结球甘蓝原种生产技术规程1原种生产技术规程1.1原种生产程序图示如下: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去杂去劣单株选择圃混 合 栽 植分 株 留 种分株留种分 系 栽 植株 系 比 较分系比较圃株 系 选 择混 系 采 种原种繁育圃1.2母株群体的选择:1.2.1选择目标:根据品种的标准性状和抗逆性、丰产率、品质的要求选择母株。1.2.2母株来源及数量:母株在原种圃或纯度较高的种子田中进行选择。选择数量可采用分次筛选法,以选择时期的先后递减:幼苗期 30
3、0 株,成球期 200 株,经贮藏筛选后不得少于 50 株。1.2.3选择时期及标准:根据品种标准在典型性状出现时期进行选择。1.2.3.1幼苗期:幼苗生长达 56 片真叶时,根据原品种外叶形态特征、叶片色泽及叶片皱缩,叶缘缺刻、叶柄及中肋色泽、腊粉厚薄、叶柄长短等形态特征进行选择。1.2.3.2成球期:根据植株的长势、叶球的形态、大小、结球紧实度、成球速度和抗逆性能进行选择。1.2.3.3贮藏期:原种母株经过越冬贮藏、翌春出窖时,选留叶球顶部尚末凸起、不开裂的单株作为种株。1.3分株采种圃:1.3.1田间规划:将上一年入选合格的母株,经冬贮,于春季栽入分株采种圃,混合栽植,自由授粉。株行距,
4、早熟种4045厘米,中、晚熟种5055厘米。1.3.2选择的时间与标准:1.3.2.1抽苔期:母株现蕾后,根据品种株型、茎苔色泽、分枝习性、叶形和现蕾、抽苔一致性等选择符合品种典型性的单株,并作好际记,凡现蕾和抽苔特早及植株弱小的母株,均予以淘汰。1.3.2.2开花期:根据叶形、花形、花色和开花一致性,在抽苔期选择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品种典型性的单株。1.3.2.3采收期:根据果角大小、果角着生形态利成熟一致性,选择具有原品种典型性状的单株。1.3.2.4室内考种:对入选单株,按顺序编号,进行室内考种。考种项目: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种子数、粒色、单株产种量和千粒重。1.4株系比较圃将上年入选的母株
5、种子分株系种植,每株种子栽植一小区,株距3350厘米,行距5060厘米(依品种不同而定),每小区栽植50株以上,顺序排列,不设重复,每隔十个小区设一对照区,对照种用本原种一代原种产量比较试验DB63/T 01419862品种生产用种。在苗期、莲座期、结球期分别进行典型性鉴定和测产。选择具有原品种典型性、丰产性和一致性好的株系,作为原种采种材料,入窖贮藏。典型性差和产量低于平均产量的株系予以淘汰。1.5原种繁育圃:1.5.1种植和选择:将上年入选的株系母株,于春季按 5055 厘米株行距混合栽植,在抽苔期、开花期、成熟期分期选择。淘汰病弱株、畸形株和机械混杂株、入选种株混合收获。1.5.2原种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T0141986 结球甘蓝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T014 1986 甘蓝 原种 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