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091-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pdf
《DB37 T 4091-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4091-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7.060 O 56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091 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2020 - 08 - 20 发布 2020 - 09 - 2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091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
2、境研究院、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山东深海海洋科技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博、赵玉庭、由丽萍、王佳莹、齐延民、靳洋、何志强、宋鑫、赵文勇、刘 爱英、马元庆。 DB37/T 4091 2020 1 海洋环 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监测项目、站点选址、系统性能、安装与试运 行、验收、运行维护、质量保证与控制及文档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3、用于本文件。 HJ 731 2014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Y/T 143 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入海排污口岸基 在线监测站建设技术指南 海环字 2016 20号 入海河流岸基在线监测站建设技术指南 海环字 2016 21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 marine environment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由监测设备、搭载平台、供电设备、通讯设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设备等组成,可对海洋气象、 水文、海水等要素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传输与数据处理的系统。 3.2 原位测量系统 in-situ mea
4、suring system 在现场原有的既定位置上,将监测 仪器直接浸入水体中进行自动分析测量的在线监测系统。 3.3 取样测量系统 sampling and measuring system 将特定水层水样输送至监测仪器进行自动测量分析的在线监测系统。 3.4 监控平台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platform 由软件和硬件组成,能远程监视、控制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工作状态,并能对监测数据存储、分 析、处理的系统。 DB37/T 4091 2020 2 4 监测项目 4.1 确定监测项目原则 根据监测目的及仪器设备适用性确定监测项目;宜在一个站点同时部署气象、水文、水
5、质等多种类 型监测项目。 4.2 气象项目 气 象项目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强度、紫外线剂量、紫外线辐射 指数及能见度等。 4.3 水文项目 水文项目包括可选择水深、表层海流、剖面海流、波高、波周期、波向等参数。水深 10 m时,宜 监测剖面海流。 4.4 水质项目 水质项目包括水温、电导率、盐度、 pH、溶解氧、浊度、叶绿素、蓝绿藻等常规监测项目,以及氨 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总氮、总磷、油类、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特殊监测项目。选择 特殊监测项目时需考虑监测仪器及搭载平台的适用性。需要时,可同时进行多个水层监测。 5 站点选址 在线监测站点选 址遵循以
6、下原则: a) 监测项目对目标区域内水体状况具有代表性; b) 环境条件适宜于在线监测站点运行; c) 具有在线监测站点运行所需的通讯、电力、安全、所有权等基础条件。 6 系统性能 6.1 系统组成与基本功能 6.1.1 在线监测系统由现场端的搭载平台、监测仪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系 统及后端的监控平台等部分组成。 6.1.2 需能收集、存储、判别、检查、查询监测数据和系统各单元的工作状态,需能对工作参数进行 设置,宜具有系统自检、远程检测、故障诊断隔离与自动报警功能。 6.2 在线监测仪器搭载平台 6.2.1 在线监测仪器搭载平台有浮标、岸基站房、海洋浮 动平台、海床基桩
7、等类型。 6.2.2 搭载平台的显著位置需标注在线站所属单位、编码、联系电话及警告标志等。 6.2.3 取样测量系统的取水点受涨落潮影响小,取水管线结构不影响数据准确性。 6.2.4 浮标体材质具有抗腐蚀、耐碰撞、重量轻、服役期长、不易被生物附着等特性;宜采用聚脲、 高强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乙烯玻璃等非金属材料;浮标规格可根据搭载传感器数量、重量及监测水 域环境条件确定;浮标其他要求按照 HY/T 143 2011 规定执行。 6.2.5 岸基站站房建设参照海环字 2016 20 号、海环字 2016 21 号文件执行。 DB37/T 4091 2020 3 6.2.6 海洋浮动平台与海床基
8、桩宜采 用钢结构,需防腐、防污处理,在附录 A 所示的风速、波高、潮 流等条件下正常工作。 6.3 监测仪器 6.3.1 国家强制检定在线监测仪器与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非强制检定仪 器与设备需按照相关规定自行校准或核查,或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并在校准合格有效期 内使用。 6.3.2 在线监测仪器设备能在监测区域相应的环境条件下保证正常运行;环境条件见附录 A。 6.3.3 气象、水文及水质等监测参数技术指标参见附录 B。 6.4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6.4.1 可通过原位测量系统或者取样式测量系统对气象、水文、水质等多个参数开展实时、自动、连 续监测。 6.
9、4.2 系统 的数据采集频率: a) 水质传感器、测深仪数据至少可每 15 min 采集 1 次; b) 气象传感器数据至少可每 1 min 采集 1 次; c) 营养盐类数据至少可每 1 h 采集 1 次; d) 波浪、海流、核辐射传感器数据至少可 30 min 采集 1 次。 6.4.3 可根据需要对不同参数设定不同采集周期,设定的采集周期应为 1 min、 15 min、 30 min、 1 h、 2 h、 4 h(从零时起计算 )之一。 6.4.4 2G/3G/4G 数据远程通讯最少达到每 1 min 传输 1 次;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传输周期,可设定 的传输周期应为 15 min、
10、30 min、 1 h、 2 h、 4 h(从零时起计算 )之一;卫星通信系统最少达到每 1 h 传 输 1 次,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传输周期,设定的传输周期应为 1 h、 2 h、 4 h(从零时起计算 )之一。 6.4.5 数据监控中心和现场端数据的存储格式应为常用格式,如 TXT 文件、 CSV 文件或数据库等格式; 如果使用加密文件的专用格式,应提供其数据格式、读取数据方法和软件。 6.4.6 所有数据记录或存储应为原始值;监测数据的记录单位应符合附录 C 的要求。 6.4.7 具备数据本地存储功能,数据保留时效不得低于 6 个月。 6.4.8 可根据实际海域信号状况及传输距离选择卫星
11、通信系统 /GPRS/CDMA/微波 /有线 等各种远程通讯 的一种或几种;具备通讯异常或丢包等异常处理机制,具备断网重连续传和补偿机制,确保数据不丢失。 6.4.9 与各类型监测监控仪器仪表的通讯接口应为国际通用标准接口。 6.5 供电系统 6.5.1 浮标站、海洋浮动平台、海床基站宜采用太阳能电池和大容量免维护蓄电池的电源组合方式, 单一直流供电。 6.5.2 电池容量需满足预定在位工作的需要;在连续 15 d 的阴雨天气条件下,供电系统能支持在线监 测系统正常工作。 6.5.3 岸基站宜采用交流电源。 6.6 安全防护系统 6.6.1 浮标站及浮动平台需配置 GPS 或北斗定位系统,需配
12、备防雷装置、雷达反射装置、航标警示灯 及 AIS 系统 等;雷达反射装置反射面积 5 m2,警示灯可视距离 4.5 km;浮标体外舷侧需安装防碰护 舷。 6.6.2 浸入水下组件应达到 IP68 防护等级。 DB37/T 4091 2020 4 6.6.3 传感器应采取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措施,可选择的防附着技术有紫外灯、铜转刷、自动刷等。浮 标体表面应采用可防污、防腐蚀和防生物附着的特殊材料和涂料。 6.6.4 需配备自动报警系统,在浮标超出设定范围、仪器舱内进水、监测值超出预设值、电量不足等 状况下能自动报警;监测区域水温较低或水面有明显结冰时,系统应暂时关闭部分或全部功能。 6.6.5 现场
13、端仪器设备不得向周围环境排放污染物,所产生的废液,应在现场端收集 、定期回收并按 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6.7 监控平台 6.7.1 硬件配置 配置独立的通讯线路,数据传输速率 10 Mbps。 供电电源为 220 V 10 %;配置电源过载保护、漏电保护、接地和防雷保护等设施;配置 UPS电源, 供监控中心整体运转时间不少于 1 h。 配置网络安全设施。 至少配置 2台服务器,互为备份, 2台服务器宜异地配置。 6.7.2 软件要求 数字化监控平台配备专用软件,软件采用标准语言编程,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具良好可维护性和 可扩充性;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工作安全可靠,数据接口应对用户开放。软
14、件需具备实时采集与 显示、报 警判断与处理、系统日志信息、远程控制、查询、保密、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功能,满足数据管 理与应用、系统运行状态与环境状况的自动监控与预警、信息产品管理与发布等服务要求。监控平台功 能要求参见附录 D。 7 安装与试运行 7.1 安装调试 7.1.1 安装之前,应对监测仪器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等进行审核。 7.1.2 在线监测系统完成安装、初试后,对监测仪器进行调试,调试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 72 h;因在 线监测系统故障造成调试中断,在线监测系统恢复正常后,重新开始调试,调试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 72 h。 7.2 试运行 7.2.1 调试运行结束后进入试运行阶段;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4091-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4091 2020 海洋环境 在线 监测 系统 建设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