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4091-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pdf

    • 资源ID:1522189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4091-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pdf

    1、 ICS 07.060 O 56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091 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2020 - 08 - 20 发布 2020 - 09 - 2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091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

    2、境研究院、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山东深海海洋科技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博、赵玉庭、由丽萍、王佳莹、齐延民、靳洋、何志强、宋鑫、赵文勇、刘 爱英、马元庆。 DB37/T 4091 2020 1 海洋环 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监测项目、站点选址、系统性能、安装与试运 行、验收、运行维护、质量保证与控制及文档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3、用于本文件。 HJ 731 2014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Y/T 143 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入海排污口岸基 在线监测站建设技术指南 海环字 2016 20号 入海河流岸基在线监测站建设技术指南 海环字 2016 21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 marine environment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由监测设备、搭载平台、供电设备、通讯设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设备等组成,可对海洋气象、 水文、海水等要素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传输与数据处理的系统。 3.2 原位测量系统 in-situ mea

    4、suring system 在现场原有的既定位置上,将监测 仪器直接浸入水体中进行自动分析测量的在线监测系统。 3.3 取样测量系统 sampling and measuring system 将特定水层水样输送至监测仪器进行自动测量分析的在线监测系统。 3.4 监控平台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platform 由软件和硬件组成,能远程监视、控制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工作状态,并能对监测数据存储、分 析、处理的系统。 DB37/T 4091 2020 2 4 监测项目 4.1 确定监测项目原则 根据监测目的及仪器设备适用性确定监测项目;宜在一个站点同时部署气象、水文、水

    5、质等多种类 型监测项目。 4.2 气象项目 气 象项目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强度、紫外线剂量、紫外线辐射 指数及能见度等。 4.3 水文项目 水文项目包括可选择水深、表层海流、剖面海流、波高、波周期、波向等参数。水深 10 m时,宜 监测剖面海流。 4.4 水质项目 水质项目包括水温、电导率、盐度、 pH、溶解氧、浊度、叶绿素、蓝绿藻等常规监测项目,以及氨 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总氮、总磷、油类、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特殊监测项目。选择 特殊监测项目时需考虑监测仪器及搭载平台的适用性。需要时,可同时进行多个水层监测。 5 站点选址 在线监测站点选 址遵循以

    6、下原则: a) 监测项目对目标区域内水体状况具有代表性; b) 环境条件适宜于在线监测站点运行; c) 具有在线监测站点运行所需的通讯、电力、安全、所有权等基础条件。 6 系统性能 6.1 系统组成与基本功能 6.1.1 在线监测系统由现场端的搭载平台、监测仪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系 统及后端的监控平台等部分组成。 6.1.2 需能收集、存储、判别、检查、查询监测数据和系统各单元的工作状态,需能对工作参数进行 设置,宜具有系统自检、远程检测、故障诊断隔离与自动报警功能。 6.2 在线监测仪器搭载平台 6.2.1 在线监测仪器搭载平台有浮标、岸基站房、海洋浮 动平台、海床基桩

    7、等类型。 6.2.2 搭载平台的显著位置需标注在线站所属单位、编码、联系电话及警告标志等。 6.2.3 取样测量系统的取水点受涨落潮影响小,取水管线结构不影响数据准确性。 6.2.4 浮标体材质具有抗腐蚀、耐碰撞、重量轻、服役期长、不易被生物附着等特性;宜采用聚脲、 高强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乙烯玻璃等非金属材料;浮标规格可根据搭载传感器数量、重量及监测水 域环境条件确定;浮标其他要求按照 HY/T 143 2011 规定执行。 6.2.5 岸基站站房建设参照海环字 2016 20 号、海环字 2016 21 号文件执行。 DB37/T 4091 2020 3 6.2.6 海洋浮动平台与海床基

    8、桩宜采 用钢结构,需防腐、防污处理,在附录 A 所示的风速、波高、潮 流等条件下正常工作。 6.3 监测仪器 6.3.1 国家强制检定在线监测仪器与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非强制检定仪 器与设备需按照相关规定自行校准或核查,或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并在校准合格有效期 内使用。 6.3.2 在线监测仪器设备能在监测区域相应的环境条件下保证正常运行;环境条件见附录 A。 6.3.3 气象、水文及水质等监测参数技术指标参见附录 B。 6.4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6.4.1 可通过原位测量系统或者取样式测量系统对气象、水文、水质等多个参数开展实时、自动、连 续监测。 6.

    9、4.2 系统 的数据采集频率: a) 水质传感器、测深仪数据至少可每 15 min 采集 1 次; b) 气象传感器数据至少可每 1 min 采集 1 次; c) 营养盐类数据至少可每 1 h 采集 1 次; d) 波浪、海流、核辐射传感器数据至少可 30 min 采集 1 次。 6.4.3 可根据需要对不同参数设定不同采集周期,设定的采集周期应为 1 min、 15 min、 30 min、 1 h、 2 h、 4 h(从零时起计算 )之一。 6.4.4 2G/3G/4G 数据远程通讯最少达到每 1 min 传输 1 次;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传输周期,可设定 的传输周期应为 15 min、

    10、30 min、 1 h、 2 h、 4 h(从零时起计算 )之一;卫星通信系统最少达到每 1 h 传 输 1 次,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传输周期,设定的传输周期应为 1 h、 2 h、 4 h(从零时起计算 )之一。 6.4.5 数据监控中心和现场端数据的存储格式应为常用格式,如 TXT 文件、 CSV 文件或数据库等格式; 如果使用加密文件的专用格式,应提供其数据格式、读取数据方法和软件。 6.4.6 所有数据记录或存储应为原始值;监测数据的记录单位应符合附录 C 的要求。 6.4.7 具备数据本地存储功能,数据保留时效不得低于 6 个月。 6.4.8 可根据实际海域信号状况及传输距离选择卫星

    11、通信系统 /GPRS/CDMA/微波 /有线 等各种远程通讯 的一种或几种;具备通讯异常或丢包等异常处理机制,具备断网重连续传和补偿机制,确保数据不丢失。 6.4.9 与各类型监测监控仪器仪表的通讯接口应为国际通用标准接口。 6.5 供电系统 6.5.1 浮标站、海洋浮动平台、海床基站宜采用太阳能电池和大容量免维护蓄电池的电源组合方式, 单一直流供电。 6.5.2 电池容量需满足预定在位工作的需要;在连续 15 d 的阴雨天气条件下,供电系统能支持在线监 测系统正常工作。 6.5.3 岸基站宜采用交流电源。 6.6 安全防护系统 6.6.1 浮标站及浮动平台需配置 GPS 或北斗定位系统,需配

    12、备防雷装置、雷达反射装置、航标警示灯 及 AIS 系统 等;雷达反射装置反射面积 5 m2,警示灯可视距离 4.5 km;浮标体外舷侧需安装防碰护 舷。 6.6.2 浸入水下组件应达到 IP68 防护等级。 DB37/T 4091 2020 4 6.6.3 传感器应采取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措施,可选择的防附着技术有紫外灯、铜转刷、自动刷等。浮 标体表面应采用可防污、防腐蚀和防生物附着的特殊材料和涂料。 6.6.4 需配备自动报警系统,在浮标超出设定范围、仪器舱内进水、监测值超出预设值、电量不足等 状况下能自动报警;监测区域水温较低或水面有明显结冰时,系统应暂时关闭部分或全部功能。 6.6.5 现场

    13、端仪器设备不得向周围环境排放污染物,所产生的废液,应在现场端收集 、定期回收并按 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6.7 监控平台 6.7.1 硬件配置 配置独立的通讯线路,数据传输速率 10 Mbps。 供电电源为 220 V 10 %;配置电源过载保护、漏电保护、接地和防雷保护等设施;配置 UPS电源, 供监控中心整体运转时间不少于 1 h。 配置网络安全设施。 至少配置 2台服务器,互为备份, 2台服务器宜异地配置。 6.7.2 软件要求 数字化监控平台配备专用软件,软件采用标准语言编程,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具良好可维护性和 可扩充性;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工作安全可靠,数据接口应对用户开放。软

    14、件需具备实时采集与 显示、报 警判断与处理、系统日志信息、远程控制、查询、保密、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功能,满足数据管 理与应用、系统运行状态与环境状况的自动监控与预警、信息产品管理与发布等服务要求。监控平台功 能要求参见附录 D。 7 安装与试运行 7.1 安装调试 7.1.1 安装之前,应对监测仪器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等进行审核。 7.1.2 在线监测系统完成安装、初试后,对监测仪器进行调试,调试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 72 h;因在 线监测系统故障造成调试中断,在线监测系统恢复正常后,重新开始调试,调试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 72 h。 7.2 试运行 7.2.1 调试运行结束后进入试运行阶段;试

    15、运行期间, 系统应连续正常运行 45 d 以上。 7.2.2 试运行期间进行手工监测数据与在线监测数据的比对。 7.2.3 在出现数据漂移时,应对自动监测仪进行校准。 7.2.4 试运行期结束时,在校准前对自动监测仪进行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检验。不满足要求时,应查 找原因,解决问题后,重新进行检验;解决问题当日为运行期重新计算首日,直到满足要求视为试运行 期结束。 8 验收 8.1 总体要求 DB37/T 4091 2020 5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验收包括仪器设备及备件的数量与外观验收、单机验收、系统验收。除系统 验收外,验收方法按照 HJ 731 2014附录 C的规定执行。 8.2 系统验

    16、收 8.2.1 系统验收前,应通过设备与备件 的外观与数量验收、单机验收,完成在线监测系统联机调试及 试运行。 8.2.2 按照本标准 6.1 6.7 条或合同要求,对搭载平台、监测仪器、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供电系统、 安全防护系统、监控平台及技术档案等进行验收。 9 运行维护 9.1 运行维护目标 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达到 180 d以上,数据获取率 100 %(正常校准和运行 维护时间除外);监控平台软件系统稳定,有效工作时间 99 %。 9.2 运行维护内容 9.2.1 日维护 通过监控平台每天定点两次查看设备工作状态,判断仪器运行情况,检验设备是否正常,并应对处 置

    17、。 9.2.2 常规维护 维护 频率可根据传感器类型及系统运行状况确定,浮标站每月进行一次,岸基站每半月进行一次常 规维护, 6月至 9月视情况提高维护频次。 常规维护内容为传感器校准、清洗传感器与进样管路附着物、检查更换仪器设备与配件、更换耗材 与试剂等。 9.2.3 年度检修 每年进行一次全系统检修,全面检查各部分线路,连接器、采水配水管路等部件,更换受损件;必 要时回收浮标、整修、重新投放。年度检修可于冬季结冰、系统关闭之前与回收浮标同时进行,或根据 投放区域实际情况确定年度检修时间。 9.2.4 应急维护 受到台风、船只碰撞或者其它因素影响,导致系统通讯故障、传感器 损坏、浮标移位、数

    18、据异常、 数据中断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进行应急处理。 9.2.5 监控平台维护 定期开展监控平台基础设施、网络及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中间件、数据、应用软件 等维护。 10 质量保证与控制 DB37/T 4091 2020 6 系统运行期间,应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程并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有监测仪器校准、 稳定性检验、仪器性能审核、在线系统与实验室之间的比对监测等。质量保证与控制方法及要求按照 HJ 731 2014规定执行。 11 文档管理 11.1 必要文档 项目建设、验收、运行期间,应收集保存必要的文档。相关文档包括并不限于:站点勘验选址报告、 仪器设备说明书、仪器检定

    19、 /校准证书、仪器性能审核报告、单机测试报告、设备外观与数量验收报告、 单机验收报告、安装调试数据记录、监控平台软件及使用说明、运行与维护记录、质量控制记录、监测 数据、数据应用报告等。 11.2 文档保密 相关方应签订数据保密协议,数据应传输至用户指定服务器,不得擅自将数据泄漏给第三方;数据 传输应进行加密。 DB37/T 4091 2020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工作环境条件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现场端仪器设备应能在表 A.1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 表 A.1 现场设备工作环境条件 项目 工作环境条件 水深 /m 5 100 气温 / 15 55 水温 /

    20、 4 40 风速 /m/s 0 40 波高 /m 0 15 潮差 /m 0 8 表层流速 /m/s 0 6 相对湿度 /% 0 100 DB37/T 4091 2020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检测项目技术指标 B.1 气象 气象项目的技术指标见表 B.1。 表 B.1 气象项目技术指标 参数 测量范围 准确度 分辨率 风速 0 m/s 60 m/s 5 % 0.1 m/s 风向 0 360 10 1 降 水 量 0 mm/h 200 mm/h 5 % 0.01 mm/h 气压 600 hPa 1 100 hPa 1 hPa 0.1 hPa 气温 20 60 0.5 0.1 相

    21、对湿度 0 100 % 0 90 %时, 3 %; 90 % 100 %时, 5 %。 1 % 光照度 20 lux 200 000 lux 5 % 1 lux 太阳辐射量 0 1 500 W/m2 1 % 光谱响应 400 nm 1 100 nm 紫外线剂量 0 MEDs 199 MEDs 5 %每日总量 19.9 MEDs 及以下为 0.1 MEDs; 19.9 MEDs 以上为 1 MEDs 紫外线辐 射指数 0 Index 16 Index 5 %满量程 0.1 Index 水平能见度 10 m 20 000 m 10 %( 10 m 10 000 m) 1 m B.2 波浪 波浪项目

    22、的技术指标见表 B.2。 表 B.2 波浪项目技术指标 参数 测量范围 精度 分辨率 波高 20 m 优于 1 % 0.01 m 波周期 1.6 s 33 s 优于 1 % 0.1 s 波向 0 360 3 1 B.3 剖面海流 测量范围: 10 m/s 10 m/s;准确度:测量值的 1 % 0.5 cm/s;最大剖面范围: 30 m 40 m;分层 厚度: 1 m 4 m;最小盲区: 0.5 m。 B.4 表层海流 DB37/T 4091 2020 9 流速: 1 m/s时信号噪声为 2 mm/s;流速:测量范围为 0 m/s 6 m/s,测量精度为读数的 1 %;流 向:测量范围为 0

    23、360,测量精度为流向 3;自动罗盘修正。 B.5 传感器高度(传感器到海水表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范围: 0 m 100 m;准确度: 0.1 % FS;分辨率: 0.01 % FS。 B.6 水深 测量范围: 2 m 100 m;准确度: 0.1 m 0.1 %(量程 );分辨率: 0.01 m。 B.7 水中油 测量范围: 0 375 g/L;灵敏度: 0.28 g/L;准确度: 1 % FS。 B.8 CDOM(有色溶解有机物) 测量范围: 0.18 g/L 375 g/L;灵敏度: 0.18 g/L。 B.9 水质项目 B.9.1 一般要求 B.9.1.1 检出限 水质参数检出限应符合

    24、水质定量分析的基本要求,对 GB 3097 1997中规定的项目的检出限应低于 一类标准值的十分之一,或监测水域近 5年监测最低值的十分之一。 B.9.1.2 测量范围 GB 3097 1997中规定的监测项目,测量范围应至少覆盖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并且应覆盖该监 测水域的历史极小值与极大值。 B.9.2 水质项目技术指标 水质项目 的技术指标参见表 B.3。 DB37/T 4091 2020 10 表 B.3 水质项目技术指标 项目 测量范围 检出限 准确度 分辨率 其他要求 水温 / 5 40 / 0.05 0.01 / 溶解氧 /mg/L 0 20 / 0.2 0.005 自动清洗 溶

    25、解氧饱和度 /% 0 200 / 2 0.05 / 电导率 /mS/cm 0 90 / 0.003 0.000 5 自动清洗、自动温度补偿 盐度 0 40 / 1% 0.01 / 浊度 0 1 000 NTU / 0.1% FS 0.04 % FS 自动清洗、自动温度补偿 pH 0 14 / 0.1 0.01 3 点校准、自动温度补偿 叶绿素 0 250 g/L 0.5 g/L 0.2 % FS 0.04 % FS 宜采用荧光法,自动清洗、 自动温度补偿 氨氮 0 1 000 g/L 5 % FS (或 3 g/L) 10 % FS 0.001 0.45 m 过滤器 、 自动清洗 硝酸盐氮 0

    26、 5 000 g/L 2 % FS (或 5 g/L) 10 % FS 0.001 0.45 m 过滤器 、 自动清洗 亚硝酸盐氮 0 500 g/L 2 % FS (或 3 g/L) 10 % FS 0.001 0.45 m 过滤器 、 自动清洗 磷酸盐 0 500 g/L 2 % FS (或 3 g/L) 10 % FS 0.001 0.45 m 过滤器 、 自动清洗 DB37/T 4091 2020 11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监测数据记录单位 监测数据记录单位见表 C.1。 表 C.1 监测数据记录单位 项目 记录单位 项目 记录单位 风速 m/s 水温 风向 浊度 NTU

    27、气温 电导率 ms/cm 气压 hPa 盐度 无量纲 相对湿度 % pH 无量纲 降 水 量 mm/h 溶解氧 mg/L 光照度 lux 化学需氧量 mg/L 太阳辐射量 W/m2 叶绿素 g/L 紫外线剂量 MEDs 碳氢化合物 g/L 紫外线辐射指数 Index CDOM g/L 水平能见度 m 氨 -氮 g/L 水深 m 硝酸盐 -氮 g/L 流速 m/s 亚硝酸盐 -氮 g/L 流向 活性磷酸盐 g/L 波高 m 硅酸盐 g/L 波周期 s 总磷 g/L 波向 总氮 g/L 方位 重金属 g/L 水色 DB37/T 4091 2020 12 C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监控平台

    28、功能要求 D.1 实 时采集与显示 可以根据设定的数据的采集与刷新周期实时接收现场监测数据,能显示仪器性能和状态包括供电系 统状态和传感器诊断指标;同时可以对浮标上的可控设备、部件进行远程控制和参数的设定等。 D.2 报警判断与处理 实时检测浮标方位是否超出设定范围或舱进水、电池电压是否太低、各监测参数是否超过预警值并 进行相应处理,记录报警时刻的参数、报警发生时间、报警结束时间和报警期间的最大值。保存到报警 数据库中,并向有关人员发送参数报警信息。 D.3 系统日志信息 系统能记录运行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操作和发生的各类事件。如远程通讯、远程访问、本 地操作、 GSM 发送、接口通信等日志,记录

    29、日志内容、发生的时间等;各类日志信息能根据类型查询。 D.4 控制功能 通过控制功能模块,可以人工设置相关部件参数,可以人工控制传感器工作启动或停止,并能控制 传感器采样周期。 D.5 查询功能 可通过曲线、表格的形式显示实时数据、任何时间段的小时数据;分类分时段查询报警数据;分类 分时段查询系统日志信息;查询设置的系统参数和仪器参数等。 D.6 安全性能 数据传输采用加密处理,监控软件具有操作权限设置功能,并具有手动自动的确认功能,可以有效 地避免误操作。数据应至少使用两台独立的服务器进行存储, 互为备份,且在每次现场端数据采集完成 后备份时间不超过 5分钟。 D.7 报表功能 可以标准格式生成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报表;报表可以 Word、 Excel两种形式保存和 打印。 DB37/T 4091 2020 13 D.8 数据管理及分析功能 配置数据库,具有数据接收、存储、备份、分析、统计、校验、交换等功能。根据用户需要,可配 置赤潮预警、溢油预警、海洋放射性风险预警、大风大浪预警、海洋环境评价、滨海旅游区评价、海水 浴场评价、海洋保护区评价、增养殖区评价、陆源入海口评价、入海河口评价、海洋工程评价、数据校 验、数据比测、传感器校准、质量控制等各类型模型。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4091-20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指南.pdf)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