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1258-2023 中深层换热技术应用规程.pdf
《DB12 T 1258-2023 中深层换热技术应用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T 1258-2023 中深层换热技术应用规程.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73.020 CCS D 10 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 12582023 中深层换热技术应用规程 Application regulation for medium deep borehole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2023-09-06 发布2023-10-10 实施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 布 DB12/T 1258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2 5 工程勘查.2 6 工程设计.4 7 工程施工.6 8 工程检验、调试与验收.7 附录 A(资料性)天津市地层热物性参数
2、参照表.9 附录 B(资料性)天津市换热井换热能力估算.10 附录 C(资料性)换热影响半径估算.11 附录 D(资料性)常见管材规格参数表.12 参考文献.13 DB12/T 1258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地热开发有限公司、天津热建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发伟业供热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
3、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建旺、刘斐、阮传侠、贾佩、于建水、胡志明、刘杰、唐永香、尹航、朱挺、赵苏民、胥博文、肖全兴、邱蕊、杨忠彦、赵侃、杜槟、时光伟、石峰、王华军、王进、郑丹、任虎俊、于春勇、王锋利、蔡建新、王丽文、涂岱昕。DB12/T 12582023 1 中深层换热技术应用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深层换热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测、检验及验收标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以中深层地热能为热源,以封闭循环为换热方式,水为介质,采用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的工程。已有井改造工程可参照本文件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4、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 19409 水(地)源热泵机组 GB 30721 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 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 50
5、275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CJJ 2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 138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DZ/T 0260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HG 20507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HG 20512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NB/T 10266 地热井钻井工程设计规范 DB12/T 541 中低温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DB12/T 664 地热
6、井资源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DB12/T 12582023 2 3.1 中深层地热能 medium deep geothermal energy 赋存于地球内部地下深度200m以上,温度25以上的岩土体中,能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热能。3.2 换热井 heat exchange borehole 从中深层地层中换取地热能的封闭循环井。3.3 换热井系统 heat exchange borehole system 由换热井、配重头、连通管、内管、井口装置等组成的系统。3.4 地热能换热区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 zone 在换热单井周围岩
7、土中设定一区域,其赋存的热能用于换热井换热,并且在一年内恢复初始状态。3.5 换热井换热影响半径 thermal disturbance radius of heat exchange borehole 地热能换热区的半径。4 基本规定 4.1 工程实施前应对拟开发区域进行勘查,并依据中深层换热能源特点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监测、检验及验收。4.2 新建中深层换热井不应钻遇岩溶裂隙型热储层。4.3 中深层换热井套管与内管宜采用同轴式结构。4.4 供热工程末端宜采用地板辐射或风机盘管,并选择低温供回水设计参数。4.5 新建中深层换热供热工程应包含监测系统。5 工程勘查 5.1 勘查要求 中深层换热
8、供热工程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调查、中深层地热能勘查、换热井换热能力分析并编写工程勘查与换热能力分析报告。5.2 工程场地调查 5.2.1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红线范围;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场地内已有的、拟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场地内电力、燃气、供水、排水情况;场地内其它辅助热源。5.2.2 建筑物供热需求调查 DB12/T 12582023 3 收集供热建筑采暖系统、大气环境等相关资料,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供热建筑调查结果应包含以下内容:供热建筑类型及用途;供热建筑的建筑面积;建筑热负
9、荷或建筑热指标;建筑末端设计形式及设计参数。5.2.3 已有井改造工程 已有井改造工程还应调查成井工艺,已有井状态,评估分析改造可行性。5.3 中深层地热能勘查 5.3.1 地热地质勘查 地热地质勘查应包括以下内容: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变化特征;地质研究;地温场研究;热储研究;地热流体研究;周边已有地热井开发利用现状。地质研究、地温场研究、热储研究及地热流体研究内容与要求应符合GB/T 11615中5.1条的要求。5.3.2 岩土体地质勘查 岩土体地质勘查应包括以下内容:地层岩性结构;岩土体的热物理性质参数(导热系数、比热容、密度等)及水文特性参数(孔隙度等)。天津市地层热物性参数见附录 A。5
10、.4 换热井系统换热能力 5.4.1 换热井系统换热能力可采用专业软件或通过建立物理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应通过试验数据或公认算例验证。5.4.2 换热井系统换热能力估算见附录 B。5.5 换热井布设 5.5.1 换热井不应位于已有地热井开采权益保护范围内,开采权益保护半径的确定应符合 DB12/T 664中 7.3.3 条的要求。5.5.2 换热井宜远离水热型回灌井冷源影响范围。回灌井冷源影响范围按公式(1)计算:D=3(+(1)1/2 (1)式中:D 冷源影响半径,单位为m;Q 回灌井年总回灌量,单位为m3;b 回灌井热储层有效厚度,单位为m;DB12/T 12582023 4 t
11、 回灌井回灌时间,50年;wcw 25时流体密度与比热之乘积,单位为MJ/m3;rcr 25时岩石骨架密度与比热之乘积,单位为MJ/m3;回灌井热储层的孔隙度或裂隙率。5.5.3 根据工程场地条件布设换热井。依据建筑热负荷、单井换热能力确定换热井数量。5.5.4 根据换热井换热能力,估算换热影响半径。换热影响半径估算见附录 C。5.5.5 相邻换热井间的距离不应小于其换热影响半径之和。5.5.6 群井井位应结合地面条件综合考虑,宜采用“一”型或“L”型布设。5.6 工程勘查与换热能力分析报告 工程勘查与换热能力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工程场地调查;中深层地热能勘查;换热井系统初步设计
12、,或者已有井改造方案;换热井系统换热能力分析评价;供热工程分析评价;供热工程难点与风险提示;结论与建议。6 工程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工程宜根据供热负荷需求、场地条件、辅助热源情况,设计适当比例的调峰热源。6.1.2 中深层换热供热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换热井系统、井室、供热站、监测与控制系统、热源管道和二次网管道。6.1.3 换热井完井且地温恢复后,应进行连续测温、井斜测井。6.1.4 换热井数量大于 5 眼时,宜进行至少一组现场单井换热试验。6.1.5 中深层换热系统内循环水宜采用软化水。6.2 换热井系统设计 6.2.1 换热井系统宜采用内外管同轴方式布设,见图 1。DB12/T
13、 12582023 5 图1 同轴式换热井系统示意图 6.2.2 换热井深度设计应依据工程勘查与换热能力分析报告、工程需求与投资综合考虑。6.2.3 换热井井身结构设计应根据预测钻遇地层、井深、换热井换热量、设计流速、沿程阻力、内管管径等因素确定。6.2.4 根据浅表地层特征和周边环境,宜在井口下入护孔管维护井口稳定。6.2.5 换热井应保证井身垂直,换热井井身质量应符合 NB/T 10266 中相关规定。6.2.6 换热井钻井液参数应满足安全、环保、快速钻进的要求。6.2.7 根据需要可选择适当换热井进行裸眼测井。测井项目一般包括: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等,特殊项目可根据设计要求增加。
14、6.2.8 全井段下入成井套管,成井套管材料宜选用导热性好,强度大的石油套管。常用规格见附录 D。6.2.9 固井及其他设计内容与要求应符合 DZ/T 0260 中相关规定,套管外加装橡胶止水器防止各含水层之间联通。6.2.10 配重头宜选用耐腐蚀材料,重量和外形应保证内管通畅下放并具有一定扶正作用。6.2.11 连通管长度、打孔孔径和孔隙率应满足设计流量需求,材质宜选用耐腐蚀材料。6.2.12 内管材料宜选用导热系数低、抗拉强度大的管材,长期耐热温度应高于井底温度。管径的确定应兼顾内外水流速。常用管材及规格见附录 D。6.2.13 井口装置应与井管和内管配套连接,并安装温度、压力显示装置,预
15、留地温监测孔。密封性应满足系统试验压力要求。6.3 换热井室设计 6.3.1 井室大小应满足换热井系统仪表安装及检修要求。6.3.2 换热井系统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完成内管的安装。6.3.3 换热井室周围应有安装设备及材料的堆放场地。6.4 供热站设计 6.4.1 热源侧设计供回水温度应根据换热井换热量、热泵机组性能综合确定。6.4.2 热泵机组选型应满足工艺要求,并根据热源侧进水温度设置保护措施。产品性能应符合 GB/T 19409 的相关要求。热泵能效应符合 GB 30721 中 2 级节能型要求。6.4.3 供热站工艺流程应根据换热井出水温度设计,温度较高时宜增加换热器换热。井口装置配重头
16、连通管换热井内管出水进水DB12/T 12582023 6 6.4.4 换热器宜选用传热性能好、流通阻力小的板式换热器,进口处应设置过滤器,过滤精度宜为 60目。6.4.5 供热站内应设软化水处理装置及补水箱。6.4.6 供热站系统设计、站内设备选型应符合 GB 50366 和 CJJ 138 中相关规定。6.4.7 供热站配电设备及配电线路的选择与设计应符合 GB 50054 和 GB 50055 中相关规定。6.4.8 供热站内自控系统应与工艺设计相互配合。供热站自动化仪表设计应符合 HG 20507 和 HG 20512中相关规定。6.4.9 供热站房内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排水、防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1258-2023 中深层换热技术应用规程 1258 2023 深层 技术 应用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