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pdf

    • 资源ID:1544426       资源大小:1.56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pdf

    1、 ICS 91.020 CCS P 5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land reserve planning compilation2023-07-31 发布2023-08-31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4466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4 3 术语和定义.4 4 基本要求.5 规划定位.5 4.1 规划期限.5 4.2 编制主体.5 4.3 编制原则.5 4.4 编制程序.6 4.5 5 前期准备.6 组织准备.6 5.1 技术准备.

    2、6 5.2 6 基础调查.7 调查范围.7 6.1 调查内容与方法.7 6.2 7 分析评价.7 现状分析.7 7.1 实施评价.7 7.2 形势研判.7 7.3 适宜性评价.8 7.4 潜力测算.8 7.5 需求预测.8 7.6 成本收益分析.8 7.7 8 方案编制.8 规划内容.8 8.1 规划成果.9 8.2 9 意见征求.10 10 审批调整.11 附录 A(资料性)资料收集清单.12 附录 B(资料性)基础调查主要内容.13 附录 C(资料性)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统计表.14 附录 D(资料性)土地储备潜力统计表.15 附录 E(资料性)土地储备需求预测方法.16 DB34/T 44

    3、662023 II 附录 F(资料性)土地储备需求统计表.17 附录 G(资料性)土地储备收支情况统计表.18 附录 H(资料性)土地储备规划指标表.19 附录 I(资料性)土地储备规划用途结构统计表.20 附录 J(资料性)土地储备重点区空间布局统计表.21 附录 K(资料性)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22 参考文献.23 DB34/T 4466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

    4、不动产登记中心(安徽省国土资源储备发展中心)、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尚原规划咨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文进、王秉义、栾倩、陶玉厚、王玉纯、马明、江海涛、陶鑫、蔡锷、阮云峰、陈彤、龙兆云、郭岭、孙德芳、张定。DB34/T 44662023 4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基础调查、分析评价、方案编制、意见征求和审批调整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市级、县(市、区)级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产业园区、重点产业、特殊领域的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

    5、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8508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59 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核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820、GB/T 18508、GB/T 19231、GB/T 21010、TD/T 105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土地储备 land reserve 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为厘清土地

    6、产权主体关系、落实和维护所有者权益、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依法取得的土地,组织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的行为。实施土地储备的具体行为包括土地取得、前期开发、管护土地、供应土地等。3.2 土地取得 land requisition 土地储备机构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通过征收、收回、收购、行使优先权购买等方式,依法取得储备土地完整国有产权权利的行为。3.3 前期开发 land pre-development 土地储备机构完成地块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围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土地平整,使储备土地具备供应条件的行为。3.4 管护土地 land maintenance

    7、土地储备机构采取自行管护、委托管护、临时利用等方式对储备土地进行管理与维护,防止储备土地权利遭受侵害的行为。DB34/T 44662023 5 3.5 供应土地 land supply 储备土地具备供应条件后,纳入年度供应计划,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供应的行为。3.6 土地储备规划 land reserve planning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等规划,按照城乡发展需求和战略目标,对规划期内储备土地规模、布局、结构、时序和资金等做出的统筹安排。3.7 土地储备项目 land reserve projects 按照区域、时序、资金平

    8、衡等条件,对一宗或多宗储备土地进行适当组合和划分形成的管理单元。3.8 实施土地储备总规模 land reserve implementation total scale 规划期内开展土地取得、前期开发、管护、供应等储备行为的结转地块和新增地块面积之和。3.9 土地储备资金 land reserve funds 按照财政预算安排,由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地籍调查、确权登记、地价评估、方案制定以及管护等需要资金的总额。4 基本要求 规划定位 4.1 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分析判断空间发展价值和土地储备潜力,创新土地资产

    9、经营方式,将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和空间布局落实于土地要素,用于指导、规范和引领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及储备项目安排。规划期限 4.2 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一致,可对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期性安排。近期规划为35年,远期可展望15年,规划期不应超过同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期限。编制主体 4.3 应由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编制原则 4.4 4.4.1 因地制宜、节约集约 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资金保障能力及权利人利益等客观因素,合理确定实施土地储备总规模。加大存量盘活力度,控制增量用地规模,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集约高效转变。4

    10、.4.2 重点优先、应储尽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先保障城市重点功能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等领域,有序引导产业聚集。规划范围内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应统一纳入土地储备,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要素保障能力。4.4.3 连片开发、择优供给 DB34/T 44662023 6 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市场调控目标,实施片区收储、综合开发,形成整体推进的空间格局和规模效应。科学开展储备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潜力分析,摸清储备土地底线特性,提高土地资源供给质量。4.4.4 市场调控、经济可行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控制收储成本,降低融资风险,保留适当弹性,对土地储备项目的可行性、

    11、资金平衡、权利取得、投放时序等做出前瞻性安排,为规划实施和项目工程落地提供资源配置指引。编制程序 4.5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前期准备;基础调查;分析评价;方案编制;意见征求;审批调整。5 前期准备 组织准备 5.1 5.1.1 建立制度机制 建立相应的领导决策机制、工作组织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自然资源、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5.1.2 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工作组织、责任分工、工作内容和进度安排等,确定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主要任务、成果内容等,有序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开展。5.1.3 选择编制单位 可委托具有相应编制资质的单

    12、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编制单位应根据土地储备工作特点,组织具有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土地评估等多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参与。技术准备 5.2 5.2.1 数据基础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平面坐标系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5.2.2 规划底图 规划底图应为国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认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及其最新年度的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相关数据包括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规划控制线划定成果。DB34/T 44662023 7 5.2.3 基础资料 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基础资料进行必要的筛选、核查、整理

    13、。资料收集清单见附录 A。6 基础调查 调查范围 6.1 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规划覆盖区域。调查时应设定重点调查区域,重点调查区域应具有典型代表性,并符合当地政府和群众意愿。调查内容与方法 6.2 采取内业、外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础调查。基础调查内容见附录 B。7 分析评价 现状分析 7.1 7.1.1 经济社会发展 分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状况、产业状况、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情况。7.1.2 土地储备现状 分析土地储备运作主体、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分析近五年储备土地来源、分布、开发、临时利用、供应、资金筹集渠道、成本收益等。7.1.3 土地市场供需 分析近

    14、五年国有土地一级市场供应规模、供应方式、交易价格、开发周期和成本收益;分析土地市场波动变化趋势等。有条件地区可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规模、价格水平和收益分配等。实施评价 7.2 7.2.1 若上轮已编制土地储备规划,应对土地储备规划进行实施评价。7.2.2 若上轮未编制土地储备规划,以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或上年储备计划实施评价代替。7.2.3 实施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储备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土地储备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土地储备规划实施成效、实施难点和存在问题及对新一轮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建议。形势研判 7.3 7.3.1 发展优势 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土地市场运行情况

    15、和产业发展政策等,分析土地储备在调控土地市场、推动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保障民生和重大项目用地等方面的优势。7.3.2 面临挑战 DB34/T 44662023 8 结合建设用地减量化趋势、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土地取得和前期开发成本、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储备资金保障能力等,研判未来土地储备面临的挑战。7.3.3 确定目标 结合土地储备的发展优势和面临挑战,明确未来土地储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及土地储备规划的规划目标。适宜性评价 7.4 7.4.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地方实际,从规划符合性、区位特征、交通条件、设施配套、土壤污染状况、文物遗存、矿产压覆、洪涝隐患、地质灾害、土地权属、权

    16、利人意愿及成本收益等方面,建立土地储备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7.4.2 多因素综合评价 可采用空间叠加法、多指标决策法、人工智能法等方法开展多因素综合的适宜性评价。宜结合实地调查与访谈、大数据分析等,加强评价工作的公众参与。7.4.3 划定适宜性分区 根据评价结果划定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适宜性分区应划分为适宜储备区、潜在储备区和不宜储备区。适宜性储备区应是完全符合规划、区位、安全、权属等要求,并具备储备可行性的空间。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统计表见附录 C。潜力测算 7.5 结合现状用地数据、规划用地数据、土地储备项目数据和影像数据等,分析规划情况、征迁成本、权属情况、地块形态(连片度和规整度)、产业

    17、集聚、人口活力、交通区位、景观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等情况,结合政府实施土地储备的现实能力,确定土地储备潜力总规模(包括存量潜力规模和增量潜力规模)、用地结构、用地时序和空间分布等。土地储备潜力区应位于适宜储备区和潜在储备区内。土地储备潜力统计表见附录 D。需求预测 7.6 以稳定土地市场和防止盲目储备为前提,结合近五年土地储备供应情况和变化趋势,对规划期内实施土地储备总规模的区间范围作出合理预测。预测时应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分别进行。土地储备预测方法可采用但不限于附录 E。土地储备需求统计表见附录 F。成本收益分析 7.7 根据土地储备需求量、规划用途、开发利用强度和地价水平等,按照GB/T

    18、18508 的土地估价方法合理评估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分别测算土地储备成本和财务费用,估算土地储备项目的资金支出。分析土地储备收支,测算土地储备收益。土地储备收支情况统计表见附录 G。8 方案编制 规划内容 8.1 DB34/T 44662023 9 8.1.1 储备规模 围绕土地储备方向和目标,分析规划期土地储备供需状况,按照以收定支、以用定储的原则,合理安排存量与增量储备土地比例,科学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储备规模、土地储备成本、出让价格和土地储备收益等规划指标。土地储备规划指标见附录 H。8.1.2 用途结构 在适宜性评价和潜力测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管制分区及详细规划确定的土地

    19、用途,综合考虑资金投入与开发收益,合理确定土地储备规划的用途结构。土地储备规划用途结构统计表见附录 I。8.1.3 空间布局 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平衡各类指标要素,合理确定土地储备空间范围。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等,划定土地储备重点区。土地储备重点区应包括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近期功能转型区、交通枢纽地区,重大项目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区、城市更新重点区和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区等。土地储备重点区空间布局统计表见附录 J。8.1.4 储备安排 综合考虑建设时序、地块规模、区位条件、土地资产价值、土地权属状况、储备实施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近远期土

    20、地储备的规模、布局及时序安排,制定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形成近期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见附录 K。8.1.5 效益评估 8.1.5.1 经济效益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土地净收益和财政税收等。8.1.5.2 社会效益包括:带动就业、配套设施完善、医疗教育水平提升和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等。8.1.5.3 生态效益包括:碳减排和碳增汇、污染物排放控制、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单位土地能耗降低等。8.1.6 保障措施 8.1.6.1 政策:建立土地储备政策组合包,完善实施监督与绩效考核机制。8.1.6.2 技术:推进数据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水平。8.1.6.3 资金:明

    21、确土地储备资金,包括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财政安排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付息资金和其他财政预算资金等。规划成果 8.2 8.2.1 规划文本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前言:简述规划区域范围和规划编制的期限、目的、任务、依据等;规划背景:简述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市场运行状况、土地储备现状及面临形势;定位与目标:简述土地储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原则和主要规划目标;土地储备潜力与需求:简述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结果、土地储备潜力总规模和各分类潜力、土地储备需求总规模和各分类需求;土地储备成本与收益:简述土地储备成本、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和储备收益;DB34/T 44662023 10 土地储备规模:简述规划期内实

    22、施储备土地总规模及开展各项储备活动的土地面积;土地储备用途结构和布局:简述规划期内土地储备用途和空间分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简述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资金、政策、技术等措施;文本附表。8.2.2 规划说明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规划编制过程:阐述规划编制必要性、各阶段主要工作、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等;上轮规划情况:阐述上轮规划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和编制经验;基础调查与分析:说明基础数据来源与采集过程,阐述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思路和方法,分近当前土地储备的政策与形势;土地储备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析:阐述土地储备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方法、评价过程、分区结果,分析土地储备潜力规模、类型与空间分布等;储备土地需求预测:

    23、分析土地储备需求影响因素,阐明预测原则及方法;投资成本与资金筹集。说明规划期内土地储备资金需求测算过程,阐述土地储备资金筹集渠道和可行性;规划方案制定:确定规划期的储备方案,重点说明规划方案形成过程,如方案比选、供需平衡分析、收支平衡分析等;与相关规划、计划衔接情况:说明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上级行政区土地储备规划等的衔接情况;征求意见情况:说明规划方案论证和部门意见征求以及处理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8.2.3 规划图件 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图;土地储备潜力分布图;土地储备规划图

    24、;土地储备重点区空间布局图;土地储备重点项目空间分布图。8.2.4 规划数据库 规划数据库应符合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汇交要求。9 意见征求 规划方案编制时可采取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权益权利相9.1 关人、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意见。规划成果应征求同级相关部门意见。9.2 对于存在重大分歧的意见建议,应经过充分论证并多方征求意见后形成决策方案;对涉及重大生9.3 态环境影响的规划举措及重大项目应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论证。DB34/T 44662023 11 10 审批调整 规划成果由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10.

    25、1 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土地储备规10.2 划无法实施的,每年度可调整 1 次。规划成果调整方案,依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DB34/T 44662023 12 附录A (资料性)资料收集清单 土地储备规划资料收集清单见表 A.1。表A.1 土地储备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序号 资料类别 资料名称 备注 1 社会经济状况 近五年人口及其变动资料 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产业发展总结报告等 2 土地利用状况 最新年度的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 地籍调查数据库、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1:2000地形图 最新年度的遥感影像图 土地报批、供应数据 已批复成片开发方案成果

    26、 近五年土地储备计划资料 公示地价、基准地价成果以及宗地评估地价等资料 闲置、空闲和低效用地调查报告及数据库 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 开发区和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成果 含相关成果 数据库 3 生态环境状况 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成果 土壤污染详查资料 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成果 区域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相关成果 文物遗存及文物普查相关成果 4 相关规划情况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成果 上轮土地储备规划成果及土地储备年度计划资料 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规划成果 城市设计成果 产业发展规划成果 城市更新改造规划成果 重点片区发展规划成果 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成果 含相

    27、关成果 数据库 5 相关政策文件 国家、省、市、县涉及土地储备相关的政策文件 DB34/T 44662023 13 附录B (资料性)基础调查主要内容 土地储备规划基础调查主要内容见表 B.1。表B.1 土地储备规划基础调查内容表 序号 调查因素 调查内容 备注 1 自然地理状况 主要包括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概况。2 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重点工程建设、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更新及民生保障情况等。3 生态环境状况 主要包括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情况、土地污染状况等。涉及土地污染需进行相关检测 4 土地市场状况 主要包括近年来已供应土地的

    28、空间分布、土地用途、供应规模、供应方式、交易价格和开发利用等情况。5 拟储备地块情况 主要包括拟储备项目的区位、用地面积、土地权属、附着物情况、开发成本、规划用途、主要规划条件、项目周期、资金投入、配套设施状况等及储备地块土地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6 储备项目来源 主要包括增量和存量两部分。增量项目方面主要调查拟转用征收等项目信息;存量项目方面,重点调查应当优先纳入储备范围的闲置、空闲、低效等存量建设用地,并根据土地二级市场运行状况,调查意向进入二级市场且适合进行储备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信息。集体土地储备应结合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对集体经济组织确有需求的,开展相关调查。7 储备项目风险 按照

    29、有关规定由相关单位对拟储备项目土壤污染、文物遗存、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权属纠纷等限制性和风险性因素进行调查。8 地方财力和政府债务 主要包括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储备贷款总规模、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与使用情况、棚改债及其他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情况。DB34/T 44662023 14 附录C (资料性)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统计表 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统计表见表 C.1。表C.1 土地储备适宜性分区统计表 单位:公顷(0.0000)、%(0.00)序号 适宜性分区 面积 占比 备注 1 辖区面积 2 适宜储备区 3 其中,空闲土地 4 潜在储备区 5 其中,土壤污染土地 6 文物遗存

    30、土地 7 矿产压覆土地 8 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土地 9 存在权属争议的土地 10 不宜储备区 11 其中,规划用途为非建设用地的土地 12 无更新改造必要性的现状建设用地 13 无法治理修复的土地 14 因地理环境条件不能用于建设的土地 DB34/T 44662023 15 附录D (资料性)土地储备潜力统计表 土地储备潜力统计表见表 D.1。表D.1 土地储备潜力统计表 单位:公顷(0.0000)序号 土地储备潜力 面积 储备时序 分布(街道/乡镇)合计 其中,三年滚动计划 1 土地储备潜力总规模 2 国有土地储备潜力规模 3 其中,存量潜力规模 4 增量潜力规模 5 集体委托开发潜力规模

    31、DB34/T 44662023 16 附录E (资料性)土地储备需求预测方法 土地储备需求预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分类预测法。预测规划期各类储备土地需求量,并考虑土地储备对各类用地需求的保障系数,预测各类储备土地规模;特尔斐法。征询熟悉规划区域土地利用、土地供应的若干专家对土地储备的意见,对每一轮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并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位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作为新一轮意见的参考依据,如此反复多次,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从而获取预测结果;趋势预测法。根据已有土地供应的历史资料拟合曲线,分析土地供应总量变化态势,按照趋势曲线,预测规划期内储备土地需求量;移动平均模型法。采用与预测相邻的若干期数据的平

    32、均值作为预测值,然后随着预测值的推移,相邻若干期数据的平均值也相应向前移动,作为移动预测值,选取合理的项数,可以消除周期变动。土地储备一般按年度计划执行,三年为一个周期,故可选取项数为 3;灰色系统模型法。分析土地储备规模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法建立灰色 GM(1,1)模型,预测规划期内储备土地需求量。相关影响因子可选取但不限于,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城镇人口、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值、第三产业值等。DB34/T 44662023 17 附录F (资料性)土地储备需求统计表 土地储备需求统计表见表 F.1。表F.1 土地储备需求统计表 单位:公顷

    33、(0.0000)、%(0.00)序号 土地储备需求 面积 占比 备注 合计 其中,三年滚动计划 1 土地储备需求总规模(预测值)2 其中,居住用地 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4 商业服务业用地 5 工矿用地 6 仓储用地 7 交通运输用地 8 公用设施用地 9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10 特殊用地 11 留白用地 12 土地储备需求总规模(修正值)调整系数:注1:土地储备分类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51号)填写,下同。注2:调整系数=修正值/预测值。DB34/T 44662023 18 附录G (资料性)土地储备收支情况统计表 土地储备收支情

    34、况统计表见表 G.1。表G.1 土地储备收支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0.00)序号 收支类别 收入 支出 备注 1 一、评估土地出让收入 2 二、土地储备资金支出 3(一)土地储备成本 4 1.征地拆迁补偿支出 5 2.前期开发支出 6 3.其他支出 7(二)财务费用 8 三、土地储备收益 DB34/T 44662023 19 附录H (资料性)土地储备规划指标表 土地储备规划指标表见表 H.1。表H.1 土地储备规划指标表 单位:公顷(0.0000)、万元(0.00)、万元/公顷(0.00)序号 指标 规划期 指标 属性 备注 合计 其中,三年滚动计划 1 国有建设 用地 国有储备土地面积

    35、约束 2 其中,土地取得面积 预期 3 前期开发面积 预期 4 管护土地面积 预期 5 供应土地面积 预期 6 土地储备成本 预期 7 其中,土地取得费用 预期 8 前期开发费用 预期 9 利息偿还 预期 10 管护费用及其他费用 预期 11 土地储备单位成本 预期 12 储备土地岀让收入 预期 13 土地储备收益 预期 14 集体建设 用地 接受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代理前期开发面积 预期 15 委托代理前期开发费用 预期 16 委托代理开发单位成本 预期 DB34/T 44662023 20 附录I (资料性)土地储备规划用途结构统计表 土地储备规划用途结构统计表见表 I.1。表I.1 土地储备

    36、规划用途结构统计表 单位:公顷(0.0000)、%(0.00)序号 储备土地规划用途 规划期 备注 面积 占比 1 国有建设 用地 居住用地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 商业服务业用地 4 工矿用地 5 仓储用地 6 交通运输用地 7 公用设施用地 8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9 特殊用地 10 留白用地 11 小计 12 集体建设 用地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13 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14 留白用地 15 小计 16 合计 DB34/T 44662023 21 附录J (资料性)土地储备重点区空间布局统计表 土地储备重点区空间布局统计表见表 J.1。表J.1 土地储备重点区空间布局统计表 单

    37、位:公顷(0.0000)乡(镇、街道)名称 国有建设用地 集体建设用地 居住 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商业服务业用地 工矿 用地 仓储 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特殊 用地 留白 用地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留白 用地 合计 DB34/T 44662023 22 附录K (资料性)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 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见表 K.1。表K.1 土地储备重点项目清单 单位:公顷(0.0000)、万元(0.00)序 号 项目 名称 涉乡(镇、街道)项目 性质 项目 周期 启动 时间 土地 面积 规划 用途 土地取得方式 预期总成本 预期土地出

    38、让收入 预期总收益 备注 1 2 3 .注1:项目性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概括性描述,如成片收储、城市更新、低效用地再开发、委托代理开发、用地置换等,包含多种性质的全部列出。注2:项目周期,指从项目启动到具备土地供应条件的预计时间,按“XX个月”填写。注3:启动时间,指开始启动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的时间,填写格式为“XXXX年XX月”。注4:规划用途包括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工矿、仓储、交通运输、公用设施、绿地与开敞空间、特殊、留白用地,包含多个用途的全部列出。注5:土地取得方式包括征收、收回、收购、优先购买、其他。包含多种方式的全部列出。注6:本表仅针对土地储备规划编制

    39、阶段可以明确的土地储备重点项目填写。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储备项目具体信息可在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中进行补充、更新和调整。DB34/T 44662023 23 参考文献 1 TD/T 1009-2007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 2 TD/T 1018-2008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3 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4 TD/T 1060-2021 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 5 TD/T 1061-2021 自然资源价格评估通则 6 TD/T 1062-2021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7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土地储

    40、备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7号)8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储备项目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预201989号)9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5号)10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6号)11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51号)12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规范(试行)和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规范(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31号)13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升级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2676号)14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实施细则的通知(皖自然资规20214号)15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皖自然资规划20216号)16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衔接技术导则(试行)的函(皖国土规办20228号)17 王万茂,王群.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九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4466-202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规范.pdf)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