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 3 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 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 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
2、到上一世纪 50 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 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 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 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 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 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 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
3、的回归年长度都是 365 天 25 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 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 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 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 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 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 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
4、,见吉凶” ,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 25 部,其中郭守敬等编 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 360 年,达到中国历法的颠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 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 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 均不到 20 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 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
5、 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 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 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 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编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 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 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 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
6、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C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春 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D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着 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 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B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的 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
7、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 新唐书 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 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 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 :Zxxk.Com A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 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B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天 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
8、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 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 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宋庆礼, 洺 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 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 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 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9、于是安堵 注 ,遂罢 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 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 翙 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 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 城,侍中宋 璟 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 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 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 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 “宋庆礼大刚则折, 至察无徒,
10、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 专 ,请谥曰 专 。 ”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 曰: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 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 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 ”乃谥曰 “敬 ”。 (节选自旧唐书 宋庆礼传 ) 注 安堵:安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仍充 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 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 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 方 乖:背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
11、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3 分) 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独庆礼甚陈其利 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讼桓彦范防略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 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 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 在诸多过失
12、,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 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准则;于是加谥为“敬”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 ( 10 分) (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9 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
13、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 6 分)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 “太过 ”、太夸张了。你 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 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 ( 1)民生各有所乐兮, _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_?(屈原离骚 ) ( 2)怀旧空吟闻笛赋, _。 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3)且夫天地之间, _,苟非吾之所有, _。 (苏轼赤壁 赋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
14、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 25 分) 怪 人 乌拉圭 比亚纳 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 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 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
15、索,睁大 眼睛,等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 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们发出一阵吼叫,吓 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 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 !”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 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 牲口的奖赏 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
16、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 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 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村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 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 !这回该你了 !”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 “来了,哼 !我又不是火车 !”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 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 “这帮懒鬼 !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 ?” “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 !”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
17、句,全是难听的 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 榅桲 一样苦酸。所以, 人们都管他叫 “怪人 ”。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 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 ?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不 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 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 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
18、地上爬起来, 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 处奔逃。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 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高 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 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 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 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
19、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 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 比亚纳( 1868 1925) :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加乌乔:南 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 “孤儿 ”、 “流浪者 ”,性格强悍而狂放。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由于即将被拖出去烙印,那群囚禁在用横木和立柱建造的畜栏里的小牛神色愤怒,眼冒 火光,无法忍受。 B加乌乔们打心眼儿里喜爱烙牛,是因为这项粗野危险的活计既紧张又刺激,事后他们
20、还 能畅饮美酒。 C马乌罗的强盗经历、丑陋容貌和暴戾性格,使他受到加乌乔们的歧视,他被看成一个冷 酷无情、心灵干枯和心似铁石的人。 D作者一面同情被烙的小牛,一面也以欣赏的笔触描写了加乌乔们在烙牛中所表现出来的 强悍、狂放品格。 E大公牛狂怒地向人群进攻,马乌罗为拯救男童而殉难。作者通过这段传奇,热情讴歌了主 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 ( 2) “怪人 ”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概括说明。 ( 6 分) ( 3)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 “烙牛 ”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 ?请简要分析。 ( 6 分) ( 4)小说主要由加乌乔 “烙牛 ”和马乌罗 “救童 ”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
21、 ?请谈 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5 分)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 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 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 。他曾多次告诫学生: “我们不是玩弄整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 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 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辽宁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