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4015-2021 健康体检机构 服务规范.pdf
《DB34 T 4015-2021 健康体检机构 服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4015-2021 健康体检机构 服务规范.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080.01 CCS C 0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015 2021 健康体检机构 服务规范 Physical examination institutionsService specification 2021-09-03 发布 2021-10-03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015 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
2、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 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芜湖 市第一人民医院、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皖北康复医院、池州市人民医院 、铜陵市立医院、滁州 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山市人民医院、安庆市立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宣城市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洪海鸥、姚蓓、曹静、赵杰、王寒冰、吴倩、谢怀珍、
3、查晓娟、朱福海、黄日 龙、马竟波、陈霞、苏祁红、曹湘云、吴德华、范瑜、朱峰、姚岚、任恒亚、杨鑫、王新华、陈寿伟、 张晓琴、史万青、王华、汪俊虎、陈琳、黄照国。 DB34/T 4015 2021 1 健康体检机构 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体检机构开展健康体检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提供、质量控制和监督评价及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健康体检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576.1 医学实验室 质
4、量和能力的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WS/T 418 受委托临床实验室选择指南 WS/T 428 成人体重判定 WS/T 574 临床实验室试剂用纯化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检 final health analysis 在健康体检活动中,综合各科体检信息,对体检者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结论并提出诊查建 议和健康指导。 3.2 健康体检 health e xamination 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体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体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 的诊查行为。 3.3 体检机构 examinatio n institution 依法获得卫
5、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从事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 4 基本要求 4.1 服务环境 4.1.1 公共区域应配备饮水设备、休息座椅、卫生间,配备数量应与体检接待量相适应。 4.1.2 公共设施与体检科室应设有清晰、准确的标识。 4.1.3 体检区域应舒适、明亮、温馨,通风良好。 DB34/T 4015 2021 2 4.1.4 体检区域内应设有常规体检注意事项。 4.1.5 妇科检查和女性腔内超声检查区域内应明示女性检查注意事项。 4.1.6 放射检查场所的候诊处应明示放射防护知识的注意事项。 4.1.7 宜提供视频、广播、展板及报刊等形式的健康宣传内容。 4.2 服务礼仪 4.2.1 工作人员应着装规
6、范、仪容整洁,佩戴胸牌,胸牌内容应包括本人姓名、职务或职称。 4.2.2 工作人员应礼貌热情、举止得体,熟悉体检流程、科室分布和检查注意事项,为体检者提供常 见问题咨询。 4.3 项目设置 4.3.1 基本项目 应包括病史调查、一般检查、内科常规检查、外科常规检查、眼科常规检查、耳鼻喉科常规检查、 口腔科常规检查、妇科常规检查、实验室常规检查、心电图常规检查、胸部X线检查、腹部(肝、胆、 胰、脾、肾)超声检查、妇科超声检查项目。 4.3.2 选择项目 宜包括眼底摄影检查、听力检查、超声检查(如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甲状腺超声、乳腺超声、 前列腺超声等)、四肢动脉硬化检查、乳腺钼靶检查、幽门螺
7、杆菌检查、肺功能检查、骨密度检查、人 乳头瘤病毒(HPV)核酸分型检查、超薄液基细胞检查(TCT)、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及其他有明确临床诊 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医疗技术项目。 5 服务提供 5.1 服务流程图 图1 服务流程图 5.2 检前咨询 配备专业人员提供电话、网络及现场咨询服务。根据体检者年龄、性别、职业、婚否、身体状况、 生活方式、个人病史、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近期检查结果等情况指导其选择体检项目或体检套餐。 5.3 体检预约 应做好检前预约工作,包括: 检前咨询 体检预约 体检登记 健康检查 投诉与处 理 体检报告 结果记录 报告咨询 解答 体检报告 健康评估 DB34/T 4015
8、 2021 3 根据体检者健康状况、 性别、年龄等个体差异,可结合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的形式,制定个性 化体检方案; 告知健康体检项目意义、项目局限性及风险; 与体检者或受检团体沟通,商定具体体检时间; 向体检者或受检团体告知检前注意事项; 体检预约人数应与体检机构服务能力相匹配; 做好预约情况记录。 5.4 体检登记 5.4.1 应做好体检登记工作,包括: 体检者唯一标识管理, 宜采用身份证号码、条形码或体检编号等; 体检者基本信息,应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内容; 现场采集体检者照片,保证信息准确。 5.4.2 登记后应告知体检者体检流程及注意事项,发放体检指引单。 5.5
9、健康检查 5.5.1 工作人员应在检查前核对体检者基本信息。 5.5.2 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检查的工作人员,应询问体检者相关既往病史、 规范查体、准确记录、形成初步的科室结论和建议。 5.5.3 采血、 留取尿液及其他标本核收的工作人员,应做好标本管理及核收记录。 5.5.4 心电图、超声、X 线、四肢动脉硬化、肺功能、骨密度检查的工作人员,应询问体检者病史、 规范操作、准确记录。 5.5.5 健康体检检查内容及要求应参照附录 A。 5.5.6 应与体检者确认体检项目全部完成;对未完成项目应另行商定时间给予补检,对放弃项目应由 体检者书面确认。 5.5.7 检查过程中,应
10、注意保护体检者隐私。 5.6 结果记录 5.6.1 应使用客观、真实、规范的医学术语进行描述或记录。 5.6.2 纸质的检查结果或报告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审核签名。 5.6.3 发现异常情况或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告知体检者。 5.6.4 检查全部结束后,受理人员应对检查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核查,经确认无遗漏后由体检者本人签 名确认后收回。 5.7 健康评估 5.7.1 结果录入 应当天将检查结果准确无误的录入相应的报告中,形成专科体检小结,经执业医师审核签名后提交 总检。 5.7.2 总检 DB34/T 4015 2021 4 5.7.2.1 当体检结果出现异常时,总检医师应对体检者个人病史、家
11、族病史进行追溯,宜提出合理的 复查建议。 5.7.2.2 总检医师通过审查,将各项体检结果进行汇总,对各科阳性体征、异常结果、专科小结、分 科建议进行分析、审核和摘录,提出体检结论和保健指导意见,形成体检报告。 5.8 体检报告 5.8.1 体检报告的内容 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体检者一般信息; 体格检查记录、实验室和医学影像检查报告、阳性体征和异常情况的记录; 对需要定期复查的指标,应给出复查时间的建议; 对诊断较明确的健康问题,应给出就诊、预防保健和健康指导的建议; 对体检中发现的异常结果,尚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给出复查或进一步做其它检查的建议; 对体检中发现的重大疾病或重大异常结果,应
12、立即现场或电话告知体检者。 5.8.2 报告复核 体检报告交付体检者前,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对每份体检报告进行复核。 5.8.3 报告发放 5.8.3.1 应采用体检者自行领取、网上发放、邮寄或上门交付等多种方式发放体检报告。 5.8.3.2 应完全密封体检报告,并在显著位置标明“本体检报告仅限体检者本人拆阅”字样。 5.8.3.3 宜向体检者和受检团体提供查询体检报告的服务。 5.8.3.4 提供团体总结分析报告时,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5.9 报告咨询解答 5.9.1 报告咨询场所应相对独立,标识明确,环境安静。 5.9.2 设置专门的咨询服务岗位,提供解答体检报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
13、。 5.9.3 负责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应认真倾听体检者的提问,耐心解答。 5.9.4 在咨询服务过程中不应向体检者推销或出售药品、保健品、医疗保健器械。 5.10 投诉与处理 5.10.1 应建立投诉处理制度,规范投诉处理流程,做好工作人员培训。 5.10.2 应有受理现场投诉的独立区域。 5.10.3 应在明显位置放置意见箱,公示投诉电话。 5.10.4 应有专人接听投诉电话。 5.10.5 受理投诉时,工作人员应态度良好、解释到位。 5.10.6 对投诉的共性问题,工作人员应及时分析总结,不断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5.10.7 宜定期开展体检者满意度调查。 6 质量控制 DB34/T 40
14、15 2021 5 6.1 全过程控制 6.1.1 应制定年度健康体检质控工作计划和健康体检质量控制指标,组织开展健康体检质量监测、预 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等工作。 6.1.2 全体工作人员应参与检前、检中、检后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质量控制检查的记录。 6.2 重点环节质量控制 6.2.1 培训与考核 各岗位医务人员应参加健康体检相关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可参 照附录A。 6.2.2 体检者身份标识 应确保体检者身份标识在体检各环节中的唯一性, 做好健康体检信息化管理系统与LIS(实验室信息 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对接中的身份信息唯一
15、性管理工作。 6.2.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的质量控制应包括: 心电图原始图上标有检查时间、体检者基本信息、诊断医师签名; 对异常心电图做出具体心电图诊断。 6.2.4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应包括: 超声医师配备数量与检查人数相匹配,保证体检者体检时间满足技术要求; 超声设备参数达到开展的超声检查项目的技术要求; 超声检查医师宜具有超声诊断工作经验; 应留存体检者影像资料,留存时间可参照门诊病历保存时间执行。 6.2.5 X 线检查 X线检查的质量控制应包括: 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和对体检者防护进行检查: 定期对 X 线成像质量、图像报告进行检查。 6.2.6 医学检验科检
16、查 医学检验科检查的质量控制至少应包括: 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出具检验结果; 对出具检验报告的项目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安徽省室内质控结果实时监控且成绩合格, 且有室内质控报告月总结; 对出具检验报告的项目开展室间质量评价且成绩合格; 质控规则能够检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质量控制技术参数满足医学实验室质量与技术要求; 明确规定质控物检查频次(一般检查间隔不大于 24 h),定量实验至少采用 2 个浓度水平的质 控物,定性实验采用阴性、阳性(弱阳性)质控物; DB34/T 4015 2021 6 委托检验符合 WS/T 418 的要求; 实验室用水符合 WS/T 574 的要求,有实验用水监测记
17、录。 6.2.7 体检报告 健康体检报告的质量控制应包括: 体检者在本机构体检的唯一标识、体检者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史等; 各项检查结果记录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表述准确,语句通顺; 定期对体检报告质量进行抽检,抽检量不低于 3。 6.2.8 高危异常结果 应定期总结高危异常结果处理及随访的结果,对处理不满意及失访案例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 6.2.9 体检数据 体检数据的质量控制至少应包括: 指定专人定期进行体检数据统计,通过与往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对明显异常的统计数据进 行分析,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纠正; 审核上报体检数据; 按照医疗资料对体检数据进行规范管理和存档。 7 监督评价及改进
18、7.1 监督评价 7.1.1 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健康体检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 7.1.2 对本机构健康体检质量管理要求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收集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反馈, 对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以下数据分析: 体检统计数据分析; 高危异常结果分析; 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包括内部质量检查和外部质量检查; 体检者需求分析,包括体检者投诉和满意度调查。 7.1.3 建立服务满意度测评、机构内部服务质量自我监督与考核等工作机制,完善服务质量的自我评 价。 7.1.4 通过实施第三方机构社会化满意度评估、服务质量问卷调查、群众意见反馈和社会媒体监督以 及聘用社会监督员实施监督检查
19、等方式,建立服务质量外部监督评价制度,完善服务 质量的外部评价。 7.2 持续改进 7.2.1 召开质控组织会议,根据评价检查结果,研究确定整改方向和措施。 7.2.2 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发布的质量控制指标,结合本机构体检服务质 量基础数据,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效果。 7.2.3 根据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价结果,制定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DB34/T 4015 2021 7 附录A (规范性) 健康体检检查内容及要求 A.1 一般检查 A.1.1 检查内容 包括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计算。体重指数(BMI)异常时,应测量
20、腰围、臀围,计算腰 臀围比(W/H)。 A.1.2 仪器设备 至少配备血压计、身高测量仪、体重计。 A.1.3 注意事项 A.1.3.1 测量血压: 体检者在安静环境下休息 5 min 后,取坐位测量血压; 体检者裸露、伸直、轻度外展上肢,注意肘部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体检者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复查血压。 A.1.3.2 测量身高: 体检者脱掉鞋子、站直、两臂自然下垂,身体重心放在两足上,眼眶下缘与耳屏缘保持同一 水平; 体检者将头发散开或压平; 以“cm”为单位记录结果,读数至取小数点后一位。 A.1.3.3 测量体重: 体检者宜脱掉鞋、帽、外衣,取出衣服口袋中的物品; 体检者
21、站直,身体重心放在两足上; 以“kg”为单位记录结果,读数取至小数点后一位。 A.1.3.4 体重指数(BMI)判定标准符合 WS/T 428 的要求。 A.1.3.5 测量腰围: 体检者站直,露出腰腹部或着贴身单衣,呼吸保持平稳; 宜采用经脐腰围,测量时软尺经肚脐水平位绕腰一周,软尺贴近体检者皮肤; 结果记录应以“cm”为单位,读数取整。 A.1.3.6 测量臀围: 测量时体检者应自然站立双足并拢,露出臀部或着贴身单裤; 测量时软尺应经臀峰点水平环绕臀部一周,测定臀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距离(此处 测量值最大); 结果记录应以“cm”为单位,读数取整。 A.1.3.7 腰臀围比(W/H
22、)计算时注意腰围测量和臀围测量的一致性。 A.2 内科检查 A.2.1 检查内容 DB34/T 4015 2021 8 包括病史采集及症状询问、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A.2.2 仪器设备 至少配备检查床、听诊器。 A.2.3 注意事项 A.2.3.1 内科病史采集时着重了解内科病史,与内科疾病有关的家族史(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 等),症状询问时重点询问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的有关症状。 A.2.3.2 肺部检查: 观察胸部呼吸运动是否均匀,胸廓形态是否正常; 听诊肺部时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顺序由上而下、先胸后背;听诊时比较肺部两侧对称部位的 声音,如呼吸音的强
23、弱、罗音及胸膜摩擦音等。 A.2.3.3 心脏检查: 体检者宜取仰卧位; 观察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等情况; 触诊时核对视诊发现的异常体征,检查震颤、心包摩擦感的情况,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的 部位、范围和强弱; 听诊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宜采用的听诊顺序: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 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听诊时注意杂音的部位、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强度、性质(吹风样、隆隆样、叹气样、机 器声样、乐声样)、传导(帮助判断杂音的来源与病理性质); 注意体位、呼吸、运动对杂音的影响。 A.2.3.4 腹部检查: 体检者宜取低枕仰卧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4015-2021 健康体检机构 服务规范 4015 2021 健康 体检 机构 服务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