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太原市 2009 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含四道大题,22 个小题,共 8 页。答题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其中书 写 4 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本大题含 5 个小题,共 16 分) 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晨兴理荒秽, ” ,这是 躬耕田园的欢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这是伤别故 国的忧愁。“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故乡在风雪中 愈发清晰;“ ,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念在秋雨里更加缠绵。 “有约不来过夜半, ”是相约未至的落寞; “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王建在十五夜望 月 中用 “ , ” 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
2、 1运用积累在句的横线上填空。(8 分) 2仿照第句的格式,在下面横线上补全空缺的内容。 (2 分) 在江城子中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 的豪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35 题。 (6 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 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 ,传扬在诗词浪漫 的意境里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 shg 。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 厚重而雅致。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成语。 (3 分) 绽 放 shg 4在下
3、面原句上修改病句。 (1 分)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 ,为横线处补写 句子。 (2 分) 二、综合性学习 (本大题含 3 个小题,共 8 分)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6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3 分) 活动内容: 基本思路: 7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 由。(3 分) 8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
4、访时要提出 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 (要求角度不同) (2 分) 问题 1: 问题 2: 三、阅读 (本大题含 13 个小题,共 42 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 912 题。(13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 ,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 村,沟洫 甫 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
5、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注经年:一年左右。 土寇:土匪。 角:战斗。 洫(x) :沟渠。 甫:刚。 9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 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 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余幼时即嗜 学 嗜: (2)走 送之 走: (3)自谓可将 兵十万 将: (4)会 有土寇 会: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岂欺我哉?” 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
6、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阅读议论文,完成 1317 题。 (14 分) 阅读就是阅世 1978 年,我 16 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 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 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 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 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今天的孩子
7、,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 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 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 创意的安排呀。 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 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 及此,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 。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 读) ,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 ,再没有开卷有
8、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 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 ,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 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 ,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 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 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但我们也不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 苦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 东西,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 神曲 “地狱篇”的第一段说: “就在我们人 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
9、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许多像我 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 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 13文章第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 ,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14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15作者在第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 。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 代的具体内容。 (2 分) 16温家宝总理说: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
10、改变世界的。 ” 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任选一句) (3 分) (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 (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我理解( )句: 17作者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 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 ”请从西游记 、 水浒传 、 朝花夕拾 、 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细节) ”或“一个人物” ,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类 似的情感或认识的变化)。 (不少于 80 字) (5 分) 阅读散文,完成 1821 题。 (15 分) 约会荷花 早早的就听
11、说霍金要来了,霍金保持着他特有的身体姿态与偶露的微笑要来杭州了! 霍金来杭州,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位科学巨匠与我们的一次聚首,一场约会,一篇不亚 于任何追星场面的经典篇章。而我私底下却在想:霍金应该是来赴西湖的荷花之约的。 当那么多的人都在为霍金而狂时, 他坐在轮椅上想的是什么呢?是身体上的不适?是 想拼命忍着将要流溢出来的口水?是想好好地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还是新的黑洞理论? 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 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 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 ,静静地飘下,飘到一
12、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 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 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 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 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 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 所有的鲜花与笑脸还有亲吻连同祝福,也就是冲着他的那份直立着的心而去! 大多时候沉默着的霍金,总让人误以为他是暂时地睡着了,睡着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山西省 太原市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