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 T 5014-2018 城镇供热系统调控设计标准.pdf
《DB22 T 5014-2018 城镇供热系统调控设计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2 T 5014-2018 城镇供热系统调控设计标准.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吉林省 工程建 设地方 标准 城镇供热系统调控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control design of city heating system DB22/ T 5014 2018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19 年 1 月 1 日 2018 长 春 吉 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公 告 第 490 号 吉 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关 于发布吉 林省工程 建设 地方 标准 城 镇 供 热系统调 控设计标 准的
2、公 告 现批准 城 镇供热系 统 调控设计 标 准为吉 林 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 , 编号为: DB22/T50142018, 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2018 年 12 月 25 日 前 言 根 据 吉 林 省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 厅 关于 下 达 2017 年 全 省 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 (修订) 计划 (二 ) 的通知 ( 吉建 标20174 号 )文件要求,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组织吉 林省科研设计、 大专院校 等单位, 经调查研究, 学习借鉴其他省市 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制
3、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 语;3 基本 规定;4 室 内供 热系统; 5 热 力入口装置; 6 热力站和 中继泵站; 7 热源厂; 8 监 控中心。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由吉林省土 木建筑学会热能动力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 随 时将意见或建议寄送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地址: 长春市 民康路 519 号, 邮编:130041 ,Email: ) , 以供今后 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供热保障指导中心 吉林省 土木建筑学会热能动力分会 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吉
4、林建 筑大学 吉林省光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市 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长 春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规 划 建 筑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长春市 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宇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延吉市热力公司 长春莲花山热力服务有限公司 吉林市 宏远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誉衡工业电气有限公司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温成君 吕 耀军 邵子 平 鲁亚钦 袁凤涛 朱 立新 张 敏 蒋忠义 赵 凯 白 东海 战乃 岩 周占魁 甘春红 马 可 崔殿 有 常 磊 王素艳 王 跃进 孙书 涵 徐 辉 沈兵兵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陶乐然 周 毅 周清 村 石
5、久胜 董 颖 郎 丽双 王大 勇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4 4 室内供 热系 统 . 5 4.1 一般规定 . 5 4.2 室内温度 采集和调控 . 5 5 热力入口装 置 . 6 6 热力站和中 继泵站 . 7 7 热源厂 . 8 8 监控中心 . 11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4 引用标准名录 . 15 附:条文说明 . 17 1 1 1 总 则 1.0.1 为节 约能源, 保护环境, 提高供热系统自动控制和调节能力, 实现精准供热,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 准适用于新建、 扩建、 改 建的城镇集中供热系统调控设 计。 1.0.3 供热 系统的调
6、控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相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供热 系统调控 regulation of heating system 通过对供热系统热源、 热力站、 供热管网及建筑物内供热系统 的调节和控制,达到供热系统节能、安全运行的目的。 2.0.2 室温 indoor temperature 通过合理布置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户内典型温度, 能客观反映 用户室内温度。 2.0.3 室内 温度采集点 collection point for indoor temperature 为合理采集室温,温度采集器所放置的位置。 2.0.4 室温 采集器 room temp
7、erature collector 安装在每户内, 用于测量用户室内温度, 且用户可根据需要设 定不同温度。 2.0.5 室温 控制器 room temperature controller 与室温采集器连接, 用于控制本户供热管道上阀门开启, 来达 到调节室温的目的。 2.0.6 重点 现场监控站 monitoring station of key field 为满足监控要求,在供热现场重点位置设置的监控设备。 2.0.7 水力 平衡装置 hydraulic balancing device 能使热水供热系统各热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要求流量保持一致、 解决水力失调的装置,如水力平衡阀。 2.0.
8、8 线性 调节 linear regulation 调 节 特 性 之 一 , 指 调 节 输 入 信 号 与 输 出 信 号 之 间 呈 线 性 关 系 (即比例关系) 。 2.0.9 有效 位数 number of significant digit 对采集的数据, 从左边第一个非 0 数字起, 到精确位止, 所包 含的位数称为有效位数。 3 2.0.10 冗余 设计 redundancy design 为提高可靠性,采用多个部件或系统实现一个功能。 2.0.11 监控 数据的单位 unit of monitoring data 为 便 于 分 析 和 计 算 , 确 定 供 热 系 统
9、监 控 设 备 所 采 集 数 据 的 单 位,如 、kWh 等。 4 3 基本 规定 3.0.1 供热 系统调控采集和显示数据的单位和有效位数应统一。 3.0.2 调控 系统的网络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 控 中心通 信 网 络应采 取 安 全隔离 措 施 , 网络 出 口 应设硬 件防火墙; 2 监 控 中心和 本 地 监 控站 通 信 网 络应 采 用 冗 余设 计 , 并应设 置备用通道 ; 3 监 控 中 心通 信 网 络 应具 有 对 系 统管 理 员 、 操作 人 员 进行身 份鉴别和分级管理的功能, 并具有对系统管理员的操作进行审计的 安全机制。 5 4 室内 供热系统 4
10、.1 一般规 定 4.1.1 热 水 供 热 系 统 的 设 计 应 满 足 各 并 联 环 路 之 间 的 压 力 损 失 相 对差额不大于 15% 。 4.1.2 居住 建筑集中供热系统必须设置温度调节、 控制装置和住户 分户热计量装置或设施。 4.1.3 供热 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 1 建筑设计 热负荷及设计热指标、热媒参数; 2 室内温度 调节控制方法、调节控制装置的技术要求; 3 热力入口 设计热负荷、循环流量; 4 热力入口 供回水压差。 4.1.4 数据 采集器采集的数据应上传至监控中心。 4.2 室内温 度采集和调控 4.2.1 居住 建筑应在每户室内安装不少于一
11、个室温采集器, 室温采 集器应安装在室内通风、 无遮挡、 无日晒、 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 位 置 , 不 应 安 装 在 散 热 器 和 供 热 管 道 上 方 , 安 装 高 度 宜 距 地 面 1.5m ,相同 户型安装位置应一致。 4.2.2 公共 建筑应在典型房间或典型位置设置室温采集器。 4.2.3 居住 建筑户内系统入口应设置室温控制装置, 室温控制装置 宜采用电动控制阀,室温控制器的 通讯宜采用有线方式。 4.2.4 居住 建筑应设置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应单独供电并设置 电能表对用电进行计量。 6 5 热 力 入口装置 5.0.1 散 热 器 供 热 系 统 的 供 回 水
12、管 道 应 在 热 力 入 口 处 与 下 列 系 统 分开设置: 1 通风与空 调系统; 2 热风供热 与热空气幕系统; 3 地面辐射 供热系统; 4 其他需要 单独热计量的系统。 5.0.2 集 中 供 热 系 统 的 建 筑 物 热 力 入 口 供 回 水 管 道 上 应 设 置 关 断 阀、水力平衡装置、热量表、过滤器、旁通阀、压力表。 5.0.3 新建 建筑的热量表应设置在专用表计小室内; 既有建筑的热 量表 计算器宜就近安装在建筑物内。 专用表计小室的设置, 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尺寸应符 合热量表计量要求; 2 有 地下 室的 建 筑 , 宜在 地 下 室 的专 用 空 间 内
13、设 置 , 且空间 净高不应低于 2.0m ,前 操作面静距离不应小于 0.8 m ; 3 无 地 下 室的 建 筑 , 宜在 楼 梯 间 下部 设 置 , 且操 作 面 净高不 应低于 1.4 m ,前操作面净距离不应小于 1.0 m ; 4 应有防水 措施。 5.0.4 建筑 物热力入口应根据系统特点选择相应的水力平衡装置, 并应在前端设置过滤器。 5.0.5 建筑 物热力入口处应将下列数据上传至数据平台: 1 楼栋累计 热量、瞬时热量; 2 楼栋累计 流量、瞬时流量; 3 供水温度 、回水温度; 4 供水压力 、回水压力。 7 6 热 力 站和中继 泵站 6.0.1 热力 站应采集和监测
14、下列参数: 1 热力网侧 : 总热量、 循环瞬时流量 (累计流量) 、 供水 (回 水)温度、供水(回水)压力、分布式系统循环水泵进出口压力; 2 用户侧: 循环瞬时流量 (累计流量) 、 补水瞬 时流量 (累计 流 量 ) 、 供 水( 回 水 ) 温度 、 供 水 (回 水 ) 压 力、 循 环 水 泵进 出 口 压力、补水箱液位 。 6.0.2 热力 站应设置视频监控及主要设备运行状态监控。 6.0.3 中继 泵站应 设置进出口母管压力、 各水泵进出口压力参数采 集和监测。 6.0.4 热力 站内供热系统应具备自动调控装置及相应调控方案。 6.0.5 热力 站现场监控站宜设置热力网侧回水
15、温度高、低限报警; 热力网侧供水压力高、低限报警;用户侧供水温度高、低限报警; 用户侧供水压力高、 低限报警; 变频器故障报警; 电动调节阀故障 报警;系统停电报警等故障报警;积水坑液位报警。 6.0.6 热力 站现场监控站宜设置用户侧供水温度超高保护; 用户侧 回水压力超高保护; 用户侧回水压力超低保护; 补水箱液位过低保 护等联锁保护。 8 7 热源厂 7.0.1 本章 适用于燃煤锅炉房中的层燃锅炉的监控系统设计。 对于 热电联产首站、 燃油、 燃气、 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其他燃料形式的锅 炉房, 应根据具体运行要求, 依据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监测与 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 进行监
16、 控系统的设计。 7.0.2 热 源 厂 监 控 系 统 对 锅 炉 及 辅 助 设 备 的 监 测 和 监 控 应 符 合 现 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的有关 规定。 7.0.3 热源 厂监控系统应独立运行, 不宜接受上级控制系统的远程 控制。 7.0.4 热源 厂监控系统的硬件应由控制器、 传感器、 变送器、 执 行 机构、网络通信设备 和人机界面组成。 7.0.5 监 控 系 统 软 件 应 安 全 可 靠 , 且 应 具 有 良 好 兼 容 性 及 可 扩 展 性,并应由系统软件、应用管理软件和支持软件组成。 7.0.6 热源 厂监控系统应能实现自动燃烧优化控制功能。
17、 7.0.7 热源 厂监控系统应对下列工艺参数进行采集和监测: 1 锅炉房供 水和回水总管的温度、压力、流量; 2 锅炉房外 供瞬时热功率和累计供热量; 3 锅炉房热 力系统瞬时和累计补水量; 4 锅炉房生 产和生活用电量; 5 进厂燃料 量和入炉燃料量; 6 单 台热 水锅 炉 的 进 、出 水 温 度 和压 力 , 出 水流 量 , 热水锅 炉瞬时热 功率和累计供热量; 7 锅炉的排 烟温度、烟气含氧量; 8 锅 炉紧 急( 事 故 ) 停炉 的 报 警 信号 , 出 水 温度 超 高 、压力 超高超低的报警信号; 9 鼓引风机 、循环水泵电机运行电流、变频器运行频率。 9 7.0.8 热
18、 源 厂 监 控 系 统 应 设 置 下 列 工 艺 参 数 的 超 限 报 警 及 故 障 报 警: 1 锅炉出水 口温度限值、水压限值报警; 2 锅炉炉排 故障报警; 3 给煤系统 故障报警; 4 除渣系统 故障报警; 5 自动保护 装置动作报警; 6 循环水泵 、风机故障报警; 7 循环水系 统定压限值报警; 8 水箱液位 限值报警; 9 防超压系 统自动泄水报警; 10 辅机冷却 水系统报警。 7.0.9 热源 厂监控系统应设置下列联锁保护: 1 锅 炉 进 口压 力 低 限 值、 出 口 温 度高 限 值 、 循环 水 泵 骤停, 应自动停止燃料供应和鼓、引风机运行; 2 锅 炉的
19、引风 机 、 鼓 风机 、 炉 前 给煤 机 和 炉 排减 速 箱 等加煤 设备之间应装设电气联锁装置; 3 连 续 机 械化 输 煤 系 统、 除 灰 渣 系统 各 设 备 之间 应 设 置电气 联锁装置; 4 输煤设备 应与其局部排风和除尘装置联锁 。 7.0.10 监控 系统宜对下列环境进行监测和报警: 1 入侵报警 ; 2 地面积水 ; 3 烟感信号 ; 4 室外环境 温度 。 7.0.11 热源 厂的环保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 炉房 烟气 排 放 系 统中 监 测 点 的设 置 , 应 符合 现 行 国家标 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 的有关 规定; 2 应根据当
20、 地环保部门的要求上传监测数据; 10 3 环 保 监 测 数 据 应 同 时 传 送 至 热 源 厂 监 控 系 统 并 可 独 立 显 示。 11 8 监 控 中心 8.0.1 监控 中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控中心 应根据供热规模、管理、技术能力等因素设置 ; 2 监 控 中 心 机 房 的 设 置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相 关 标 准 的 有 关 规 定; 3 对 热网 进行 有 效 的 监控 运 行 ; 调度 管 理 ; 能耗 管 理 ;数 据 存储、统计及分析;故障诊断、报警处理 ; 4 监 控中 心硬 件 应 由 服务 器 、 工 作站 、 集 中 显示 系 统 、电源
21、系统和网络通信设备组成。 8.0.2 监控 运行系统功能及服务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显 示热 网工 艺 流 程 画面 及 运 行 参数 ; 实 时 监测 热 源 、热网 及热用户的运行状态; 2 实时接收 、 记录各监控站的报警信息, 并应形成报警日志 ; 3 支 持满 足标 准 的 工 业型 数 据 接 口及 协 议 , 实现 数 据 共享; 采用的浏览器/ 服务器的方式对外开放; 4 支持多级 权限管理;应具有自动校时功能; 5 应 采 用 独立 的 服 务 器, 服 务 器 应满 足 监 控 点数 、 数 据处理 量和速度等需求; 6 服务器应 有冗余设计,CPU、内存占用率应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2 5014-2018 城镇供热系统调控设计标准 5014 2018 城镇 供热 系统 调控 设计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