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T 5215-2020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pdf
《SN T 5215-2020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N T 5215-2020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215 2020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 Monito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ien Dysphania ambrosioides( L.) Mosyakin & Clemants 2020-12-30 发布 2021-07-01 实施 ICS 65.020.01 CCS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 布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SN/T 5215 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
2、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虞赟、林玲、陈智明、林阳武、姚锦爱、于文涛、沈建国、李敏。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1 SN/T 5215 2020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荆芥的监测和实验室鉴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土荆芥的监测以及种子和植株的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子叶 cotyledon 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为胚的幼叶,着生于胚轴的两侧或一侧。 3.2 胚轴 embryonic axis 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子叶着生点与
3、胚根之间的轴体。种子萌发后,由子叶到第 1 片真叶 之间的部分,称为上胚轴;子叶与根之间的一部分,称为下胚轴。 3.3 胞果 utricle 又称囊果,由合生心皮形成的一类果实,具一枚种子。成熟时,果皮薄且干燥不开裂,疏松地包 围种子,极易与种子分离。 3.4 点状腺 punctate gland 为植物叶片上的突起,内多含芳香油。 3.5 初生叶 primary leaf 胚芽最初长出来的第 1 片、第 1 对或第 1 轮的叶子,它的形状与之后陆续出现的叶子,即后生叶 相似、明显差异或完全不同。 4 基本信息 土荆芥的基本信息如下: 学名: Dysphania ambrosioides(L.
4、)Mosyakin & Clemants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2 SN/T 5215 2020 异名: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Atriplex ambrosioides(L.)Crantz, Ambrina ambrosioides(L.) Spach, Blitum ambrosioides(L.)Beck. 俗名:鹅脚草、臭草、杀虫芥 分类地位:藜科(Chenopodiaceae),刺藜属( Dysphania R. Br.) 分布情况:刺藜属约有 30 种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其中我国分布有 4 种:土 荆芥、刺藜 D. aristata
5、(L.)Mosyakin & Clemants、菊叶香藜 D. schraderiana(Schult.)Mosyakin & Clemants、香藜 D. botrys(L.)Mosyakin & Clemants。土荆芥为外来入侵植物,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 布世界热带及温带地区。 生物学特性:土荆芥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喜生于农田、果园、绿地、茶园、苗圃、荒地等 处。花果期为 6 月 12 月。种子繁殖。植株具强烈而特殊芳香气味。 5 方法原理 将监测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中发现的疑似土荆芥的植株、籽实,通过肉眼、放大镜、体视显微镜 或扫描电镜观察,根据本标准描述的土荆芥生物学特性作为监测的依据
6、,以土荆芥植株和成熟种子的 形态鉴定特征作为检疫鉴定的依据,按系统分类学方法进行判定。 6 实验器具和试剂 6.1 监测调查 工具箱、GPS 定位仪、数码相机、枝剪、铲子、采集袋、采集标签、记录本、记号笔。 6.2 实验室鉴定 体视显微镜(带目镜测微尺或镜台测微尺)、扫描电镜、电子天平、电动筛或套筛、放大镜、解 剖刀、解剖针、镊子、指形管、培养皿、白瓷盘、棉花、样品袋、标签。 6.3 标本制作 标本夹、吸水纸、绳子、台纸、标本记录纸、胶水、厚纸条、针线、种子袋、防虫剂、干燥剂。 7 监测区域和方法 7.1 监测区域 根据土荆芥生物学特性,设置监测区域: 进出境港口、机场、码头、堆场及周边; 进
7、出境粮食运输的车站、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沿线; 进出境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及周边; 进出境粮食储存仓库及周边; 进出境花卉、种苗生产基地及周边。 7.2 监测方法 7.2.1 监测时间与频次 根据土荆芥生物学特性,各单位根据当地气候情况,选择土荆芥的初花期,安排各自的监测时 间。每年 2 次 4 次,两次监测时间应间隔 60 d 以上。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3 SN/T 5215 2020 7.2.2 监测程序 监测员在监测区域内踏查、逐株检查,携带 GPS 定位仪记录检查路线。监测过程中观察监测区 域内有无绿化、闲置地、农田等适合植株生长处,发现疑似植株时,为了保证种类鉴定的准确性,须 用数码相
8、机采集高分辨率的植株图像资料(最小分辨率 / 万像素:300)3 张 5 张,尽可能包括: 整株、叶、花、果、茎、种子形态特征以及环境状态等,尤其应保证花、花序的图片清晰,采集植 株并制作成标本,填写监测记录(参见附录 A 中的表 A.1),建立监测档案。如发现疑似土荆芥植株 可选择带回实验室种植鉴定。发现土荆芥分布的应扩大一倍监测范围、增加一倍监测频率。采取根除 措施 2 年后未发生土荆芥的可恢复常规监测程序。 8 实验室检测方法 8.1 样品制备 将送检样品充分混匀,制成平均样品。采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的 1/2 至 3/4(较少样品时) 作为检验样品,其余的作为保存样品贴标签保存,称取
9、并记录检验样品的质量。送检样品不足 1.0 kg 的全检。 8.2 过筛检验 根据检验样品个体的大小确定套筛的规格,按照孔径从大到小依次套上套筛并加上筛底,将检验 样品倒入最上层的套筛内,盖上筛盖,以回旋法过筛,或用电动筛振荡,使样品充分分离。把过筛的 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白瓷盘内,用镊子挑捡杂草籽,放置于培养皿内,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检 验样品个体大于土荆芥种子的主要检查筛下物;检验样品个体小于土荆芥种子的主要检查筛上物。混 杂于粮食、种子等植物及植物产品中的土荆芥种子,一般从孔径为 1.5 mm 以下的套筛的筛上物中获得。 8.3 种植观察 将实验室检测到的疑似土荆芥种子,因种皮破损等因
10、素而无法进一步判定的,可种植至幼苗或 成株待进一步确认。 9 鉴定特征 9.1 刺藜属 9.1.1 刺藜属形态特征 茎分枝,外倾、直立或平卧。单叶互生,全缘、锯齿状、牙齿状或羽状浅裂。花序顶生或腋生成 简单或复杂的聚伞花序、穗状花序、团伞花序。苞片无。花两性(少单性);花被片 1 5,基部合生 或近离生;雄蕊 1 5 ;子房上位,1 室,1 胚珠基生;柱头 1 3,丝状。果为胞果,常包于花被内, 果皮膜质,内含种子 1 粒,种子两面近双凸透镜形,胚呈环状或近环状;胚乳丰富。 9.2.2 刺藜属与藜属的形态特征区别 刺藜属与近似属藜属( Chenopodium L.)的形态特征区别主要表现在: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N 5215-2020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 5215 2020 荆芥 监测 鉴定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