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4546-2023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pdf
《DB34 T 4546-2023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4546-2023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35.240.99 CCS L 04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5462023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及 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in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2023-10-07 发布 2023-11-07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4/T 45462023 I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2、基本要求.3 5 工厂建设.3 厂址选择.3 厂区建设.4 6 设备设施.4 一般要求.4 生产设备设施.5 储存设备设施.5 运输及吊装设备.5 环保设施.5 7 绿色生产.6 一般要求.6 预制构件生产.6 废水和废浆.7 废弃混凝土及废弃预制构件.8 吊装与运输.8 信息化建设.8 8 绿色管理.8 管理体系.8 试验室.9 环境监控.9 安全与职业健康.10 9 绿色建材认证.10 一般要求.10 认证评价指标.10 附录 A(资料性)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绿色生产线与配套设施要求.12 A.1 生产线要求.12 A.2 厂区配套设施要求.12 附录 B(规范性)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认
3、证分级.14 B.1 绿色建材认证等级.14 DB34/T 45462023 II B.2 一星级的评价指标.14 B.3 二星级的评价指标.14 B.4 三星级的评价指标.14 DB34/T 4546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合肥市绿色建筑与节能管理中心、安
4、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安徽建筑大学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安徽建工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中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建五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安徽建工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大共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合肥工大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黄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芜湖市建昌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安徽省阜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长沙远大住宅工业安徽有限公司、安徽晶宫绿建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宝德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筑友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广德方汇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阜阳市建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安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第三建设
5、集团绿建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安徽建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爱东、秦节柱、张磊、关键、赵毅、杜德平、柳勇、陈长林、刘运林、朱旺成、俞振发、苏艳艳、刘继朝、李昕、杨善武、完海鹰、刘燚、陈良海、吴本飞、欧岳峰、邵徽斌、刘强、牛海龙、王江伟、丁家强、郝玮、丁嘉慎、邵叶、李锋、王从章、王坤、王斌、刘晓红、程晓敏、李明跃、杜谦、汤晓雪、左立转、徐宏程、陈晓曦、彭达、唐沁雨、刘颂玲、陈奇、李双江、邢朝阳、程文强、王海翔、王金伟、周先玉、孙加加、王玥、汪秀石。DB34/T 45462023
6、IV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将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新型建造方式。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发展,需重点加强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的绿色生产和技术管理,实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运输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0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0341号)的要求,由安徽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合肥市绿色建筑与节能管理中心、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在认真总结省内外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的实践经验,并借鉴相关技术标准、成果的基础上
7、,共同编制本标准。DB34/T 45462023 1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及管理的基本要求、工厂建设、设备设施、绿色生产、绿色管理和绿色建材认证。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与管理,其它类型预制构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7119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G
8、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7030 合格评定 第三方符合性标志的通用要求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25
9、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5087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GB/T 51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JGJ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 240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28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DB34/T 45462023 2 JG/T 565
10、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标准 HJ 618 环境空气 PM10和 PM2.5的测定 重量法 DB34/T 5033 装配整体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 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2020年版)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装配式建筑 assembled 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绿色生产 green production 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现预制混凝土构
11、件生产运输全过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少化的一种生产方式。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厂界 factory boundary 以法律文书确定的业主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场所或建筑物的边界。预制构件生产设备 precast component production equipment 由一定的电路、气路或机械构件组成,为预制构件生产提供作业条件、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并在长期、反复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生产资料和物
12、质资料的总称,简称为生产设备。本标准的生产设备不包括检验和试验设备仪器。检测设备 testing equipment 从事检测的器具。它包括检测所必须的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试剂、消耗品、辅助设备或相应组合装置。污染物 pollutant 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水、废浆、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废浆 industrial waste mud 清洗搅拌设备、运输设备和搅拌站(楼)出料位置地面所形成的含有较多固体颗粒物的液体。废水 industrial waste water 经沉淀或压滤处理后产生的固体颗粒含量很低的液体。DB34/T 45462023 3 生产废水处理
13、系统 produc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对生产废水、废浆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设备设施的总称。粉尘 industrial dust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总称。收尘装置 dust collective device 能够实现生产性粉尘主动收集、处理,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持续除尘的装置。无组织排放 unorganized emission 未经专用排放设备进行的、无规则的污染物排放。绿色建材认证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assessment 依据绿色建材认证的技术要求,按照要求的程序和办法
14、,对申请认证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评价,确定认证等级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活动。4 基本要求 生产企业建设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生产厂区建设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企业应配备生产、安全、运输、检测和环境污染物处理的设备设施,并满足 JG/T 565 的要求。不应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止技术、工艺、装备及相应物质。生产企业应制定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生产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应满足 JG/T 565 的要求。绿色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人员及重要岗位的技术工人应进行岗位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法律法规有专门要求
15、的应符合要求并持证上岗。生产企业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控制粉尘、噪声、废水、废浆、废气等符合环保要求,并建立监控体系;对生产过程产生废水、废浆、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生产企业应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预制构件产品质量应符合 GB 50204、GB/T 51231、JGJ 1、JG/T 565、DB34/T 5033 的要求。厂区内的生产及生活宜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绿色生产线与配套设施要求见附录 A。5 工厂建设 厂址选择 5.1.1 应符合城镇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5.1.2 应综合考虑工厂的地理及用地状况、区域经
16、济及建设发展状况、区域环保、物流、原材料及产品运距条件等因素。5.1.3 应避开环境敏感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区,且宜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DB34/T 45462023 4 5.1.4 选择交通便捷地点,且应符合运输预制构件货物的要求。厂区建设 5.2.1 预制构件厂区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产业政策要求,宜综合考虑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且建设场地利用系数应符合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2020 年版)的要求。5.2.2 预制构件厂区设计建造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的要求要求,并满足 GB 50016、GB 55037、GB/T 50878 的要求。厂区建筑物的室内空气
17、质量应符合 GB 50325 的要求。5.2.3 预制构件厂区总规模不宜小于 100 亩,厂房占地不应小于 50 亩。构件堆场面积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且堆场占地不应小于 15 亩。5.2.4 预制构件厂内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成品堆放区应分区设置,并采取有效分隔措施;厂界周边应设置围墙或永久性围挡;厂区噪声控制设计除应符合 GB/T 50087 的规定外,应符合国家的要求;厂区门前区域应符合环境卫生、绿化和社会秩序的要求。5.2.5 预制构件厂内生产区应建成封闭式厂房,封闭材料宜采用隔热、防噪、阻燃材料;构件成品堆放区应有必要的防雨、安全等保护设施。宜充分考虑生产场所的高度、采光、防噪、通风
18、、耐久、节能等使用功能。5.2.6 危险品仓库、有毒有害操作间、废弃物处理处置间等易产生污染物的区域应按标准要求设计建造、独立设置并做明显标识。5.2.7 预制构件流水线生产车间宜采用柔性生产线布置,分区设置生产线、成品区、人行通道、运输通道。主要功能区域应包括不限于原材料储存、混凝土配料及搅拌、钢筋加工、构件生产、构件堆放和试验,各区域设置应符合生产流程要求且明示相应的标牌或标识。5.2.8 预制构件厂区内部道路及生产作业区的地面应硬化且满足生产和运输要求。行车道路宜设置循环行车路线并设置导向、警示、定位等标识。厂区运输道路应设置弯道、限速、限高等道路标志,不宜设置急转弯道、连续弯道。5.2
19、.9 预制构件厂区内应按照雨污分流、生产可用及生产不可用类别建立废水回收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应合理设置排水管网,给排水系统应符合 GB/T 7119 的要求。5.2.10 预制构件厂区围墙四周、生活区、办公区内的未硬化空地绿地率应符合 GB 50137 和地区的要求;室外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总面积的比例不宜小于 30,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6 设备设施 一般要求 6.1.1 生产企业生产线应根据构件类别合理规划,做到缩短周期,节约能源、提高效率。6.1.2 生产企业选用的设备设施应与预制构件生产能力相匹配。设备设施与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的距离应符合噪声排放标准要求。6.1.3 生产企业宜
20、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通过集成化系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并满足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要求。6.1.4 预制构件在生产、运输、存放过程中应配置必要的防护设施,确保人身安全,防止预制构件损坏或污染。6.1.5 生产企业应配备控制粉尘、噪声和污水等污染物的集尘、降噪处理等环保装置,并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正常运行状态。6.1.6 生产中产生粉尘、噪声及废水排放的场所应合理布置监测点及监测设备,并对粉尘、噪声、废DB34/T 45462023 5 水排放按照的要求进行监测。生产设备设施 6.2.1 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根据预制构件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等要求,按照生产工艺流程
21、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宜减少厂房内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占用,缩短各种管道的长度。6.2.2 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应至少包括混凝土预拌设备、钢筋加工设备、生产线设备、吊装及运输设备。6.2.3 混凝土预拌设备应符合 JGJ/T 328 的要求。6.2.4 钢筋加工设备优先采用钢筋智能化加工设备;钢筋套筒应采用配套的自动化加工机。6.2.5 生产线设备应根据构件产品选择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固定模台生产线等生产组织方式,应确保生产设备设施和配套机具运行可靠,维护良好。6.2.6 生产厂区应配备洒水车辆,宜选用具有洒水、冲洗、吸尘功能的专业保洁车辆。6.2.7 预制构件选择的卡具、
22、索具、托架等吊装设备和固定措施应符合 JG/T 565 的要求。6.2.8 预制构件原材料储运、混凝土配制和输送应采用全封闭智能化节能配套设备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6.2.9 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对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具有影响的设备档案。储存设备设施 6.3.1 混凝土原材料储存设施应按骨料储存、粉料储存、外加剂储存进行分仓设计,清晰标识,符合JGJ/T 328 的要求,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骨料储存应采用封闭式骨料堆场,堆场场地应为混凝土硬化地面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骨料棚及配料仓应安装水雾喷淋系统,车辆进出口应设置帘挡、喷淋等降尘装置;b)粉料储存应采用筒仓储存并由专用散装车送达
23、,粉料仓顶部应设置安全阀。粉料仓应配备料位控制系统,粉料仓内的粉料达到设定的重量时,应自动报警。粉料仓应设置收尘装置,并定期检查维护;c)外加剂储存采用储存罐封闭储存。储存罐应具有耐腐蚀和防沉淀功能且配有防溢出、防渗漏装置。6.3.2 原材料及配件储存设施应按类别、型号、规格分类设置专用室内场地或仓库,场地应为混凝土硬化地坪且设有相应排水、防潮、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损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原材料及配件贮存区域保持通风不潮湿;b)钢筋储存位置应方便钢筋运输车的进出及卸货;c)保温装饰等材料应防止与腐蚀性介质接触,远离火源;d)宜设置专用消防喷淋系统,并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6.3.3 预制构
24、件储存设施应按 GB/T 51231 的要求。其中构件堆放场地的平整、硬化应满足平整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并应有排水措施和养护设施。运输及吊装设备 6.4.1 吊装设备应根据生产构件产品种类及规格,合理选用起重设备的起重吨位和起升高度。6.4.2 运输设备应根据构件存放方式和运输要求,选择适合功能的专用设备。6.4.3 厂区内的专用机动车辆宜选用新能源车型,所有运输车辆污染物排放应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环保设施 6.5.1 生产企业应根据固体废弃物类别分别配置新拌混凝土、硬化混凝土、预制构件回收的专用环保DB34/T 45462023 6 设施,其回收能力应满足处置需要。6.5.2 粉料吹风口、仓顶
25、、收尘器、搅拌楼计量层、混凝土装料区、运输车清洗区、废弃混凝土及构件处理等重点污染部位,宜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并制定专项清洁管理和处置措施。6.5.3 生产厂区配备的废水处理系统符合以下要求:a)应设置多级沉淀池;b)混凝土制作搅拌楼(站)、骨料堆场、混凝土回收设备、车辆清洗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沉淀池连接;c)应设置废水再利用设施,对经过沉淀的废水进行利用。7 绿色生产 一般要求 7.1.1 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编制绿色生产专项方案,满足预制构件绿色生产和运输的要求。7.1.2 预制构件原材料宜本地化,其公路运输距离不宜大于 200 km,或采用铁路、船舶方式输送。7.1.3 预制构件生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4546-2023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4546 2023 装配式 建筑 预制 混凝土 构件 绿色 生产 管理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