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215 2020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 Monito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ien Dysphania ambrosioides( L.) Mosyakin & Clemants 2020-12-30 发布 2021-07-01 实施 ICS 65.020.01 CCS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 布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SN/T 5215 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
2、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虞赟、林玲、陈智明、林阳武、姚锦爱、于文涛、沈建国、李敏。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1 SN/T 5215 2020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荆芥的监测和实验室鉴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土荆芥的监测以及种子和植株的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子叶 cotyledon 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为胚的幼叶,着生于胚轴的两侧或一侧。 3.2 胚轴 embryonic axis 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子叶着生点与
3、胚根之间的轴体。种子萌发后,由子叶到第 1 片真叶 之间的部分,称为上胚轴;子叶与根之间的一部分,称为下胚轴。 3.3 胞果 utricle 又称囊果,由合生心皮形成的一类果实,具一枚种子。成熟时,果皮薄且干燥不开裂,疏松地包 围种子,极易与种子分离。 3.4 点状腺 punctate gland 为植物叶片上的突起,内多含芳香油。 3.5 初生叶 primary leaf 胚芽最初长出来的第 1 片、第 1 对或第 1 轮的叶子,它的形状与之后陆续出现的叶子,即后生叶 相似、明显差异或完全不同。 4 基本信息 土荆芥的基本信息如下: 学名: Dysphania ambrosioides(L.
4、)Mosyakin & Clemants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2 SN/T 5215 2020 异名: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Atriplex ambrosioides(L.)Crantz, Ambrina ambrosioides(L.) Spach, Blitum ambrosioides(L.)Beck. 俗名:鹅脚草、臭草、杀虫芥 分类地位:藜科(Chenopodiaceae),刺藜属( Dysphania R. Br.) 分布情况:刺藜属约有 30 种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其中我国分布有 4 种:土 荆芥、刺藜 D. aristata
5、(L.)Mosyakin & Clemants、菊叶香藜 D. schraderiana(Schult.)Mosyakin & Clemants、香藜 D. botrys(L.)Mosyakin & Clemants。土荆芥为外来入侵植物,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 布世界热带及温带地区。 生物学特性:土荆芥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喜生于农田、果园、绿地、茶园、苗圃、荒地等 处。花果期为 6 月 12 月。种子繁殖。植株具强烈而特殊芳香气味。 5 方法原理 将监测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中发现的疑似土荆芥的植株、籽实,通过肉眼、放大镜、体视显微镜 或扫描电镜观察,根据本标准描述的土荆芥生物学特性作为监测的依据
6、,以土荆芥植株和成熟种子的 形态鉴定特征作为检疫鉴定的依据,按系统分类学方法进行判定。 6 实验器具和试剂 6.1 监测调查 工具箱、GPS 定位仪、数码相机、枝剪、铲子、采集袋、采集标签、记录本、记号笔。 6.2 实验室鉴定 体视显微镜(带目镜测微尺或镜台测微尺)、扫描电镜、电子天平、电动筛或套筛、放大镜、解 剖刀、解剖针、镊子、指形管、培养皿、白瓷盘、棉花、样品袋、标签。 6.3 标本制作 标本夹、吸水纸、绳子、台纸、标本记录纸、胶水、厚纸条、针线、种子袋、防虫剂、干燥剂。 7 监测区域和方法 7.1 监测区域 根据土荆芥生物学特性,设置监测区域: 进出境港口、机场、码头、堆场及周边; 进
7、出境粮食运输的车站、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沿线; 进出境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及周边; 进出境粮食储存仓库及周边; 进出境花卉、种苗生产基地及周边。 7.2 监测方法 7.2.1 监测时间与频次 根据土荆芥生物学特性,各单位根据当地气候情况,选择土荆芥的初花期,安排各自的监测时 间。每年 2 次 4 次,两次监测时间应间隔 60 d 以上。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3 SN/T 5215 2020 7.2.2 监测程序 监测员在监测区域内踏查、逐株检查,携带 GPS 定位仪记录检查路线。监测过程中观察监测区 域内有无绿化、闲置地、农田等适合植株生长处,发现疑似植株时,为了保证种类鉴定的准确性,须 用数码相
8、机采集高分辨率的植株图像资料(最小分辨率 / 万像素:300)3 张 5 张,尽可能包括: 整株、叶、花、果、茎、种子形态特征以及环境状态等,尤其应保证花、花序的图片清晰,采集植 株并制作成标本,填写监测记录(参见附录 A 中的表 A.1),建立监测档案。如发现疑似土荆芥植株 可选择带回实验室种植鉴定。发现土荆芥分布的应扩大一倍监测范围、增加一倍监测频率。采取根除 措施 2 年后未发生土荆芥的可恢复常规监测程序。 8 实验室检测方法 8.1 样品制备 将送检样品充分混匀,制成平均样品。采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的 1/2 至 3/4(较少样品时) 作为检验样品,其余的作为保存样品贴标签保存,称取
9、并记录检验样品的质量。送检样品不足 1.0 kg 的全检。 8.2 过筛检验 根据检验样品个体的大小确定套筛的规格,按照孔径从大到小依次套上套筛并加上筛底,将检验 样品倒入最上层的套筛内,盖上筛盖,以回旋法过筛,或用电动筛振荡,使样品充分分离。把过筛的 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白瓷盘内,用镊子挑捡杂草籽,放置于培养皿内,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检 验样品个体大于土荆芥种子的主要检查筛下物;检验样品个体小于土荆芥种子的主要检查筛上物。混 杂于粮食、种子等植物及植物产品中的土荆芥种子,一般从孔径为 1.5 mm 以下的套筛的筛上物中获得。 8.3 种植观察 将实验室检测到的疑似土荆芥种子,因种皮破损等因
10、素而无法进一步判定的,可种植至幼苗或 成株待进一步确认。 9 鉴定特征 9.1 刺藜属 9.1.1 刺藜属形态特征 茎分枝,外倾、直立或平卧。单叶互生,全缘、锯齿状、牙齿状或羽状浅裂。花序顶生或腋生成 简单或复杂的聚伞花序、穗状花序、团伞花序。苞片无。花两性(少单性);花被片 1 5,基部合生 或近离生;雄蕊 1 5 ;子房上位,1 室,1 胚珠基生;柱头 1 3,丝状。果为胞果,常包于花被内, 果皮膜质,内含种子 1 粒,种子两面近双凸透镜形,胚呈环状或近环状;胚乳丰富。 9.2.2 刺藜属与藜属的形态特征区别 刺藜属与近似属藜属( Chenopodium L.)的形态特征区别主要表现在:刺
11、藜属植株具腺毛有强烈 气味。藜属植株无腺毛无气味。刺藜属植株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B 中的图 B.1。 9.2 土荆芥 土荆芥植株形态特征图参见附录 C 中的图 C.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4 SN/T 5215 2020 9.2.1 幼苗 子叶 2,长约 4 mm,宽约 2 mm,椭圆形,全缘,叶基渐窄,叶面稀被白色粉粒,具长柄。下胚 轴不发达,粉红色;上胚轴不发育。初生叶 1,卵形,先端钝圆,全缘,叶基下延,形成半透明膜质 边缘,有一明显的中脉,具长柄。第一后生叶与初生叶相似。第二后生叶叶缘开始出现不规则锯齿, 并有明显的主脉与侧脉。幼苗直立,全株光滑无毛,揉碎后具特殊芳香气味。土荆芥幼苗形
12、态特征参 见附录 C 中的图 C.2。 9.2.2 根 主根 1,具须根。土荆芥根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C 中的图 C.1。 9.2.3 茎 茎直立,高 50 cm120 cm,多分枝。近地面茎干圆柱形,粗壮光滑,近无毛。上部茎方柱形, 有纵沟,具短柔毛。土荆芥茎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C 中的图 C.3。 9.2.4 叶 叶片互生,长 2.0 cm19.5 cm,宽 0.5 cm8.0 cm。叶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 边缘具稀疏不整齐的大锯齿,基部渐狭具短柄,上部叶逐渐狭小,有的叶边缘稍呈波状或几全缘。叶 面平滑无毛,叶背散生细微黄色点状腺,并沿叶脉疏生柔毛。在花期时,下部叶大多脱落,
13、仅茎梢留 有线状披针形的苞片。在果期时,叶片近全脱落。土荆芥叶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C 中的图 C.4。 9.2.5 花 花两性或雌性,直径 0.5 mm 1.8 mm,通常 2 朵 5 朵簇生于上部叶腋;排列成穗状或圆锥状花 序;花被裂片 5,偶 3,绿色,通常闭合;雄蕊 5 或较少,略长于花被;花药长约 0.4 mm;子房圆形, 略扁,花柱不明显,柱头通常 3,偶 2 5,丝形,伸出花被外。土荆芥花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C 中的图 C.5。 9.2.6 果 胞果扁球形,直径约 1.0 mm,完全包于宿存花被内,花被片表面粗糙具腺毛。内含 1 粒种子。 果皮膜质,表面有白色粉末状小颗粒,内含 1 粒
14、种子。土荆芥果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C 中的图 C.6。 9.2.7 种子 种子肾形,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边缘钝,直径约 0.7 mm。种脐位于种 子基部微凹处。种子内含 1 环状胚,围绕着粉质胚乳。土荆芥种子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C 中的图 C.6。 9.3 土荆芥与近似种形态特征区别 9.3.1 土荆芥与近似种植株形态特征区别 本标准将我国有记载分布的同属近似种刺藜、菊叶香藜、香藜 3 种植株与土荆芥的植株形态特征 进行比较并编制成土荆芥及其近似种分种检索表(参见附录 D)。刺藜、菊叶香藜、香藜植株形态特 征图参见附录 B 中的图 B.1。 9.3.2 土荆芥与近似种种子形态特
15、征区别 土荆芥与刺藜、菊叶香藜、香藜的种子形态特征区别主要表现在:土荆芥种子表面平滑有光泽, 其它种类无光泽;土荆芥种子肾形,其它种类种子圆形。刺藜种子、香藜种子、菊叶香藜种子形态特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5 SN/T 5215 2020 征图参见附录 E 中的图 E.1、图 E.2、图 E.3。 10 结果判定 以完整植株或成熟种子的形态特征为鉴定的依据,符合 9.2、9.3 描述的鉴定为土荆芥 Dysphania ambrosioides(L.)Mosyakin & Clemants。 11 标本和样品保存与处理 11.1 保存方法 11.1.1 标本保存 将监测或鉴定检出的土荆芥植株压制成
16、标本,将鉴定检出的土荆芥种子装入指形管或标本瓶内, 注明编号、中文名、学名、产地、商品名称、送检日期等相关信息,经手人签字后妥善保存。 11.1.2 样品保存 保存样品按编号、中文名、产地、商品名称、送检日期存放,并由经手人标识确认和样品管理 员登记后,妥善保存。 11.2 保存时间 含有土荆芥的样品,妥善保存至少 6 个月。 11.3 处理 保存期满后,含有土荆芥的样品应作灭活处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6 SN/T 5215 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土荆芥监测结果记录表 表 A.1 土荆芥监测区域调查结果记录表 表格编号 a :_ 调查日期:_ 监测点地址:_ 经纬度:_ 海
17、拔:_ 调查人:_ 工作单位:_ 联系方式:_ 调查日期 调查区域面积或沿线长度 调查结果 备注 注:a 表格编号:监测点编号 + 年份后两位 + 年内调查次序号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7 SN/T 5215 202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刺藜属植株形态特征图 图 B.1 刺藜属植株形态特征 说明:13菊叶香藜:1. 枝 2. 叶 3. 花被;45香藜:4. 花被 5. 腺毛;6 7刺藜: 6. 枝 7. 花被及胞果;89土荆芥:8. 枝 9. 叶背面 注: 引自中国植物志1979。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8 SN/T 5215 2020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土荆芥形态特征图 a)
18、正面观(生长期) c)花期 b)侧面观(生长期) d)果期 图 C.1 土荆芥植株形态特征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9 SN/T 5215 2020 a)子叶 c)不规则锯齿叶片 b)初生叶、第一后生叶 d)不规则锯齿叶片 e)幼苗侧面观(示上胚轴、下胚轴、根) 图 C.2 土荆芥幼苗形态特征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10 SN/T 5215 2020 a)近顶端 b)中部 c)近地面 d)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示 柔毛) 图 C.3 土荆芥茎形态特征 图 C.4 土荆芥叶形态特征 a) 叶缘具大锯齿 c) 叶片着生方式(置于地面) b) 叶缘具波状或几全缘 d) 黄色腺点(置于体视显微镜下) 以正式
19、出版文本为准 11 SN/T 5215 2020 b)花穗 c)花被片 d)花结构a)花穗 图 C.5 土荆芥花形态特征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12 SN/T 5215 2020 a)果穗 c)胞果 e) 胞果顶面观 ( 电镜 ) g) 种子 ( 电镜 ) b) 果穗 d) 种子 f) 胞果底面观 ( 电镜 ) h) 种子(示种脐,电镜) 图 C.6 土荆芥果及种子形态特征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13 SN/T 5215 2020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土荆芥及其近似种分种检索表 1圆锥状花序或穗状花序。 土荆芥 Dysphania ambrosioides(L.)Mosyakin & Cl
20、emants 1复二歧式聚伞花序。 2生于枝端的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 刺藜 D. aristata(L.)Mosyakin et Clemants 2生于枝端的花序最末端的分枝无针刺状。 3植物体有具节的短柔毛和黄色无柄的颗粒状腺体;花被裂片果时开展,背面具纵隆脊 菊叶香藜 D. schraderiana(Roem. et Schult.)Mosyakin et Clemants 3植物体只有腺毛;花被裂片果时直立而不展开,背面无纵隆脊。 香藜 D. botrys(L.)Mosyakin et Clemants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14 SN/T 5215 2020 附 录 E (资料性附
21、录) 土荆芥近似种种子形态特征图 图 E.1 刺藜种子 图 E.2 香藜种子 图 E.3 菊叶香藜种子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SN/T 5215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 开本 8801230 1/16 印张 1 字数 28 千字 2021 年 6 月第一版 2021 年 6 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 1500 书号:15517526 定价 18.00 元 土荆芥监测与鉴定方法 行 业 标 准 SN/T 52152020 * * *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甲 1 号(100023) 编辑部:(010)65194242-7509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