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2004-202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pdf
《DB63 T 2004-202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2004-202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3.080.20 CCS P 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2004202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 2021 - 12 - 25发布 2022 - 03 - 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004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和缩略语 . 3 5 一般规定 . 3 6 原路面调查 . 4 7 材料要求 . 4 8 结构组合设计 . 5 9 混合料设计 . 6 10 施工技术 . 7 11 质量控制与验收 . 10 附录A (规范性)
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 13 附录B (规范性) 再生混合料参数参考值. 15 附录C (规范性) 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16 附录D (规范性)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9 附录E (规范性)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工艺图. 21 DB63/T 2004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3、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公路局、青海明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省交控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军、张发军、冯海东、荣统瑞、李元吉、张顶、何林、祁春平、金天、钟 守山、付明洲、常云飞、俞联鹏、舒雪峰、海丽芳、郭建芳、王斌、李永贵、张志斌、肖平、谢慧、吴 豫萍、张海乾、解立坤、魏劼、王志刚、慈东、程永红。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DB63/T 20042021 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一般规定、 原路面调查、 材料要求、结构组合
4、设计、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与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3430 公路
5、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0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旧沥青路面上回收的混合料。 来源:JTG/T 5521,2.1.1,有修改 3.2 DB63/T 200
6、42021 2 就地冷再生(CIR) 采用专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铣刨、破碎,掺入适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 水及外加剂等,在温度不低于5 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 路面的再生技术。分为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和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 3.3 再生混合料 根据需要在RAP中掺入适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水泥、泡沫沥青)、水及外加剂等,在温度不 低于5 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3.4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级配 将RAP置于60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经筛分试验所得的级配。 3.5 再生混合料级配 RAP级配与新集料、填料的合成级配。
7、3.6 含水率(OWC) 再生混合料中水(包括泡沫沥青中的水、外加水、集料和RAP中的水)占干固体(包括集料、RAP、 水泥等)的质量百分比。 3.7 泡沫沥青 将热沥青和水在专用的发泡装置内混合、膨胀,形成含有大量均匀分散气泡的沥青。 来源:JTG/T 5521,2.1.12 3.8 泡沫沥青膨胀率 泡沫沥青发泡状态下的最大体积与未发泡时沥青体积的比值。 来源:JTG/T 5521,2.1.13 3.9 泡沫沥青半衰期 泡沫沥青从最大体积衰减到50 %所用的时间。 来源:JTG/T 5521,2.1.14 3.10 DB63/T 20042021 3 再生深度 再生时铣刨的深度,一般指原道路
8、标高与再生层底部标高之差。 3.11 再生厚度 再生层碾压成型后的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的绝对值。 3.12 RAP 掺配比 RAP占再生混合料集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3.13 下承层 路面结构层中再生层以下的结构层,统称为下承层。 4 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S动稳定度。 DWTSR干湿劈裂强度比。 IDT1劈裂强度。 IDT2浸水24 h的劈裂强度。 MS1马歇尔稳定度。 MS2浸水24 h的马歇尔稳定度。 OFC泡沫沥青用量。 OWC含水率。 PQI路面状况指数。 PSSI路面结构强度。 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TSR冻融劈裂强度比。 Wept泡沫沥青的发泡用水量
9、。 5 一般规定 5.1 原路基状况整体稳定,路面结构强度或下承层复合回弹模量满足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就地水泥稳 定冷再生基层,且路段应满足以下条件: a) 预估再生深度范围内,存在最大粒径不超过 10 cm的砂砾、碎石等含量不超过30 %; b) 翻浆、沉陷、车辙等严重病害不超过 10 %; c) 路面结构层厚度(含垫层)大于 30 cm; d) 地下水位较低; e) 有机质含量小于 2 %或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 %。 DB63/T 20042021 4 5.2 原路基状况整体稳定,基层未出现结构性破坏,路面结构强度良好时,宜采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 生基层,且路段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原路
10、面基层无结构性破损或强度能满足要求; b) 原路沥青面层厚度大于 4 cm,半刚性基层厚度不小于 15 cm; c) 地下水位较低。 5.3 沥青路面进行就地冷再生时,原沥青路面具备回收条件的宜回收利用。 5.4 针对不同结构、不同强度的路段,应独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5 就地冷再生施工时应封闭交通;对双车道及以上路段,无法完全封闭交通时,应按JTG H30规定 做好交通疏导。 5.6 若原路面排水不畅,应改善其排水条件。保留原路肩时,应考虑再生路面排水设施。 6 原路面调查 6.1 原路面信息收集 收集原路面的设计、养护和竣工资料等,包括原路面的结构、材料、各结构层配合
11、比、施工工艺和 检测结果等。 6.2 原路面状况调查 6.2.1 原路面状况调查内容应包括:路面结构强度(PSSI)、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以及下承层承 载能力、原路面结构层厚度等。检测频率和要求应符合 JTG 5210规定。 6.2.2 通过原路面状况调查、RAP 取样及试验,分析路面主要病害及成因。 6.2.3 原路面结构层取样方法见附录 A。 6.2.4 应对沿线构造物进行调查,确定桥涵铺装层的厚度。 6.2.5 应对原路面历史信息、技术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6.2.6 调查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根据工程要求、公路等级、使用层位、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 因素,选用符合 JTG/T
12、 F20 规定的原材料,进行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 6.3 交通量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所在路段的交通量、轴载情况等。 6.4 现场承载板试验 6.4.1 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现场承载板试验宜在一年中最不利季节测定。承载板试验应按 JTG 3450规定进行。 6.4.2 根据现场路面病害情况,每车道每公里宜不少于 2个测点,若某一测点的数值高于(或低于) 平均值的30 %,应增加测点数量,同时对数值过低点周围路段展开调查。 7 材料要求 7.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7.1.1 RAP取样应具有代表性,技术指标检测应按表 1。RAP 取样与试验分析详见附录A规定。 DB63/T 2
13、0042021 5 表1 RAP 检测项目 材 料 检测项目 试验方法 含水率/% RAP级配 沥青含量/% 附录 A RAP 塑性指数 JTG 3430 针片状颗粒含量/% RAP中的粗集料 压碎值/% RAP中的细集料 棱角性 抽提,JTG E42 7.1.2 RAP应无结块和杂物。 7.2 水泥 宜采用硅酸盐类水泥,强度等级宜为42.5。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 h,终凝时间宜大于6 h,其他 技术指标应符合JTG/T F30 规定。 7.3 泡沫沥青 7.3.1 制备泡沫沥青时,宜采用道路石油沥青 A-90或 A-70,并符合JTG F40规定。 7.3.2 根据发泡试验确定沥青的最佳发泡
14、用水量和温度,用水量宜为沥青质量的 1 %4 %,发泡温度 宜为140 170 。 7.3.3 泡沫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泡沫沥青技术要求 项 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膨胀率/倍 10 半衰期/s 8 JTG/T 5521 7.4 集料 新掺入的粗细集料、填料质量应符合JTG F40规定。 7.5 水 水应符合JGJ 63规定。 8 结构组合设计 8.1 原路进行改建、修复性工程、专项工程时,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材料用于基层或底基层,应按半 刚性理论进行结构设计。 8.2 原路进行修复性工程、专项工程时,采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材料用于路面柔性基层,应按路面 加铺罩面或柔性理论进行结
15、构设计。 8.3 初步确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根据原路面设计强度和路面损坏情况,预估冷再生结构层厚度,并 依据下承层的复合回弹模量,试算确定冷再生层的厚度。 DB63/T 20042021 6 8.4 采用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时,再生厚度应为15 cm30 cm;采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 时,再生厚度应为8 cm16 cm。 8.5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参数应以实测值为准;若无试验数据时,应按附录 B取值。 8.6 结构层厚度应按JTG D50中相关要求确定。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合理的路面结构方案。 9 混合料设计 9.1 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9.1.1 通过试验确定混合
16、料的最佳含水率、水泥掺量、掺入新集料的比例和规格。混合料设计应参照 附录C进行。 9.1.2 水泥掺量宜采用 3.0 %5.0 %,不宜超过 5.5 %。 9.1.3 作为基层时,铣刨料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 mm。级配宜符合表3规定。 表3 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基层)级配范围 筛孔 尺寸 /mm 道路 等级 53.0 37.5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高速、一 级公路 100 9388 8676 7259 4535 3122 2213 158 105 73 52 通过各 筛
17、孔的 质量百 分率/% 二级及以 下公路 100 10090 8773 8265 7558 6647 5030 3619 2612 198 145 103 72 9.1.4 作为底基层时,铣刨料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53.0 mm。级配宜符合表 4 规定。 表4 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底基层)级配范围 筛孔 尺寸 /mm 道路 等级 53.0 37.5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高速、一 级公路 100 8682 7973 7265 6253 4535 3122 3313 158 10
18、5 73 52 通过各 筛孔的 质量百 分率/% 二级及以 下公路 100 10090 9481 8367 7861 7354 6445 5030 3619 2612 198 145 103 72 9.1.5 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应符合表5 规定。 表5 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 项 目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基 层 3.0 2.0 7 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底基层 2.0 1.0 基 层 98 97 压实度/% 底基层 97 95 9.2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9.2.1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应符合表 6规定。 DB63/T 200
19、42021 7 表6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各筛孔的通过率/% 筛孔/mm 基层 37.5 100 26.5 80100 19.0 13.2 6080 9.5 4.75 2560 2.36 1545 0.30 1030 0.075 415 9.2.2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 要求。 表7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基层 试验方法 劈裂强度/MPa 0.50(重交通及以上等级) 0.40(其他交通等级) 劈裂试验/15 干湿劈裂强度比/% 80(重交通及以上等级) 75(其他交通等级) JTG/T 5521 9.2.3 确定级配
20、和泡沫沥青最佳用量后,应对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进行检验,性能指标 满足表 8要求。 表8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冻融劈裂强度比TSR/% 70 JTG E20 T0729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1.0(基层) JTG E51 T0805 注:7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推荐性指标,不做强制要求。 9.2.4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泡沫沥青用量折合成纯沥青后占矿料的百分比宜为1.8 %3.5 %;水泥剂量采用内掺法,宜小于1.5 %。 9.2.5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应按附录D 进行。 10 施工技术 10.1 施工准备 10.
21、1.1 综合考虑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再生作业宽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效率和数量、水泥终凝 时间等因素,确定每个作业段的长度。 DB63/T 20042021 8 10.1.2 根据室内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水泥、 泡沫沥青、 新集料用量以及就地冷再生机组类型, 确定水泥、 泡沫沥青、新集料合理的掺入方式,并应保证计量准确。 10.1.3 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小于200 m的试验路段,并确定以下参数: a) 验证现场材料的级配、生产配合比; b) 冷再生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水泥掺量、泡沫沥青掺量等; c) 再生层松铺系数,施工机械的效率与组合方式及作业段的长度等。 10.1.4 冷再生施工设
22、备主要包括:冷再生机组、洒水车、水泥同步撒布车、沥青发泡设备、平地机、 摊铺机、压路机等。施工起点将各设备首尾相接顺次排好。 10.1.5 就地冷再生机组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工作装置的切割深度可精确控制,误差应不大于10 mm; b) 工作宽度应不小于2.0 m; c) 使用泡沫沥青时,应配备泡沫沥青加工和使用装置。喷洒剂量精确可调,并与切割深度、施工 速度、材料密度等联动,喷嘴在工作宽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喷嘴可独立开启与关闭; d) 可适当调整再生混合料的级配; e) 根据要求可调整横坡。 10.1.6 再生前原路面应满员以下要求: a) 对原路面的翻浆、沉陷、严重变形等病害应进行处理,
23、处理深度至路基顶面,再进行下一道工 序; b) 对原路面的车辙、波浪、坑槽等病害应加铺碎石(砾石)等进行找平处理,碎石(砾石)级配 应符合规定; c) 再生路段存在桥涵等构造物时,应先行处理。 10.1.7 再生层施工准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施工前应清除原路面的杂物和积水,并确定边线; b) 根据再生层厚度、宽度、干密度等计算每平方米新集料、水泥、泡沫沥青等用量; c) 应根据厚度和松铺系数控制再生层标高,确保路拱横坡宜与面层横坡一致。 10.2 施工 10.2.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按附录E执行。 10.2.2 施工放样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施工前应恢复道路中心线,并在两侧设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2004-202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 2004 2021 沥青路面 就地 再生 基层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