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2777-2023 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pdf
《DB14 T 2777-2023 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T 2777-2023 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65.020.40CCS B 64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7772023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2023-06-21 发布2023-09-21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4/T 2777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原则.35绿化类型.36不同绿化类型的植被修复.3附录 A(资料性)不同气候立地类型区适宜草种.11附录 B(资料性)不同类型草原(草地)优势草种.12附录 C(规范性)盐碱地分级.13DB 14/T 2777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2、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常建国、史雅楠、张寄英、郑峰、顾思思、陈春、王庆云、高龙、郭晓东、郭翠萍、刘智慧、程宣境、赵俊伟。DB 14/T 277720231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防护林营造、草地修复和建植、湿地缓冲带植被修复、乡村绿化美化、公路绿化、盐碱地植被修复中植树造林种草的原则、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及相近立地类型区的植被修复和重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
3、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19377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4、GB/T 21141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GB/T 26903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标准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7072 美丽乡村建设评价GB/T 37067 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GB/T 50885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1097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CJJT 283 园林绿化工程盐碱地改良技术标准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 1000 容器育苗技术LY/T 1766 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程LY/T 1898 天然次生低产低效林改培技术规程LY/T 2616 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护技术规程LY/T 2623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规程LY/T
5、2639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LY/T 2645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LY/T 3179 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NY/T 1176 休牧和禁牧技术规程DB 14/T 277720232NY/T 1233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1237 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 1342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 1343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NY/T 1579 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NY/T 2701 人工草地杂草防除技术规范建标196 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标准DB14T1206 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DB14/T 1412 灌木林改培技术规
6、程DB14/T 1415 盐碱地造林技术规程DB14/T 1683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退化草地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草地生产力降低、草种品质变劣、生物多样性减少,群落出现逆向演替,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甚至丧失的草地。3.2湿地缓冲带为保护和优化湿地生态系统,在水陆交错区等地段划定的带状缓冲区。3.3等高植物篱技术沿山地等高线,按一定间隔密植灌草,构建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3.4乡村小微公园为乡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等服务的小型绿地。3.5线路内绿化公路规划用地边界线以内的绿化。3.6线路外绿化公路规划用地边界线以外的绿化。3.7盐碱地分布
7、盐土、碱土及各类盐化和碱化土的土地。其中,盐土是土壤表层(0 cm-30 cm)氯化物含量超过0.6%,硫酸盐超过2.0%,氯化物-硫酸盐超过1.0%或硫酸盐-氯化物超过1.0%的土壤;碱土是土壤表层含盐量不超过0.5%,碱化度20%以上,pH值9.0以上的土壤。3.8地下水临界深度蒸发最强季节,不造成树木栽植穴土壤盐渍化的地下水位高度。DB 14/T 2777202334原则4.1生态优先,多目标兼顾。因害设防,因需植绿,生态效益优先,兼顾景观效果、社会和经济效益,构建生态功能突出,景观效果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可行的生态系统。4.2保护优先,多措并举。突出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理念,
8、保护绿化用地现有植被和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人工促进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提高近自然修复水平。4.3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密则密,宜疏则疏,构建水量供需平衡、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4.4因类施策,重点突破。充分把握不同绿化类型的特点和修复重点,因类施策,提高修复效率和成效。4.5林草协同,集成创新。集成新技术、新方法和优良林草植物材料,创新修复模式,提高修复质量。5绿化类型绿化类型包括防护林营造、草地修复和建植、湿地缓冲带植被修复、乡村绿化美化、公路绿化和盐碱地植被修复。6不同绿化类型的植被修复6.1防护林6.1.1绿化用地绿化用地包括疏林地
9、、采伐和火烧迹地、一般灌木林地、退化林地、造林失败地和政府规划的绿化土地。6.1.2修复方式6.1.2.1封山育林封育的对象、条件、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T 15163的规定。6.1.2.2改造改培6.1.2.2.1补植改造难以封育成林的疏林地、采伐和火烧迹地,退化林地及造林失败地,选择优良适生树种,按照DB14/T1683和LY/T 3179确定的方法,以补植改造的方式培育防护林。6.1.2.2.2灌木林改培降水量400 mm以上,土层厚度30 cm以上的灌木林,按照DB14/T 1412确定的方法和要求,补植乔木树种,培育乔灌混交林。6.1.2.3人工造林6.1.2.3.1适用条件难以通过
10、封山育林和改造改培培育防护林的绿化土地。DB 14/T 2777202346.1.2.3.2原生植被保育造林中,尽量避免破坏原生植被;对造林地已有的幼苗幼树,选择有培育前途的计入造林密度,并加以保育,促进生长。6.1.2.3.3造林树种及苗木晋北、晋西北防沙治沙区按照GB/T 21141,太行山水源涵养林区按照LY/T 1766和LY/T 2623,吕梁山水土保持林区按照GB/T 15776的规定选择造林树种。造林苗木应选用良种壮苗,苗木质量应符合GB 6000的规定;除必须截干栽植的山桃、山杏和刺槐等萌芽力强的树种外,其他树种使用全冠苗。6.1.2.3.4整地整地方法应采用局部整地,具体方法
11、根据造林树种特性、水土保持要求、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综合确定。平地及缓坡以穴径为0.4 m0.5 m,深度0.4 m左右的穴状整地为宜;坡度15以上,以长0.5 m 0.6 m,宽0.4 m 0.5 m,深0.4 m左右的鱼鳞坑整地为宜,鱼鳞坑建造应就地取材,禁止使用鱼鳞板、水泥等材料。6.1.2.3.5混交方法防护林应造混交林。混交造林可以小班为单元,用2个3个以上树种进行带状或块状混交,立地条件较好小班采用乔木树种混交,较差小班用乔灌或灌木树种混交;也可采用微立地多树种混交方法。6.1.2.3.6造林密度不同树种造林密度应符合水量平衡要求;一般以GB/T 15776规定的造林密度为基础
12、,结合当地降水量和树木耗水特征等确定。6.1.2.3.7节水、集水和保水栽植穴覆盖应就地取材(如石块、秸秆等)或选用可降解、无污染的材料,其他节水、集水和保水要求应符合GB/T 15776和LY/T 2623的规定。6.1.2.3.8未成林抚育松土除草限定在栽植穴内,干扰幼苗幼树生长的灌木采用折灌处理,其他措施应符合GB/T 15776的规定。6.1.2.3.9其他要求营造防护林应配置防火林带,防火林带应造在山脊、沟谷和坡脚等利于防火的地段,结构以疏透型纯林为宜;山脊选用灌木树种,沟谷和坡脚选用阔叶乔木,具体树种和营造要求应符合LY/T 2623的规定;防火林带也可通过改造现有林分建设,方法和
13、标准应符合LY/T 2616的规定。除防火林带外,为阻断火灾蔓延和便于灭火、救援,应在森林之间、农林交界处、森林与居民区间、森林与学校间等区域留置或开辟空旷地带作为防火隔离带,带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6.2草地修复和建植6.2.1草地修复6.2.1.1退化程度诊断和分级DB 14/T 277720235按照GB 19377确定的指标和方法进行退化诊断和分级。6.2.1.2人工促进自然修复人工促进自然修复采用以下方法:封育。适用于各类退化草地,封育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和退化程度确定,一般为 1 a3 a。采用围栏封育的,围栏的设计、材料、规格、架设方法应符合 NY/T 1237 的规
14、定。禁牧、轮牧和休牧。对轻、中度退化草地,根据 NY/T 1343 确定的方法,采用划区或分季轮牧,促进草地修复。对中、重度退化草地,实施 1a 以上的禁牧和 45 d/a 以上的休牧,禁牧解除时间、休牧起始和结束时间等应符合 NY/T 1176 的规定。其他措施。各类退化草地的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措施还包括松耙、划破草皮、浅耕翻、补播、施肥、鼠虫害防治等,不同措施适用条件和具体要求应符合 GB/T 37067 的规定。6.2.1.3人工修复对严重退化的草地和退化形成的裸地,采用施肥、草块移植、优良乡土草种(附录A和附录B)混播等方法进行修复。混播中,豆科牧草的比例视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而定,条件较
15、好的,比例为50%以上,较差的为50%以下;播种量一般为7.5 kg/hm215.0 kg/hm2,播后禁牧1 a2 a。6.2.1.4综合修复人工和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等2种(含)以上措施相结合进行草地修复。6.2.2草地建植6.2.2.1生态草地建植6.2.2.1.1建植地点不宜营造乔灌木的生态脆弱区、严重沙化和污染的退耕地。6.2.2.1.2植物材料应选用根系发达,耐旱、耐贫瘠、抗风沙的植物,不同气候立地类型区适宜草种见附录A、不同类型草原(草地)的优势草种见附录B。6.2.2.1.3建植方法根据气候和立地条件,选用深根型与浅根型草种、豆科与禾本科草种、耐旱与喜湿品种或(和)一年生与多年生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 2777-2023 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 2777 2023 植树造林 种草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