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DB11 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40 CCS Z 10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926 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vehicle-mounte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or suspended dust load on paved road 2021 - 12 - 28发布 2022 - 04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926 2021 I 目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1 4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 2 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5 6 数据有效性判断 . 7 7 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 . 7 附录 A(资料性) 道路尘负荷换算公式 . 9 附录 B(资料性) 校准维护记录表 . 10 附录 C(资料性)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比对测试 . 11 参考文献 . 13 DB11/T 1926 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 内容涉及“基于 车载仪 器 的路 面积 尘负荷测量系统 ”专利 (证 书编号为 ZL201320508021.5) , 专利持 有
3、人声明放弃因 本 地方 标准 实施而产生 的与 该专利权相关 的 权利,并已出具 关于北京市地方 标 准 中专利权 的 声明 。 本文件 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 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 。 本文件起草 单位 : 北京市生态环境 保护 科学研究院 。 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 : 曲松、石爱军、李婷婷、樊守彬、赵芸程、许康利 。 DB11/T 1926 2021 III 引言 为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 和 国环境 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 和 国大气污染防治 法 ,防治环境污染, 改善环境 质量 , 规范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 技 术 方 法 , 促进 道路 扬 尘 防治技 术 进
4、步 , 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的 发布机 构 提 请注意 ,声明 符合 本文件 时 , 可能 涉及 到发 明专利 ZL201320508021.5“基于 车 载仪 器 的路 面积 尘负荷测量系统 ”相关 的 专利 的 使 用。 本文件的 发布机 构对 于该专利 的 真 实 性 、 有效性和范围 无任何立场 。 该专利权人已 向 本文件的 发布机 构 声明,放弃因实施 本文件 而产生 的 专利号为 ZL201320508021.5“基于 车载仪 器 的路 面积 尘负荷测量系统 ”的 专利权 。 该专利权人 的 声明已 在 文件的 发 布机 构 备案 。 该专利持 有 人 的 声明已 在 本文件的
5、发布机 构 备案 。 相关 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 方 式 获得 : 专利持 有 人 姓名 : 北京市环境 保护 科学研究院 。 地 址 : 北京市 西城区 北 营房 中 街 59号 。 请注意除上述 专利 外 , 本文件的 某些 内容 仍可能 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 发布机 构 不承担识别这些 专利 的 责任 。DB11/T 1926 2021 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 了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的系统 组 成 、技 术 要 求 、 操 作 条 件 、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数据有效性判断 以 及 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的 技 术 要 求 。 本文件 适
6、用 于 铺装 道路尘负荷的监测与评价。 停 车 场 、 广场等其它铺装 路 面 可 参照 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 中 的 内容 通过 文 中 的规范性引用 而 构 成 本文件 必不可少 的 条款 。 其 中, 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 仅 该 日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文件 ;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 本( 包括所 有的 修 改单 ) 适 用 于 本 文件。 GB 1589 汽 车 、 挂 车 及 汽 车 列 车 外廓尺寸 、 轴 荷 及 质量 限值 GB/T 15432 环境 空 气 总悬浮 颗粒物的测定 重 量法 HJ 618 环境 空 气 PM 1
7、0和 PM 2.5的测定 重 量法 HJ 653 环境 空 气 颗粒物( PM 10和 PM 2.5) 连续自 动监测系统 技 术 要 求 及 检 测 方 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 用 于 本文件。 扬尘 fugitive dust 地 表 松 散颗粒物质 在 自然力或 人 力 作用 下进 入 到 环境 空 气中 形 成 的 一 定粒 径 范围的 空 气 颗粒物。 来源 : HJ/T 393-2007, 3.1, 有 修 改 铺装道路 paved road 采 用 沥青或水泥 等 材 料 进行 硬 化的道路。 道路扬尘 fugitive dust from road 道路尘 土
8、 在 车 辆 行 驶或 其 他扰 动 方 式 产生 的作用 力 下 , 进 入 环境 空 气中 形 成 的 扬 尘。 来源 : HJ/T 393-2007, 3.4, 有 修 改 道路尘负荷 suspended dust load on road 基于 车载移动监测 方 法 获 取 的数据 , 表 征 单位面积 路 面 上 具 有道路 扬 尘 污染 潜势 的道路尘 土 的质量。 注: 单位为 g/m 2 。 对照点 corresponding point 位于 监测车 顶 部 , 表 征 监测路 段背景 环境 空 气 颗粒物 浓度 的监测 位 置 。 DB11/T 1926 2021 2 道路
9、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vehicle-mounted monitoring system for suspended dust load on road 利 用监测车 行 驶形 成 的作用 力 , 将 路 面 上 的 松 散颗粒物质 扬 起 , 通过 车载 采样 和监测 装 置 对道路 扬 尘 进行 自 动监测 并 用 相关 影响 参数 计 算道路尘负荷的系统 , 简称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4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系统组成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是 由 颗粒物 采集 单 元 、 颗粒物监测 单 元 、 数据 采集 和 传输 单 元 、 供电 单 元 、 车 辆 定 位 系统 及 辅助 单 元 等
10、部分 组 成 , 辅助 单 元 包括 气 象 参数测试仪 、 视频 监控 设 备 和校准 设 备等 , 系统 组 成 见图 1。 图 1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组成示意图 技术要求 4.2.1 监测车 监测车 应 为 满足 GB 1589规定 , 且 符合 如 下 要 求 的 M1类轻型 载 客 车 辆 : a) 最 大 总 质量 不 小 于 1.5 t; b) 安 装 空间满足 容积 宜 不 小 于 400 L, 长度 、 宽度 和 高度满足现 场 监测仪 器 的 安 装 要 求 , 用 于 安 装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的 现 场 监测 设 备; c) 监测车 应 配 备 牢固 的 支架 , 用 于
11、固 定监测 设 备 , 安 装 设 备 后 的监测车 辆 应 保证 稳 定 运 行 、 避 免安全隐患 。 4.2.2 颗粒物采集单元 颗粒物 采集 单 元 包括 采样 口、 采样 管 、 流 量控制 器 和 采样 泵 等 。 相关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采样 口 用 于 采集 被 车 辆 行 驶 作用 力 扬 起的 可 悬浮 颗粒物 , 其 设计 和 选 材 要 求 内 壁 光 滑 、防 静 电 ; DB11/T 1926 2021 3 b) 采样 口 宜安 装在 车 辆 远离排 气 管 一 侧 后 侧轮胎 的 后 方, 采样 口 距离 地面 高度 ( 200 20) mm, 采样
12、 口 与 胎 面 距离 ( 50 10) mm, 采样 口 指 向 胎 面方 向 (与 行 驶 方 向 一 致 ) , 安 装 方 式 见图 2; c) 采样 管 用 于 将 含 尘 气 流 输 送 到 颗粒物监测 单 元 , 应 缩短管 路 长度 , 管 内 径 为 ( 50 10) mm, 管 路 内 表 面 光 滑 , 采样 管需弯 曲 时 均 应 平滑 过 渡 , 避免 突变 ; d) 流 量控制 器 用 于 监测 采样 管 内气 体流速 , 量 程 范围 (0.2 20) m/s, 精 度 应不 低 于 2.5%; e) 采样 泵 的工作 流 量 为 ( 80 120) L/min,
13、 当 采集 单 元 负载 阻 力 达 到 30 kPa时 , 采样 系统 整体 最 大 抽 气 流 量 应不 低 于 160 L/min; f) 对照 点 采样 口 设置 于 高 于 车 顶 ( 100 10) mm, 朝 向 于 车 辆 前部(与 行 驶 方 向 一 致 ) , 对照 点 采样 管 长度宜 不 长 于 1500 mm。 图 2 采样口安装位置示意图 4.2.3 颗粒物监测单元 颗粒物监测 单 元 基于 泵吸 式光散射 原理 , 用 于环境 空 气 和 扬 尘 气 流 中 颗粒物质量 浓度 的测定 ,相关 技 术 要 求应符合 表 1的 要 求 。 在 满足 相关技 术 指 标
14、 要 求 的 情况 下 也 可 选择 其 他 原理 的监测仪。 表 1 颗粒物监测单元的技术要求 技术参数 要求 监测 项目 PM2.5、 PM10、 TSP等 a 监测 频 次 6 s 监测 浓度 范围 0 10000 g/m 3 检 出 限 1 g/m 3 平 行 性 15% 参比 方 法比对测试 斜率 : 1 0.25; 截距 :( 0 20) g/m 3 ; 相关 系数: 0.85 a 可 选择 监测 PM2.5、 PM10、 TSP等 指 标 中 的 1个 或 几个 。 4.2.4 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 数据 采集 和 传输 单 元 用 于 采集 、 处理 、 存储 和 传输 道路尘负
15、荷 等 数据。 相关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道路尘负荷 实 时 数据 频 次 6 s, 测试路 段 道路尘负荷 为该 路 段 内 有效监测数据的 平均 值 ; b) 配 备 显示 单 元 , 可 显示 实 时 数据 ,并 能 自 动 生 成 道路尘负荷监测 轨迹 图 ; c) 具 有断 电 数据保 存功 能; DB11/T 1926 2021 4 d) 具 有 查询历史 数据 功 能 ,具 备 3个月 以上 的数据 存储 能 力 ,并 能以 报 表 形 式导 出 ; e) 设 备应 具 备 数 字 通 讯接 口, 可 实 现 无 线 或 有 线 通 讯 。 4.2.5 供电单元 宜
16、使 用 外 置 式 可 充 电电源 , 供电 单 元 的 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供电电 压 和 电 流 满足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需 求 ,持 续供电 能 力 不 小 于 8 h; b) 在 环境 温 度 为 ( 1535) ,相 对 湿 度 85%条 件 下 ,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电源 端子 对 地 或 监测车 外 壳 的 绝缘 电 阻 不 小 于 20 。 4.2.6 车辆定位系统 车 辆 定 位 系统 为北 斗卫星 导 航 系统( BDS) 或全 球 定 位 系统( GPS) ,实 时 记录 并 输 出 经纬 度 、 速 度 和 加速 度 信息 , 定 位 精 度 15 m。
17、4.2.7 辅助单元 辅助 单 元 包括 气 象 五 参数仪 、 视频 监控 设 备 和校准 设 备等 , 辅助 单 元 各 部分的 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气 象 五 参数仪 可 同 时 测量 大气 温 度 、相 对 湿 度 、 风速 、 风 向 和 气 压 等 五 种 气 象 要 素 ,气 象 参 数 应符合 表 2的 要 求; b) 视频 监控 设 备 为 选 装 设 备 , 可 安 装在 车 内 后视 镜 处 , 摄像头 朝 向 前 方 路 面, 分 辨 率 1080 p以 上 , 镜头焦 距 6 mm( 视 角 62 ) , 可 实 时 记录测试 时 的路 况 信息 , 存
18、储 容 量 不 小 于 16 G; c) 校准 设 备 采 用 滤膜 称重 法 采样设 备 , 用 于 校准 、 标定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 表 2 气象五参数仪的技术要求 气 象 参数 测量范围 分 辨 率 温 度 -3060 0.1 相 对 湿 度 % 090 0.1 风速 ( m/s) 040 0.1 风 向 0360 5.6 气 压 kPa 0120 0.01 操 作条 件 4.3.1 监测 环境 要求 监测 环境 的 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待 测道路路 面 须干燥 ; b) 监测前 , 测试 并 记录 温 度 、相 对 湿 度 、 风速 和 气 压 , 监测 环境 条 件
19、 应 满足 表 3的 要 求 。 DB11/T 1926 2021 5 表 3 监测 环境条 件 序 号 环境 条 件 技 术 要 求 1 温 度 (-2050) 2 相 对 湿 度 085%相 对 湿 度 , 无 凝 结 3 风速 5.5 m/s 4 气 压 ( 80106) kPa 4.3.2 监测车的操 作 要求 监测车 操 作 要 求 如 下 : a) 应 配 备 驾 驶 人 员 和 专 业 监测 人 员 ; b) 驾 驶 人 员 需 具 有 M1类 车 型 驾 驶 资质 , 车 辆 行 驶 过 程中 驾 驶 人 员 不应操 作监测系统 , 遵 守 交 通 法规 要 求; 监测 时 ,
20、 监测车 行 驶 速 度 应 控制 在 ( 2070) km/h, 不应 急 加速 和 急减 速 行 驶 , 加 速 度 应 小 于 0.7 m/s 2 ; 路 况 允 许 时 监测车 辆宜 在 偏右 车道 行 驶 监测 ; c) 监测 人 员 应 掌握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操 作和 运 行 维护 等 方面 的 技 能 , 遵 守 操 作规范。 5 质量保证 与 质量控制 气象参数 5.1.1 温度检查 每季 度 开展 温 度检 查 , 监测系统 显示温 度 与标准 温 度计 读 数的 误差 应在 5 范围 内, 当显示温 度 与 实 测 温 度 的 误差超 过 5 , 应 对 温 度 进行 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1926 2021 道路 负荷 车载 移动 监测 评价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