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2110-202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DB41 T 2110-202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2110-202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01 CCS Z 09 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110 2021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2021 - 04 - 12 发布 2021 - 07 - 12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110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则 . 3 5 施工组织设计 . 3 6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4 7 施工程序 . 21 8 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 . 24 9 竣工资料 . 26 附录 A(资料性) 竣工报告大纲 . 28 附录
2、 B(资料性) 竣工报告相关附表样式 . 29 DB41/T 2110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南省地质 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金铂来矿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怀玉、王现国、王西平、赵铁峰、姚兰兰、商真平、曾 文青、陈显、吕志涛、
3、朱中道、刘中杰、鲁劲松、莫德国、王春晖、戚赏、王沛、申鑫、邢会、张建新、赵振杰、刘海风、于 松晖、靳二举、马鹏远、王小强、郭山峰、黄景春、王开、卢希、冀卫平、徐郅杰、陈传浩、郑琳、苗 慧心、王正礼、李冰、王理航、张海娇、闫东飞、徐川川、穆亚蓬、宋革、崔春桂、韩君健、郭玉娟、 张永福。 DB41/T 2110 2021 1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要求 和竣工资料编制要求,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 本 文件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978 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5163 2018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 15618 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 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5776 201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2015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6453.1 2008 水土保持综
5、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 50201 201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 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0 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924 20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CJJ 82 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5148 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19 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21 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 0287 201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HJ 2005 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
6、范 HJ/T 91 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202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JGJ 190 2010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 JGJ/T 10 201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 98 201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 104 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NY/T 395 2012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DB41/T 2110 2021 2 SL 252 2017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60 2014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TD/T 1012 2016 土地整
7、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DB41/T 1836 2019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41/T 2112 202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建设 与空间制图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 项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 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 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8、的过程和活动。 3.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对灾害体进行整治、对致灾地质作用 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活动及所形成 的实体。 3.3 矿山生态修复 重点针对矿业 活动造成的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 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措施 , 恢复和提升矿山生 态功能,实现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 3.4 挡土墙工程 抵抗土压力和下滑力的砌石或混凝土墙工程。 3.5 边坡防护工程 在坡面稳定的前提下维护坡面形态的一种工程措施。 3.6 土地整 治 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功能需要,对未利用、不合理利用、损毁和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 的活动。它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修复的统称。 来源 :
9、TD/T 1012 2016,3.1 3.7 流域水生态保 护修复 重点针对流域清水产流机制破坏、水量调控能力低、水系不连通、水质不达标、水生态功能退化等 问题,强化源头控制、过程阻控、末端治理等多个环节的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采取一系列生态工程措 施,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统筹推进 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提升重要水源地和江河湖泊生态功能。 3.8 森林生态保护修复 DB41/T 2110 2021 3 重点针对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林地破碎化、森林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栖息地及生境破坏、 林分结构单一及生产力低下,以及
10、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 土壤等生态功能降低问题,采取森林生态 工程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森林群落结构和健康水平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3.9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重点针对天然湿地面积萎缩,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等问题,坚持自然恢复为 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污染清理、地形地貌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湿地有害生物防治、 完善湿地监测网络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4 总则 为指导和规范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做到4.1 保护环境、安全适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制 定本文件。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11、工程的施工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以自4.2 然修复为主,保护保育和生态修复为主要手段,保证项目实施后 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制度和考评制度。 4.3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施工涵盖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4.4 修复、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森林与草地生态保护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 5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原则 5.1 5.1.1 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及现行技术标准。 5.1.2 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施 工合同和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技术、进度、质量、投资、安全、信
12、息、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材料。 5.1.3 施工组织设计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广资源综合利用,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 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编制依据 5.2 5.2.1 工程合同和招标投标文件、工程设计文件。 5.2.2 施工现场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 5.2.3 资源供应情况,施工单位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5.2.4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验收规范。 5.2.5 国家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审核规定 5.3 5.3.1 施工单位开始施工之前,应 编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需要的施工组织
13、设计。 5.3.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应包括工程基本情况(工程特征、管理目标、编制依据)、施工总体部 署(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人员设备安排、施工准备)、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 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 5.3.3 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审后 上报业主单位审查,同意实施后开展下一步工作。 5.3.4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按审批权限重新履行审核、报批程序。 DB41/T 2110 2021 4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核规定 5.4 5.4.1 专项施工方案内 容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
14、、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 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和应急预案。 5.4.2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适用范围应符 合相应行业安全管理规定。 5.4.3 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工程、安全、质检等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共同编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 责人审核后,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5.4.4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以及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认为有必要相关 行业技术专家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经论证后,按专家组提出意见进 行 修改完善后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进行备案,备案后进行实施作业。同时,
15、应符合相关要求。 6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工程分类 6.1 6.1.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一般包括土石方工程、挡土墙工程、排水工程、锚杆(索)工程、抗滑桩工 程、边坡防护工程、拦渣坝工程等。 6.1.2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一般包括土石方工程、挡土墙工程、排水工程、边坡防护工程、覆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含水层破坏恢复治理工程、植被恢复工程等。 6.1.3 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工程一般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 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等。 6.1.4 流域水生态 保护修复工程一般包括河道治理工程、河道水质净化工程等。 6.1.5 森林与草地生态保护
16、修复工程一般包括森林自然恢复工程、林分改造工程、森林抚育工程、林 农混作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草地修复工程等。 6.1.6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般包括湿地污染控制、湿地地形地貌改造、湿地岸线维护、湿地植被 恢复等。 6.1.7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一般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公园建设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6.2 6.2.1 土石方工程 6.2.1.1 一般规定 土石方工程一般规定如下: a) 施工前应收集地质、勘查、设计等相关资料,踏勘现场,做好地表及地下排水设施; b) 土石方工程禁止在暴雨和饱水状态下 施工作业; c) 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降排水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路
17、线及弃土场; d)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降排水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 的环境变化。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场地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e) 施工过程中,地表出现异常变形迹象,应暂停施工,人员和机械应撤至安全地点,并做好变 形监测和记录,并及时反馈信息,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f) 开挖过程中应进行地质编录、留存影像资料; g) 施工过程中,确需爆破作业时应符合 GB 50201 的相关规定。 6.2.1.2 技术要求 DB41/T 2110 2021 5 土石方工程技 术要求如下: a) 挖方施工,开挖应从上至下分层逐段进行,分层工作高度不宜超过
18、 3.0 m,应边开挖边护坡, 禁止一次开挖到底。禁止在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区域内进行临时弃土、停放设备等加载活动。 石方爆破施工应符合 GB 50201 的规定; b) 填方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 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填料为爆破石碴、块碎石类土、杂 填土或粉土的宜选用振动平碾,填料为粉质粘土或粘土时,宜选用振动凸块碾。填方中采用 两种透水性不同的填料分层填筑时,上层宜填筑透水性 较小的填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 的填料,填方基土表面应作成适当的排水坡度; 基坑(槽)及管沟开挖时,应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挖至
19、基底高程后,应进行隐蔽 工程验槽。回填时,先清除沟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沟(槽)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 至低分层进行。基坑(槽)回填应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管沟时,宜先人工回填至 管顶 0.5 m 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夯实。 6.2.2 挡土墙工程 6.2.2.1 一般规定 挡土墙工程一般规定如下: a) 挡土墙基础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且经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b) 施工 中应按设计规定施作挡土墙的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和结构变形缝; c) 基础开挖后,若基底土质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记录和取样,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请变 更设计。在松散软
20、弱土质地段,基坑不宜全墙段连通开挖,应采用跳槽开挖; d) 基础宜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开挖方法。地面水淹没的基础,可采 用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等措施,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 e) 挡土墙基础为倾斜基底及墙趾设台阶时,应严格按照基底坡度、基底标高及台阶宽度开挖, 保持地基土的天然结构。挡土墙基础置于风化岩上时,应按基础尺寸凿除风化严重的表面 岩 层,在砌筑基础的同时,将基坑填满、封闭; f) 当地基岩层有孔洞、裂缝时,应视裂缝的张开度,分别用水泥砂浆,或用细石混凝土,或用 水泥 -水玻璃,或其他双液型浆液等浇注饱满。基底岩层有外露软弱夹层时,应在墙趾前对软 弱夹层作封面
21、保护; g) 砂浆的配合比可参照 JGJ/T 98 相关规定,通过试验确定。应保证砂浆配比称量准确。搅拌时, 颜色必须均匀一致,用料较多时,宜用机械搅拌,时间不少于 2.50 min。砂浆宜随拌随用, 保持适当稠度,宜在 3 h 4 h 内用完;气温超过 30 时,宜在 2 h 3 h 内用完。如在运输 过程中发生离析 、泌水现象,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禁止使用。 6.2.2.2 技术要求 挡土墙工程技术要求如下: a) 基槽开挖后,应放线验槽,回填,分层夯实,设向外斜坡; b) 挡土墙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预埋管道、预埋件、泄水孔(管)及沟槽等预埋构 件。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时,片石
22、或块石应分层砌筑,竖缝应错开,不应贯通。挡土墙后的 地面,应做好排水处理,设置排水沟,墙趾前的边沟应予铺砌加固; c) 墙身采用浆砌石料或现浇混凝土时,可在施工中留出泄水孔或埋置泄水管;当为预制面板时, 应按面板排列位置,在预制过程中预留孔位; DB41/T 2110 2021 6 d) 墙背填料为渗水土,后有地下水 汇集时,为防止堵塞,应按设计要求在泄水孔进水端设置砂 砾反滤层,并在最下一排泄水孔的下端设置隔水层,当墙后水量较大时,可在排水层底部加 设纵向渗沟,或纵、横向暗沟; e) 挡土墙施工时,应根据设计图的分段长度,结合实际地形、水文、地质变化情况,设置沉降 缝和伸缩缝。当墙身为圬工砌
23、体时,应设竖直通缝。当墙身为现浇混凝土时,应待前段的侧 模拆除后,安装沉降缝、伸缩缝的填塞材料。桩板式挡土墙、肋柱式锚杆挡土墙可不在墙面 上设置沉降缝、伸缩缝,仅对挡土板端面间的间隙进行填缝处理; f) 桩板式挡土墙、肋柱式锚杆挡土墙可不在墙面上设置沉降 缝、伸缩缝,其施工时,挡土板端 面间的间隙进行填缝处理; g) 砌体表面浆缝应留出 10 mm 20 mm 深的缝槽,以作砂浆勾缝。勾缝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比砌体 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砌体隐蔽面的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 h) 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的混凝土应先浇底板(趾板及踵板),再浇筑立壁(或扶壁)。接缝 处的底板面上,宜做成凹凸不平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2110-202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2110 2021 山水 林田湖草 生态 保护 修复 工程施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