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50 T 10005-2023 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村容村貌提升规范.pdf
《DB 50 T 10005-2023 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村容村貌提升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 50 T 10005-2023 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村容村貌提升规范.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ICS 03.080CCS B 00川渝区域地方标准DB50/T 100052023DB51/T 100052023DB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村容村貌提升规范2023-10-19 发布2023-12-10 实施重 庆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四 川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布DB50/T 100052023DB51/T 10005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15村庄规划.26村庄建设和整治.27村庄管理和维护.5参考文献.6DB50/T 100052023DB51/T 10005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
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市和美乡村建设研究院、重庆凯锐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中沼生物能源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毕茹、冉毅、胡国全、高立洪、刘于嘉、李萍、李平、张凯、修维宁、陈佳、张冀川、敬坤、张娟、吴进、刘科、葛一洪、杨玉鹏、龙玲、郑吉澍、韦秀丽、吴兆
3、娟、唐宁、刘弘博、杨小玲、魏珞宇、李淑兰、吕严凤、刘懿苇、袁萧、陈昭江、任俞先、罗杨、叶旭恒、程梦曲、罗娇、尹俪陈。DB50/T 100052023 DB51/T 1000520231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村容村貌提升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村庄规划、村庄建设和整治、村庄管理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范围内的行政村(涉农社区)村容村貌提升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68.
4、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 1 部分:总则GB 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 2 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T 38353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GB/T 38836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 38837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GB/T 38838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村容村貌 village appearance承载农村生产、生活、文化等信息的物质空间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与村庄相关的山、水、林、田、湖、草,以及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生产、生活及民俗文化场景有机整体的综合体现。4总则4.1坚持
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巴蜀宜居乡村。4.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规划先行、有序推进,统筹田园风貌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体现本土特点,注重乡土味道,打造有巴蜀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发展格局。DB50/T 100052023DB51/T 10005202324.4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长效运行。5村庄规划5.1原则5.1.1因地制宜5.1.1.1 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结合乡村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协
6、调乡村生态与人居环境各要素。5.1.1.2 保护村庄传统文化与乡村风貌,尊重当地农民风俗习惯,展示“原自然风光、原住民风俗、原民居特色”。5.1.1.3 注重“生活、生产、生态”协调发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5.1.2科学布局5.1.2.1按照多规合一要求,把村容村貌提升纳入村庄规划,合理确定各村庄发展定位,优化乡村空间布局。5.1.2.2村庄建筑布局应延续乡村风貌特征,依山就势、融入环境。5.1.2.3村庄居民点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要求进行布局。5.1.3节约用地5.1.3.1不搞大拆大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5.1.3.2依规用地,村庄公共建设用地
7、规划应充分利用闲置地等。6村庄建设和整治6.1基本要求道路通畅、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特色鲜明。6.2村庄畅化6.2.1村庄道路布局应以现有路网形态、结构为基础,结合村庄格局、地形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优化村庄路网结构,促进村村通、户户通。6.2.2通村、通组、入户道路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 98%以上。6.2.3村庄道路按照使用功能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入户道路和田间道路四级层次。各级道路的路面宽度、道路净空及路面材料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合理配置,并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 4.5 m,路肩宽度宜大于或等于 0.5 m,不应小于 0.25 m。单车道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车道。
8、路面材料宜选用沥青、混凝土等。b)次要道路:次要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 3.5 m,路肩宽度宜大于或等于 0.5 m,不应小于 0.25 m。单车道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车道。路面材料宜选用泥结石、砂石、砖、混凝土块等柔性路面材料,道路纵坡大于 10%时,路面宜采用混凝土作硬化处理。c)入户道路:入户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大于 3.5 m。路面材料宜选用预制板、条石、透水砖等,需通车入户道路路面可选用混凝土。DB50/T 100052023 DB51/T 1000520233d)田间道路:田间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大于 3.5 m。路面材料宜选用泥结石、砂石、砖、混凝土块等柔性路面材料,道路纵坡大于 10%时
9、,路面宜采用混凝土作硬化处理。6.2.4主要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宜为 40 m,条件受限时可采用 20 m。次要道路、通车的入户道路以及田间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宜为 12 m。当主要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250 m 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并应设置加宽过渡段。6.2.5村庄道路应满足消防通行要求,保证消防车辆能够进入农民聚集区。6.2.6保留和适度建设巴蜀农村特色梯步小道。6.2.7新建道路应做好耕地保护,尽量减少挖填方,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避免对山体产生严重切割。6.2.8有条件的村庄道路应结合旅游线路及旅游项目合理布局停车点、休息区、观景台等配套设施。6.2.9不得占用农用地建设硬化的停车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 50 10005-2023 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村容村貌提升规范 10005 2023 美丽 巴蜀宜居 乡村 示范 村容 村貌 提升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