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pdf
《DB15 T 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 T 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pdf(4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080.01 CCS A 12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of dail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for home-based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 2023-05-11 发布2023-06-11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15/T 3020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
2、呼和浩特市民政局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涛、吕燕卿、蒋柠、张铎、毕晓宇、李耀鑫、吕慧枝、邢都林、金颖。DB15/T 30202023 1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的关系图、监测评价原则、监测评价内容、评分规则、监测评价组织、监测评价、总体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
3、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35273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450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MZ/T 039 老年人能力评估 MZ/T 133 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 WS/T 429 成年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 WS/T 430 高血压患者膳食指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居家养老服务点 home car
4、e service point 利用社区资源,不少于3人的驻点服务团队可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急、助洁、精神慰藉等居家上门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 home-based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 station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少于5人的驻站服务团队和机构专业力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以及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代办、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健康管理、法律维权等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DB15/T 30202023 2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 home-based community
5、elderly care service center/community embedde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少于10人的服务管理团队提供上门服务、日间照料服务(日托)以及喘息照料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全托),服务内容涵盖不少于10项养老服务内容,是一种综合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家庭养老床位 family pension bed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点(站、中心),将失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和老年用品配置,在家中设置具备机构化服务功能的养老床位,接入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根据基本及家属意愿和需求提供与床位相配套的全天候、
6、全方位长期照顾服务。4 关系图 关系图见图1。标引序号说明:A居家养老服务点;B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C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X家庭养老床位。图1 关系图 5 监测评价原则 统一监测。按照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安全建立统一监测评价指标库,见附录 A。客观公正。评价应以现场情况、机构文件、机构文档、原始记录、平台数据集等为基础,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公开透明。向社会公开监测项目、评价标准、监测方式、监测结果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尊重意愿。充分尊重被服务老年人的身心尊严和意愿,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DB15/T 30202023 3 6 监测评价内容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包括各类
7、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所开展的所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监测评价类项分为:a)服务提供类,包括:助餐服务、助浴服务、助洁服务、助医服务、助行服务、代办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生活照料、临终陪伴、康复保健、健康管理等项目,共 12 类目,62 项次;见附录 A 中表 A.1;b)服务保障类,包括:服务机构资质条件、选址与布局、场地设施设备、服务项目与要求、从业人员管理、服务管理、出入机构管理、传染病防控、防疫物资管理、维护保障、监督与改进、服务成效等项目,共 12 类目,30 项次,见附录 A 中表 A.2;c)服务安全类,包括: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处置、安全守护、护理安全、膳食安全、用电安全
8、、燃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消防安全、视频监控、饮用水安全、防疫安全、信息安全等项目,共 12 类目,30 项次,见附录 A 中表 A.3。7 评分规则 统一监测评价指标库项次评价结果计算方式:=(1)式中:S项次评价分数;Q项次赋基准分值;n难度系数;q项次扣分。建立所有监测评价服务项目统一赋基准分,即每类服务项目库每一项次评价分值的基准分值均为4 分。根据监测评价服务难度不同划分四个等级的难度系数,用 n0、n1、n2、n3 表示,即 n0=0.5;n1=1;n2=1.5;n3=2。项次扣分计算,按以下规则:监测评价指标中每一项监测评价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每个点扣 0.5 分,直至扣到整个项次为
9、零,见表 1。表1 评分规则示例表 项次 编号 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 难度系数 分值 扣分项说明 评价结果 4 1.4 上门制餐 2 1.4.1 应准备符合老年人就餐要求的餐饮器具;助餐人员洗手、戴口罩,对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期的老年人鼓励自主进餐。n0 4 助餐人员未洗手、戴口罩 0.5 1.4.2 向老年人介绍本餐的主食和副食;进餐前先协助老人喝适量温开水湿润口腔。符合 0 得分 1.5 DB15/T 30202023 4 8 监测评价组织 机构要求 8.1.1 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独立法人机构。8.1.2 遵守监测评价规则。8.1.3 建立人员培训和能力认证机制,确保监测评价工作质量。8.1.
10、4 不得擅自公开评价对象的评价信息(法律政策要求公开的信息除外)。人员资质 8.2.1 评价应配备专职的项目管理人员,均应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养老服务工作,监测评价小组的成员至少由 5 人组成,具有中级以上社会工作者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 1 名,从事一线养老照护服务 5 年及以上的工作人员至少 1 名;从事养老服务管理工作 5 年及以上的工作人员至少 1 名。其他成员应从事一线养老照护服务或养老服务管理工作,或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执业护士,或从事养老服务实务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财会人员。8.2.2 经过监测评价培训,考核合格。8.2.3 具有维护监测评价工作公开性、公
11、平性、有效性、可信度的职业道德与操守。8.2.4 参与监测评价工作之前应向有关方面申明利益相关性。9 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方式 9.1.1 人工监测评价 人工监测综合采用实地检查、现场询问、查阅记录、调查回访、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并做好记录。9.1.2 信息系统监测评价 通过政府认定的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监管平台数据集进行查看、比对、核验等方式开展工作。9.1.3 智能设备监测评价 通过传感器、感知设备、监控设备等智能设备与信息监管平台的联通,进行监测评价。9.1.4 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监测评价 通过家庭养老床位应用场景、智慧为老餐厅服务场景等特定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对养老服务进行实时监测,智慧
12、场景应用监测应符合GB/T 35273的规定。监测优先顺序评价 9.2.1 在各种监测评价方式都能实现的情况下,应按照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监测评价智能设备监测评价信息系统监测评价人工监测评价的优先顺序进行。9.2.2 只能使用部分监测评价方式,优先选择应用场景监测评价或智能监测评价或信息监测评价,最后选择人工监测评价(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监测智能设备监测信息系统监测人工监测的优先顺序进行)。DB15/T 30202023 5 监测评价结果形式 应分别独立评价,汇总评价结果并讨论一致后,形成评价结论和改进意见。10 总体评价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由各级民政相关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按照第 8 章
13、选择监测评价组织实施监测。各级民政相关管理部门按机构类别 A、B、C 类分别从附录 A 中表 A.1、表 A.2、表 A.3 的相应适用机构类别中选择项次,组成监测总体评价指标包,详见附录 B:a)A 类监测指标包总分应设置为 200 分。监测总体评价指标包组成为服务提供占 65%,服务保障占 20%,服务安全占 15%,详见表 B.1;其总体评价指标 1/2 计入监测评价结果;b)B 类监测指标包总分应设置为 250 分。监测指标包组成为服务提供占 52%,服务保障占 28%,服务安全占 20%,详见表 B.2;其总体评价指标 2/5 计入监测评价结果;c)C 类监测指标包总分应设置为 30
14、0 分。监测指标包组成为服务提供占 50%,服务保障占 30%,服务安全占 20%,详见表 B.3;其总体评价指标 1/3 计入监测评价结果。d)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监测总体评价示例参见附录 C。选择服务提供、服务安全监测指标时,应设置必选项。选择同类别监测评价指标时,同时应考虑服务难度系数由 n0、n1、n2、n3 组成,原则上 n0、n1、n2、n3 均应体现:a)第三方监测评价机构按照监测评价方式进行评价;b)被委托的监测评价组织完成对监测评价情况分析汇总,形成监测评价结果。根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实际评价总得分,将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分为四个等级,其对应关系如下:a)评价得分大于等于 85 分
15、,对应等级为“优秀”;b)评价得分 7084 分,对应等级为“良好”;c)评价得分 6069 分,对应等级为“合格”;d)评价得分 60 分以下,对应等级为“不合格”。DB15/T 30202023 6 A A 附录A (规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 A.1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服务提供)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见表 A.1。表A.1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服务提供)项次 编号 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 难度系数 分 值 监测评价方法 适用机构类型 评价结果 1 助餐服务 28 1 1.1 集中用餐 6 1.1.1 服务机构应设立公共就餐空间,就餐空间需保证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公共
16、就餐空间餐位数量应充足,满足不低于 10 个老年人同时用餐需求。n2 4 人工监测 场景监测 BC 1.1.2 就餐人均面积0.2,留有可供轮椅车出入的空间,设置轮椅就餐位,地面防滑;老年人集中使用的就餐空间附近设有供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卫生间。1.1.3 公共就餐空间位置应便于老年人到达,与厨房备餐间或餐梯邻近;公共就餐空间内部或附近设有洗手池,满足老年人就近洗手、漱口的需求。1.1.4 公共就餐空间的座椅通道宽敞不拥挤,满足餐车、轮椅通行;公共就餐空间设有备餐台或备餐空间,满足服务人员备餐分餐的需求。1.1.5 公共就餐空间的餐桌椅应符合以下条件:牢固稳定、无尖锐棱角;带有扶手、靠背;方便移动
17、、清洁。1.1.6 公共就餐空间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运转正常,并保持清洁;餐具数量应达到就餐人数的 3 倍,保持餐具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餐后及时清理卫生。2 1.2 配餐服务 4 1.2.1 服务机构应充分了解老人需求,制定配餐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老人基本情况、营养状况评估、疾病与健康情况、吞咽情况等信息);应根据评估结果由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营养餐谱。n1 4 人工监测 场景监测 BC 1.2.2 糖尿病老人的特殊膳食应满足 WS/T 429 的要求;高血压老人的特殊膳食应满足 WS/T 430 的要求。1.2.3 痛风患者的膳食注重选择低嘌呤食物进行膳食搭配;咀嚼困难
18、老人的膳食应充分切碎煮烂。应避免供应带刺、弹性大、粘性强、圆球形菜肴的食品,以免造成老人呛咳或窒息等问题。1.2.4 便秘老人的膳食应提高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例,如蔬菜、水果、粗杂粮等;服务机构应尊重民族及地域餐饮文化,满足个性化就餐需求。3 1.3 送餐上门 6 1.3.1 老人宜使用一次性可降解餐具或老人自备的其他餐盒,确保餐食温度符合老人用餐需求。n2 4 人工监测 场景监测 ABC 1.3.2 从出餐到户,服务时长应承诺在 45 min 内完成。1.3.3 餐食装盒后应在餐盒(袋)封口处粘贴密封贴,餐盒外包装粘贴菜品及订餐人信息。DB15/T 30202023 7 表A.1 居家社区养
19、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服务提供)(续)项次 编号 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 难度系数 分 值 监测评价方法 适用机构类型 评价结果 1.3.4 送餐服务人员应着工作服,到户出示工作证件、健康证,入户服务应佩戴鞋套、口罩、手套。1.3.5 送餐到户时应主动核对老年人的姓名、菜品及数量,确定无误后签收。1.3.6 分餐、送餐及时,服务礼貌、周到、细致。4 1.4 上门制餐 2 1.4.1 应准备符合老人就餐要求的餐饮器具;助餐人员洗手、戴口罩,对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期老人鼓励自主进餐。n0 4 人工监测 ABC 1.4.2 向老年人介绍本餐的主食和副食;进餐前先协助老人喝适量温开水湿润口腔。5 1.5
20、协助进餐 6 1.5.1 应准备符合老人就餐要求的餐饮器具;助餐人员洗手、戴口罩,对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期老人鼓励自主进餐。n2 4 人工监测 应用场景 ABC 1.5.2 向老年人介绍本餐的主食和副食;进餐前先协助老人喝适量温开水湿润口腔。1.5.3 将餐巾围在老年人颌下防止衣服、床单弄脏;对吞咽功能正常者可按其习惯与爱好选用筷子或汤匙喂食。1.5.4 对吞咽困难进流质者可用汤匙喂、吸管或小壶吮吸并观察其吞咽情况。1.5.5 进餐后协助老年人漱口清洁口腔,擦净口角周围残留物,取下餐巾,为老年人洗手。1.5.6 按照要求记录老年人进食进水量、时间及种类。6 1.6 鼻饲 4 1.6.1 能协助鼻饲
21、老年人进食,对导管插入、拔出的时间,老年人的反应、鼻饲次数及鼻饲量等做准确记录。n1 4 人工监测 ABC 1.6.2 每天鼻饲不应少于 5 次(或遵医嘱);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 200 ml,鼻饲间隔时间不少于 2 h;注食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应停止操作,通知医护人员;对长期鼻饲的老年人应每日进行早晚 2 次口腔清洁;鼻饲器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洁消毒。1.6.3 鼻饲前,协助老年人呈半卧位,在老年人颌下垫毛巾,检查胃管插入长度、胃管固定周围的皮肤情况和胃管在口腔中有无盘旋。打开胃管前端盖帽,用灌注器回抽至见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固定好胃管,用灌注器抽取 20ml 温开水缓慢注入,将少量鼻饲饮食滴
22、在掌侧腕部,以感觉温热、不烫为宜。鼻饲时缓慢匀速,注入速度为 10 ml/min13 ml/min;鼻饲后,用 50 ml 温开水冲洗管腔。1.6.4 关闭胃管末端盖帽,固定胃管;取下胸前毛巾擦净面颊部,保持进食体位 20 min30 min;清理用物,整理床单位。灌注器洗净放入碗内,纱布覆盖备用;记录老年人进食时间、鼻饲量及进食反应。2 助浴服务 28 7 2.1 机构助浴 4 2.1.1 应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及灯光,助浴房间温度不低于 20;检查沐浴环境是否有滑倒、跌倒等隐患,保证地面干净整洁无水渍。检查沐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水量是否充足,水温是否能正常调节;检查沐浴设备及用品是否干净、卫
23、生是否在有效期内,如超过有效期应及时更换;检查洗发露、沐浴露、毛巾、拖鞋等洗浴用品是否充足。n1 4 人工监测 ABC DB15/T 30202023 8 表A.1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服务提供)(续)项次 编号 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 难度系数 分 值 监测评价方法 适用机构类型 评价结果 2.1.2 评估前建议老年人静坐 10 min20 min,保持体征平稳;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安排合适的助浴方式;助浴方式包括:床上擦浴、淋浴、盆浴和平车洗浴;对符合助浴条件的老年人进行风险告知并签订安全协议和免责声明。养老护理员引导老年人至更衣区;养老护理员应引导或借助专业设备
24、如轮椅协助老年人进入浴室,并提醒其注意安全,随时关注老年人感受。使用移动设备时应先刹住刹车,再进行身体移动,以免发生跌伤等意外。8 2.2 床上擦浴 6 2.2.1 关闭门窗,脸盆内盛装温水(45 50),协助老年人脱去衣裤,盖好被子;浴巾半铺半盖被擦拭部位,用毛巾包手涂上洁身用品擦拭,清水洗净毛巾,擦净相应部位上的泡沫,再用浴巾沾干皮肤。用此方法按以下顺序清洁身体各部位:1.擦洗面颈部:1)协助老年人平卧躺好;2)先将毛巾铺垫在枕头上及老年人胸前浴巾上和下颌之间,再拿毛巾浸湿后拧干,十字对折呈 4 层,用毛巾 4 个角分别擦拭双眼的内眦和外眦;3)清洗毛巾拧至半干,包裹于手上,涂抹洁面用品,
25、分别擦拭额部、鼻部、鼻翼两侧、脸颊、耳后及颈部,再清洗毛巾擦干面部,必要时,涂抹润肤膏;4)移除用物,整理床单位。n2 4 人工监测 ABC 2.2.2 擦拭手臂:暴露一侧手臂,由前臂向上臂擦拭,按同样方法擦拭另一侧手臂;擦拭胸部:将被子向下折叠暴露胸部,由上向下擦拭胸部及两侧;擦拭腹部:浴巾向下折叠至大腿上部,用浴巾遮盖胸腹部。打开浴巾下角,暴露腹部,顺时针螺旋形擦拭腹部及两侧腰部。2.2.3 擦拭背臀;协助老年人翻身呈侧卧位,暴露背臀部,浴巾一侧边缘铺于背臀下,另一侧边缘向上反折遮盖背臀部;由腰骶部沿着脊柱向上擦洗至肩部,再螺旋形向下擦洗背部一侧,同样方法擦洗另一侧。环形擦洗左右侧臀部;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5 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 3020 2023 居家 社区 养老 服务质量 日常 监测 评价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