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1272-2023 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pdf
《DB12 T 1272-2023 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T 1272-2023 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30CCS Z 5912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 12722023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on important wetland monitoring2023-11-07 发布2023-12-08 实施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 布DB12/T 12722023 I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巍、岳昂、张赞、周滨、邓小文、戢运峰、张希宏、屈扬、李炜、杨宁、高锴、郭秀民、刘喜凤、闫朝霞、赵大鹏、徐威杰、穆磊、卞少伟、王怡君、刘承磊、方普杰。DB12/T 12722023 1 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湿地土地利用、气象、环境空气、水文水质、土壤和生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域范围内所有重要湿地的监测,一般湿地也可参考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5265 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重量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2105.1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 22105.2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1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T 50138 水位观测标准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
4、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491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 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柱动物 HJ 710.9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蝴蝶 HJ 710.10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中型土壤动物 HJ 710.1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蜜蜂类 HJ 805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835 土壤和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889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
5、法 HJ 962 土壤 pH值的测定 电位法 LY/T 1210 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LY/T 1228 森林土壤全氮的测定 LY/T 1239 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 LY/T 1253 森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硅、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 LY/T 1254 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 LY/T 1260 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 DB12/T 12722023 2 LY/T 1261 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 LY/T 2090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MT/T 633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NY/T 1121.3 土壤检测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 1
6、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16 土壤检测 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QX/T 4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部分:云的观测 QX/T 4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 QX/T 4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 QX/T 49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5部分:气压观测 QX/T 5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QX/T 5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QX/T 5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8部分:降水观测 QX/T 54
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0部分:蒸发观测 QX/T 5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1部分:辐射观测 QX/T 5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2部分:日照观测 QX/T 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3部分:地温观测 SL 58 水文普通测量规范 SL 187 水质采样技术规程 SL 197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内陆鱼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 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 内陆鱼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 县域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环境保护部
8、2017年第84号公告 内陆浮游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重要湿地 important wetland 湿地功能和效益的重要性比较高,已列入本市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和市级重要湿地。3.2 湿地监测 wetland monitoring 对某一湿地在一定时期内湿地状态及影响这些状态的要素监测。3.3 土地利用 land utilization 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3.4 样线法 line transect method DB12/T 12722023 3 观
9、测者在观测样地内选定的一条路线记录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物种相关信息的方法。该法适用于各种生境。3.5 样方法 line transect method 在设定的样方中计数见到的物种实体的观测方法。该法适用于各种生境。4 湿地土地利用类型监测在充分考虑重要湿地近期变化的基础上,应用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利用近期不低于2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的形式实施监测。要求对湿地土地利用类型开展定期监测,分析对比湿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湿地土地利用类型监测每年至少开展1次,监测时间为5月9月。具体土地利用类型见表1。表1 湿地土地利用类型表 类型编码 类型名称 类型编码 类型
10、名称 0101 水田 1006 交通道路 0102 水浇地 1101 河流水面 0103 旱地 1102 湖泊水面 0301 乔木林地 1103 水库水面 0304 森林沼泽 1104 坑塘水面 0305 灌木林地 1105 沿海滩涂 0306 灌丛沼泽 1106 内陆滩涂 0401 天然草地 1107 沟渠 0402 沼泽草地 1108 沼泽地 0702 农村宅基地 1207 裸土地 注:类型编码为GB/T 21010中关于湿地土地利用类型的规范编码。5 湿地气象和环境空气监测5.1 湿地气象监测湿地气象监测的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度和引用方法见表2。可在监测场地内设置自动气象监测系统。湿地
11、气象监测点位布设需兼顾代表性、准确性以及比较性原则,监测点周边环境条件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要求。监测点位数量根据实际监测需要设定,一般单点位代表的面积不超过50 km2。表2 湿地气象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指标 单位 监测频度 引用方法 天气现象(降水、地面凝结、视程障碍及雷电等现象)连续监测 QX/T 48 气压 hPa 连续监测 QX/T 49 风速 ms-1 连续监测 QX/T 51 风向 连续监测 QX/T 51 空气温度(距地面1.50 m)连续监测 QX/T 50 DB12/T 12722023 4 地温(离地面0cm、5 cm、10 cm、15 cm、20 cm 深度)连续监
12、测 QX/T 57 空气湿度(距地面1.50 m)%连续监测 QX/T 50 总辐射量 wm-2 连续监测 QX/T 55 净辐射量 wm-2 连续监测 QX/T 55 日照时数 h 连续监测 QX/T 56 降水量 mm 每次降水时监测 QX/T 52 降水强度 mmh-1 每次降水时监测 QX/T 52 蒸发 mm 连续监测 QX/T 54 5.2 湿地环境空气监测湿地环境空气监测的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度和引用方法见表3。CO2可采用二氧化碳监测仪,CH4可采用甲烷-非甲烷总烃监测仪进行连续监测。湿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布设需兼顾代表性、可比性、整体性、前瞻性以及稳定性原则,监测点周
13、围环境、采样口位置应满足HJ 664的要求。大气降尘量监测点位布设应满足GB/T 15265的相关要求。监测点位数量根据实际监测需要设定,一般监测点位代表的面积不应超过50 km2。表3 大气环境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指标 单位 监测频度 引用方法 CO2 gm-3 连续监测 SO2 gm-3 连续监测 GB 3095 CH4 gm-3 连续监测 O3 gm-3 连续监测 GB 3095 NO2 gm-3 连续监测 GB 3095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 mgm-3 连续监测 负氧离子 个m3 连续监测 PM10 gm-3 连续监测 GB 3095 PM2.5 gm-3 连续监测 GB 3095 大气
14、降尘量 t/km2-30d 1次/月 GB/T 15265 6 湿地水文和水质监测6.1 湿地水文监测6.1.1 湿地地表水水文监测湿地地表水水文监测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率、测定方法和引用方法见表4,在研究区2 km2内至少设置1个2个水文监测站位,具体地表水水文监测指标和方法应按照LY/T 2090规定执行。表4 湿地地表水水文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指标 单位 监测频率 测定方法 引用方法 径流量 m3s-1 连续监测 流速仪法/浮标法 GB 50179 流速 ms-1 连续监测 流速仪法/浮标法 GB 50179 水位 m 连续监测 自记水位计/水尺 GB/T 50138 DB12/T 127
15、22023 5 淹水历时 d 淹水期 观察 淹水深度 m 连续监测 自记水位计/水尺 GB/T 50138 积水面积 hm2 2次/年 GIS或测绘法 湿地面积 hm2 1次/5年 GIS或测绘法 SL 197 6.1.2 湿地地下水水文监测湿地地下水水文监测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率、测定方法和引用方法见表5,每年监测2次,宜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1次。表5 湿地地下水水文监测指标测定方法 监测指标 监测频率 监测点位 测定方法 引用方法 地下水位 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1次 至少设置2个点位,地下水流向上下游各1个监测点位,沿湿地外围监测点位间距不超3 km。自记水位计/手工测量 SL 58
16、 6.2 湿地水质监测6.2.1 湿地地表水水质监测湿地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每年应不少于3次,宜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一次。地表水样品采集及保存方法应按照HJ/T 91的规定执行。地表水监测项目应包括GB 3838中表1中的24项指标及叶绿素a和透明度。河流型湿地具体采样点位布设原则见表6,湖库型湿地具体采样点位布设原则见表7。表6 河流型湿地采样点位设置 水面宽 垂线数 说明 50 m 一条(中泓)1.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2.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3.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垂线。50 m100 m 二条(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
17、)100 m 三条(左、中、右)表7 湖库型湿地采样点的设置 水深 分层情况 采样点数 说明 5 m 一点(水面下0.5 m处)1.分层是指湖水温度分层状况。2.水深不足1m,在1/2水深处设置点位。3.有充分数据证实垂线水质均匀时,可酌情减少测点。5 m10 m 不分层 二点(水面下0.5 m,水底上0.5 m)5 m10 m 分层 三点(水面下0.5 m,1/2 斜温分层,水底上0.5 m处)。10 m 除水面下0.5 m,水底上0.5 m处外,按每一斜温分层1/2处设置。6.2.2 湿地地下水水质监测湿地地下水水质监测指标每年应不少于1次,地下水样品采集及保存方法应按照HJ 164的规定
18、执行,地下水监测项目应包括GB/T 14848中表1的39项。地下水监测点总体上要求能反映监测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点不宜变动,尽可能保持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对于湿地监测区域,应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布设监测点;对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可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布设控制性监测点。地下水存在多个含水层时,监测井应为层位明确的分层监测井。具体布设要可按HJ 164。DB12/T 12722023 6 7 湿地土壤监测7.1 湿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土壤样品应在设定的土壤样点采集,采集方法应按照LY/T 1210的要求执行;土壤样品制备与保存流转方式应按
19、照HJ/T 166的要求执行,也可参照全国农用地土壤详查样品流转制备技术规范执行。湿地水体中底泥的采样方法以及样品制备与保存方法应按照SL 219的要求执行。7.2 湿地土壤物理性质监测土壤物理性质的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率和引用方法见表8。方法如更新要按照最新标准执行。表8 土壤物理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指标 单位 监测频度 引用方法 湿地土壤类型 每五年1次 LY/T 2090 湿地底泥类型 每五年1次 LY/T 2090 土壤容重 gcm-3 每年1次 NY/T 1121.4 土壤质地 每年1次 NY/T 1121.3 土壤含水量%每年1次 LY/T 1217 7.3 湿地土壤化学性质
20、监测土壤化学性质的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率、测定方法和引用方法见表9。方法更新按照最新标准执行。表9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指标 单位 监测频度 引用方法 土壤pH 无量纲 每年1次 HJ 96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1 每年1次 HJ 889 土壤有机质 mgkg-1 每年1次 NY/T 1121.6 土壤总汞 mgkg-1 每年1次 GB/T 22105.1 土壤总镉 mgkg-1 每年1次 GB/T 17141 土壤总铅 mgkg-1 每年1次 HJ 491 土壤总铬 mgkg-1 每年1次 HJ 491 土壤总砷 mgkg-1 每年1次 GB/T 22105.2
21、土壤水溶性盐总量 mgkg-1 每年1次 NY/T 1121.16 土壤全氮,亚硝态氮 mgkg-1 每年1次 LY/T 1228 土壤全磷,有效磷 mgkg-1 每年1次 LY/T 1253 土壤全钾,有效钾 mgkg-1 每年1次 LY/T 1254 土壤全锌,有效锌 mgkg-1 每年1次 HJ 491 土壤全铜,有效铜 mgkg-1 每年1次 HJ 491 土壤全镍,有效镍 mgkg-1 每年1次 HJ 491 苯并(a)芘 mgkg-1 每年1次 HJ 805 DDT mgkg-1 每年1次 HJ 835 六六六 mgkg-1 每年1次 HJ 835 DB12/T 12722023
22、7 7.4 湿地土壤特征元素监测土壤特征元素指标应结合监测区域的用途功能选取。对湿地土壤监测结果的评价,评价方法参照区域的具体用途结合其相关特征元素指标进行综合评估。7.5 湿地土壤点位布点原则土壤监测点位布设要能够代表调查监测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具体点位监测要求可按LY/T 1210要求执行。采样点选在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的地点不设采样点;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人为干扰大,失去土壤的代表性,不宜设采样点,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300 m以上;采样点以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体为准,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
23、土被破坏处设采样点。保护区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0 m、40 m、100 m、1 km、8 km、2.5 km、5 km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具体点位布设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8 湿地生物监测8.1 湿地植物监测8.1.1 监测时间在生物量高峰期进行植物监测,一般为夏季,每年1 次。8.1.2 监测指标及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计算湿地植被覆盖度,分析重点区域植被覆盖度状况及变化趋势。湿地植物包括陆生维管植物和水生维管植物,现场监测以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1272-2023 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1272 2023 重要 湿地 监测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