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 T 1485-2023 城市管理部件物联技术导则.pdf
《DB50 T 1485-2023 城市管理部件物联技术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0 T 1485-2023 城市管理部件物联技术导则.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240CCS L 67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 14852023城市管理部件物联技术导则2023-09-18 发布2023-12-18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0/T 14852023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规定.25应用要求.36部件物联终端要求.47部件物联终端监测要求.78部件物联管理平台要求.179部件物联安全保护要求.1910验收.19附录 A(资料性)部件物联监测类型建议表.20附录 B(资料性)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功能架构图.21附录 C(规范性)部件物联验收评分表.22参考文献.24DB50
2、/T 1485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提出。本文件由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信息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重庆市江北区公共停车管理中心)、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联
3、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五零盛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奉节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重庆市巴南区市政管理指挥中心、重庆市大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重庆市涪陵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重庆市铜梁区城市管理局、重庆市万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魔法森林(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卿华、易立、刘航、孙维、陈茜、谭力、郑大海、陈国荣、曹龙汉、李彦、张婕、王虎、贾迪斐、宋到芾、郭璞、刘江、唐前进、朱展、蒋廷婷、冉丽娜、王亚、邓万里、杨展、魏小东、彭超、黄佳铭、杨林枫、刘原野、王璇、徐龑、徐琛雨、谭娅、陈静涵、袁青松、谭畅
4、、徐泽杨、贺宇翔、卢虎。DB50/T 14852023III引言为加强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创新为驱动,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引领城市建设智慧化升级,推进 CIM 基础平台建设,试点“CIM+”应用,推动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社区、智慧城管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是依据国家住建部、重庆市等城市管理物联传感建设要求,结合重庆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试点工作经验形成,对我市智慧城市运行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DB50/T 148520231城市管理部
5、件物联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管理部件物联技术的一般规定、应用要求、终端要求、终端监测要求、管理平台要求、安全保护要求和验收等。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智慧城市管理部件物联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836.1爆炸性的环境第 1 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 10408.5入侵探测器第 5 部分:
6、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GB/T 15211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332.2可燃气体探测器第 2 部分: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GB 167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28649机动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GB/T 28888下水道及化粪池气体监测技术要求GB/T 30428.2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2 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 30428.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3 部分:地理编码GB/T 37025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GB 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JJ 51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
7、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T 312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管理部件managed component城市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市政工程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和其他部件等。3.2部件物联网internet of managed component通过信息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技术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管理部件设施监控、连接、互动等信息,对城市公共区域内部件设施进行监测管理。DB50/T 1485202323.3部件物联终端terminator for internet of managed
8、 component在部件物联网内实施人与部件通信、部件与部件通信中信息发起和终结的设备,通常具备信息采集、控制、传输等功能。3.4部件物联管理平台management platform for internet of managed component部件物联设备控制管理系统的管理控制中心,管理、控制全系统的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以及系统的运行和安全,并管理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它是一个包括软件和硬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4一般规定4.1基本规定4.1.1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系统功能、装置选型和管理内容,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4.1.2部件物联管理平台的相关数据可接入各区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
9、台,并同步汇聚至市级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4.1.3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应建设系统运行环境,具备网络、服务器、显示设备、存储及备份设备、安全设备等硬件设施,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4.1.4城市建成区范围宜纳入部件物联监管。4.1.5视频监控设施应符合公安部门相关规定,开发城市管理智能场景应用。4.1.6部件物联基础网络搭建按照市、区相关要求统建。4.1.7CIM 基础平台、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作为基础平台,分别向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供 GIS/BIM数据、物联网数据;CIM 基础平台与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之间应有 GIS 信息数据映射。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关系
10、见图 1。图 1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关系DB50/T 1485202334.2拓展要求4.2.1本文件规定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内容不能满足城市运行管理需要时,可进行扩展。4.2.2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应具备与其他信息化平台对接服务能力,可支撑各行业、部门相关物联部件的接入和管理,应具备与 CIM 基础平台的数据接入能力。5应用要求5.1基础要求5.1.1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可支持对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等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部件接入和管理。实现对道路、桥梁、隧道、边坡、井盖、管网、危险源、照明、环卫设施等城市运行管理部件的实时感知监测。部件物联终端监
11、测类型建议表参见附录 A。5.1.2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应根据管理部件特性、点位及作用,实行分类分级建设、运行、管理。5.1.3部件物联终端建设应遵循涉及重点设施、重点区域的应优先建设的原则,城市生命线等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设施设备,优先作为部件物联建设点位。5.1.4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功能,应具备告警、查询、处置、巡检、数据共享等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模块:a)告警管理:支持在系统中显示出异常的位置并在控制中心进行报警,并向相关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手持终端推送信息,并启动报警工单处理流程;b)位置查询:支持实时查询部件位置信息,并可通过导航到达对应位置,地理定位应满足 GB/T30428.3 相关
12、要求;c)工单处理:支持通过工单方式对辖区内部件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处理,并形成闭环反馈;d)日常巡检:支持对监管区域内城市管理部件进行日常巡检,并按时间轴做好系统记录;e)数据共享:支持信息推送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及各业务应用平台。5.1.5部件物联终端应遵循统一的编码规则。5.1.6部件物联管理平台的部件数据应按下列要求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里的部件唯一关联,满足部件实体-部件物联终端-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唯一性和统一性:a)管理部件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的部件数据按照 GB/T 30428.2 相关要求进行统一编码;b)部件物联中部件应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编码对应,应按照实际情况对部件进
13、行采集或更新。新采集或更新部件应包含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属性信息按照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的入库要求,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中管理部件信息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中管理部件信息保持实时同步或定期同步;c)管理部件数据应与部件物联终端通过管理部件唯一标识码进行绑定,原则是一个传感器只能绑定一个管理部件,多个传感器可以绑定到一个管理部件。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中管理部件数据属性应包含其安装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代码、设备名称、型号、安装时间、安装位置等。5.2部件物联终端分类设置要求5.2.1市政设施井盖、护栏、饮水器、停车位、路灯等一般性城市运行管理部件物联宜按照重点覆盖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实施。5.2.2环
14、境卫生设施DB50/T 148520234化粪池危险源监控等重要安全性部件应实现全覆盖,公厕运行状态、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车、道路清扫车等日常城市运行管理部件物联宜按照重点覆盖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实施,公厕气味监测、可视化屏幕、智能垃圾桶等部件可在核心区域及重点区域进行试点。5.2.3园林绿化设施古树名木、各级保护树等重点保护部件物联应实现全覆盖,行道树、绿化护栏等城市运行管理部件宜按照重点覆盖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实施。5.2.4市容秩序设施户外大型广告牌等重要安全性部件物联应实现全覆盖。5.2.5交通设施道路、桥梁、隧道、边坡等涉及重要结构性和安全性的关键要素部件物联监管应实现全覆盖。5.2.6
15、其他设施房屋建筑、人员密集区域等其他领域应根据行业管理需要按区域和类型进行综合考虑实施,并应接入城市管理部件物联管理平台。6部件物联终端要求6.1部件物联终端基本要求6.1.1基本性能部件物联终端基本性能要求包括:a)终端应支持有线供电、电池或太阳能等各种供电方式;b)终端应支持有线或无线传输功能;c)终端使用寿命应不低于 5 年;d)终端电磁兼容要求应参照 GB/T 17626 系列标准执行;e)室外使用的终端设备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5;f)终端连续工作时长应不低于 20000 h;g)对于危险环境下使用的终端设备应满足 GB/T 3836.1 相关要求。6.1.2工作环境部件物联终端工
16、作环境要求包括:a)工作环境温度:-20+65;b)相对湿度:95 RH;c)存储温度:-40+80。6.1.3外观及结构部件物联终端外观及结构要求包括:a)设备的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现象;表面涂镀层均匀,不应有气泡、裂痕、明显剥落和斑点,无机械损伤;b)紧固件应有防止自动松脱的措施;c)设计可以活动的部件应操作灵活可靠,固定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d)说明符号文字及产品的所有标志(铭牌)应清晰端正,安装牢固;DB50/T 148520235e)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和其他机械损伤;f)不同功能的插件应有明显的符号加以区别或采取防止误插的措施。6.1.4设备标志6.1.4.
17、1部件物联终端在设备的外壳明显处应设置铭牌,铭牌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型号和名称;b)设备主要参数;c)产品编号及出厂日期;d)制造厂名。6.1.4.2工作在具有爆炸性危险环境中的隔爆设备,外壳明显处应设置标有“严禁带电开盖”等字样的警告牌。6.1.5基本功能部件物联终端应具备以下功能:a)应具有参数实时在线监测功能;b)应能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将自身采集信息,实时上传至监控后台;c)宜具有就地显示功能;d)应具备上传告警信息功能;e)应具有心跳功能,心跳周期可设置,设置范围宜24 h。6.1.6包装部件物联终端设备的包装标志应符合 GB/T 191 规定。包装箱内应包含产品合格证、
18、使用说明书、附件清单。6.1.7储运6.1.7.1运输方式不限,但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动与冲击,避免雨雪直接淋袭。6.1.7.2包装后的设备应在温度为 0 40,相对湿度90%,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的库房中储存。6.2部件物联终端管理要求6.2.1一般规定部件物联终端按统一标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部件物联终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包括手持终端等在内的在线管理模式。具体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部件物联终端的属性标识、运行参数、时间校准、安装调试、运维保障等环节管理。6.2.2终端标识部件物联终端的属性标识主要包括位置信息和终端编码等,具体要求包括:a)室内位置信息:宜包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市
19、+区+街道+社区+道路+号/门牌+小区/栋+楼号+楼层+室号+房间+点位等信息;b)室外位置信息:宜以道路、河道、门牌为参照,使用方位、距离等方式描述,宜具备相应的经纬度信息,精度至少保持小数点后 6 位(分米级);c)终端编码:部件物联终端的设备制造商应在设备投入使用前生成终端编码,终端编码格式宜包括设备 ID、设备型号、MAC 地址/IMEI 码、设备类型、生产日期、生产批次、设备制造商、DB50/T 148520236终端编码版本号、网关识别码、自定义字段等,字节数宜128 位。终端编码还应符合如下要求:1)具有唯一性,宜采用二维码、NFC 等方式;2)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20、具有扩展性、规范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安全性。6.2.3运行参数6.2.3.1运行参数应包括阈值定义、日常运行数据、终端维护日志等。部件物联终端的阈值应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定义,建立规范的阈值标准体系。6.2.3.2日常运行数据宜包括终端类型、终端位置、应用场景、工作时段、终端状态、监测值、传输时间、软件版本、电池电量等不同字段。6.2.3.3终端维护日志宜包括日志时间、日志事件、维护人员、维护内容、维护结果等内容。6.2.4时间校准具有时钟的部件物联终端应定期进行时间校准,误差应5 s。6.2.5安装调试部件物联终端安装调试时,应进行二次编码。二次编码内容包括:位置信息、终端编码以及传输方式
21、、版本号、集成商、投入使用时间、安装人员、安装环境、项目名称等。6.2.6运维保障6.2.6.1部件物联终端的运维保障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突发性维护,按照下列要求进行:a)日常维护:通过心跳包、自检指令等方式对终端的电池电量、工作状态、传输质量等进行监控管理;b)定期维护:定期对终端进行的巡检、预修、检测等工作,包括终端的软件升级、清洁、电池更换等;c)突发性维护:终端发生非正常拆除、掉线、故障时,及时进行应急响应处置。6.2.6.2部件物联终端的运维保障应建立准确、完备的终端维护日志;并具备统计查询、远程管理等功能。6.2.7业务逻辑6.2.7.1当终端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定期向部件物联管
22、理平台发送心跳数据包及监测数据,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形成实测数据。6.2.7.2当终端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应即刻向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上报。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依照相应的算法模型综合判定后予以处置。6.2.7.3当终端设备故障情况下,宜向部件物联管理平台发送故障数据包,部件物联管理平台收到故障数据包或未收到信号时予以检查。6.2.7.4摄像头等终端通过视频等方式触发,将实时采集的视频流、图片等信息,经结构化处理后传至部件物联管理平台,部件物联部件物联管理平台予以处理。6.3数据传输管理要求6.3.1一般规定数据传输应符合 GB/T 37025 要求。终端传输数据的方式主要包括:长距离无线传输、短距离无线
23、传输和有线传输方式三种,具体传输方式的选择应考虑采集数据场景、传感器分布距离、设备功耗要求DB50/T 148520237等因素。场景参数部件物联终端发送的数据至少包括所要求的各项参数、心跳、故障编码、终端编码,接收远程重启、时间校准等指令。6.3.2通信频次6.3.2.1重点关注区域通信宜保持高频次传输,确保关键参数实时更新。每次发送参数的时间间隔为10 min,发送频次可根据不同时间、季节做出相应调整。6.3.2.2非重点关注区域通信宜保持低频传输,实现低功耗。每次发送参数的时间间隔为 30 min60min,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6.3.3组网接入网络接入要求如下:a)基于实际应用场景选择
24、合适的组网技术;b)便于不同区域间物联系统的统筹部署、统一信息管理和区间协同;c)同等承载能力下优先考虑先进组网技术,延长设备使用周期;d)应根据接入传感器类型、位置、数量等情况,使用不同网络作为传输手段;e)当接入传感器数量大时,宜使用 5G 网络作为传输手段。6.3.4网络传输质量网络传输质量要求如下:a)网络延迟400 ms;b)时延抖动50 ms;c)丢包率110-3;d)包误差率110-4。6.3.5传输线缆布置传输线缆及布线设计应符合 GB 50311 要求。7部件物联终端监测要求7.1井盖7.1.1功能要求监测内容宜包括倾斜、开闭状态、温度、湿度、水位、位置定位等。7.1.2性能
25、要求7.1.2.1井盖物联感知性能参考指标见表 1。表 1 井盖物联感知性能参考指标序号监测参数精度检测范围1倾斜度0.03302水位1%F.S2 m3温度2(-20125)4湿度5%RH(0100)%RH5开闭状态/开/闭6位置定位0.5 m10 m7.1.2.2终端监视状态下功耗应10 mW,上电和告警状态下功耗应300 mW。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8。DB50/T 1485202387.1.3数据发送与接收7.1.3.1终端发送的数据应包括心跳、终端编码、实时数据、故障信息、告警信息等。7.1.3.2终端接收的数据宜包括远程重启、时间校准、参数设置等。7.2排水管网7.2.1功能要求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0 1485-2023 城市管理部件物联技术导则 1485 2023 城市管理 部件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