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1587-2022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pdf
《DB36 T 1587-2022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587-2022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27.010 CCS F 01 D B 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5872022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2022-05-30发布 2022-12-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5872022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教育机构所处的环境.3 5 领导作用.4 6 策划.6 7 支持.10 8 实
2、施与运行.12 9 绩效评价.12 10 改进.13 附 录 A(资料性)某教育机构所处环境识别及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示例.14 附 录 B(资料性)某教育机构能源绩效改进进会示例.16 附 录 C(资料性)某教育机构重点用能设备关键绩效参数示例.17 附 录 D(资料性)教育机构主要用能系统运行维护示例.18 DB36/T 1587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机关
3、事务管理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晓岚、徐振亚民、王骋宇、张岚、白岩、谭伟力、唐涛、刘磊。DB36/T 15872022 1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教育机构建立、实施、保持、评价和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指导建议。本文件适用江西省公共机构中的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内部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民办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4、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9210 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32019-2015 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36713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GB/T 39710 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运行管理规范 GBT 39775 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76 公共建筑节
5、能改造技术规范 DB36/T 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DB36/T 1343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3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并领导教育机构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教育机构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注2:若管理体系的范围仅覆盖教育机构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并领导教育机构该部分的人员。注3:最高管理者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内管理教育机构。注4:最高管理者如某教育机构的党组织书记、校长或党组织委员会等。来源:GB/T 23331-2
6、020,3.1.2,有修改 3.2 能源管理体系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nMS DB36/T 15872022 2 建立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指标、措施计划和过程,以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的管理体系。来源:GB/T 23331-2020,3.2.2 3.3 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表述的,有关能源绩效的整体意图、方向和承诺的组织声明。注:本文件中组织特指教育机构。来源:GB/T 23331-2020,3.2.4,有修改 3.4 能源绩效 energy performance 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注1:可针对组
7、织的目标、能源指标和其他能源绩效要求测量能源绩效。注2: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的一部分。来源:GB/T 23331-2020,3.4.3 3.5 能源绩效参数 energy performance indicator;EnPI 由组织确定的能源绩效的度量或单位。注1:依据被测量的活动属性,能源绩效参数可能以一个简单的度量单位、比率或一个模型表示。注2:更多能源绩效参数的信息,可参考 GB/T 36713。来源:GB/T 23331-2020,3.4.4 3.6 主要能源使用 significant energy use;SEU 能源消耗量大和/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注
8、1:主要能源使用的判定准则由教育机构决定。注2:主要能源使用可能是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实验室器材、数据中心机房设备设施等。来源:GB/T 23331-2020,3.5.6,有修改 3.7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building area 教育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一个自然年内,除交通工具用能之外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折算为标准煤的总和与建筑面积的比值。注: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平方米(kgce/m2)。3.8 人均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person 教育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一个
9、自然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与用能人数的比值。注:人均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人(kgce/p)。3.9 单位建筑面积电耗 power consumption per unit building area 教育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一个自然年内,除交通工具用电之外实际消耗的各种电量总和与建筑面积的比值。注:单位建筑面积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3.10 DB36/T 15872022 3 用能人数 amount of energy consumer 统计周期内教育机构在岗在编人员和长期聘(借)用的编外人员和工勤人员,及注册(登记)在校的
10、学生(员)等平均用能人员数量。注:教育机构用能人数的计算方法可参考DB36/T 1343-2020的附录B.2。3.11 约束值 limit value 保障教育机构正常运行前提下,所允许的相关能耗指标限定值。4 教育机构所处的环境 4.1 理解教育机构及其所处的环境 教育机构应确定与其教育宗旨相关的、影响其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可包括:a)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如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江西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国家和省创建节约型学校、绿色学校等要求;b)国家、地方政府节能工作要求,如教育机构能耗定额要求等;c)社会和文化环境需求,如节能宣
11、传周、低碳日、熄灯一小时等;d)社会教学水平提高的要求;e)教学及科研等相关设备设施自动化程度的提升;f)办公、教学及生活用能设备设施技术进步等。内部因素可包括:a)教育机构自身对能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b)教育机构全体教职工及学生或参培人员节能意识构建程度和节能文化培育程度;c)教育机构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能力情况;d)教育机构应履行的教学功能、教学时间和办学条件等;e)用能设备设施及信息化程度等。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教育机构应确定与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并了解其有关的需求和期望。相关需求和期望可包括:a)教育机构管理部门设定的教育机构能耗定额要求;b)
12、特定日期对教育能源使用的相关要求;c)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对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要求;d)公众、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参培人员对能源使用的要求等。4.3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 教育机构应在考虑标准4.1和4.2条款的基础上,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并确保与教育机构相适宜。边界主要考虑教育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地理位置和场所,应明确教育机构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功能等。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使用管理和后勤动力服务等。当能源管理体系包DB36/T 15872022 4 括多个办学场所(如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用餐区、图书馆、游泳馆、公共浴室、分校区等)时,应确保其具有明晰的边界和独
13、立区域或独立系统实施能源核算的条件,明确各能源供应及消耗的边界条件。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4.4 能源管理体系 教育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工作:a)最高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和认识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管理和遵守、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在办学、培训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c)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能源指标;d)了解与用能相关的内外部因素,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e)开展能源评审,并充分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不断提升能源绩效;f)提供必要的资源,加强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能源管理
14、制度等体系文件;g)有效控制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h)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同时,注重节能技术应用、用能行为规范的实施和宣传。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领导作用和承诺,以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a)确保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b)就有效的能源管理和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和传达;c)确保建立能源方针(5.2)和目标、能源指标(6.2),确保其持续改进并与国家、地方对教育机构的节能要求保持一致;d)确保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教育机构的教学过程;e)确保制定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的措施计划,并使其得
15、以批准和实施;f)确保设立能源管理机构(处、科室)并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指定能源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当教育机构自身不具有所在建筑的所有权时,应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明确所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职责和权限等内容;g)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组织作用;h)确保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指导并支持教职工、学生及参培人员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能源绩效改进做出贡献;i)确保教育机构的能源绩效参数准确反映其能源绩效;j)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k)确保定期组织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分析与监测工作,进行能耗指标核算、定额对比,评价能源绩效,促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
16、进;l)确保建立和实施过程,识别和处理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内影响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变化。DB36/T 15872022 5 5.2 能源方针 教育机构应制定能源方针,在制定能源方针应考虑并确保:a)符合国家、地方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要求;b)适合于教育机构的现状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包括其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用能系统、教学及科研等服务过程的规模及服务性质等;c)为建立和评审目标和能源指标提供框架,并通过目标、能源指标、措施计划、相关运行控制程序的制订实施得以贯彻落实;d)体现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e)能源方针应形成文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布;f)能源方针应方便传达到全体教职
17、工,并通过网络、宣传材料、广播、内部办公平台等方式,展示给学生或参培人员及相关方;g)由于教育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如:法律法规要求、社会期望的进步、教育机构所在地公共建筑的改造更新等),需要对能源方针进行定期的评审,以保证其持续适宜和有效。5.3 角色、职责和权限 5.3.1 总则 教育机构应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宜由本级教育机构最高管理者担任,副组长宜由相关分管领导担任,组员可由机构相关部门(处、科室)负责人担任。教育机构应组建多部门或跨部门的能源管理机构(本科院校设处,其他学校设科、室),确定能源管理相关人员并明确其职责、权限。5.3.2 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节能工
18、作领导小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a)确保教育机构按照GB/T 23331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能源绩效(如: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情况,目标、能源指标及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的措施计划完成情况等);c)确定内部各部门、用能单元节能管理的职责权限,并传达至各层次;d)组织制定并审核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制度,组织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工作;e)结合机构自身情况,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提出目标和方针;f)组织审定和批准节能规划、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及年度节能计划等;g)组织审定教育机构年度各类能源消耗指标;h)组织召开必要的节能工作会议及
19、对重要节能工作的布置、检查、总结等工作;i)策划机构能源管理的人员能力建设等。5.3.3 能源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 内部能源管理机构及岗位具体负责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保持和持续改进等工作,其职责可包括但不限于:a)负责搜集、传达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参与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节能相关工作会议,对内传导节能政策和节能工作要求,对外完成上级布置的节能工作;DB36/T 15872022 6 b)负责编写教育机构节能规划和节能工作计划等,并总结执行情况;c)组织识别重点用能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并制定有效运行维护的准则和实施方法;d)开展能源评审,确
20、定并定期更新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目标和能源指标,制定并实施实现目标及能源指标的措施计划、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组织技术改进方案的评估论证确保有效实施,定期组织对目标和能源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核;e)定期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等符合性、效果性评价,定期组织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分析与监测等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工作,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使用效率分析、节能改造效果分析等;f)及时了解各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培训需求,并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g)负责机构内部与外部就能源管理相关事宜同其他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h)吸纳学生组织参与节能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如对新入学学生开展节能知识培训、在学生
21、中任命节能委员、组织学生开展节能监督巡查等活动;i)提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时,教育机构应确定与4.1和4.2相关的风险和机遇,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并将措施融入、落实在日常运行和管理过程中。教育机构应定期识别、获取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考虑如何将这些要求应用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中,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这些要求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完整性进行评审(见9.1),尤其是与教育机构建筑主体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使用功能的适宜性。当适用要求或机构自身发生变化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运
22、行变化,招生规模、办学理念发生变化,主体建筑产权、使用权和管理权限等发生变化等),应重新评价这些要求的适用性,并识别新增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通常包括:a)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其他的强制性要求;b)节能有关政策,特别是奖励与约束性政策;c)推荐性标准、技术推广目录等。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可参考附录A,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可参考DB36/T 1248-2020中附录A。6.2 目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目标、能源指标的制定 目标、能源指标应在能源方针的框架下展开,可以建立能源消耗总量目标,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设备设施、管理活动、部门设定分项、分类目标和能源指标。目标、能
23、源指标应与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保持一致,在机构层面、系统或区域层面、重点用能设备设施层面建立目标、能源指标(6.4)。教育机构在制定目标、能源指标时,应满足江西省教育机构能耗定额约束值的要求。目标和能源指标一般可按管理年度来设定、形成文件并公布。制定目标和能源指标时应当规定统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根据主要能源使用的变化适时更新或调整目标和能源指标,以适应变化的要求。DB36/T 15872022 7 教育机构在制定目标、能源指标时应考虑:a)面临的风险、机遇及应对措施;b)适用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其他要求;c)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的政策及工作要求,如江西省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
24、、江西省公共机构绿色办公行为准则等;d)主要能源使用及能源评审的结果;e)同类建筑能耗平均水平或能耗标杆;f)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g)技术、财务、教育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环境条件等。6.2.2 目标、能源指标的实现 为实现目标、能源指标,教育机构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措施计划。措施计划可是节能技术改造或节能技术(装备)应用,也可是能源管理改进措施。常见的教育机构措施计划一般涉及围护结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动力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餐厅、科研及实验设备设施、公共浴室、公务用车等。在制定措施计划时,可考虑:a)兼顾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b)根据用能系统自身特点,参考用能系统内的最佳节能实践;c
25、)可以是一个文件,也可以是几个文件;d)可纳入教育机构的管理流程,必要时可将学生或参培人员纳入其中。措施和计划应切实可行,内容通常包括:a)责任部门及其职责;b)技术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c)资源保障;d)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限;e)预期效果及评估方式方法等。6.3 能源评审 6.3.1 总则 能源评审是策划环节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机构对自身能源管理及能源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调查与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和影响能源绩效的相关变量,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的过程。能源评审的过程及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保持。6.3.2 能源利用状况的评审 6.3.2.1 数据收集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应结合能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587-2022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1587 2022 教育 机构 能源 管理体系 建设 评价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