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1 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29728       资源大小:648.5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1 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1、 ICS 13.020.40 CCS Z 10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926 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vehicle-mounte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or suspended dust load on paved road 2021 - 12 - 28发布 2022 - 04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926 2021 I 目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1 4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 2 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5 6 数据有效性判断 . 7 7 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 . 7 附录 A(资料性) 道路尘负荷换算公式 . 9 附录 B(资料性) 校准维护记录表 . 10 附录 C(资料性)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比对测试 . 11 参考文献 . 13 DB11/T 1926 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 内容涉及“基于 车载仪 器 的路 面积 尘负荷测量系统 ”专利 (证 书编号为 ZL201320508021.5) , 专利持 有

    3、人声明放弃因 本 地方 标准 实施而产生 的与 该专利权相关 的 权利,并已出具 关于北京市地方 标 准 中专利权 的 声明 。 本文件 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 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 。 本文件起草 单位 : 北京市生态环境 保护 科学研究院 。 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 : 曲松、石爱军、李婷婷、樊守彬、赵芸程、许康利 。 DB11/T 1926 2021 III 引言 为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 和 国环境 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 和 国大气污染防治 法 ,防治环境污染, 改善环境 质量 , 规范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 技 术 方 法 , 促进 道路 扬 尘 防治技 术 进

    4、步 , 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的 发布机 构 提 请注意 ,声明 符合 本文件 时 , 可能 涉及 到发 明专利 ZL201320508021.5“基于 车 载仪 器 的路 面积 尘负荷测量系统 ”相关 的 专利 的 使 用。 本文件的 发布机 构对 于该专利 的 真 实 性 、 有效性和范围 无任何立场 。 该专利权人已 向 本文件的 发布机 构 声明,放弃因实施 本文件 而产生 的 专利号为 ZL201320508021.5“基于 车载仪 器 的路 面积 尘负荷测量系统 ”的 专利权 。 该专利权人 的 声明已 在 文件的 发 布机 构 备案 。 该专利持 有 人 的 声明已 在 本文件的

    5、发布机 构 备案 。 相关 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 方 式 获得 : 专利持 有 人 姓名 : 北京市环境 保护 科学研究院 。 地 址 : 北京市 西城区 北 营房 中 街 59号 。 请注意除上述 专利 外 , 本文件的 某些 内容 仍可能 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 发布机 构 不承担识别这些 专利 的 责任 。DB11/T 1926 2021 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 了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的系统 组 成 、技 术 要 求 、 操 作 条 件 、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数据有效性判断 以 及 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的 技 术 要 求 。 本文件 适

    6、用 于 铺装 道路尘负荷的监测与评价。 停 车 场 、 广场等其它铺装 路 面 可 参照 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 中 的 内容 通过 文 中 的规范性引用 而 构 成 本文件 必不可少 的 条款 。 其 中, 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 仅 该 日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文件 ;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 本( 包括所 有的 修 改单 ) 适 用 于 本 文件。 GB 1589 汽 车 、 挂 车 及 汽 车 列 车 外廓尺寸 、 轴 荷 及 质量 限值 GB/T 15432 环境 空 气 总悬浮 颗粒物的测定 重 量法 HJ 618 环境 空 气 PM 1

    7、0和 PM 2.5的测定 重 量法 HJ 653 环境 空 气 颗粒物( PM 10和 PM 2.5) 连续自 动监测系统 技 术 要 求 及 检 测 方 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 用 于 本文件。 扬尘 fugitive dust 地 表 松 散颗粒物质 在 自然力或 人 力 作用 下进 入 到 环境 空 气中 形 成 的 一 定粒 径 范围的 空 气 颗粒物。 来源 : HJ/T 393-2007, 3.1, 有 修 改 铺装道路 paved road 采 用 沥青或水泥 等 材 料 进行 硬 化的道路。 道路扬尘 fugitive dust from road 道路尘 土

    8、 在 车 辆 行 驶或 其 他扰 动 方 式 产生 的作用 力 下 , 进 入 环境 空 气中 形 成 的 扬 尘。 来源 : HJ/T 393-2007, 3.4, 有 修 改 道路尘负荷 suspended dust load on road 基于 车载移动监测 方 法 获 取 的数据 , 表 征 单位面积 路 面 上 具 有道路 扬 尘 污染 潜势 的道路尘 土 的质量。 注: 单位为 g/m 2 。 对照点 corresponding point 位于 监测车 顶 部 , 表 征 监测路 段背景 环境 空 气 颗粒物 浓度 的监测 位 置 。 DB11/T 1926 2021 2 道路

    9、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vehicle-mounted monitoring system for suspended dust load on road 利 用监测车 行 驶形 成 的作用 力 , 将 路 面 上 的 松 散颗粒物质 扬 起 , 通过 车载 采样 和监测 装 置 对道路 扬 尘 进行 自 动监测 并 用 相关 影响 参数 计 算道路尘负荷的系统 , 简称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4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系统组成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是 由 颗粒物 采集 单 元 、 颗粒物监测 单 元 、 数据 采集 和 传输 单 元 、 供电 单 元 、 车 辆 定 位 系统 及 辅助 单 元 等

    10、部分 组 成 , 辅助 单 元 包括 气 象 参数测试仪 、 视频 监控 设 备 和校准 设 备等 , 系统 组 成 见图 1。 图 1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组成示意图 技术要求 4.2.1 监测车 监测车 应 为 满足 GB 1589规定 , 且 符合 如 下 要 求 的 M1类轻型 载 客 车 辆 : a) 最 大 总 质量 不 小 于 1.5 t; b) 安 装 空间满足 容积 宜 不 小 于 400 L, 长度 、 宽度 和 高度满足现 场 监测仪 器 的 安 装 要 求 , 用 于 安 装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的 现 场 监测 设 备; c) 监测车 应 配 备 牢固 的 支架 , 用 于

    11、固 定监测 设 备 , 安 装 设 备 后 的监测车 辆 应 保证 稳 定 运 行 、 避 免安全隐患 。 4.2.2 颗粒物采集单元 颗粒物 采集 单 元 包括 采样 口、 采样 管 、 流 量控制 器 和 采样 泵 等 。 相关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采样 口 用 于 采集 被 车 辆 行 驶 作用 力 扬 起的 可 悬浮 颗粒物 , 其 设计 和 选 材 要 求 内 壁 光 滑 、防 静 电 ; DB11/T 1926 2021 3 b) 采样 口 宜安 装在 车 辆 远离排 气 管 一 侧 后 侧轮胎 的 后 方, 采样 口 距离 地面 高度 ( 200 20) mm, 采样

    12、 口 与 胎 面 距离 ( 50 10) mm, 采样 口 指 向 胎 面方 向 (与 行 驶 方 向 一 致 ) , 安 装 方 式 见图 2; c) 采样 管 用 于 将 含 尘 气 流 输 送 到 颗粒物监测 单 元 , 应 缩短管 路 长度 , 管 内 径 为 ( 50 10) mm, 管 路 内 表 面 光 滑 , 采样 管需弯 曲 时 均 应 平滑 过 渡 , 避免 突变 ; d) 流 量控制 器 用 于 监测 采样 管 内气 体流速 , 量 程 范围 (0.2 20) m/s, 精 度 应不 低 于 2.5%; e) 采样 泵 的工作 流 量 为 ( 80 120) L/min,

    13、 当 采集 单 元 负载 阻 力 达 到 30 kPa时 , 采样 系统 整体 最 大 抽 气 流 量 应不 低 于 160 L/min; f) 对照 点 采样 口 设置 于 高 于 车 顶 ( 100 10) mm, 朝 向 于 车 辆 前部(与 行 驶 方 向 一 致 ) , 对照 点 采样 管 长度宜 不 长 于 1500 mm。 图 2 采样口安装位置示意图 4.2.3 颗粒物监测单元 颗粒物监测 单 元 基于 泵吸 式光散射 原理 , 用 于环境 空 气 和 扬 尘 气 流 中 颗粒物质量 浓度 的测定 ,相关 技 术 要 求应符合 表 1的 要 求 。 在 满足 相关技 术 指 标

    14、 要 求 的 情况 下 也 可 选择 其 他 原理 的监测仪。 表 1 颗粒物监测单元的技术要求 技术参数 要求 监测 项目 PM2.5、 PM10、 TSP等 a 监测 频 次 6 s 监测 浓度 范围 0 10000 g/m 3 检 出 限 1 g/m 3 平 行 性 15% 参比 方 法比对测试 斜率 : 1 0.25; 截距 :( 0 20) g/m 3 ; 相关 系数: 0.85 a 可 选择 监测 PM2.5、 PM10、 TSP等 指 标 中 的 1个 或 几个 。 4.2.4 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 数据 采集 和 传输 单 元 用 于 采集 、 处理 、 存储 和 传输 道路尘负

    15、荷 等 数据。 相关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道路尘负荷 实 时 数据 频 次 6 s, 测试路 段 道路尘负荷 为该 路 段 内 有效监测数据的 平均 值 ; b) 配 备 显示 单 元 , 可 显示 实 时 数据 ,并 能 自 动 生 成 道路尘负荷监测 轨迹 图 ; c) 具 有断 电 数据保 存功 能; DB11/T 1926 2021 4 d) 具 有 查询历史 数据 功 能 ,具 备 3个月 以上 的数据 存储 能 力 ,并 能以 报 表 形 式导 出 ; e) 设 备应 具 备 数 字 通 讯接 口, 可 实 现 无 线 或 有 线 通 讯 。 4.2.5 供电单元 宜

    16、使 用 外 置 式 可 充 电电源 , 供电 单 元 的 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供电电 压 和 电 流 满足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需 求 ,持 续供电 能 力 不 小 于 8 h; b) 在 环境 温 度 为 ( 1535) ,相 对 湿 度 85%条 件 下 ,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电源 端子 对 地 或 监测车 外 壳 的 绝缘 电 阻 不 小 于 20 。 4.2.6 车辆定位系统 车 辆 定 位 系统 为北 斗卫星 导 航 系统( BDS) 或全 球 定 位 系统( GPS) ,实 时 记录 并 输 出 经纬 度 、 速 度 和 加速 度 信息 , 定 位 精 度 15 m。

    17、4.2.7 辅助单元 辅助 单 元 包括 气 象 五 参数仪 、 视频 监控 设 备 和校准 设 备等 , 辅助 单 元 各 部分的 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气 象 五 参数仪 可 同 时 测量 大气 温 度 、相 对 湿 度 、 风速 、 风 向 和 气 压 等 五 种 气 象 要 素 ,气 象 参 数 应符合 表 2的 要 求; b) 视频 监控 设 备 为 选 装 设 备 , 可 安 装在 车 内 后视 镜 处 , 摄像头 朝 向 前 方 路 面, 分 辨 率 1080 p以 上 , 镜头焦 距 6 mm( 视 角 62 ) , 可 实 时 记录测试 时 的路 况 信息 , 存

    18、储 容 量 不 小 于 16 G; c) 校准 设 备 采 用 滤膜 称重 法 采样设 备 , 用 于 校准 、 标定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 表 2 气象五参数仪的技术要求 气 象 参数 测量范围 分 辨 率 温 度 -3060 0.1 相 对 湿 度 % 090 0.1 风速 ( m/s) 040 0.1 风 向 0360 5.6 气 压 kPa 0120 0.01 操 作条 件 4.3.1 监测 环境 要求 监测 环境 的 技 术 要 求 如 下 : a) 待 测道路路 面 须干燥 ; b) 监测前 , 测试 并 记录 温 度 、相 对 湿 度 、 风速 和 气 压 , 监测 环境 条 件

    19、 应 满足 表 3的 要 求 。 DB11/T 1926 2021 5 表 3 监测 环境条 件 序 号 环境 条 件 技 术 要 求 1 温 度 (-2050) 2 相 对 湿 度 085%相 对 湿 度 , 无 凝 结 3 风速 5.5 m/s 4 气 压 ( 80106) kPa 4.3.2 监测车的操 作 要求 监测车 操 作 要 求 如 下 : a) 应 配 备 驾 驶 人 员 和 专 业 监测 人 员 ; b) 驾 驶 人 员 需 具 有 M1类 车 型 驾 驶 资质 , 车 辆 行 驶 过 程中 驾 驶 人 员 不应操 作监测系统 , 遵 守 交 通 法规 要 求; 监测 时 ,

    20、 监测车 行 驶 速 度 应 控制 在 ( 2070) km/h, 不应 急 加速 和 急减 速 行 驶 , 加 速 度 应 小 于 0.7 m/s 2 ; 路 况 允 许 时 监测车 辆宜 在 偏右 车道 行 驶 监测 ; c) 监测 人 员 应 掌握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操 作和 运 行 维护 等 方面 的 技 能 , 遵 守 操 作规范。 5 质量保证 与 质量控制 气象参数 5.1.1 温度检查 每季 度 开展 温 度检 查 , 监测系统 显示温 度 与标准 温 度计 读 数的 误差 应在 5 范围 内, 当显示温 度 与 实 测 温 度 的 误差超 过 5 , 应 对 温 度 进行 校

    21、准 , 直至 通过 温 度检 查 。 5.1.2 气 压检查 每季 度 开展 气 压 检 查 , 监测系统 显示 气 压 与标准 气 压 计 读 数的 误差 应在 1 kPa范围 内, 当显示 气 压 与 实 测 气 压 误差超 过 1 kPa时 , 应 对 气 压 进行 校准 , 直至 通过 气 压 检 查 。 5.1.3 湿度检查 每半年开展 湿 度检 查 , 监测系统 读 数与标准 湿 度计 读 数的 误差 应在 10%范围 内, 超 过 10%时应 对 湿 度 进行 校准 , 直至 通过 湿 度检 查 。 采样系统 5.2.1 气路 检漏 每 月 对颗粒物监测仪 器 进行 气 路 检

    22、漏 , 如 果 达 不到 要 求 , 应 及 时进行 气 路 检 查 。 5.2.2 流量检查 每 月 使 用 检 定 合 格 的标准 流 量 计 对监测仪 器 进行 流 量 检 查 ,实 测 流 量与 设 定 流 量的 误差 应在 10% 范围 内, 且 示 值 流 量与 实 测 流 量的 误差 应在 2%范围 内 。 当 实 测 流 量与 设 定 流 量的 误差超 过 10%, 或 示 值 流 量与 实 测 流 量的 误差超 过 2%时 , 应 对 流 量 进行 校准 , 直至 通过 流 量 检 查 。 流 量 计 精 度 在 1%之 内, 压 力 损失 小 于 7 kPa。 DB11/T

    23、 1926 2021 6 5.2.3 采样系统 维护 监测前对 采样 口、 采样 管 路 进行 检 查 , 保证 采样 管 路 内 壁 清洁干燥 ; 监测结 束 后 对 采样 系统 进行 清 洁 ; 当 遇 到 重 污染 天 气, 或 测试路 段 道路尘负荷 较 高 , 或采样 管 内 壁 有 明 显 积 尘 时 , 应 增 加 清洁 频 次 。 光散射法 颗粒物监测仪 5.3.1 光散射法 颗粒物监测仪 维护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维护 要 求 如 下 : a) 监测前对颗粒物监测仪 进行 零 点 校 正 ; b) 配 备 切割 器 的颗粒物监测仪 , 监测结 束 后 应 对 切割 器 进行

    24、清洁 , 保 持 切割 器内 壁 清洁干燥 ; 当 遇 到 重 污染 天 气 或 测试路 段 道路尘负荷 较 高 时 , 应 增 加 清洁 频 次 ; c) 每季 度 对颗粒物监测仪 进行 1 次 全 面 维护和校准 ; 每 次 校准 、 维护维 修 均需 记录 ,并 定 期 存 档 , 校准维护记录表 见 附录 B。 5.3.2 光散射法 颗粒物监测仪 平行 性 检查 每周 进行 一 次平 行 性 检 查 , 将 3台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 置 于 同 一 环境中, 仪 器 入 口 调 整 到 同 一高 度 , 测量 环境 空 气中 的颗粒物( PM2.5或 PM10或 TSP) 浓度 ,

    25、以 每 小 时 均 值 为 一 组 数据 , 至 少 覆盖 满 量 程 ( 20 10) 、 ( 50 10) 和( 80 10) 浓度 ,共 测试 不少 于 10组 数据 , 计 算 3台 监测仪的 平 行 性 P, P 15% 视 为 平 行 性 检 查 通过 , 否 则 需 对 3台 仪 器 进行 检 查 , 针 对 问题 仪 器 开展 维 修 或 更 换 , 直至 通过 平 行 性 检 查 。按照公式( 1) 计 算 3台 监测仪的 相 对标准 偏差 , 按照公式( 2) 计 算 平 行 性。 3 ) ( 1 2 3 1 j ij i j j C C C P - = = (1) 式 中

    26、 : j P 3台 监测仪的 相 对标准 偏差 ,单位为 百 分 号 ( %) ; ij C 第 i台 监测仪测量第 j个 样 品 的颗粒物 浓度值 ,单位为 微克每 立 方 米 ( g/m 3 ) ; j C 3台 监测仪测量第 j个 样 品 的颗粒物 浓度值 平均 值 ,单位为 微克每 立 方 米 ( g/m 3 ) ; i 监测仪 序 号 ( i=1 3) ; j 监测 样 品序 号 ( j=1 10)。 % 100 ) ( 10 1 10 1 2 = = j j P P (2) 式 中 : P 仪 器 平 行 性 ,单位为 百 分 号 ( %)。 5.3.3 光散射法 颗粒物监测仪 比

    27、 对测 试 每季 度 按照 GB/T 15432、 HJ 618和 HJ 653的 相关技 术 要 求 , 对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 进行 比对测试 , 考 核 监测仪 是 否 满足 相关技 术 要 求 。 偏 离 要 求时 , 应 对监测仪 进行 检 查 与 检 修 , 重 新 与参比 方 法比对 ,DB11/T 1926 2021 7 直 到 满足 准 确 度 审核 指 标。 可 选择 自 行 监测 或 者 送 往 有资质的 检 测 机 构 , 测试 地 点 可 选择 实 际 道路 或 实 验室 ,实 验室 内 应 采 用 实 际 道路 积 尘 再 悬浮后 开展 测试。 具 体 比对 方 法

    28、 及 数据质量 目 标参 见 附录 C。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准 确 性 检查 每年 对 在 用的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开展 1次 准 确 性 检 查 , 在 实 际 道路 行 车道 开展 准 确 性比对 检 测 , 测 试范围 应包括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 四 级 不 同 等 级 , 参比 方 法参照 HJ/T 393中 的 城 市 道路 积 尘负荷监测 方 法。 在 同 一 行 车道 上 , 同 时 采 用参比 方 法和车载移动监测 方 法测试道路尘负荷 , 每 个 测试范围的比对数 据 不少 于 3组, 将 测试结 果 进行 相关 性分 析 , 若 相关 系数 0.70,并 达 到

    29、 显 著 性 检 验 的 要 求 , 则车载移动 监测系统测试结 果 的准 确 性 满足 要 求 , 否 则 需 要 维护校准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 重 新进行 比对 , 直 到 满足 准 确 性 要 求 。 6 数据 有效 性 判断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正 常 运 行时获 取 的数据 为 有效数据。 无 效数据 主要 包括以下 情况 : a) 系统 故障 或运 行不 稳 定 时 的数据 ; b)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监测结 果 为 零 值或 负 值 时 的数据 ; c) 测试 时 间 少 于 6 s时 的数据 ; d) 监测车 行 驶 速 度 和 加速 度 不 满足 监测 要 求时 的数据 ;

    30、e) 环境 温 度 、相 对 湿 度 、 压 力 和 风速 等 气 象 条 件 不 满足 表 3要 求时 的数据 ; f) 其 他 特殊 情况 下 采集 到 的 无 效数据。 7 道路尘负荷 分级 与评价 评价对象 行 政 区 范围 内 的 所 有 铺装 道路。 评价 条 件 具 体 评价 条 件 要 求 如 下 : a) 24 h内 任意时 间 监测的有效数据 ; b) 最 小 数据评价 单 元 为 连续 6 s监测数据 ; c) 评价 周 期可 为 日 、 周 、 月 、 季 、 年 等; d) 不 同 道路 、 行 政 区 之 间 比 较 , 监测 时 间 应在 同 一 评价 周 期 内

    31、 。 数据 处 理 数据 处理 要 求 如 下 : a) 道路尘负荷数 值 为该 道路 上不 小 于 6 s监测数据的 平均 值 , 不 足 6 s舍去 ; b) 乡 级 行 政 区 道路尘负荷数 值 为 区 域 内 监测的 所 有道路尘负荷的 平均 值 ; c) 乡 级 以上某 一 级 别行 政 区 道路尘负荷数 值 为 监测的 所 有 下 一 级 别行 政 区 数 值 的 平均 值 。 DB11/T 1926 2021 8 分级 与评价 将 车载移动监测 获 取 的道路尘负荷数 值 从 低 到 高 划 分 为 四 个 级 别 , 各 级 别 对 应 的道路尘负荷 限值 、 颜色 标 示 和

    32、评价结 果 见 表 4。 表 4 道路尘负荷 分级 级 别 道路尘负荷 限值 ( g/m 2 ) 颜色 标 示 评价结 果 一 级 ( 0, 0.15 蓝色 RGB(25 25 255) 优 二 级 (0.15, 0.45 黄色 RGB(255 255 0) 良 三 级 (0.45, 1.20 橙色 RGB(255 126 0) 中 四 级 (1.20, + ) 红色 RGB(255 0 0) 差 DB11/T 1926 2021 9 A 附录 A (资料 性 ) 道路尘负荷 换算公式 A.1 尘负荷 换算公式 基于 PM 2.5浓度值 的道路尘负荷的换算公式 见 式( A.1)。 = (A.

    33、1) 式 中 : sL 道路尘负荷 ,单位为 克每 平 方 米 ( g/m 2 ) ; a 常 数系数 ; T 采样 点 与对照 点 PM 2.5浓度 差 值 ,单位为 毫 克每 立 方 米 ( mg/m 3 ) ; b 指 数 常 数 , 不 具 备 实 验 条 件 时可 选 用 推荐 值 0.7752; v 监测车 行 驶 速 度 ,单位为 千 米每 小 时 ( km/h) ; c 指 数 常 数 , 不 具 备 实 验 条 件 时可 选 用 推荐 值 1.8613。 A.2 常 数 确 定方 法 常 数系数 a与监测车 重 量 、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的 安 装等 因 素 有 关, 选 定监

    34、测车 安 装 完 成 后 通过 实 验 确 定。 在 同 一 行 车道 上 , 选 取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 四 级 不 同 尘负荷级 别 的道路 进行 尘负荷 采样 , 每 个 尘负 荷级 别 的比对数据 不少 于 3组, 同 时 采 用车载移动监测系统测试 T和 v, 将 上述 测试结 果 代 入 公式( A.1) 计 算 常 数系数 a, 取 所 有测试道路 a的 平均 值 。 A.3 其他 测 试指 标 选择 PM 10或 TSP作 为 监测 指 标 时 , 换算公 示 为 ( A.1) , 可 依 据 A.2的 方 法 自 行 确 定 常 数 a、 b、 c。 DB11/

    35、T 1926 2021 10 B 附录 B (资料 性 ) 校 准 维护记录 表 校准维护记录表 见 表 B.1。 表 B.1 校 准 维护记录 表 设 备 编号 : 维护 人 : 日期 管 路 清洁 a 切割 器 清洁 a 零 点 校 正 b 平 行 性 检 查 b 颗粒物监测仪 全 面 维护 a 维护 人 签 字 a 维护 环 节完 成 后 在 对 应 空 格 内 划 “ ”,并 签 字 。 b 填写 “ 正 常 ” 或 “ 不 正 常 ”,并 签 字 。 DB11/T 1926 2021 11 C 附录 C (资料 性 ) 光散射法 颗粒物监测仪 比 对测 试 C.1 每季 度 按照 G

    36、B/T 15432、 HJ 618和 HJ 653的 相关技 术 要 求 , 依 据 JJG 846, 对光散射法颗粒物监 测仪 进行 比对测试。 C.2 实 验室 内 测试 , 采 用 实 际 道路 积 尘 再 悬浮后 开展 测试。 取 相 同 采样 时 间段 内 的 自 动监测数据 C i,j 和参比 方 法测试数据 R i,j作 为 一 个 数据对 , i是 仪 器 序 号 ( i=1 3) , j是 有效 样 品 的 个 数( j=1 10), 3 台待 测仪 器 与 3台 参比仪 器 同 步 测试 , 每 组 样 品 的 采样 时 间 为 1 h,共 测试 10组 数据 , 至 少

    37、覆盖 满 量 程 ( 20 10) 、 ( 50 10) 和( 80 10) 浓度 , 将 测试结 果 进行 线 性 回 归 分 析 , 考 核 光散射法颗粒物 监测仪的系数 选择 是 否 合 理 , 监测数据 是 否 准 确 。 线 性 回 归 结 果 满足 斜率 1 0.25, 截距 ( 0 20) g/m 3 , 相关 系数 0.85, 则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的测试结 果 通过 准 确 度 审核 , 如 果 线 性 回 归 结 果 不 满足 上述 要 求 ,则 应 对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 进行 检 查 与 检 修 , 重 新 与参比 方 法比对 ,直 到 满足 准 确 度 审核 指 标。

    38、 C.3 实 际 道路测试 , 宜 选择 不 同 等 级道路 开展 比对测试 , 覆盖 满 量 程 ( 20 10) 、( 50 10) 和( 80 10) 浓度 。 操 作 方 法 同 实 验室 。 C.4 线 性 回 归 参数按 以下 公式 计 算。 a) 依 据公式( C.1) 计 算参比 方 法测试结 果 的 平均 值 。 3 3 1 = = i ij j R R (C.1) 式 中 : j R 参比 方 法测量第 j组 样 品 浓度 的 平均 值 ,单位为 微克每 立 方 米 ( g/m 3 ) ; ij R 第 i组 参比 方 法测量第 j个 样 品 的 浓度 单位为 微克每 立

    39、方 米 ( g/m 3 )。 b) 依 据公式( C.2) 计 算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测试结 果 的 平均 值 。 3 3 1 = = i ij j c c (C.2) 式 中 : j c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测量第 j组 样 品 浓度 的 平均 值 ,单位为 微克每 立 方 米 ( g/m 3 ) ; ij c 第 i台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测量第 j个 样 品 的 浓度值 ,单位为 微克每 立 方 米 ( g/m 3 )。 c) 依 据公式( C.3) 计 算 回 归曲 线斜率 k。 DB11/T 1926 2021 12 2 10 1 10 1 ) ( ) ( ) ( = = - - -

    40、 = j j j j j R R c c R R k (C.3) 式 中 : k 比对测试 回 归曲 线斜率 ; c 10组 待 测监测仪 PM 2.5浓度 平均 值 ,单位为 微克每 立 方 米 ( g/m 3 ) ; R 10组 参比 方 法测量 浓度 的 平均 值 ,单位为 微克每 立 方 米 ( g/m 3 )。 d) 依 据公式( C.4) 计 算 回 归曲 线截距 b。 2 1 2 1 1 ) ( ) ( ) ( ) ( c c R R c c R R b n j j n j j n j j j - - - - = = = = (C.4) 式 中 : 比对测试 回 归曲 线截距 。 e) 依 据公式( C.5) 计 算参比 方 法和光散射法测试结 果 的 相关 系数。 2 1 2 1 1 ) ( ) ( ) ( ) ( c c R R c c R R r n j j n j j n j j j - - - - = = = = (C.5) 式 中 : r 比对测试 回 归曲 线 的 相关 系数。 DB11/T 1926 2021 13 参 考 文 献 1 HJ/T 393 防治 城 市 扬 尘 污染技 术规范 2 JJG 846 粉 尘 浓度 测量仪 检 定规 程


    注意事项

    本文(DB11 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