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615-2023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pdf
《DB37 T 4615-2023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4615-2023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pdf(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080 CCS A 12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6152023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2023-05-19 发布2023-06-19 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7/T 4615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基本要求.2 4.1 评价机构.2 4.2 评价专家.2 5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2 5.1 评价目的.2 5.2 评价原则.2 6 评价形
2、式与评价方法.3 6.1 评价形式.3 6.2 评价方法.3 7 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4 7.1 评价内容.4 7.2 评价指标.5 8 评价程序与评价材料.5 8.1 评价程序.5 8.2 评价材料.6 9 评价追溯.7 9.1 过程记录.7 9.2 材料归档.7 9.3 异议处理.7 附录 A(资料性)技术创新度等级表.8 附录 B(资料性)技术先进度等级表.9 附录 C(资料性)技术成熟度等级表.10 附录 D(资料性)科技成果评价五元指标体系.12 附录 E(资料性)科技成果评价流程图.14 附录 F(资料性)科技成果评价委托书.15 附录 G(资料性)科技成果评价报告.22 参考文献
3、.32 DB37/T 461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科技创新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7/T 46152023 1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科技成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基本要求、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评价形式与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评价程序与评价材料、评价追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科技成果评价活动。本文件不适用于军工、国防等涉及国家秘密的
4、科技成果评价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6162.1 信息与文献 文件管理 第1部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科技成果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品种和新材料等。3.2
5、 科技成果评价 evalu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科技成果(3.1)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进行评价的活动。3.3 基础研究成果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of basic research 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所产生的科技成果(3.1)。3.4 应用研究成果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of applied research
6、为了探索并确定基础研究成果(3.3)可能的新用途或为达到预定目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或新用途而开展的创造性研究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3.1)。3.5 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利用在科学与技术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为产生新的技术、产品、工艺,或改进现有技术、产品、工艺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所产生的科技成果(3.1)。3.6 委托者 consignor DB37/T 46152023 2 提出评价需
7、求和目的,委托评价任务,提供相关经费和条件保障的组织机构或个人。注:委托者可以为科技成果完成者、科研任务下达者、科技成果使用者、科技成果权利人。4 评价基本要求 4.1 评价机构 评价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a)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条件;b)具有独立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能力,能够承担相关法律和经济责任;c)具有专业化的评价咨询队伍,从业人员具备识别知识产权、查新报告、检验检测报告、用户应用证明、行业文件等有效性的能力;d)具有与评价专业领域相适应的专家库,含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知识产权专家、技术转移专家等;e)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流程;f)无诚信不良记录。
8、4.2 评价专家 评价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a)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b)熟悉科技成果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c)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所评价领域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状况,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d)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e)能够按照评价的要求客观、公正、独立地发表评价意见。5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5.1 评价目的 包括但不限于:a)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判断成果转移转化的前期立项、中期实施、后期效果;b)科技成果投融资:判断技术交易、技术入股、技术并购相关标的价值;c)科技项目与成果管理:为科技项目前期立项、中期检查、后期验收提供
9、依据;为判断科技成果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提供依据;d)机构评估与人才评价: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绩效评估和人才评价提供依据。5.2 评价原则 5.2.1 科学性原则 包括但不限于:a)特征性:符合科技成果基本特征和科研基本规律;b)准确一致性: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之间应协调统一,指标体系的层次和结构应合理;c)完备性:围绕评价目的,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特征。DB37/T 46152023 3 5.2.2 公正性原则 对科技成果的客观事实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审和评议,包括流程的合理性、专家的专业性、材料的完整性、异议处理的合规合法性。5.2.3 分类评价原则 对基础研究、应
10、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科技成果进行分类评价。5.2.4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将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的定量评分与评价专家的讨论评议结果进行综合,形成评价结论。a)基础研究成果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b)应用研究成果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重的原则。c)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6 评价形式与评价方法 6.1 评价形式 6.1.1 会议评价 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将评价材料发给专家审阅,确保专家充分了解项目情况;b)会议期间,合理确定项目汇报时间、考察时间和质询、答疑时间;c)需要进行测试的项目,会前需完成相应的工作;d)会议现场,专家提出评价意见,专家组长综
11、合各位专家意见,经充分讨论后,形成评价结论;e)评价结论经征询评价委托者和评价机构意见,无异议后,专家签字,形成正式评价结论;f)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才能做出结论的项目,必须进行现场会议评价。6.1.2 通讯评价 通过审阅评价材料就可以做出判断的项目,可以进行通讯评价,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将评价材料发送给专家,确保专家充分了解项目情况;b)评价期间,各位专家通过审查评价材料、查看项目汇报 PPT,观看项目视频等,独立提出并签署评价意见;c)专家组长综合各位专家的评价意见,形成评价结论。6.2 评价方法 6.2.1 定性评价 评价专家根据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对科技成果总体情况给出判断。6.2
12、.2 定量评价 使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建立评价模型,设置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进行打分。6.2.3 综合评价 DB37/T 46152023 4 根据评价目的,将科技成果相关指标与所能检索到的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指标相比较,结合指标体系得出的定量评分与专家组的讨论评议结果进行综合,形成评价结论。7 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 7.1 评价内容 7.1.1 科学价值 成果在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方面的独创性贡献。内容包括:a)创新性:成果在揭示新理论、掌握新规律、创造新事物、建立新技术、新方法、新装置、发现新元素、新路径、新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优良特性。评价要点包括创新点、原始创新所占的比重、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技
13、术跨越。技术创新度等级表参见附录 A;b)带动性:成果实施后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评价要点包括对本领域基础研究的贡献、对提高科学技术普及的贡献、对相关学科的影响;c)论著影响及被他人认可情况:主要论文发表刊物、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他人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专著、教材中引用完成人提出的学术思想、观点、方法,或被有关实验、实践所证实的情况。评价要点包括发表论文刊物影响度、引用文章的质量、数量、引用文章发表刊物、引用内容及学术界的公开评价。7.1.2 技术价值 成果产生的重大技术发明以及在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难题,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方面的成效。内容包括:a)先进性
14、: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其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性能、性状、工艺参数)、经济(投入产出比、性能价格比、成本、规模等)、环境、生态等指标所处的位置,包括技术优势及领先程度、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先进度等级表参见附录 B;b)成熟度:该技术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包括成果的实用性、适用性、实现难易程度等。技术成熟度等级表参见附录 C;c)知识产权: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项权利,包括:专利、标准、出版专著、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及软件著作权等。7.1.3 经济价值 成果的推广前景、预期效益、潜在风险等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内容包括:a)推广前
15、景:成果转化为可应用的产品或服务的要素评价,包括市场规模、生产要素依存度、商业化要素依存度;b)经济效益:成果转化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c)潜在风险:成果可能存在的技术替代、技术瑕疵带来的风险;成果因环境、政策影响带来的风险。评价要点包括潜在的权益纠纷、潜在的科技发展的风险或危害、产业政策契合度、区域政策契合度。7.1.4 社会价值 成果在解决人民生活、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重大瓶颈问题方面的成效。内容包括:DB37/T 46152023 5 a)人民生活:成果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和健康水平等方面所取得的效益。包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价值、对扩大就业的提
16、升价值、对健康水平的提升价值;b)公共安全:成果对防灾、减灾,保障经济、社会有序、持久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效益。包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贡献、在替代进口、保障经济和社会有序发展方面的贡献等;c)生态环境:成果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效益。包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贡献、在资源利用方面的价值。7.1.5 文化价值 成果在倡导科学家精神、营造创新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内容包括:a)科学家精神:成果在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等方面的贡献;b)创新文化:成果在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方面的
17、贡献;c)核心价值观:成果在个人、组织、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贡献。7.2 评价指标 7.2.1 概述 根据科技成果不同类型和评价目的,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评价科技成果的多元价值,包括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科技成果评价五元指标体系参见附录D。7.2.2 基础研究成果 以同行评议为主,鼓励国际“小同行”评议,推行代表作制度,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科学价值作为评价重点,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科学性、先进性、论文论著影响及被他人认可情况、社会和文化价值等指标。7.2.3 应用研究成果 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以研究成果的高质量知识产
18、权产出、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实现经济效益为评价重点。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创新性、先进性、成熟度、可行性、知识产权、经济和社会效益、市场应用、技术和政策风险等。7.2.4 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 以用户评价、市场检验和第三方评价为主,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交易合同额、市场估值、市场占有率、重大工程或重点企业应用情况等。8 评价程序与评价材料 8.1 评价程序 8.1.1 概述 评价程序包括评价委托、评价受理、评价实施、出具评价报告四个阶段,评价流程图参见附录E。8.1.2 评价委托 委托者按照评价机构要求,填写评价委托书,编写评价材料及相关附件,提交评价机构,评价委托书模板参见附录F。DB3
19、7/T 46152023 6 8.1.3 评价受理 评价机构对委托者提供的评价委托书和评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评价要求,则接受委托,与委托者签订科技成果评价技术服务合同;对存在知识产权纠纷、弄虚作假、存在安全风险和污染严重、违反公序良俗、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成果,则不予受理。8.1.4 评价实施 评价机构组织评价专家成立评价专家组开展评价活动。评价专家组一般由513名(单数)专家组成(专家至少来自5个单位,每个单位不超过2人,符合利益相关方回避原则),其中技术专家应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余可为经济专家、管理专家、知识产权专家、技术转移专家等,评价结论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专家同意。采用会议评价的,专家组应
20、开展材料审查、听取汇报、质询答疑、打分、讨论、形成评价结论。采用通讯评价的,评价专家在审查资料的基础上,独立提出评价意见,专家组长综合各位专家意见,形成评价结论。评价机构人员应负责组织协调、条件保障等工作。8.1.5 出具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根据项目情况和专家组评价结论,编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经评价机构审查合格,签字盖章后,交付委托者,评价报告模板参见附录G。8.2 评价材料 8.2.1 基础研究成果 提供的材料应包括:a)研究报告:b)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c)专业查新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查新报告;d)评价机构认为评价所必需的其他技术材料。8.2.2 应用研究成果 提供的材料应包括:a)研制
21、报告:内容包括技术特征、研究内容、总体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等内容;b)检测报告: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项目实施期内的产品检测报告(特殊行业提供行业相关证明材料);c)技术标准和技术条件;产品或技术进行检验检测的依据。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的一种或几种;d)查新报告:专业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查新报告;e)行业证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审批文件(新药、医疗器械、动植物新品种、农药、化肥、兽药、食品、通信设备、压力容器、标准等应提交批准证明材料)及特殊要求的相关文件(消防、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4615-2023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 4615 2023 科技成果 评价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