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3761-2023 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pdf
《DB21 T 3761-2023 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 T 3761-2023 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pdf(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20.10CCS P 32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37612023J XXXX2023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ed sand20230630 发布20230730 实施联合发布DB21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辽宁省地方标准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ed sandDB21/T 37612023主编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
2、:2023 年 07 月 30 日2023沈阳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辽住建科 2023XX 号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由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心和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的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业经审定,批准为辽宁省地方标准,编号为 DB21/T 3761-2023,现予以发布,自 2023 年 07 月 30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 年 06 月 30 日前言根据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1 年度辽宁省第二批工程
3、建设地方标准(导则)编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辽住建科202133 号)的要求,为规范机制砂在建设工程中应用,规程编制组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有关教学、科研、生产、设计、施工、检测等单位意见,认真总结机制砂实践经验,依据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经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主要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机制砂、5 机制砂混凝土、6 机制砂砂浆。本标规程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通过来电和来
4、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 号;电话:024-23447652)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沈阳市和平南大街 88 号;电话:024-23371479;邮箱:)。本规程主编单位: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心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辽宁壹立方砂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中材矿业有限公司建华建材(辽宁)有限公司辽宁宜居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辽宁恒威集团百威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顺达重矿机械制造有限公
5、司大连昱昇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德泰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辽阳市弘光矿业有限公司铁岭中南矿业有限公司凌海市盈信矿业有限公司辽宁东深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陈德龙 朱红超 王 元 赵童威 李 明 李 芃 张双成 康立中李春雨 吕 南 李春梅 王 虎 赵顺义 朱辛强 谭 强 张 斌孙 健 邢轶强 王慧钰 张 丽 白 毅 石遇春 罗建平 高 庆夏祝林 刘 策 于晓霞 苏娇健 李德倩 韩雪峰 李 晶 徐 健张家豪 于昊鹏 孙顺治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张巨松 李庆刚 杨 璐 杨元奎 于永彬 徐向军 贺文凯目次1 总 则.12 术 语.23 基本规定.34 机制砂.44.1 技术要求.44.2 检验方法
6、.74.3 检验与验收.84.4 运输与储存.95 机制砂混凝土.105.1 原材料.105.2 技术要求.105.3 配合比设计.115.4 制备与施工.125.5 检验与验收.126 机制砂砂浆.146.1 原材料.146.2 技术要求.146.3 配合比设计.146.4 制备与施工.156.5 检验与验收.15本规程用词说明.17引用标准名录.17条文说明.20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 Requirements.34Manufactured Sand.44.1 TechnicalRequirements.44.2Insp
7、ection Methods.74.3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84.4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95 Mechanism sand Concrete.105.1 Raw Material.105.2 TechnicalRequirements.105.3 Mix Ratio Design.115.4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125.5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26 Manufactured Sand Mortar.146.1Raw Material.146.2Techni
8、calRequirements.146.3 Mix Ratio Design.146.4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156.5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15Explanation of Words in this Code.17List of Quoted Standards.17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011 总 则1.0.1为规范我省机制砂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机制砂质量控制及用于建设工程的机制砂混凝土和
9、砂浆配合比设计、制备、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1.0.3机制砂应用过程中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语2.0.1 天然砂 natural sand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产生破碎、风化、分选、运移、堆/沉积,形成的粒径小于 4.75mm的岩石颗粒。注: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净化处理的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2.0.2 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和尾矿等为原料,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级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 4.75mm 的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2.0.3 混
10、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2.0.4 石粉含量 fine content机制砂中粒径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2.0.5 亚甲蓝(MB)值 methylene blue value用于判定机制砂吸附性能的指标。2.0.6 石粉流动度比(FF)fluidity ratio of rock fines在掺入外加剂和 0.4 水胶比条件下,掺入石粉的胶砂与基准水泥胶砂的流动度之比,用于判定石粉对减水剂吸附性能的指标。2.0.7 机制砂片状颗粒 flaky particle of manufactured sand粒径 1.18mm 以上的机制砂颗粒中最
11、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0.45 倍的颗粒。2.0.8 机制砂混凝土 manufactured sand concrete以机制砂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2.0.9 机制砂砂浆 manufactured sand mortar以机制砂为细骨料配制的砂浆。33 基本规定3.0.1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 等的规定。机制砂砂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预拌砂浆GB/T 25181、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3 等的规定。3.0.2用于建设工程的机制砂放
12、射性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的规定。3.0.3用于生产机制砂的母岩抗压强度应符合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 的规定。3.0.4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配合比应通过试验优化确定。3.0.5对于混凝土有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尚应遵循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 的规定。3.0.6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合使用,配制比例由试验确定,天然砂的质量应符合建设用砂GB/T 14684 的规定。3.0.7机制砂进厂后应进行抽样复检,检验不合格的机制砂不得使用。3.0.8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砂浆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技术44 机制砂
13、4.1 技术要求4.1.1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类、类、类三个类别。1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 C60 的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宜用类砂,2强度等级 C30C55 的混凝土宜用类、类砂,3强度等级小于等于 C25 的混凝土宜用类、类、类砂;4类、类、类机制砂可用于各强度等级砂浆。4.1.2 机制砂的粗细程度可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砂:3.73.1;2中砂:3.02.3;3细砂:2.21.6。4.1.3颗粒级配应符合以下规定:1类砂累计筛余应符合表 4.1.3-1 中 2 区的规定,分计筛余应符合表 4.1.3-2 的规定;类和类砂的累计筛余应符合表 4.1.3-1 的规
14、定。2机制砂的颗粒级配除 4.75mm 和 0.60mm 筛档外,可以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不应大于 5%。3对于砂浆用砂,4.75mm 筛孔的分计筛余应为 0%。表 4.1.3-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级配区1 区2 区3 区方孔筛尺寸/mm累计筛余(%)4.755050502.363552501501.18653550102500.608571704140160.309580927085550.159785948094755表 4.1.3-2类机制砂的分计筛余方孔筛尺寸(mm)4.752.361.180.600.300.15筛底分计筛余(%)01010151025203115305150
15、204.1.4类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为 2.33.2。4.1.5 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石粉亚甲蓝值 MB6.0 时,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应超过 3.0%;2当石粉亚甲蓝值 MB4.0,且石粉流动度比 FF100%时,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应超过 5.0%;3当石粉亚甲蓝值 MB4.0,且石粉流动度比 FF100%时,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应超过 7.0%;4当石粉亚甲蓝值 MB4.0,且石粉流动度比 FF100%时,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应超过 10.0%;5当石粉亚甲蓝值 MB2.5 或石粉流动度比 FF110%时,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并经试验验证,供需双方协商可适
16、当放宽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但不应超过 15.0%。4.1.6 泥块含量机制砂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 4.1.6 规定。表 4.1.6机制砂的泥块含量类别类类类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01.02.04.1.7片状颗粒含量类机制砂的片状颗粒含量不得大于 10%。4.1.8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机制砂的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下列规定:表观密度不小于 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 1400kg/m3;空隙率不大于 44%。64.1.9 有害物质机制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沥青等杂物。机制砂中如含有云母、氯化物、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
17、其限量应符合表 4.1.9 规定。表 4.1.9机制砂中有害物质限量4.1.10 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机制砂的质量损失应符合表 4.1.10 规定。表 4.1.10机制砂坚固性指标项目类类类质量损失率(%)8104.1.11 压碎指标机制砂的单级最大压碎指标应符合表 4.1.11 规定。表 4.1.11机制砂的压碎指标项目类类类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025304.1.12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情况,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 0.10%。项目指标类类类云母含量(%)1.02.0氯化物(按氯离子质量计,%)0.010.020.06轻物质含量(
18、%)1.0有机物含量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 SO3质量计,%)0.574.2 检验方法4.2.1 机制砂取样方法、试样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 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的相关规定。4.2.2 机制砂的单项试验方法、最少取样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4.2.2 的规定。表 4.2.2机制砂的单项试验方法、最少取样数量序号检验项目最少取样数量(kg)检验方法1细度模数/颗粒级配4.4GB/T 14684-2022(7.3)或 JG J52-2006(6.1)2石粉含量6.0GB/T 14684-2022(7.5)或 JG J52-2006(6.
19、8)3石粉亚甲蓝(MB)值6.0JG/T 568-2019 附录 C4石粉流动度比6.0JG/T 568-2019 附录 D5泥块含量20.0GB/T 14684-2022(7.6)或 JG J52-2006(6.10)6片状颗粒含量1.0GB/T 14684-2022(7.15)JG/T 568-2019 附录 B7表观密度2.6GB/T 14684-2022(7.16)或 JG J52-2006(6.2)8松散堆积密度与空隙率5.0GB/T 14684-2022(7.17)或 JG J52-2006(6.5)9云母含量0.6GB/T 14684-2022(7.7)或 JG J52-2006
20、(6.14)10氯化物含量4.4GB/T 14684-2022(7.11)或 JG J52-2006(6.18)11轻物质含量3.2GB/T 14684-2022(7.8)或 JG J52-2006(6.15)12有机物含量2.0GBT 14684-2011(7.9)或 JG J52-2006(6.13)13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6GB/T 14684-2022(7.10)或 JG J52-2006(6.17)14坚固性20.0GB/T 14684-2022(7.13)或 JG J52-2006(6.16)15压碎指标20.0GB/T 14684-2022(7.14)或 JG J52-2006
21、(6.12)816碱集料反应a碱硅酸盐反应20.0GB/T 14684-2022(7.19)或 JG J52-2006(6.20、6.21)碱碳酸盐反应岩石块原材料GB/T 14684-2022(7.19)或 JG J52-2006(7.18)17放射性6.0GB 6566-2010注 a:机制砂在碱集料反应实验前,首先应采用岩相法判定集料的碱活性类型以及所含活性矿物的数量。对于碱硅酸反应类型的集料采用砂浆棒快速法进行碱集料反应活性检验;当检验出集料中含有活性碳酸盐岩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4.3 检验与验收4.3.1检验分类机制砂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进场检验。4.3.2型
22、式检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包括本规程第 4.1 节相应等级规定的所有技术要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1新产品投产时;2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3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4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5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使用单位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4.3.3 出厂检验机制砂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含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石粉亚甲蓝值和石粉流动度比)、泥块含量、压碎指标、松散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碱集料反应试验。4.3.4 进场检验机制砂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进行进场检验,并检查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有效期内型式检
23、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1机制砂类别、等级和生产厂信息;2批量编号及供货数量;3出厂检验结果、日期及执行标准编号;94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5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机制砂进场后应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含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石粉亚甲蓝值和石粉流动度比)、泥块含量、压碎指标、松散堆积密度、表观密度。4.3.5 组批规则按同分类、规格、类别及日产量每 600t 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600t 亦为一批。日产量超过 2000t,每 1000t 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1000t 亦为一批。4.3.6 判定规则1机制砂各项试验结果均符合本规程第 4.1 节相应等
24、级规定时,可判断为该批产品合格。2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规程第 4.1 节相应等级规定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检。复检后各项指标符合本规程第 4.1 节相应等级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合格;若复检结果仍然不符合本规程要求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4.4运输与储存4.4.1运输1运输前,对装运的车、船,应在装运前认真清扫杂物;2运输时,应采取措施以防粉尘飞扬,防止运输过程混入杂物;3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4.4.2储存1按品种、类型分别堆放,不得混放,防止久存和倒堆以及人为碾压、污染成品;2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完善排水系统,堆料高度不宜超过 5m;3机制砂堆放处
25、应有防雨淋措施。105 机制砂混凝土5.1 原材料5.1.1 混凝土用水泥、机制砂、粗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质量证明文件;对进场后机制砂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检,质量应满足本规程的规定。5.1.2 水泥性能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等相关标准的规定。5.1.3 机制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 4.1 节的规定。5.1.4 混凝土粗骨料、矿物掺合料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5.1.5混凝土用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和缓凝剂性能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的规定;防水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 3761-2023 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 3761 2023 机制 应用技术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