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3092-20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规程第1部分:统一技术要求.pdf
《DB51 T 3092-20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规程第1部分:统一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3092-20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规程第1部分:统一技术要求.pdf(17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3.080.01 CCS P 66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 DB51/T 309220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规程第 1 部分:统一技术要求 2023-06-19 发布 2023-08-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T 30922023 i 目 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24.1一般规定.24.2应用规定.24.3应用组织.35模型架构.45.1一般规定.45.2信息模型工程分解结构架构规定.55.3信息模型工作分解结构架构规定.56 模型分类编码.56.1一般规定.56.2分类对象.66.3编码扩展.67
2、 工程分解结构.77.1一般规定.77.2公路信息模型工程分解结构.77.3交叉工程分解结构.77.4路基设施、路面设施工程分解结构.77.5桥梁设施工程分解结构.87.6隧道设施工程分解结构.107.7交通安全、管理及服务设施工程分解结构.117.8工程分解结构识别属性.118 工作分解结构.139 协同工作.139.1一般规定.139.2设计协同工作.139.3施工及养护协同工作.1310模型精细度.1410.1 一般规定.1410.2 几何表达精度与信息深度.15DB51/T 30922023 ii 11 交付.15附录 A(规范性)分类和编码.16附录 B(规范性)属性表达.130附录
3、 C(规范性)工程分解结构层次关系.131附录 D(规范性)存储结构.155附录 E(资料性)公路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分解结构示例.159DB51/T 30922023 iii 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智慧高速科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勇、张胜、汪军、周黎明、黎丁实、李永林、杨如刚、乔科、何刚、宋路兵、王孝国、庞
4、骁奕、廖知勇、陈文宇、陈非、李凯、范林红、刘向阳、张峰、苏俊龙、朱明、肖春红、王东亮、孙璐、杨翘楚、杨洁。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T 30922023 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规程第 1 部分:统一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工程的新建、改扩建及在役项目,涵盖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本文件规定了模型架构、模型分类编码、工程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协同工作、模型精细度、交付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51269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301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JTG/T 2420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设计数字化交付信息模型 information model for design digital delivery 设计数字化交付信息模型用于表达设计意图,实现设计成果的交付。3.2数字化管理信息模型 information model for digital management数字化管理信息模型用于数字化管理应用,为数字化系统提供基础数据。3.3应用成熟度
6、capability maturity 用于评价公路工程项目信息模型技术综合应用程度的指标。3.4工程分解结构(EBS)engineering breakdown structure在工程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按功能、专业(技术)将工程系统分解为一定细度的工程子系统而形成的结构。注:工程分解结构简称 EBS,以工程特点为主,将特定工程项目分解为只表达工程特征而与具体业务无关的模型结构。DB51/T 30922023 2 3.5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把项目工作根据业务需求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模型结构。注:工作分解结构简称 WBS,应
7、与工程分解结构建立关联关系。3.6离散对象 discrete object离散对象指公路工程中沿路线纵向有相对明确边界的对象,如桥梁主梁、墩柱。注:离散对象的描述通常有专门的定义,如墩号、梁号等。3.7连续对象 continuous object连续对象指公路工程中沿路线纵向边界相对不明确的对象,如路面构件,排水构件。注:连续对象的描述通常可采用桩号范围表达一定范围的工程对象。3.8工程分解结构层次关系 EB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根据模型架构及分类确定的对象类型之间的层次及从属关系。3.9层次关系编码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codi
8、ng根据工程分解结构层次关系及分类编码构造的用以表达对象详细类型的编码。3.10一数一源 data with unique source为保证数据的唯一性,一条数据有且仅有一个数据来源。4基本规定4.1一般规定4.1.1 信息模型应用宜规范业务流程,建立高效采集手段及高质量应用方法。4.1.2 信息模型的对象应具有唯一标识,并宜在全生命期保持一致。4.1.3 信息模型创建、交付及应用应采取措施保障信息安全。4.1.4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除应遵循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应用规定4.2.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根据用途可分为设计数字化交付信息模型、数字化管理信息模
9、型及其他用途信息模型。注 1:本条定义四川省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的主要用途。注 2:设计数字化交付信息模型用于表达设计意图,实现设计信息的数字化交付,交付标准应执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注 3:数字化管理信息模型用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养护阶段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应用目标及其他因素制定相应的信息模型要求。注 4:其他用途信息模型指应用于除上述 2 种用途外的信息模型(如招投标、方案汇报等),根据具体的用途约定信息模型的内容、精细度及交付标准。4.2.2 信息模型根据阶段可划分为设计信息模型、施工信息模型及养护信息模型。4.2.3 信息模型的应用宜贯穿工程全生命期,亦可根据
10、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于某一阶段或环节。DB51/T 30922023 3 注:可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技术条件、资金情况等合理选择信息模型的应用范围及应用方式。4.2.4 项目实施前应进行信息模型应用策划,明确信息模型应用范围、应用深度、预期效果等总体目标。信息模型应用策划可包括:a)编制依据及说明b)应用目标与预期效果c)应用范围及主要内容注:包括信息模型应用的应用阶段、工程范围及专业范围、模型用途、业务范围等。d)技术方案注:包括实施标准、应用基础条件(含软件、硬件、网络)、应用实施方案、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案。e)成本测算f)模型要求注:包括建模软件及版本、模型精细度、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建
11、模尺寸单位、模型材质等要求。g)应用要求注:包括项目信息模型总体应用要求及各参与方职责,如信息填报时间、填报频率、填报内容等。h)进度计划要求i)成果交付要求注:包括交付格式、文件组织、模型交付时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等。j)系统对接方案注:系统对接方案包括与上级平台的对接方案,业务系统对接方案等。k)组织保障及制度建设l)数据安全性措施等4.2.5 信息模型可采用应用成熟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满足以下要求:a)应用成熟度宜以信息模型应用过程和应用结果为评价基础。b)信息模型应用过程宜以信息模型共享机制、协同工作环境的技术先进性,以及应用广度、深度作为评价标准。c)信息模型应用结果宜以信息模型成果有
12、利于信息共享和复用为评价标准。4.3应用组织4.3.1 建设单位应用信息模型宜包括下列内容:a)组织制定项目信息模型应用策划。b)组织建立项目信息模型应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c)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采购等合同文件中,对信息模型应用内容、技术指标、计费标准等提出要求。d)组织建设施工协同管理工作平台。e)组织项目建设各参与方按计划开展信息模型应用。f)基于信息模型开展建设管理工作,并基于协同管理工作平台向信息模型添加相关信息。g)组织接收和审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交付的信息模型。h)组织向运维单位交付交工验收信息模型。4.3.2 设计单位应用信息模型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制定设计项目信息
13、模型应用策划。b)建设设计协同工作平台。c)开展设计信息模型应用。d)交付设计信息模型。DB51/T 30922023 4 e)配合制定施工阶段项目信息模型应用策划。f)基于信息模型开展设计后期服务等工作,并基于协同管理工作平台向信息模型添加相关信息。4.3.3 专项评估单位宜应用信息模型辅助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用地预审、防洪评价、压矿评估、地震评估、防灾评估等专项评估工作。4.3.4 BIM 咨询单位应用信息模型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制定信息模型应用策划。b)审核信息模型。c)指导信息模型模型应用。4.3.5 信息化建设单位应用信息模型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制定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b
14、)基于信息模型建设协同管理工作平台。c)接收信息模型。d)配合信息模型交付方维护协同管理工作平台中的信息模型。e)维护协同管理工作平台。f)保障数据安全。4.3.6 施工单位应用信息模型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配合制定施工阶段项目信息模型应用策划。b)建立项目信息模型应用组织机构。c)接收设计信息模型,创建施工信息模型。d)基于信息模型开展施工作业及管理工作,并基于协同管理工作平台向信息模型添加相关信息。4.3.7 监理单位应用信息模型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配合制定施工阶段项目信息模型应用策划。b)配合审核施工信息模型。c)配合审核交工验收信息模型。d)基于信息模型开展监理工作,并向信息模型
15、添加相关信息。4.3.8 试验检测单位应用信息模型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配合制定施工阶段项目信息模型应用策划。b)基于信息模型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并基于协同管理工作平台向信息模型添加相关信息。4.3.9 设备厂商宜按要求交付产品信息模型。4.3.10 加工制造单位宜利用信息模型实施构件加工,并向信息模型交付加工制造信息。4.3.11 运维养护单位应用信息模型可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提出运维养护项目信息需求,并组织制定施工阶段项目信息模型应用策划。b)接收项目交工验收信息模型,并组织建立并维护养护信息模型。c)组织建设养护协同管理工作平台。d)组织各参与方基于信息模型实施业务应用,并基于协同管理
16、工作平台添加信息。5模型架构5.1一般规定5.1.1 信息模型结构宜包括工程分解结构(EBS)及工作分解结构(WBS)。5.1.2 信息模型对象可根据特征分为离散对象和连续对象。注 1:明确离散对象及连续对象的定义有利于理解其表达方式。DB51/T 30922023 5 注 2:公路工程整体作为带状工程,宏观上表现为以路线为基础的连续对象,局部存在离散的、以独立构件表达的工程对象。注 3:离散对象与连续对象的定义并非绝对,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定义可能不同。隧道横通道相对于隧道整体而言是离散的,使用主线桩号表达其宏观位置,定义为离散对象;横通道本身是连续的,使用沿横通道轴线方向的长度(或
17、横通道桩号)表达构件定位,定义为连续对象;互通整体相对于主线定义为离散对象,互通主线、匝道定义为连续对象。注 4:部分工程对象在不同的场景可根据需求定义。单个隧道锚杆、路基抗滑桩定义为离散对象,一定范围的锚杆或抗滑桩整体定义为连续对象。5.2信息模型工程分解结构架构规定5.2.1 项目模型应由信息模型、地形地质模型和项目属性信息组成。5.2.2 信息模型的模型架构应由设施、子设施和构件三级构成,并具有可扩展性,层级关系应符合图 1 规定。设施子设施构件可嵌套可嵌套可嵌套图1 模型架构及层次关系注:一般情况,构件组成子设施、子设施组成设施,但在模型中也存在同级嵌套的情况。一座特大桥由引桥和主桥组
18、成,特大桥属于设施,引桥和主桥均为嵌套设施;墩柱构件和盖梁构件组成桥墩构件,盖梁和桥墩均为嵌套构件。5.2.3 信息模型根据数据特征应划分为属性信息、几何表达。注 1:属性信息宜包含信息模型的身份描述、特征信息、工程数量等工程对象本身的非几何信息。身份描述包含识别属性、实体名称及设计标识(设计时使用的编号或名称)等信息。属性的表达详见附录 B。注 2:几何表达宜表达信息模型的三维空间形态及几何形状。信息模型的几何表达通常由构件表达,设施及子设施的几何表达由构件几何表达组成。5.2.4 信息模型中几何表达与属性信息不一致时,应以属性信息为准。注:例如当设计变更中出现桩长调整的情况,可只改变属性信
19、息,不改变几何表达,桩长值以属性信息为准。5.3信息模型工作分解结构架构规定信息模型工作分解结构应根据设计、施工、养护各阶段业务需求确定。注 1:各阶段工作内容与业务需求不尽相同,本部分作为统一技术要求,不涉及到具体的业务,因此不对工作分解结构进行明确规定,在各阶段应用时根据业务需求定义。注 2:由于业务的差异性,不同阶段各项业务的工作分解结构不尽相同,如建设施工的分部分项与养护施工的养护单元均拥有独立的分解方法,需要定义独立的工作分解结构及其分类编码。注 3:部分业务面向工程对象本身时,可引用工程分解结构作为其工作分解结构。6模型分类编码6.1一般规定6.1.1 公路工程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中
20、建筑的分类编码应符合现行 GB/T 51269 的有关规定。DB51/T 30922023 6 注:公路工程分类编码中,从宏观层面对管理设施进行分类,如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其组成部分的分类编码(如墙、柱)应符合现行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6.1.2 信息模型的分类方法应采用 GB/T 7027 中的混合分类法。6.1.3 信息模型的分类编码应根据工程分解结构及工作分解结构需求定义。6.1.4 信息模型的编码规则与应用应符合 JTG/T 2420 的相关规定。6.2分类对象6.2.1 信息模型中的信息宜按成果、过程、资源、属性和其他方面进行分类,各分类表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 公路工程
21、信息分类表表代码分类表附录分类对象备注16 设施A.1成果引用117 子设施A.2引用118 构件A.3引用126 建设阶段A.7过程引用127 专业领域A.7引用132 工具-资源引用233 信息-引用236 材料A.7引用141 属性A.4属性编制46 特征属性A.5引用151 地形地质A.7其他引用191数值单位A.6编制注:表中引用1的分类表引用 JTG/T 2420,并根据情况扩充;表中引用2的分类表见 GB/T 51269。6.2.2 单个分类表内部的层级应按层级分为一级类目“大类”、二级类目“中类”、三级类目“小类”和四级类目“细类”等,符合表 2 的规定。表2 分类级别表层级类
22、目举例一级类目大类桥梁构件二级类目中类梁式桥构件三级类目小类梁、梁段四级类目细类实心板梁6.3编码扩展6.3.1 分类编码的扩展应符合 JTG/T 2420 的相关规定。6.3.2 分类表扩展表号宜从 60 开始,且不与国家、行业标准及本文件冲突。DB51/T 30922023 7 7工程分解结构7.1一般规定7.1.1 工程分解结构应符合工程分解结构层次关系。注 1:工程分解结构层次关系根据模型架构及模型分类确定,用以表达工程分解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及从属关系。注 2:工程分解结构层次关系详见附录 C。7.1.2 工程分解结构应使用统一的命名方式。注:工程分解结构命名方式可参考公路工程信息模型
23、规程 第 2 部分:设计技术要求附录 K。7.1.3 工程分解结构可在应用过程根据需求细化分解。注:如某阶段考虑应用需求未对钢箱梁螺栓进行分解,而后续应用产生新的需求,需要将工程分解结构继续细化时,可将螺栓从其归属的构件中继续分解。7.1.4 工程分解结构可用于面向工程对象的数据管理。注:面向工程对象的业务可利用工程分解结构作为工作分解结构实施管理。7.1.5 工程分解结构可用于面向工程对象的数据管理。7.1.6 工程分解结构编号应满足国家、行业标准。注:信息模型中桥梁、涵洞、隧道、监控设施等的编号应符合现行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JT/T 132)的有关规定。7.2公路信息模型工程分解结构7
24、.2.1 公路信息模型宜由公路段设施构成。注 1:公路(IfcRoad)信息模型按一定原则将信息模型分解为公路段设施,如互通、连接线等。注 2:连接线、改(赔)路、其他工程(取弃土场、避险车道、大型改沟)可作为独立的公路段设施。注 3:公路主线段的加水站、小型停车区及观景台等不带贯通车道、联络道等匝道的服务设施土建部分,不宜单独分解为独立的公路段设施单元,在主线段公路段设施中统一进行分解与管理。注 4: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等沿线服务设施用于提供服务与管理的非土建部分均分解在管理设施及服务设施之下。7.2.2 公路信息模型宜根据交叉范围分解为不同的公路段设施。注 1:交叉在路网信息模型应用中可
25、作为相交道路共享模型,因此宜作为一个独立设施。注 2:分离式跨线桥、下穿通道等分离式立体交叉可不在交叉处分解。7.2.3 公路段设施宜分解为路基设施、路面设施、桥梁设施、隧道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与服务设施等。注:公路段工程分解结构层次关系详见附录 C.2 节,分解示例详见附录 E.1 节。7.3交叉工程分解结构7.3.1 在路网级信息模型中,交叉公路段设施可作为不同公路项目的共享设施。注:建立交叉信息模型应充分考虑路网相交道路已存在的信息模型,保证路网信息模型顺利衔接。7.3.2 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段设施宜分解为主线公路段设施及各匝道公路段设施。注 1:本条约定将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段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3092-20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规程第1部分:统一技术要求 3092 2023 公路工程 信息 模型 规程 部分 统一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