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1716-2023 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pdf
《DB61 T 1716-2023 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1716-2023 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1.040.13CCS Z 50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7162023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laboratory hazardous waste2023-08-28 发布2023-09-28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7162023I目次前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35分类.36收集.57贮存.58转移.59处理.6附录 A(规范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样式.7附录 B(资料性)危险废物管理制度.13附录
2、C(规范性)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登记表.14DB61/T 1716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安石油大学、陕西三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荆维、郝军亮、杨博、赵友康、田延生、宋曦梅、滕子宁、屈撑屯、郭银明、王金博、耿盼、郭盛男。本文件由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电话:029-85365255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49号邮编:710061DB
3、61/T 171620231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贮存、转移与处理过程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研究、开发、教学、检验检测等活动中,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和放射性废物的环境管理不适用于本文件。本文件为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控制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或地方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标准中对特定实验室的危险废物另有规定的,执行相关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4、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191包装容器 危险品包装用塑料桶GB 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5085(所有部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T 31190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HJ 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1091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HJ 1259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 1276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202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 2042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G/T 5012实验室废弃化学品安全预处理指南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部令 第15号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部令 第23号排污许可管理条
5、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36号)3术语和定义GB 185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实验室laboratory开展教学实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检验检测等活动的实验场所及配套的附属场所。DB61/T 1716202323.2实验室危险废物laboratory hazardous waste实验室产生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3.3危险废物识别标志identification signs of hazardous waste由图形、数字和文字等元素组合而成的标志,用于向相关人群传递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和
6、信息,以防止危险废物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包括危险废物标签,危险废物贮存分区标志,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设施标志。来源:HJ 1276-2022,3.23.4分类classification为满足收集、贮存、转移、处理的需要,将实验室危险废物按照形态、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进行归类的活动。3.5贮存 storage将危险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的活动。来源:GB 18597-2023,3.23.6贮存设施storagefacility专门用于贮存危险废物的设施,具体类型包括贮存库、贮存场、贮存池和贮存罐区等。其中,集中贮存设施是用于集中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所附设的贮存危险废物的设施。
7、来源:GB 18597-2023,3.33.7相容 compatibility某种危险废物同其他危险废物或其他物质、材料接触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不发生其他可能对危险废物贮存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来源:GB 18597-2023,3.123.8处理treatment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危险废物中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对危险废物进行利用与处置的活动。DB61/T 1716202334基本要求4.1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应对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不得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排入市政下水管网、混入生活垃圾或一般固体废物中、抛弃倾
8、倒或者非法堆放。4.2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应设置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分类收集、贮存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具备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防腐以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防止渗出液及其衍生废物、泄漏的液态废物、产生的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环境。并按 HJ 1276 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见附录 A,图 A.1和图 A.2)。4.3常温常压下未进行预处理使之稳定化的易燃、易爆及排出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危险废物应按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4.4具有危险特性的废液不得随意通过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置。4.5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应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配有计量称重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宜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危险
9、废物进行管理。4.6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应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全过程污染防治责任制度(见附录 B),按照 HJ 1259 的要求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的相关规定,并通过陕西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申报登记。4.7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除应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外,还应执行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交通运输、消防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要求。5分类5.1实验室危险废物按形态分为液态废物、固态(半固态)废物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5.2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归类见表 1,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类别见表 2,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分类见表 3。表
10、1实验室危险废物归类表序号类别说 明1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教学、科研、分析检验检测等实验室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其类别见表 2。2过期或失效的试剂、药品未经使用或剩余的具有危险特性的报废试剂或药品等。3沾染物盛装试剂、药品的空瓶或其他容器、包装物、被污染的实验耗材及其他具有危险特性的沾染物。4实验室废气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具有危险特性的废活性炭、污泥、残渣(液)等。5其他类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其他危险废物。DB61/T 171620234表 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类别表(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序号危险废物说 明1废液、废渣含氰、氟、汞、重金属等无机废液以及无机废液处理产生
11、的残渣、残液;含矿物油、有机溶剂、甲醛等有机废液;废酸、废碱;其他废渣、残液。2残留样品具有危险特性的残留样品(或剩余样品)。3一次性实验用品沾染有危险特性物质的一次性实验用品(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废弃的烧杯、量器、漏斗等实验室用品),如废过滤器滤膜、尖锐废物等。4废包装物沾染有危险特性物质的包装物(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试剂包装物、容器)。5新化学物质废物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对人类或环境影响不明的化学物质废物。注: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5.3实施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的人员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参照 5.1 和 5.2,并结合 GB/T 3119
12、0 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类。5.4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应当在适当位置张贴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表(见表 3),方便相关操作人员识别和分类收集。5.5分类应具有唯一性,当具有多种成份时,应以其中危害性最大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表 3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表废物名称废物代码危险废物危险特性实验室废物900-047-49生产、研究、开发、教学、检验检测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产生的含氰、氟、汞、重金属无机废液及无机废液处理产生的残渣、残液,含矿物油、有机溶剂、甲醛有机废液,废酸、废碱,具有危险特性的残留样品,以及沾染上述物质的一次性实验用品(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
13、的废弃的烧杯、量器、漏斗等实验室用品)、包装物(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试剂包装、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等。T/C/I/R废弃危险化学品900-999-49实验室申报废弃的,或未申报废弃但被非法排放、倾倒、利用、处置的,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不含该目录中仅具有“加压气体”物理危险性的危险化学品)。T/C/I/R废弃包装物、容器及其他沾染物900-041-49含有或沾染毒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等。T废电路板900-045-49废电路板(包括已拆除或未拆除元器件的废弃电路板),及废电路板拆解过程产生的废弃CPU、显卡、声卡、内存、含电解液的电容器、含金等贵金属
14、的连接件。T废活性炭900-039-49烟气、VOCs 治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脱色、除杂、净化等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900-405-06、772-005-18、261-053-29、265-002-29、384-003-29、387-001-29 类废物除外)。T实验室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772-006-49采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或处置毒性危险废物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残渣(液)。T废药物、药品900-002-03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失效、变质、不合格、淘汰、伪劣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包括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类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
15、),以及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所列的毒性中药。T有机树脂类废物900-014-13废弃的粘合剂和密封剂(不包括水基型和热熔型粘合剂和密封剂)。T900-016-13使用酸、碱或有机溶剂清洗容器设备剥离下的树脂状、粘稠杂物。T新化学物质900-017-14研究、开发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对人类或环境影响不明的化学物质废物。T/C/I/R感光材料废物900-019-16废显(定)影剂、胶片和废像纸。TDB61/T 171620235表 3(续)废物名称废物代码危险废物危险特性含汞灯管900-023-29含汞荧光灯管及其他废的含汞电光源。T含汞温度计900-024-29实验活动中产生的报废或损坏的含汞
16、温度计。T废铅蓄电池900-052-31实验室活动中产生的废铅蓄电池。T注1:危险特性,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有害影响的毒性(Toxicity,T)、腐蚀性(Corrosivity,C)易燃性(Ignitability,I)、反应性(Reactivity,R)和感染性(Infectivity,In)。注2:实验室危险废物不限于本表所列废物类别和代码,实际产生类别和代码应结合具体实验情况并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梳理识别,不排除会有如废乳化液、废石棉、含多氯联苯等危险废物产生。注3: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可根据其可能会产生的危险废物,结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增补相应的危险废物类别。6收集6.1实验
17、室危险废物应分类收集,并如实记录有关信息,填写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登记表(见附录 C)。6.2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或包装物必须粘贴符合 HJ 1276 要求的危险废物标签(见附录 A,图 A.3),危险废物标签应粘贴于收集容器或包装物的明显处,并远离开口面的位置。6.3收集容器或包装物的材质和内衬要与所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并满足相应的防渗、防漏和防腐等要求。收集容器或包装物的种类和规格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和贮存要求等综合确定,且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6.4收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防遗撒、防溢出、防渗漏、防飞扬或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应保持收集容器和包装物外表面清洁,
18、无破损泄漏。6.5液态危险废物收集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密闭式容器桶(HDPE 桶),但若与 HDPE 桶不相容的则使用不锈钢桶或其他相容性容器,并应符合 GB 18191 的要求;盛装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的容器不应盛装过满,容器顶部应与液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间,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和膨胀,导致容器变形或渗漏;固态危险废物的收集容器应满足相应强度要求;每次收集后,都应及时对收集容器进行封口。6.6无法装入常用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等盛装。6.7过期、失效的试剂、药品等应收集在原试剂瓶或原包装容器中,并保留原标签。6.8危险废物堆叠码放时应摆放整齐、牢固,危险废物标签面应统一向外便于查看。废弃化
19、学试剂瓶、废弃容器瓶瓶口应朝上码放在收集容器中,防止磕碰、破损和泄漏,并在收集容器或包装物外侧标注朝上的方向标识。7贮存7.1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应符合 GB 18597 和 HJ 2025 的要求。7.2危险废物贮存期不宜超过 1 年。8转移8.1危险废物转移分为将危险废物转移至贮存设施中的内部转移,以及委托外单位利用与处置的外部转移。DB61/T 1716202368.2内部转移时,应尽量避开办公区和生活区,使用专用转移工具,携带必要的应急物资和个人防护用品,以防止危险废物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8.3外部转移时,应符合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20、8.4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登记表应随危险废物转移进行交接,并做好出、入库台账记录。9处理9.1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的选取宜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综合考虑危险废物的特性以及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需求,并应符合 HJ 1091、HJ 2042 或 HG/T 5012 等相关规定。处理技术包括蒸馏、萃取、离子交换、吸附、过滤、中和、氧化、还原、热解、焚烧等。9.2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理应控制二次污染,并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9.3不能自行处理的实验室危险废物,应委托具有相应资格和技术能力的单位进行处理。DB61/T 171620237AA附录A(规范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样式A.1危险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1716-2023 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1716 2023 实验室 危险废物 污染 控制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