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2656-2023 基于ESG评价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南.pdf
《DB43 T 2656-2023 基于ESG评价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3 T 2656-2023 基于ESG评价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南.pdf(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B43/T 26562023 43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13.020.10Z 04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08发布-222023-11实施-22基于ESG评价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南Guidelines for peak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neutrality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ESG evaluationDB43/T 26562023 I 目 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和缩略语 2 5 总体原则 3 5.1 科学性原则 3 5.2 适用性原则 3
2、5.3 全面性原则 3 5.4 可持续性原则 3 6 需要考虑的因素 3 6.1 通则 3 6.2 碳数据自查初评 3 6.3 明确双碳工作目标 4 6.4 制定双碳工作方案 4 6.5 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5 6.6 双碳工作效果检测 5 附录 A(规范性)企业碳排放相关数据调查 6 附录 B(规范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 11 附录 C(资料性)ESG 评价指标体系 15 附录 D(资料性)减排措施 17 参考文献 24 DB43/T 26562023II DB43/T 26562023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3、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睿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双碳研究院、国家工程实验室金融大数据应用与安全研究中心、希而思(长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沙市仓储与供应链商会、湖南名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敏、曾祥国、李科、危平、何毅、方映国、田亚、罗慧、孙晨、朱筱的、解丰华、彭雁舟、肖莺、肖丹妮、曹苇航、芦佳怡、蒋明希、唐磊、李超、赵敏茜、乔娟娟、胡媚。DB43/T 26562023IV DB43/T 26562023 V 引 言 现阶段全球范围气候变化无常,温室效
4、应明显,环境污染严重,碳排放已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可持续发展。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即“3060 目标”。企业是实现“3060 目标”的关键主体,运用 ESG 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估企业运营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稳妥有序推进企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促进国家“3060 目标”的实现。本文件为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总体框架和基本工作建议,可指导企业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5、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B43/T 26562023VI DB43/T 26562023 1 基于 ESG 评价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基于 ESG 评价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工作的总体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关信息。本文件适用于企业开展的双碳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
6、T 32151(所有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GB/T 33760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通用要求 GB/T 40758 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术语 JR/T 0244 碳金融产品 3 术语和定义 GB/T 32150、GB/T 33760、GB/T 40758 和 JR/T 024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ESG 评价 ESG evaluation基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面向企业的评价。3.2 碳达峰 peak carbon emissions在某一个时间点,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3.3 碳中和 c
7、arbon neutrality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3.4 排放因子 emission 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来源:GB/T 321502015,3.13 3.5 基准线情景 baseline scenarioDB43/T 265620232 用来提供参照的,在不实施项目的情景下可能发生的假定情景。来源:GB/T 337602017,3.4 3.6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来
8、源:GB/T 407582021,3.1.2 3.7 碳汇 carbon sink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固碳措施,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3.8 碳排放权交易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的碳排放配额等交易。3.9 碳配额 carbon allowance主管部门基于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要求,向被纳入温室气体减排管控范围的重点排放单位分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注:1 单位碳配额相当于 1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额度。来源:JR/T 02442022,3.2 3.10 碳信用 carbon credit项目主体依
9、据相关方法学,开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经过第三方的审定和核查,依据其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效果所获得签发的减排量。注:国内主要的碳信用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国际上主要的碳信用为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核证减排量(CER)。来源:JR/T 02442022,3.8,有修改 3.11 碳抵消 carbon offset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实现补偿或抵消气体排放源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3.12 零碳供应链 zero-carbon supply chain 核心企业通过计算温室气体排放,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最终达到整个供应链环节碳
10、抵消。3.13 碳行为 carbon behavior企业及其员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做出的会产生碳排放的行为。4 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RISESG 评价体系:可靠、独立且可持续的 ESG 评价体系(Responsible,Independent,Sustainable DB43/T 26562023 3 ESG)5 总体原则 5.1 科学性原则 企业开展双碳工作,在收集数据、填报数据、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的整个流程中,宜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合理可行的工作方法,真实、客观地反应企业情况。5
11、.2 适用性原则 企业开展双碳工作,宜从自身情况出发,设定的目标和制定的方案宜符合企业特点及行业规范。5.3 全面性原则 企业开展双碳工作,宜全面考虑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的所有属性和因素,对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5.4 可持续性原则 企业开展双碳工作,宜将整个工作流程设置成闭环模式,使企业在降低碳排放的工作中,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改进,优化目标,完善方案。6 需要考虑的因素 6.1 通则 企业宜通过以下五个阶段开展双碳工作:a)碳数据自查初评;b)明确双碳工作目标;c)制定双碳工作方案;d)方案实施与监督;e)双碳工作效果检测。6.2 碳数据自查初评 6.2.1 概述 企
12、业开展双碳工作,了解自身碳排放现状、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二氧化碳减排潜力是十分必要的。6.2.2 确定所属行业 不同行业碳排放考虑点不同,企业宜参照 GB/T 4754 的相关内容,结合自身特点,确定本企业所属行业。6.2.3 搜集相关数据 6.2.3.1 企业宜结合自身现状,按照附录 A 给出的表格,搜集、整理碳排放相关数据,了解自身碳排放现状。6.2.3.2 企业在核算自身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时,宜按照附录 B 给出的步骤和方法。DB43/T 265620234 6.2.4 进行初次评估(ESG 评价)6.2.4.1 企业宜通过第三方机构,针对双碳工作进行 ESG 评价,诊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3、,以及二氧化碳减排潜力。6.2.4.2 第三方机构评估时,宜构建符合行业或区域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附录 C 给出了一种可参考的 ESG 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说明。6.3 明确双碳工作目标 6.3.1 概述 企业宜根据 ESG 评价结果,确定自身双碳工作方向,并进行布局规划,提出对应的双碳工作目标。6.3.2 双碳工作规划 企业宜根据 ESG 评价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双碳工作具体规划,降低碳排放强度:a)能源结构优化(针对 E 评分过低);b)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针对 E、G 评分过低);c)积极参与碳汇、碳排放权交易(针对 E 评分过低);d)完善碳减排监督及管理体制(针对 E、G 评分过低
14、);e)承担低碳发展社会责任(针对 S 评分过低)。6.3.3 碳减排目标 6.3.3.1 企业宜根据已制定的双碳工作规划,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碳减排目标。6.3.3.2 在制定碳减排目标时,宜考虑以下因素。a)获得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实现减排,宜转变整个企业的行为与决策。高级管理层特别是董事会/首席执行官层面的支持和承诺,是碳减排计划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b)确定目标类型。碳减排目标按是否为绝对值分为:绝对目标和强度目标。同时,按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有利于对碳减排进行大额投资和长期规划,但其取决于不确定的未来发展情况,因此相较于短期目标风险也更大。c)确定目标边界。目标边界
15、规定了目标所涵盖的温室气体、运营地区、排放源和活动,企业宜清晰自身温室气体目标边界。d)选择目标基准年。选择时,宜考虑基准年排放量数据对目标年排放量数据的可比较性。e)设定目标承诺期的长度。目标承诺期是实际对照目标衡量排放绩效的期间,目标承诺期的长度是决定企业承诺水平的重要因素。f)确定碳抵消的使用。报告目标时,宜具体说明是否使用抵消量以及因此实现多少目标减排量。g)制定目标重复计算政策。此项用来解决碳减排量和抵消量重复计算的问题。h)宜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1)了解影响碳排放量的关键推动因素;2)调查排放量预测值随着减排策略变动的情况;3)了解碳排放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注:g)仅适用于参加碳抵
16、消量交易、且其目标边界与其他企业的目标或外部计划存在重叠的企业。6.4 制定双碳工作方案 6.4.1 概述 DB43/T 26562023 5 企业宜根据 6.3 中确立的具体目标,进一步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企业双碳工作思路和具体内容。6.4.2 具体方案 具体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a)改进措施的类别及数量;b)每项改进措施实施的具体时间及范畴;c)执行各项改进措施需要的资金预算,及总资金预算的筹措路径及金额;d)通过各项改进措施最终实现的减排数量;e)针对已确立的双碳工作规划(见 6.3.2),企业宜按照附录 D 的建议进行改进。6.5 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6.5.1 概述 6.5.1.1 企
17、业宜根据 6.4 中确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合规有序地开展双碳工作,并加强实施方案的落实和考核评价。6.5.1.2 为了保障方案的实施,企业宜建立完善的碳数据信息化监测体系和工作方案实施监督体制。6.5.2 碳数据信息化监测 双碳工作实施过程中,企业宜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工作实施与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提升能耗、碳排放数据透明度,持续优化监测与运营管理水平。宜参考如下措施。a)企业宜使用数据采集设备从源头监测并量化碳排放行为。b)企业宜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真实、科学、有效的碳行为数据收集点,为碳数据库建设奠定基础。c)碳行为数据收集过程中,宜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分析优化,建立实时数字化系统对全流程
18、碳排放进行更精准的管控。d)碳排放监测系统宜根据排放方式的不同,按固定燃烧、移动燃烧、工艺燃烧、无组织燃烧等分类进行精细化管理与跟踪。e)企业宜建立相关碳数据库,保存碳行为数据。数据入库的过程宜包括数据真实和有效性检验。f)企业宜与其他企业交流探讨、建立合作,携手降低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能耗。6.5.3 双碳工作方案实施监督体制 6.5.3.1 为确保双碳工作方案的顺利实施,企业宜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并设立专门的实施监督小组。6.5.3.2 监督小组的具体职责宜包括以下内容。a)小组宜定期督查工作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并将结果通告全体员工;重大纰漏或特殊情况宜随时汇报,并视情况采取
19、适当的补救措施。b)宜对阶段性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编制督查报告,并提出修正建议。c)宜对修正建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反馈调整,持续改进。d)监督结果宜与公司内部的考核奖惩办法挂钩。6.6 双碳工作效果检测 6.6.1 企业宜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双碳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 ESG 评估。6.6.2 企业宜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持续改进,形成闭环的双碳工作流程。DB43/T 265620236 附 录 A(规范性)企业碳排放相关数据调查 表 A.1表 A.6 给出了基于 ESG 评价体系的双碳工作内容相关的企业数据调查表模板,为所有行业都适用的通用型表格,如企业属于八大
20、重点排放行业,还需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要求,补充填报相关排放数据。表 A.1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注册地址 办公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传真 通信地址 邮编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分管领导 电话 传真 碳排放管理部门名称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电子邮件 传真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电子邮件 邮编 主要的四种产品 或服务 核算和报告边界 DB43/T 26562023 7 表 A.2 企业排放数据统计表 企业排放统计a 净消耗量 净消耗量单位 排放因子 排放因子单位 碳排放量 tCO2 化石燃料燃烧 原煤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无烟煤 (t,万
21、 Nm3)(tCO2/t,tCO2/万 Nm3)烟煤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褐煤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型煤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洗精煤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洗中煤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煤矸石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煤泥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其他洗煤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蓝炭 (t,万 Nm3)(tCO2/t,tCO
22、2/万 Nm3)固体石蜡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焦炭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其他煤制品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其他焦化产品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原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燃料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汽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柴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煤焦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一般
23、煤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航空汽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航空柴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液化天然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液化石油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溶剂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焦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粗苯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石脑油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润滑油 (t,万
24、Nm3)(tCO2/t,tCO2/万 Nm3)DB43/T 265620238 表 A.2 企业排放数据统计表(续)企业排放统计a 净消耗量 净消耗量单位 排放因子 排放因子单位 碳排放量 tCO2 化石燃料燃烧 石油焦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石油沥青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其他石油制品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焦炉煤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高炉煤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转炉煤气 (t,万 Nm3)(tCO2/t,tCO2/
25、万 Nm3)发生炉煤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其他煤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天然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半焦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炼厂干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水煤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重油催化裂解煤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重油热解裂煤气 (t,万 Nm3)(tCO2/t,tCO2/万 Nm3)焦炭制气 (t,万 Nm3)(tCO2/t,tCO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3 2656-2023 基于ESG评价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南 2656 2023 基于 ESG 评价 企业 碳达峰碳 中和 工作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