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823-2021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pdf
《DB11 T 1823-2021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1823-2021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020.01 CCS Z 06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8232021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 Guidelines for ecological remediation and monito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2021 - 03 - 29发布 2021 - 07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823202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土壤侵蚀防控措施 . 1
2、 5 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 3 6 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提升措施 . 3 7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 . 4 附 录 A (规范性) 人居环境改善措施 . 7 DB11/T 1823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金花、姜群鸥、王玉杰、刘培斌、王云琦、王彬、王利军、高晓薇、吴敬东、 陆大明、钟莉、宫亚光、张熠昕、高春泥、阚晓晴、邵雅琪、侯芳、
3、朱方方、郑雪慧。 DB11/T 18232021 1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壤侵蚀防控措施、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提升措施和水土保持生态 修复监测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645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4、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 50707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LY/T 1914 植物篱营建技术规程 SL 27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 534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SL 59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DB11/T 548 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 DB11/T 1174 山区河流生态监测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ecological remedi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在土壤侵蚀或土
5、地退化区域,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各种自然修复以及生物、工程措施,使受 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4 土壤侵蚀防控措施 4.1 一般规定 DB11/T 18232021 2 主要包括封育保护、梯田、树盘、水土保持林、坡面防护、生态护岸等措施。 4.2 封育保护 坡度大于25或土层厚度小于25 cm的区域,宜实行封育保护措施,可设置封禁标牌和拦护设施。 4.3 梯田 4.3.1 坡度15以下,土质较好、距村庄较近、交通便利的坡耕地、经济林用地或已破损的梯田和坝 阶地地块,宜修筑梯田。 4.3.2 梯田修建应符合DB11/T 548的规定。 4.4 树盘 4.4.1 坡度515、地形较为破碎的林地,
6、宜修建树盘。 4.4.2 石材较为丰富的地区,宜采用干砌石树盘。树盘一般为半圆形,向坡上方开口,半径为0.5m 1.0m。 4.4.3 在坡度小于8的林地上可修筑土树盘,树盘半径宜为0.5m1.25m。 4.4.4 树盘设计应符合DB11/T 548的规定。 4.5 水土保持林 4.5.1 土层厚度大于25cm、坡度小于25的坡地及沟(河)道两岸、湖泊水库四周、渠道沿线宜营造 水土保持林。 4.5.2 根据立地条件、苗木类型和规格确定整地方式。 4.5.3 确定造林树种、苗木规格、栽植方式、密度、栽植时间和幼林抚育、经营管理措施等。 4.5.4 根据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确定造林方法,混交林需确定
7、混交类型、混交方法和混交比例。 4.5.5 根据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现状,确定造林地块及面积。 4.5.6 水土保持林造林应符合GB/T 16453.2的规定。 4.6 坡面防护 4.6.1 坡面防护可采用平铺草皮、液压喷播植草护坡、生态袋护坡、植被毯等形式,根据坡面形态、 坡度和边坡高度采取适宜形式。 4.6.2 平铺草皮适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小于3m)且坡度较缓(小于1:2)的土质边坡。 4.6.3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适用于45以上裸露边坡,将草籽、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按比例配水搅匀, 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完成植草施工。 4.6.4 生态袋护坡适用于45以下边坡,生态袋需用可降解材料,宜选择
8、适合的乡土植物种。 4.6.5 植被毯一般适用于坡度不陡于1:1.5的稳定坡面,不受坡长限制。 4.6.6 坡面防护措施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GB 50330的规定。 4.7 生态护岸 4.7.1 一般规定 主要包括原木挡墙、梢捆、灌丛垫、捎捆丁坝等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岸坡防护也可采用4.6所列措 施。 4.7.2 原木挡墙由松木或其他树木树干搭建,整体高4.5m,宽3m,四层三维护岸结构,每层中间设 层栽,层栽植物可为旱柳活立木,挡墙最上层可栽植观赏性植物。 4.7.3 灌丛垫措施指在平整的斜坡上均匀铺设柳枝,并在柳枝上方覆土,形成灌丛保护河岸。 DB11/T 18232021 3 4.7.4 梢
9、捆首先由直径2cm3cm的柳条组成柳条束,再由铁丝捆扎形成,柳条束直径20cm30cm。 梢捆可与灌丛垫结合,埋在灌丛垫下方靠近河边一侧,形成灌丛垫-梢捆复合措施。 4.7.5 梢捆丁坝由松木原木桩固定梢捆形成,长2m3m,宽1 m1.5m,高约50cm。 5 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5.1 一般规定 主要包括植物篱拦截带、道路生态边沟、田面生态田埂和植被渗滤沟等措施。 5.2 植物篱拦截带 5.2.1 植物篱构建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到立地条件与植物材料生物学和生态学 特性相适应。 5.2.2 植物篱宜种植在反坡梯田外侧(护埂)及梯壁上,亦可根据现场条件在坡面种植,还可作为生 态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1823-2021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 1823 2021 山区 水土保持 生态 修复 监测 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