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pdf
《DB34 T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1.020 CCS P 5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land reserve planning compilation2023-07-31 发布2023-08-31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4466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4 3 术语和定义.4 4 基本要求.5 规划定位.5 4.1 规划期限.5 4.2 编制主体.5 4.3 编制原则.5 4.4 编制程序.6 4.5 5 前期准备.6 组织准备.6 5.1 技术准备.
2、6 5.2 6 基础调查.7 调查范围.7 6.1 调查内容与方法.7 6.2 7 分析评价.7 现状分析.7 7.1 实施评价.7 7.2 形势研判.7 7.3 适宜性评价.8 7.4 潜力测算.8 7.5 需求预测.8 7.6 成本收益分析.8 7.7 8 方案编制.8 规划内容.8 8.1 规划成果.9 8.2 9 意见征求.10 10 审批调整.11 附录 A(资料性)资料收集清单.12 附录 B(资料性)基础调查主要内容.13 附录 C(资料性)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统计表.14 附录 D(资料性)土地储备潜力统计表.15 附录 E(资料性)土地储备需求预测方法.16 DB34/T 44
3、662023 II 附录 F(资料性)土地储备需求统计表.17 附录 G(资料性)土地储备收支情况统计表.18 附录 H(资料性)土地储备规划指标表.19 附录 I(资料性)土地储备规划用途结构统计表.20 附录 J(资料性)土地储备重点区空间布局统计表.21 附录 K(资料性)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22 参考文献.23 DB34/T 4466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
4、不动产登记中心(安徽省国土资源储备发展中心)、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尚原规划咨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文进、王秉义、栾倩、陶玉厚、王玉纯、马明、江海涛、陶鑫、蔡锷、阮云峰、陈彤、龙兆云、郭岭、孙德芳、张定。DB34/T 44662023 4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基础调查、分析评价、方案编制、意见征求和审批调整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市级、县(市、区)级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产业园区、重点产业、特殊领域的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
5、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8508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59 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核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820、GB/T 18508、GB/T 19231、GB/T 21010、TD/T 105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土地储备 land reserve 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为厘清土地
6、产权主体关系、落实和维护所有者权益、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依法取得的土地,组织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的行为。实施土地储备的具体行为包括土地取得、前期开发、管护土地、供应土地等。3.2 土地取得 land requisition 土地储备机构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通过征收、收回、收购、行使优先权购买等方式,依法取得储备土地完整国有产权权利的行为。3.3 前期开发 land pre-development 土地储备机构完成地块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围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土地平整,使储备土地具备供应条件的行为。3.4 管护土地 land maintenance
7、土地储备机构采取自行管护、委托管护、临时利用等方式对储备土地进行管理与维护,防止储备土地权利遭受侵害的行为。DB34/T 44662023 5 3.5 供应土地 land supply 储备土地具备供应条件后,纳入年度供应计划,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供应的行为。3.6 土地储备规划 land reserve planning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等规划,按照城乡发展需求和战略目标,对规划期内储备土地规模、布局、结构、时序和资金等做出的统筹安排。3.7 土地储备项目 land reserve projects 按照区域、时序、资金平
8、衡等条件,对一宗或多宗储备土地进行适当组合和划分形成的管理单元。3.8 实施土地储备总规模 land reserve implementation total scale 规划期内开展土地取得、前期开发、管护、供应等储备行为的结转地块和新增地块面积之和。3.9 土地储备资金 land reserve funds 按照财政预算安排,由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地籍调查、确权登记、地价评估、方案制定以及管护等需要资金的总额。4 基本要求 规划定位 4.1 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分析判断空间发展价值和土地储备潜力,创新土地资产
9、经营方式,将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和空间布局落实于土地要素,用于指导、规范和引领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及储备项目安排。规划期限 4.2 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一致,可对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期性安排。近期规划为35年,远期可展望15年,规划期不应超过同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期限。编制主体 4.3 应由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编制原则 4.4 4.4.1 因地制宜、节约集约 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资金保障能力及权利人利益等客观因素,合理确定实施土地储备总规模。加大存量盘活力度,控制增量用地规模,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集约高效转变。4
10、.4.2 重点优先、应储尽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先保障城市重点功能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等领域,有序引导产业聚集。规划范围内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应统一纳入土地储备,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要素保障能力。4.4.3 连片开发、择优供给 DB34/T 44662023 6 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市场调控目标,实施片区收储、综合开发,形成整体推进的空间格局和规模效应。科学开展储备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潜力分析,摸清储备土地底线特性,提高土地资源供给质量。4.4.4 市场调控、经济可行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控制收储成本,降低融资风险,保留适当弹性,对土地储备项目的可行性、
11、资金平衡、权利取得、投放时序等做出前瞻性安排,为规划实施和项目工程落地提供资源配置指引。编制程序 4.5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前期准备;基础调查;分析评价;方案编制;意见征求;审批调整。5 前期准备 组织准备 5.1 5.1.1 建立制度机制 建立相应的领导决策机制、工作组织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自然资源、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5.1.2 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工作组织、责任分工、工作内容和进度安排等,确定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主要任务、成果内容等,有序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开展。5.1.3 选择编制单位 可委托具有相应编制资质的单
12、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编制单位应根据土地储备工作特点,组织具有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土地评估等多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参与。技术准备 5.2 5.2.1 数据基础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平面坐标系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5.2.2 规划底图 规划底图应为国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认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及其最新年度的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相关数据包括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规划控制线划定成果。DB34/T 44662023 7 5.2.3 基础资料 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基础资料进行必要的筛选、核查、整理
13、。资料收集清单见附录 A。6 基础调查 调查范围 6.1 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规划覆盖区域。调查时应设定重点调查区域,重点调查区域应具有典型代表性,并符合当地政府和群众意愿。调查内容与方法 6.2 采取内业、外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础调查。基础调查内容见附录 B。7 分析评价 现状分析 7.1 7.1.1 经济社会发展 分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状况、产业状况、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情况。7.1.2 土地储备现状 分析土地储备运作主体、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分析近五年储备土地来源、分布、开发、临时利用、供应、资金筹集渠道、成本收益等。7.1.3 土地市场供需 分析近
14、五年国有土地一级市场供应规模、供应方式、交易价格、开发周期和成本收益;分析土地市场波动变化趋势等。有条件地区可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规模、价格水平和收益分配等。实施评价 7.2 7.2.1 若上轮已编制土地储备规划,应对土地储备规划进行实施评价。7.2.2 若上轮未编制土地储备规划,以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或上年储备计划实施评价代替。7.2.3 实施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储备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土地储备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土地储备规划实施成效、实施难点和存在问题及对新一轮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建议。形势研判 7.3 7.3.1 发展优势 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土地市场运行情况
15、和产业发展政策等,分析土地储备在调控土地市场、推动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保障民生和重大项目用地等方面的优势。7.3.2 面临挑战 DB34/T 44662023 8 结合建设用地减量化趋势、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土地取得和前期开发成本、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储备资金保障能力等,研判未来土地储备面临的挑战。7.3.3 确定目标 结合土地储备的发展优势和面临挑战,明确未来土地储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及土地储备规划的规划目标。适宜性评价 7.4 7.4.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地方实际,从规划符合性、区位特征、交通条件、设施配套、土壤污染状况、文物遗存、矿产压覆、洪涝隐患、地质灾害、土地权属、权
16、利人意愿及成本收益等方面,建立土地储备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7.4.2 多因素综合评价 可采用空间叠加法、多指标决策法、人工智能法等方法开展多因素综合的适宜性评价。宜结合实地调查与访谈、大数据分析等,加强评价工作的公众参与。7.4.3 划定适宜性分区 根据评价结果划定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适宜性分区应划分为适宜储备区、潜在储备区和不宜储备区。适宜性储备区应是完全符合规划、区位、安全、权属等要求,并具备储备可行性的空间。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统计表见附录 C。潜力测算 7.5 结合现状用地数据、规划用地数据、土地储备项目数据和影像数据等,分析规划情况、征迁成本、权属情况、地块形态(连片度和规整度)、产业
17、集聚、人口活力、交通区位、景观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等情况,结合政府实施土地储备的现实能力,确定土地储备潜力总规模(包括存量潜力规模和增量潜力规模)、用地结构、用地时序和空间分布等。土地储备潜力区应位于适宜储备区和潜在储备区内。土地储备潜力统计表见附录 D。需求预测 7.6 以稳定土地市场和防止盲目储备为前提,结合近五年土地储备供应情况和变化趋势,对规划期内实施土地储备总规模的区间范围作出合理预测。预测时应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分别进行。土地储备预测方法可采用但不限于附录 E。土地储备需求统计表见附录 F。成本收益分析 7.7 根据土地储备需求量、规划用途、开发利用强度和地价水平等,按照GB/T
18、18508 的土地估价方法合理评估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分别测算土地储备成本和财务费用,估算土地储备项目的资金支出。分析土地储备收支,测算土地储备收益。土地储备收支情况统计表见附录 G。8 方案编制 规划内容 8.1 DB34/T 44662023 9 8.1.1 储备规模 围绕土地储备方向和目标,分析规划期土地储备供需状况,按照以收定支、以用定储的原则,合理安排存量与增量储备土地比例,科学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储备规模、土地储备成本、出让价格和土地储备收益等规划指标。土地储备规划指标见附录 H。8.1.2 用途结构 在适宜性评价和潜力测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管制分区及详细规划确定的土地
19、用途,综合考虑资金投入与开发收益,合理确定土地储备规划的用途结构。土地储备规划用途结构统计表见附录 I。8.1.3 空间布局 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平衡各类指标要素,合理确定土地储备空间范围。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等,划定土地储备重点区。土地储备重点区应包括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近期功能转型区、交通枢纽地区,重大项目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区、城市更新重点区和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区等。土地储备重点区空间布局统计表见附录 J。8.1.4 储备安排 综合考虑建设时序、地块规模、区位条件、土地资产价值、土地权属状况、储备实施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近远期土
20、地储备的规模、布局及时序安排,制定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形成近期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见附录 K。8.1.5 效益评估 8.1.5.1 经济效益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土地净收益和财政税收等。8.1.5.2 社会效益包括:带动就业、配套设施完善、医疗教育水平提升和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等。8.1.5.3 生态效益包括:碳减排和碳增汇、污染物排放控制、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单位土地能耗降低等。8.1.6 保障措施 8.1.6.1 政策:建立土地储备政策组合包,完善实施监督与绩效考核机制。8.1.6.2 技术:推进数据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水平。8.1.6.3 资金: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 4466 2023 土地储备 规划 编制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