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2879—2023 马铃薯农药减施技术规程.pdf
《DB14 T 2879—2023 马铃薯农药减施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T 2879—2023 马铃薯农药减施技术规程.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 28792023 马铃薯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2023-12-04 发布2024-03-04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14/T 2879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防控原则.1 5 防控对象.1 6 农业防治.1 7 生态调控.2 8 理化诱控.2 9 生物防治.3 10 化学防治.3 11 档案记录.3 附录 A(资料性)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和虫害形态特征.4 附录 B(资料性)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生物源农药防治方法.7 附录 C(资料性)马
2、铃薯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8 附录 D(资料性)施药作业档案记录表.9 DB14/T 2879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区划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鹏杰、房雅丽、于俊平、邢鲲、张治家、徐玉梅、冯雪、刘骉。DB14/T 28792023 1 马铃薯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
3、薯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控原则、防控对象、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农药减施技术规程。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减施技术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 31753 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 GB/T 24689.4 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 NY/T 1276 农药安
4、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农药减施 指利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非化学手段替代化学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4 防控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马铃薯农药减施的基本防控原则是从整个地块的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控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系统平衡和多样化,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 防控对象 主要为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病毒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主要病害症状和虫害特征
5、见附录A。6 农业防治 DB14/T 28792023 2 品种选择 选用已登记的、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符合种植目标的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的各类脱毒种薯品种,马铃薯种薯应符合GB 18133的规定。合理轮作 宜与禾谷类、豆类、葱蒜类等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忌与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轮作。清洁田园 在马铃薯收获后,及时处理田间残株落叶。在马铃薯生长季病虫初发期,及时清除病虫叶片或植株,带出进行烧毁处理。深耕整地 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土壤25 cm30 cm,每三年至少深耕或深松35 cm以上一次,纳雨蓄墒。刀具消毒 对50 g以上的种薯进行切块时,用0.5%高锰酸钾或者75%酒
6、精对刀具反复消毒,每次浸泡刀具3 min5 min,切刀每使用10 min15 min或切到带病种薯时,及时消毒或更换已消毒过的刀具。刀具消毒应符合GB/T 31753 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7 生态调控 高垄种植 单垄单行播种时,行距90 cm左右;大垄双行播种时,垄距110 cm130 cm,垄上行距30 cm。垄高20 cm25 cm。合理密植 每667m2 3500 株4000 株。合理间套作 与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间作或套作。8 理化诱控 灯光诱杀 每2.0 hm23.0 hm2地块设置1台频振式杀虫灯,在成虫活跃期诱杀趋光性害虫成虫。杀虫灯应符合GB/T 24689.2 植物保
7、护机械杀虫灯规定。黄板诱杀 在苗期至开花期,每667 m2投放规格为20 cm30 cm的黄板 15块或30 cm40 cm的黄板 10块,诱杀蚜虫。人工捕捉害虫 DB14/T 28792023 3 利用二十八星瓢虫、豆芫菁的假死习性,拍打植株,用薄膜、盆具在地面盛接坠落成虫,集中杀灭。9 生物防治 使用枯草芽孢杆菌、丁子香酚等生物农药进行叶面喷施。常用生物源农药和施药方法参见附录B。10 化学防治 适时用药 科学监测田间病虫害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合不同物候期和气象因素等条件,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按照防治指标及时喷药防治。科学选药 根据田间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和农药特性,有针对性选择杀虫剂和
8、杀菌剂,并采用二次稀释法配置成一定浓度药液。应选择稀释倍数高、防治效果好、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化学防治药剂,宜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精准施药 采用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智能施药装备,降低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具体农药品种、施用剂量、使用方法详见附录C。11 档案记录 在马铃薯生育期,将每次施药作业时间、药剂名称、次数、施用量、施药方法、操作员等内容填表记录,并归档。施药作业档案记录表详见附录D。DB14/T 28792023 4 A A 附录A (资料性)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和虫害形态特
9、征 A.1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致病疫霉)引起,属于异宗配合卵菌。马铃薯叶片染病时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A.2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由Alternaria solani引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 28792023 马铃薯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2879 2023 马铃薯 农药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